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第1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第2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 A 。
    “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问诊最多的是骨科。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眼科更令人担忧,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严重的会使患者得眼底黄斑病。眼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病”中,①心理层面的问题更不能忽视。②用手机上网,③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让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④大脑在刺激下长期兴奋,⑤于是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或最终成瘾。⑥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⑦无法自拔。⑧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B ,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下”网,可以享受上网的愉悦,但不能让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2.文中第3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夏季是草木生长旺盛的季节,天气愈热,万物愈加生机勃发。在山里,这种蓬勃的生命力达到了高潮,仿佛有看不见的通道,将所有热烈的色彩汇聚起来,如涓涓细流般不声不响,却鲜翠得几乎要溢出来。
    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兀。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原,没有一望无际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①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②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大的能顶得上两个篮球场,最小的不过三五尺见方。不同的地方地势不同,山里人因地制宜,开垦出形状各异的农田,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不规则图形,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标准的农田。但是话又说回来,什么才是“标准”?只要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结出果实,不就是农田的标准吗?
    进入五月,麦穗开始泛黄,麦芒恣意生长,被包裹着的麦粒开始饱满,麦秆弯曲。初夏的风一起,它们便欢腾起来,笑得前仰后合,一株麦穗倒向另一株麦穗,挤挤挨挨,互相推搡着涌向一边,再兴奋地奔涌回来,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场场接力。
    3.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多次使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

    4.加点的句子中,前一个“标准”用了引号,后一个“标准”没有用引号。这是为什么?请加以解说。(3分)
    答:

    5.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兴奋”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山东省德州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人类把粮食作物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水稻在经历了矮化育种(第一次绿色革命)和杂种优势利用(第二次绿色革命)后,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即便如此,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概括起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能够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即多年生稻,就可以种植一次,连续收获多年。自第二年(季)起,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可以极大地减少稻作生产环节,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进而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
    我们常说的水稻,即亚洲栽培稻,经过近万年驯化和人工选择,是没有多年生性的,因此,寻找具有多年生性的种质资源成了创制多年生稻的关键因素。地下茎是许多植物实现无性繁殖和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培育多年生作物的重要供体。稻属有22个野生种,其中的长雄野生稻因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且与水稻具有相同的AA基因组,因而被看作是培育多年生稻的理想材料。但在实践过程中,长雄野生稻与栽培稻间存在严重的种间生殖隔离,如杂交幼胚致死、杂种不育等,极大地限制了长雄野生稻包括多年生性等有利性状(基因)向栽培稻转移的进程。
    国内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当属四川农科院的李勤修研究员,他于1977年将柳州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后代与长雄野生稻继续杂交,获得了具有地下茎的杂交一代植株,期望继续选育出宿根杂交稻并实现“一次制种无性繁殖用多年”的目标,但经过20年的努力并未成功,高产与越冬性不能兼顾,很难培育出高产的宿根稻。1996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陶大云研究员开展了大量的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远缘杂交研究,其中一个杂交组合,母本为泰国水稻研究中心的品种RD23(泰国主栽的优质稻品种),父本为来自尼日尔的长雄野生稻,在授粉后3天,通过幼胚挽救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部分育性、地下茎发达的杂交一代植株。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直到2018年才成功审定了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距离成功配制这一种间杂交组合已过去整整22年。实际上,研究团队之前想象的多年生稻应该是像长雄野生稻那样具有非常发达的地下茎,同时稻穗又像栽培稻那么结实。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人员发现这基本无法实现且没有生产意义。如果地下茎发达,多年生性极强,那么籽粒结实率就会显著下降,也就无法获得高产。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因此,研究转向了基础理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规律;第一次测序并组装了长雄野生稻基因组,解析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网络。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年生稻创制提供了遗传理论基础。在育种方法方面,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构建了成熟稳定且高效的多年生稻育种技术体系。在品种创制方面,研究团队通过筛选携带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不同遗传位点组合的材料,克服了种间远缘杂交存在的杂种不育等野生种质资源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现代栽培稻的标准,经过12代连续自交、长达20余年的选育,育成了13份多年生稻候选品系,最终筛选出PR23、PR24、PR25、PR101、PR107等5个多年生稻品系。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组织下,从2017年起,多年生稻在云南12个州市的76个县市区累计种植20多万亩,在河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缅甸、泰国、乌干达、科特迪瓦等国家进行试种,收益可观。
    多年生稻创制了以“免耕”和“越冬”为核心的颠覆性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分为“一种两收”和“一种多收”两种模式,在受到越冬期低温影响的稻桩无法越冬的双季稻区,可以布局“一种两收”模式。而在具备越冬条件的双季稻区,可以布局“一种多收”模式,实现一种多收。根据团队连续多年的试种研究,目前培育的多年生稻品种连续种植4年8季,平均产量(6.8吨/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但在第5年起由于杂草等问题,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需要重新种植。与一年生稻生产方式相比,多年生稻自第二季不再需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和插秧等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免耕生产方式,多年生稻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改善了稻田耕层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每年分别以0.95吨/公顷和0.11吨/公顷的速率增加,从而有利于生态保护。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由于不用重复犁田、耙田,从而减少用水次数和用水量,能够减少水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扰动),保护生态安全。
    多年生稻育种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科学家、美国土地研究所原副所长杰瑞·格洛弗高度评价多年生稻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未来更多科学家对谷物多年生性的持续探索,将会产生划时代新发现。不久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节选自《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较效益,文中是用一年生稻的种植效益与种植其他稻作类型相比较而言的。
    B.种质资源,本文中指科学家寻找到的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的长雄野生稻。
    C.远缘杂交,不同种属间物种的杂交,在育种意义上可以改良旧物种、创制新物种。
    D.免耕,多年生稻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省却犁田、耙田、除草等种植管理环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驯化的一年生稻虽然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
    B.李勤修、胡凤益等科研人员研究多年生稻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多年生性与高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C.在育种方法研究、品种创制、技术推广等方面,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多年生稻种植技术特别适用于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可以减少水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多年生稻种植一次收获两次或多次,可以减少种植环节,节省劳动力,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结构。
    B.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等有利性状突破种间生殖隔离向栽培稻转移是多年生稻研究的瓶颈问题。
    C.解决了多年生稻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探索与实践就能有明确的方向,就能克服遇到的实际困难。
    D.多年生稻在实验中连续种植4年,平均产量比一年生稻还略高一些,若第5年再种植,产量会大幅下降。
    9.给这篇文章写一则内容提要。(4分)
    答:

    10.山东某市是小麦玉米主产区,勇于扛起“中国饭碗”担当,2022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吨半粮”(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示范区创建计划。你觉得多年生稻研究对于该市“吨半粮”计划有什么启发?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6分)
    答:

    练习1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A却是各种“手机病” B手机是把“双刃剑”
    解析:A处,依据前文“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可知,此处是个转折,应填写手机带来的负面效果,后文说到“手机病”,前后语意应完整通顺,故可补写“却是各种‘手机病’”之类的语句。B处,所填语句位于该段的开头,应该有总起作用,后文有“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故可补写“手机是把‘双刃剑’”之类的语句。
    2.答案:①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③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⑤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
    解析:文段中2、3段都是讲“手机病”,内容上没有轻重之分,所以不应该用“更”,第①处“心理层面的问题更不能忽视”中的“更”应改为“也”。第③处“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让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中的“让”使用不当,应改为“把”。第⑤处“于是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或最终成瘾”中“依赖”与“成瘾”之间不是选择关系,“或”应该改为“并”。
    3.答案:第①处:“一次次”“一趟趟”,表现劳作次数频繁,更能体现出山里人开垦耕地的辛劳。第②处:“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量词的多样性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山中耕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征。
    解析:叠词的效果主要有渲染强化、增加形象性、增强音乐性、调整节奏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鉴赏。“一次次”表示很多次,“一趟趟”表示很多趟,这样写表现了劳作次数频繁,更能体现出山里人开垦耕地的辛劳,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使用了多种量词,而且叠用,表明地块数量多,形状多种多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山中耕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征。
    4.答案:前一个“标准”所加的引号,是表示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又呼应前文“标准的农田”,所以加引号;后一个“标准”是一般表达,所以不加引号。
    解析:引号的作用较多,答题时要准确判断,并结合具体内容鉴赏。两个“标准”的意义基本相同,前一个强调句中所问直指该词的内涵,又呼应前文“标准的农田”,所以加引号。后一个是一般表达所以不加引号。
    5.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中的“兴奋”是科学术语,用的是本意,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兴奋”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穗的密集与生机。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语言文字运用Ⅰ是科普性文段,其中的“兴奋”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状态,是科学术语,用的是本意,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文字运用Ⅱ则是文学性文段,麦穗本身并没有感情,所以“兴奋”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穗的密集与生机。
    6.答案:D
    解析:“除草”错误。原文为“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在第5年起由于杂草等问题”,可见还是需要除草。
    7.答案:A
    解析:“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概括起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说到不适合生产经营,选项于文无据。
    8.答案:C
    解析:“就……就……”错误。原文为“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可知解决基础理论问题只是前提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9.答案:一年生栽培稻存在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可以研制多年生稻;中国科学家们经过艰辛地研究,成功试种并推广多年生稻品系;这种多年生稻具有“免耕”与“越冬”两种特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多年生稻技术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认可。
    解析:写内容提要相当于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要逐段概括段意,如有相同内容需要合并。
    10.答案:①整合科技人才,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研发,可以研究多年生小麦或者玉米。②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收入。③推动规模种植,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回答启示题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来组织答案,不能脱离文本回答。结合“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克服了种间远缘杂交存在的杂种不育等野生种质资源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知,整合科技人才,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研发,可以研究多年生小麦或者玉米;结合“自第二年(季)起……提高种粮效益”可知,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收入;结合“多年生稻自第二季不再需要买种……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我国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保护生态安全”可知,推动规模种植,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3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3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5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5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5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5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