![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2406/0-17028152237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2406/0-17028152238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5古代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跨题型命题(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0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诗(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共4页。
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而攻晋。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夫越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荆王曰:“善。”因起师而从越。越王怒,将击之。大夫种曰:“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
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陈。陈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陈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注] ①荆王:楚王。②知伯:春秋时晋国大夫。③仇由:春秋时山西白狄人诸侯国。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可eq \x(A)此小之eq \x(B)所以事eq \x(C)大也eq \x(D)而今也eq \x(E)大以来eq \x(F)卒必eq \x(G)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固视将军怒”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的含义相同。
B.“除道将内之”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的含义不相同。
C.“因起师而从越”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师”字含义相同。
D.“军间三十里”与《鸿门宴》中“间至军中”的“间”字的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国沮卫、蹙融前往楚军慰劳,当楚将军以衅鼓相威胁时,他们慷慨陈述,杀身可以保全吴国是吉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知伯为人足智多谋,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钟为由诱骗仇由国君,仇由国君贪婪昏庸不听臣子谏言,最终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国的下场。
C.左史倚相识破越王的真实意图,劝楚王趁机进兵跟踪越国;因灭吴之后越军实力大损,所以越王迫于形势而割让五百里地给楚国。
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吴军必来偷袭,当吴军失望返回之时,他又料定吴军恪守君子风度,可以趁机偷袭,可见倚相智谋过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4分)
译文:
(2)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4分)
译文:
5.左史倚相战胜越国与吴国分别运用了什么谋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2023·广东省惠州市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少年行(其二)
王维
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少年行(其三)
李白
五陵④年少金市⑤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⑥酒肆中。
[注] ①擘(bò):张,分开。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④五陵: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⑤金市:古洛阳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阳旧城西。一说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⑥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少数民族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自由。这两首诗以此题咏少年志向,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
B.王诗语言简练,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形象。
C.李诗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豪侠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迥异,但塑造的少年形象都洋溢着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时期民众的积极、自信、进取的时代风貌。
7.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所吟咏少年一在边塞,一在长安。请结合作者生平,简要分析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6分)
答:
练习23 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
比较鉴赏
1.答案:ADF
解析:“不可”是针对“除道将内之”表达的观点,语意完整,后面断开;“此”是下句主语,“此……也”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在“也”后断开;“而今也”的“也”是句间语气词,此处“而今”是时间状语,修饰后面“大以来”,中间不必断开;“卒”是“必随”的主语,其前断开,“卒必随之”主谓宾完整,不必断开。在ADF三处断句。
2.答案:A
解析:A项“固”字的含义不同。副词,本来/形容词,顽固。B项动词,清除/名词,殿阶。C项名词,军队。D项动词,相距/名作状,从小路。选A项。
3.答案:D
解析:“吴军恪守君子风度”错,原文“其君子必休”意思是当官的一定在休息。
4.答案:(1)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我们将在打仗的时候,让楚军战鼓敲不响。
(2)越国现在又来借兵去攻打晋国,这是向我表示(越国)并没有(因战胜吴国而军力)受损。楚国不如起兵和(越国)共同瓜分吴国。
解析:(1)“知”,知觉;“当”,在……时候;“鸣”,响。(2)“索”,要、借;“病”,受损;“分”,瓜分。
5.答案:①战胜越国运用了军事胁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②战胜吴国运用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谋略。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到文本中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信息,分点答题。由“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因起师而从越……乃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可知,战胜越国运用了军事胁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由“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可知,战胜吴国运用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谋略。
【参考译文】
楚王伐吴,吴王派沮卫、蹙融用酒食慰劳楚军。而楚国将军说:“把他们捆起来,杀了来祭鼓。”楚人问沮卫、蹙融说:“你们来时,占过卜吗?”他们回答说:“占卜过。”“是吉兆吗?”他们说:“是吉兆。”楚人说:“现在楚军将要用你们祭鼓,怎么说呢?”他们回答说:“这正是吉利的所在了。吴王派我们来的时候,本来就等着将军发怒呐!将军发怒了,吴军就深挖壕沟,高筑城墙;将军不发怒呢,吴军松懈疲惫。现在将军杀了我们,吴军就一定会警惕起来严加防守了。再说国家的占卜,不是为臣子个人占卜。杀掉一个臣子而使一个国家得以保全,这不叫吉利叫什么呢?再说如果死人无知觉的话,那么你们拿我们来祭鼓也没有用处;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我们将在打仗的时候,让楚军战鼓敲不响。”楚人因而没杀他们。
智伯将要征伐仇由,但道路艰险不通,于是铸了一口大钟赠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修通道路把大钟接受下来。赤章曼枝说:“不行。送钟本是小国侍奉大国的事情,现在大国已经送钟来了,那军队一定会跟随在后面,大钟是不能接受的。”仇由国君不听,于是接受了大钟。赤章曼枝于是就截短车毂两端横木而赶路,逃到了齐国。七个月后,仇由国就灭亡了。
越国已经战胜吴国,又向楚借兵去攻打晋国。左史倚相对楚王说:“越国攻占吴国,豪杰之士战死,精锐部队耗尽了,武器装备毁坏了。越国现在又来借兵去攻打晋国,这是向我表示(越国)并没有(因战胜吴国而军力)受损。楚国不如起兵和(越国)共同瓜分吴国。”楚王说:“好。”于是楚国就起兵跟踪越军。越王非常气愤,准备发动进攻。大夫文种说:“不行。我们豪杰之士战死了,武器装备毁坏了。我们和他们打,一定不能取胜,还不如贿赂他们。”于是越国就把露山北面五百里的地方割让给了楚国。
楚国攻打陈国,吴国前去解救,楚吴两军相距三十里。下了十天雨后,晚上放晴了。史官倚相对子期说:“下了十天雨,盔甲和兵器都集中存放着。吴军一定会来,不如多加防备。”于是楚军就摆出战阵。战阵还没摆好时,吴军就到了。看到楚军布阵,吴军就折兵返回。倚相说:“吴军来回六十里,当官的一定会在休息,当兵的一定正在吃饭。我们行军三十里去袭击他们,一定能把他们打败。”于是楚军跟随过去,就把吴军打败了。
6.答案:D
解析:“这两首诗语言风格迥异”错误,“迥异”指极不相同。这两首诗所体现出的诗的语言风格皆属豪放一类,王诗语言雄浑豪壮,气魄恢弘,李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两诗语言风格并非“迥异”。
7.答案:王维早年出征边塞,有建功立业之理想抱负,故而在诗中塑造一个驰骋沙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形象;李白于青少年时期便崇尚豪侠、仗剑任侠,其诗塑造的是一个豪爽倜傥、豪放不羁的豪侠少年形象。
解析:王维早年出征边塞,有过建功立业之理想抱负,本诗即能体现这种理想。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如此一来,少年驰骋沙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李白于青少年时期便崇尚豪侠,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义气任侠,诗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银鞍白马”“落花踏尽”“笑入胡姬酒肆”,诗中少年慷慨洒脱,意气风发、豪爽倜傥、豪放不羁,呈现的是豪侠少年形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