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灰烬中有很多的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依据这些考古发现,可以推论出北京人( )
A.使用打制石器 B.会用人工取火 C.过狩猎的生活 D.生产力水平高
2.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下列最可能在良渚遗址中出现的是( )
A.干栏式建筑残余 B.大禹王的王冠 C.炭化了的粟颗粒 D.精美的青铜器
3.《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中说:“舜子商均亦不肖(不成材),舜乃豫(事先)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然后禹践行天子位。”由此可知,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依据的是( )
A.血统高贵 B.德行高尚 C.势力强大 D.财力雄厚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那些把耕牛养得很壮实、很健康的,还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耕牛养得不好、瘦了,当地负责管理耕牛的官员也要跟着受到处罚。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当时( )
A.保护动物观念 B.百家争鸣局面 C.诸侯争霸激烈 D.重视农业生产
5.居住在周边的蛮、夷、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该材料叙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B.诸侯争霸的影响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王室衰微的状况
6.一位作家在游历都江堰时感叹到:“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与李冰的治水思想相一致的思想家是( )
A.庄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7.《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导致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县制 C.废世袭特权 D.鼓励耕织
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建立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3世纪前期 C.公元前3世纪后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9.《史记》中提到“至于始皇……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满足)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通叛)”。于是“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这说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
A.体现了无为而治思想 B.为“文景之治”奠基
C.使得经济恢复和发展 D.吸取了前朝灭亡教训
10.观察下面两张地图,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图1 西汉初封国形势图 图2 西汉后期封国形势图
A.西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C.诸侯势力大威胁到中央 D.汉武帝彻底废除分封制
11.右图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陶俑表情生动活泼,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反映了( )
A.东汉陶器制造技术高超 B.东汉人民娱乐生活丰富
C.东汉社会生活繁荣安定 D.东汉时说书在全国盛行
12.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各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这说明( )
A.西域各国与汉友好往来 B.西域已归属汉的管辖
C.西域各国吸收了汉文化 D.西域各国效仿汉潮官制
13.苏轼的词中写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在长江边追忆的是( )
A.诸葛亮 B.鲁肃 C.曹操 D.周瑜
14.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那之业此其时矣”。“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赤眉起义
15.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挤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官渡之战的胜利( )
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D.扫平了观众的割据势力
1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指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中原人口南迁。下列分析符合“四海南渡”的是( )
A.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B.使南朝政治日益败坏
C.使江南地区战乱不休 D.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17.“商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影响是( )
A.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B.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C.推动了民族的大交融 D.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18.2021年,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出土了大量反映十六国时期风貌的文物。如高鼻、深目、多须的武士俑,以及水井、去壳舂米的碓房、陶仓、牛车等反映日常生活的陶制明器。由此可推论十六国时期( )
A.北方出现各民族的交融 B.少数民族完全实现汉化
C.北方人民生活安定富裕 D.汉族人民都已迁出北方
19.晋代的书法艺术中出现了追求“韵”的审美趣尚,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天成、和谐畅达的柔性美。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晋代书法神韵的是( )
A.《多宝塔碑》 B.《玄秘塔碑》 C.《兰亭集序》 D.《皇甫诞碑》
20.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发展与三个因紫的关系是: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下图所示器物对生产力的发展能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①春秋牺尊 ②秦兵马俑 ③汉代楼车 ④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历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移《国史大纲》
材料二 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年间,统治者担心多元思想文化的存在不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并决定“立太学,置明师”,着手兴办官学。从此,以学术思想活跃、办学各具特色的中国私学,被统治者设定了框架,把儒学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并按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设立不同的教育层次,进行分阶段教学。
——《中国私学的发展与反思》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在这个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开始突破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官学教育传统,讲授玄学、佛学、道教、科技常识等,开始重视启蒙读物和传统教材的编辑,规范教学内容。
——《私学的发展》
(1)据材料一,指出“他”在教育中的贡献,并简析其历史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在教育上的措施。(6分)
(3)据材料三,总结出私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图1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与张骞出使西域 图2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 图3 北魏迁都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简析其作用。(8分)
(2)据图2及所学知识,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并简析其带来的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中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目的,(2分)并列举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人民的愤怒: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宁愿和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他贪财好利,用严刑镇压人民,引起镐京的平民暴动,使西周走向衰落。
材料三: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四:“楚汉之争”中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夺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例或多例,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2页。
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