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左图是同学们野外实践时拍摄的一幅星空图,右图是太阳系组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你认为同学们拍摄到的星空图主要属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相比,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体积质量适中B. 安全的宇宙环境C. 有适宜的温度D. 太阳光照稳定
    3. 从地球飞往冥王星的探测器,沿途遇到最多的天体是( )
    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行星际物质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我们地球地处银河系,拍摄的星空属于银河系,而不是河外星系,C正确,D错。该星空图中有众多恒星,不属于地月系或太阳系,AB错。故选C。
    【2题详解】
    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相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适合生命的繁衍,相比于温度而言,体积和质量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排除A,C正确。太阳系其他行星也具备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等条件,BD错。故选C。
    【3题详解】
    太阳系中,行星际物质数量最多,所以是探测器从地球飞往冥王星沿途遇到最多的天体,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2022年9月27日,天宇迎来了木星冲日的天文奇观,即木星和太阳分别处于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为59年来木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刻,可欣赏“最亮的木星”。下图为木星冲日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4. 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 )
    A. 火星和金星B. 金星和海王星C. 天王星和火星D. 水星和火星
    5. 地球与木星相比( )
    A. 木星是没有卫星绕转天体B. 两者都是自东向西绕日公转
    C.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比木星小D. 木星是能够自行发光的天体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行星冲日必须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不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ABD错误。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所以以下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有火星和天王星,C正确,ABD错。故选C。
    【5题详解】
    木星有很多卫星绕转,A错误。两者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B错误。在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木星是最大的一个,它的直径是14.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倍多,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C正确。木星是行星,不能够自行发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计划于2022年(2021—2022年太阳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上半年发射升空。据了解,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我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将揭示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2026年太阳活动可能进入高峰期B. 日珥出现在日冕层
    C. 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标志D. 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7. 信鸽训练有素,大都长途飞行上千公里而不会迷路。最近在某信鸽协会组织的一次信鸽比赛上,有50多只参赛的信鸽迷失了方向,没有如期飞到目的地。推测信鸽迷路可能和下列哪种现象有关( )
    A. 太阳磁场增强B.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 高纬地区的极光现象D. “磁暴”现象
    8. 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 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答案】6. B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1到2022年为太阳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2026年太阳活动可能进入高峰期,太阳活动的强烈的显著标志为太阳黑子变多变大,所谓太阳活动一般指的是太阳大气的变化,ACD不符合题意;日珥出现在色球中,排除B。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信鸽迷失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太阳活动爆发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得信鸽无法正确的判别方向,D正确;性格迷路与太阳磁场增强、无线电短波通信以及极光现象影响较小,排除ABC。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当太阳活动爆发时,应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太阳活动爆发剧烈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B正确;太阳活动高峰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排除A;太阳活动高峰年,与清除宇宙垃圾关联性较小,排除C;太阳活动爆发时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扩大电信网络建设并不能完全保持网络通畅,排除D。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提供家用能源。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应最充足的季节是( )
    A. 冬春B. 春夏C. 秋冬D. 夏秋
    10.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B. 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绚丽多彩极光D. 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春季和夏季风能、太阳能发电量累积较大,能源供应充足,B正确;秋冬季节太阳能发电量较少,累积发电量小于春夏季节,能源供应不如春夏季节充足,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A正确;地球上的能量一部分来自太阳辐射,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B错误;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材料推断,恐龙灭绝时,地球气候变得( )
    A. 冷湿B. 冷干C. 暖湿D. 暖干
    12. 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冷暖干湿交替,温暖期较长B. 三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冰期较长
    C. 一次温暖期和一次寒冷期D. 气温波动上升
    13. 地层和化石被称为地球历史的“书页”,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可以推断地层形成的时间B. 含三页虫化石为中生代地层
    C. 含煤地层说明当时气候温暖湿润D. 珊瑚化石指示温暖的深海环境
    14. 下列事件形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裸子植物繁盛
    ②恐龙灭绝
    ③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⑤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岩浆活动剧烈
    A. ⑤③①②④B. ⑤①③②④C. ③⑤①②④D. ①②③⑤④
    【答案】11. D 12. A 13. C 14. B
    【解析】
    【11题详解】
    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时期全球平均气温表现为较暖,全球平均降水表现为较干,地球气候变得暖干,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可知,整体而言,气候冷暖干湿交替,且温暖期相对较长,A正确。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冰期和间冰期,整体而言,间冰期较长,B错。气温冷暖交替,并非波动上升,同时,并没有呈现一次温暖期、一次寒冷期的特点,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化石可以推断地层形成的大致地质年代,但难以确定其形成的具体时间,排除A;含三叶虫化石为早古生代地层,B错;含煤地层说明当时生物量较大,气候温暖湿润,C正确;珊瑚化石指示温暖的浅海环境,D错。故选C。
    【14题详解】
    地球早期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岩浆活动剧烈,⑤发生时间最早,排除CD;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在中生代中后期,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新生代。所以先后顺序排列为⑤①③②④,故选B。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甲)。下面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
    A. 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B. 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
    C. 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D.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16.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 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
    C. 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D. 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故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的性质与特征。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为78%,A正确;②是水圈,水圈中各种水体经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C错误;④是上地幔,不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河曲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牛轭湖一般发生在河流故道的( )
    A. 左岸B. 右岸C. 凸岸D. 凹岸
    18.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 人类过度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牛轭湖形成于河曲处,在河曲弯曲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变得更加弯曲,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D正确,C错误;牛轭湖形成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有可能在左岸,有可能在右岸,AB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势平坦,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人类过度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及植被发育覆盖,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B正确。故选B。
    【点睛】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20. 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西南地区
    21. 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侵蚀作用B. 堆积作用C. 风化作用D. 搬运作用
    【答案】19. B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新月形沙丘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20题详解】
    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A错误;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温润地区,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其中部分地势较低区域会因附近冰川融水再次形成湖泊,因此称为“水上雅丹”。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
    23. 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
    A. 地壳下沉,气候干燥B. 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 地壳下沉,气候湿润D. 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形成过程为河湖相沉积地貌即③;受风力侵蚀形成土墩沟槽即①;进一步地壳隆起抬升,干旱环境风力侵蚀加剧,形成山丘即④;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柴达木盆地,后期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形成湖泊即②,故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③①④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位于沙漠之中,为风蚀地貌。据图示信息可知,④阶段与①②阶段相比,乌素特地区沉积岩侵蚀较重,这是因为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气候干燥,风力侵蚀较为严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乌素特雅丹西临一里坪,东连马海,在大柴旦行委以西约240公里的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之间的鸭湖,这里本来没有水,有年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2022年10月3日,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的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1)。经现场勘察,工作人员认为该现象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受长期外力作用的结果。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坍塌处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图2为该海岸主要地貌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 )
    A. 风化作用、流水侵蚀B. 流水侵蚀、海浪侵蚀
    C.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 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25. 推测未来图2所示地区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 海蚀平台范围一直扩大
    C. 海蚀柱会继续被侵蚀D. 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石老人”海蚀柱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经机械风化作用形成一些裂隙(节理);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裂隙中的海水及盐分会对岩石形成挤压,使裂隙逐渐增大、增多,导致岩石破碎、脱落,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也是风化作用的结果;长此以往,海蚀柱的上半部分最终坍塌。可见,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故选D项。
    【25题详解】
    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A、D项错误;岬角处两侧继续受到海浪的侵蚀,使海蚀崖后退,海蚀柱继续被侵蚀,海蚀平台扩大,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形成的海蚀平台也会受到海浪侵蚀,最终海蚀平台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小,并不会一直扩大,B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球表层常见的外力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 下图示意太阳系及太阳大气层结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B层是_____层,该层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做____。
    (2)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电离层扰动,影响____通信,甚至导致通信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是____(填天体系统名称)。
    (4)据图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____和____。
    【答案】(1) ①. 色球 ②. 耀斑
    (2) ①. 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 磁暴
    (3) ①. 2 ②. 太阳系
    (4) ①. 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 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及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太阳大气层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太阳大气层中间一层B为色球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导致通信中断。当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剧烈,太阳风变得强劲,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共有太阳系和行星系统两级天体系统,其中太阳系是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温度、大气和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可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地球本身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大气可以围绕在地球的周围,经长时间演化为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原始的海洋,为地球提供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导致有液态水存在的可能,以及安全的宇宙环境。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体现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与日地距离适中。
    27.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界面,C代表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态,F面是____界面。
    (4)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答案】(1) ①. 横 ②. 纵 ③. 纵波传播速度快(或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
    (2) ①. 莫霍 ②. 地壳
    (3) ①. 液态或熔融 ②. 古登堡
    (4)E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可知,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中传播,所以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小问2详解】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所以D表示莫霍面,C表示地壳(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小问3详解】
    图中F处为古登堡界面时,纵波B然然降低,横波A则完全消失,横波不能在G中传播,这说明古登堡面以下的G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小问4详解】
    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上部,所以地幔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2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____,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____(砂石、砾石、黏土)。分析该地貌类型形成的成因____。
    【答案】28. ①. 西北 ②. 风力侵蚀
    29 ①. 沙丘 ②. 风力沉积(堆积)
    30. 喀斯特(岩溶)
    31. ①. 流水沉积 ②. 砾石、砂石、黏土 ③. 成因:河流流经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风蚀地貌和岩石类型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貌为风蚀蘑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F为沙丘,且不断流动,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小问3详解】
    D为石灰岩,属于可溶性沉积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下,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期中考试高三地理排2docx、期中考试高三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