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6语言文字运用--1拖2(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5古代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跨题型命题(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3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共4页。
桓公读书于堂,轮人斫轮于堂下,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在焉?”桓公曰:“已死矣。”轮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而讥之哉!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③。不甘不苦,应于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罚。夫爵赏赐子,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怨也,臣请当之。”宋君曰:“善!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国人皆知杀戮之专,制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而专其政。(节选自刘安《淮南子》)
[注] ①勉:含努力、尽力之意。②中山公子牟:即魏牟,战国时魏国的公子。③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大,同“太”;苦,粗糙,榫头粗大、榫眼窄小之类;甘,光滑好看。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吾闻eq \x(A)之也eq \x(B)不以其所养eq \x(C)害其养eq \x(D)杖策eq \x(E)而去eq \x(F)民相连而eq \x(G)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与“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中的“形”意思相同。
B.爵禄,官爵和俸禄。朝廷设爵以赏功;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指官员官俸的数额。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京城、宫殿,泛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文中指朝廷。
D.“是直圣人之糟粕耳”与“木直中绳,以为轮”(《劝学》)中的“直”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王亶父住在邠时受到翟国侵扰,他送出的财物翟国不要而只想要他的土地,于是他离开邠地,这说明他注重生命而轻视爵位俸禄等物质利益。
B.中山公子和楚庄王询问詹何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从养生的角度询问,詹何的回答也一样,都很谦虚地回答说自己只明白修养自身而不懂国家治理。
C.桓公在堂上读书时,轮扁询问桓公读什么书,当知道桓公读的书是已经离世的圣人的书后,就称书的内容是糟粕,很令桓公震怒。
D.子罕辅佐宋君时,表面上为了国家让君王赏赐俸禄、自己执行刑罚,但实际是想把宋国生杀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大臣依附自己、百姓害怕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4分)
译文:
(2)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4分)
译文:
5.轮扁是如何用自己的工作来证明桓公阅读的书是“圣人之糟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
二、[2023·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忆菊[注]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咏 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今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海棠诗社”举行了第二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十二道题目,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作诗。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宝钗和黛玉。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忆菊》颈联营造出壮阔辽远的意境,表现出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B.《咏菊》首联“昏晓侵”“自沉音”把为诗情所困、急需表达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C.《忆菊》尾联言诗人思念菊花成疾,只好自我安慰:来年重阳节,再次与菊相逢。
D.《咏菊》颈联对仗工整,“自怜”“谁解”抒发了诗人自我怜惜、不被理解的愁绪。
7.两首诗虽然都写菊花,但表现出的诗人形象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24 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
比较鉴赏
1.答案:BDF
解析:“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杖策”修饰“去”,“去”的主语是“大王亶父”,省略主语,所以“杖策”前断句;“民”是“相连而从之”的主语,“民”前断句。在BDF三处断句。
2.答案:D
解析:“‘直’意思相同”错误。“是直圣人之糟粕耳”中的“直”是“只、只是”的意思,“木直中绳”中的“直”是指“不弯曲”。
3.答案:B
解析:“都是从养生的角度询问”错误。原文中山公子“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和楚庄王“治国奈何”是从朝政、管理国家的角度询问。
4.答案:(1)我还没有听说过自身修养好而国家却乱糟糟的事例,所以治国之本在于治身,我不敢拿一些枝末的内容来回答您。
(2)我受百姓赞美,你受百姓怨恨,这样一来我知道不会被诸侯们嘲笑了。
解析:(1)“治”,修养好;“身”,治身;“对”,回答;“末”,一些枝末的内容。(2)“美”,赞美;“子”,你;“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被动句,“为”表被动;“笑”,嘲笑。
5.答案:①先说自己做轮子榫卯不合适就会造成松紧不一;②而不松不紧的榫卯是神妙的境界,却无法传授给儿子;③圣人的话有些是精华,但不能言传,会随着圣人死去失传,能言传的只是糟粕,所以桓公阅读圣人留下来的言传是糟粕。
解析:由原文“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可知,“我试试拿我做车轮的体会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如果太急躁,榫头、榫眼做得很粗糙,就会滞涩安不进去;如果太细,榫眼开大了,榫头做小了,太松滑动不牢。”可见先说自己做轮子榫卯不合适就会造成松紧不一;由原文“不甘不苦,应于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可知,“不松不紧,得心应手,达到神妙境界的技术,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这技术。所以我尽管年逾古稀,年老无力但还得亲自做车轮。”可见不松不紧的榫卯是神妙的境界,却无法传授给儿子;由原文“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可知,由此可见,“圣人的话中如果有高深神妙的精华,但由于不能言传,所以也必定会随着圣人死去而带走,而只有那些可以言传的糟粕留下来。”可见圣人的话有些是精华,但不能言传,会随着圣人死去失传,能言传的只是糟粕,所以桓公阅读圣人留下来的言传是糟粕。
【参考译文】
大王亶父住在邠地的时候,翟国人经常来侵扰,于是大王亶父拿着皮革、布帛和珍珠玉石赠送给翟国人以求和好太平,但翟人不肯接受,说:“他们要的是地盘而不是财物。”大王亶父向百姓解释说:“大家都好好地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吧!当我的臣民和当翟国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况且我听说,不能因食得养生之物而伤害性命。”于是大王亶父拄着手杖离开了邠地,百姓们成群结队地跟随着他离去,后来在岐山下建立了周朝。大王亶父可称得上爱护生命的人。即使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也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连累身体。现在有人从祖先那里接受了爵禄,就生怕会丧失。而对来之不易的生命却轻易地抛弃,这难道不糊涂吗?
中山公子魏牟对詹何说:“我虽身处江湖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但心中还是惦记着朝政,我该如何办才好呢?”詹何回答说:“就珍惜生命吧!能珍惜生命也就能轻视利欲。”中山公子魏牟又说:“我虽然知道这个重生轻利的道理,但还是无法战胜这名利的欲念。”詹何回答说:“你不能自制欲念,那么就听其自然。”楚庄王问詹何:“怎样才能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只明白修养自身,而不知道怎样治理国家。”楚庄王又说:“我现在能够登位为君执掌朝政,希望学习一些持守国家的方法。”詹何说:“我还没有听说过自身修养好而国家却乱糟糟的事例,所以治国之本在于治身,我不敢拿一些枝末的内容来回答您。”楚庄王听后说:“说得好。”
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一位工匠在堂下做车轮,他问齐桓公:“君王您正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的书。”这位叫扁的工匠又问:“这位圣人还活着?”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您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了一下变了脸色,怒道:“我读圣贤书,你这工匠凭什么讥笑我?你说出理由来也就罢了,如说不出理由来,就处死你。”轮扁说:“我试试拿我做车轮的体会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如果太急躁,榫头、榫眼做得很粗糙,就会滞涩安不进去;如果太细,榫眼开大了,榫头做小了,太松滑动不牢。不松不紧,得心应手,达到神妙境界的技术,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这技术。所以我尽管年逾古稀,年老无力但还得亲自做车轮。由此可见,圣人的话中如果有高深神妙的精华,但由于不能言传,所以也必定会随着圣人死去而带走,而只有那些可以言传的糟粕留下来。”
从前,司城子罕辅佐宋君,他对宋君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治理,取决于君王施行赏罚。这爵禄的赏赐,是人民所喜爱的,就请您亲自执掌;那诛杀刑罚,是人民所怨恨的,就由我来担当这个角色。”宋君听后说:“好!我受百姓赞美,你受百姓怨恨,这样一来我知道不会被诸侯们嘲笑了。”但实际上宋国人知道生杀大权掌握在子罕手里后,大臣们就亲附子罕,百姓们都畏惧子罕。不到一年时间,子罕就将大权旁落的宋君杀掉而篡夺了宋国的政权。
6.答案:A
解析:“壮阔辽远的意境”错,应为空旷寂寥的意境。
7.答案:①“薛诗”刻画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形象。诗人独守空篱旧圃、盼望菊花盛开而不得,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希冀来年重阳能见到菊花。②“林诗”刻画了诗人高洁自怜的形象。诗人为菊着魔、月下颂菊,爱菊赞菊中寄托着自己高洁孤傲的品格;“题素怨”“诉秋心”中又体现出无人理解只能自我怜惜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①“薛诗”刻画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形象。诗题既然为“忆”,则内容便围绕着回忆思念的主题展开。全诗抒写了女主人公在长期的忆念中所忍受的苦痛,预示她以后的不幸境遇。前两联,在西风中我惆怅遥望心头多么郁闷,正值这水蓼开红花芦苇扬白絮的断肠之时。去年的花圃里空有篱笆而秋花已无踪无迹,只有在寂冷清寒的霜月之夜你才进入梦中。写诗人独守空篱旧圃、盼望菊花盛开而不得。最后“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只能自我安慰,希冀来年重阳能见到菊花。②“林诗”刻画了诗人高洁自怜的形象。“无赖诗魔昏晓侵”“口齿噙香对月吟”诗人为菊着魔、月下颂菊,爱菊赞菊中寄托着自己高洁孤傲的品格。“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题素怨”“诉秋心”中又体现出无人理解只能自我怜惜的形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4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