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096829/0-1702943208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096829/0-17029432083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096829/0-17029432083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展开一、基础训练
方法一:“陷阱”排除法。“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的伎俩,答题要求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教材知识概念把控要严格!例如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生成CO2;病毒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生活;原核细胞无核膜及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等。
1.[2023·衡水中学模拟]与平静状态相比,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分解等量葡萄糖时,耗O2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2.[2023·长沙适应性考试]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专一性有关
C.图中所示蛋白质转运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也可发生
D.图中蛋白质转运至细胞外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3.[2023·唐山质检]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方法二:避“实”就“虚”法。选择题中选项复杂程度不同时,应从简单选项开始加以排除,尤其是涉及计算的复杂选项,在确定其他选项不正确后,可直选该选项,不必要用大量时间去解决他!涉及多个计算选项,也从最简单的选项加以排除。
4.[2023·唐山模拟]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kg
C.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
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2023·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某正常男性的父亲是一位白化病(对应的等位基因为A—a)患者,该男性与一位正常女性婚配,经计算他们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0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调查对象应为有患者的家系
B.自然人群中,白化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约为1/100
C.该对夫妻可通过生育女孩来降低子女患病的概率
D.在自然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之和小于1
方法三:逆向分析法。常用解决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题干信息往往给出一些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采用逆向分析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实现快速、准确解题。
6.[2023·湖北八校联考]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7.[2023·青岛适应性考试]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8.[2023·长沙适应性考试]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
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C.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D.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方法四:避“生”就“熟”法。常用于解决新信息、新情境类试题,特点是与前沿科学相联系,介绍一些新技术、新名词,来迷惑学生的头脑!抛开试题的华丽外表,避开生疏知识和名词,利用熟知的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就能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9.[202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一]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内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10.[2023·广东四校联考]细胞毒性T细胞能释放一种可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正确的是( )
A.图示信息表明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释放水解酶而致其裂解死亡
B.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
C.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
D.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11.[2023·沈阳教学监测一]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
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D.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
二、挑战提能(其中16~18为不定项选择题)
12.[2023·长沙适应性考试]继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1982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之后,我国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下列关于三种合成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牛胰岛素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B.酵母丙氨酸tRNA是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碱基间不形成氢键
C.淀粉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D.三种物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但组成元素不同
13.[2023·沈阳教学监测一]科学研究发现,p53基因是人体的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的p53蛋白在DNA修复细胞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周期中,当细胞中DNA损伤较小时,p53基因表达增加,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当DNA损伤严重时,细胞不能进行有效修复,则触发细胞凋亡机制,该蛋白诱导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修复过程需要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参与
B.DNA损伤较小时,p53蛋白使DNA受损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C.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
D.p53基因突变导致p53蛋白活性减弱或失活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14.[2023·衡水中学素养测评二]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与糖尿病发病呈高度相关性。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体瘦素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能导致胎儿瘦素基因甲基化水平也降低,使胎儿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会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
B.DNA分子的甲基化直接影响了碱基的互补配对,导致mRNA不能合成
C.瘦素基因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存在碱基A与U、G与C的配对
D.在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个体表型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15.[2023·武汉调研]图示为动物细胞消耗葡萄糖生成乳酸获取能量的一种途径。与正常细胞相比,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主要通过该途径消耗葡萄糖以获取能量。p53蛋白可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eq \a\vs4\al(葡萄糖→\x(6磷酸葡萄糖)\(――→,\s\up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eq \x(\a\al(3磷酸,甘油醛)) eq \(――→,\s\up7(进入))糖酵解→……→乳酸K
A.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上述过程
B.正常细胞中p53蛋白可以抑制细胞异常增殖,还可能促进细胞凋亡
C.癌细胞中p53蛋白含量降低有助于其获得大量能量
D.获取相同能量的条件下,与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
16.[2023·济南模拟]某种闭花受粉植物的野生型叶形为圆形,现有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叶形(突变基因记作A/a)为椭圆形,乙(突变基因记作B/b)为柳叶形。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圆形叶片的植株基因型通常有4种
B.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通过测交实验无法确定F2中柳叶形植株控制叶形性状的基因型
D.F2圆形叶片植株自交后代叶片的表型及比例为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6∶5
17.[2023·广东模拟一]据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全国人口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
B.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C.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也随之减少
D.高温、干旱对人口数量而言,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8.[2023·南京、盐城市联合模拟二]IA是一种“智能”胰岛素,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GT),其调控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已知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GT增多,二甲双胍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表示减少、增多、增多
B.血糖降低时,IA与GT及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均会减少
C.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D.与注射IA相比,口服二甲双胍治疗1型糖尿病更有效
[答题区]
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1.答案:C
解析:本题陷阱在于“剧烈运动”,在其引领下易将思路带入“添加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误区,事实上,本题谈及的是“人体细胞”,作为动物细胞,无论无氧呼吸进行与否,CO2只能产自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答案:C
解析:本题C选项存在“大肠杆菌”这一陷阱,倘若只顾及蛋白质转运过程,忽略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不存在生物膜系统这一关键点,将会导致误选。
3.答案:B
解析:本题C、D选项中均存在陷阱,即C中“破伤风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存在“高尔基体”;D中“洋葱根尖细胞”,无中心体,许多同学解题时只顾及C项中分泌蛋白离不开高尔基体或D项中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从而错选C、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各选项,可在D处突破,因为很显然所述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这样既可获得分数,又节省了大量时间,答案D。选对了D项,有时间再慢慢想B、C选项吧!B项算式为1×75%÷20%+1×25%÷20%÷20%=10(kg)。
5.答案:B
解析:该题用排除法可轻易排除A、C、D选项,选中B项。如果你有兴趣再看看B项计算过程吧!假设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M,则自然人群中,a基因的概率为eq \r(M),A基因的频率为1-eq \r(M),进而推导出AA的频率为(1-eq \r(M))2、Aa的频率为2eq \r(M)(1-eq \r(M)),故正常人群中,Aa的频率为eq \f(2\r(M)(1-\r(M)),(1-\r(M))2+2\r(M)×(1-\r(M)))=eq \f(2\r(M),1+\r(M)),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其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eq \f(2\r(M),1+\r(M))×eq \f(1,4)=eq \f(1,202),计算可知,M=eq \f(1,10000),故a基因的频率为eq \r(M),故B项正确。所以说此类题用“避实就虚法”解答较好。
6.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宜采用逆向分析法,即先假设进行有丝分裂,则连续分裂2次,DNA复制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2N,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不确定(0~2N),再假设进行减数分裂,则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细胞应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1次,则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都带标记,故只有D选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血糖调节原理找出产生题干现象的条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饭后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进食后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不符,A项错误;甲状腺并不直接参与血糖调节,B项错误;若突变小白鼠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错误;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高血糖素无法起作用→无法升高血糖,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逆推法从选项进行分析,找出不符合题干结果的选项。剧烈运动时,物质氧化分解速率加快,所以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出汗时,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量增加,体温下降,A项正确;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项正确;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项错误;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温暖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新颖,属于新信息、新情境题,但是题干信息中也有我们熟悉的名词“HIV”“红细胞”,所以解答本题可采用就“熟”避“生”法。CD4是一种受体蛋白,考查蛋白质鉴定的基础知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骨髓,B错误;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不具备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有关,红细胞无法为HIV增殖提供场所和原料,C正确;入侵到红细胞内的HIV不能增殖,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吞噬细胞清除,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本题“熟”之处为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了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释放水解酶致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很容易误选A项,然而“生”之处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该“穿孔素”被靶细胞接受后,可促进Na+及溶解素进入靶细胞内,从而导致靶细胞渗透压改变细胞裂解死亡,故应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新情境干扰题,借助前沿科学技术考查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采用就“熟”避“生”法。树突状细胞是个新名词,学生比较生疏,但是“通知”T细胞的过程我们比较熟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负责“通知”T细胞的是具有摄取、处理、传递功能的吞噬细胞,因此本题实际是对吞噬细胞相关功能的考查。A项,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B项所描述的是一种合理的展望;C项,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而不参与细胞免疫;D项,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
12.答案:B
解析: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在一条肽链的末端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酵母丙氨酸tRNA是一条单链RNA,可通过折叠形成类似三叶草形的结构,存在双链部位,部分碱基间形成氢键,B错误;淀粉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C正确;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tRNA、淀粉均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牛胰岛素的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淀粉的组成元素为C、H、O,酵母丙氨酸t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D正确。
13.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DNA损伤较小时,p53基因表达增加,促使细胞自我修复,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无法增殖,故会导致细胞周期延长,B错误。
14.答案:B
解析: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结合,促进转录,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A正确;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故不会影响碱基的互补配对,B错误;基因碱基序列不变,个体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表型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D正确。
15.答案:D
解析:题图所述过程终产物是乳酸,属于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p53基因可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则抑制了癌细胞的能量来源,所以正常细胞中p53蛋白可以抑制细胞异常增殖,还可能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癌细胞中p53蛋白含量降低则促进了图中的途径,使其获得的能量增加,C正确;正常细胞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所以获取相同能量的条件下,与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少,D错误。
16.答案:BC
解析:根据F2的分离比约为9∶3∶4,推测F1圆形个体基因型为AaBb,根据题干椭圆形是A/a基因突变导致,柳叶形是B/b基因突变导致,所以椭圆形基因型为aaB_,柳叶形基因型为A_bb和aabb,此外还应注意题干中该植物是闭花受粉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为纯种,A错误;F2的分离比约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2中柳叶形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其测交后代仍然均为柳叶形,故通过测交实验无法确定其基因型,C正确;F2圆形叶片植株基因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自交后代圆形个体(A_B_)占25/36,椭圆形个体(aaB_)占5/36,剩下的柳叶形个体占6/36,所以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5∶6,D错误。
17.答案:BCD
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由题意可知,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956÷141175×100%≈6.77%,A正确;若出生率不断下降,会使幼年个体不断减少,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或衰退型,B错误;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随之减少,C错误;高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所以高温、干旱对人口数量而言,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18.答案:AC
解析: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当血糖升高时,葡萄糖与GT结合增多,导致IA与GT结合减少,同时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导致膜上的GT增多,A正确;血糖降低时,IA与GT结合增多而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减少,B错误;IA能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C正确;二甲双胍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与注射IA相比,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更有效,D错误。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考模拟演练一(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考模拟演练一(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考模拟演练四(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考模拟演练四(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二:聚焦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二:聚焦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