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单元综合提升练6人口城市及城市辐射
展开[2023·山东潍坊一模]南非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沿海平原地区,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趋势具有与经济发展格局的一致性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步性等特点。下图示意南非2011年人口密度及1996~2011年人口重心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南非西部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崎岖B.气候干旱
C.沼泽广布D.丛林密布
2.1996~2011年南非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资源开发
B.向沿海地区迁移 气候优越
C.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种族隔离
D.向沿海地区迁移 经济发达
[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人口从建国后的5亿多增长到如今的14亿多,其增长的过程并不是稳定、平缓的。在2011年之前,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量出现了三个高峰和三个低谷。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统计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2022年低谷时老年人口数量最少
B.1980年低谷时人口出生率最低
C.1957年高峰时出生人口数量最多
D.2016年人口增长数低于前期低谷
4.图中2011年前三个高峰中,最高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实施
B.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
C.经济的快速增长
D.生态环境的改善
[2023·山东济南一中统考二模]人口老龄化风险是指从老年人领域扩散而来的对社会造成的不确定损失。老龄化风险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结构、人口生育率、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全国的老龄化风险水平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人口老龄化风险处于最高位增长态势的是( )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
6.④地区人口老龄化风险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态环境B.交通通信
C.医疗条件D.产业结构
[2023·江苏一模]重庆市北碚区北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是重庆九区之一。2000年以来,北碚区迅速发展为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图为1972~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变化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7.1972~2006年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点变化距离约( )
A.500米B.1000米
C.1500米D.2000米
8.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人口B.人口 交通
C.河流 交通D.河流 地形
9.2000年以来,北碚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
A.矿产资源开采B.交通条件改善
C.基础设施完善D.产业发展加速
[2023·江苏一模]乡村作为都市圈城镇化扩张主要方向之一,乡村产业受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明显,呈现典型空间差异性。下图示意位于南京中心城区东南部50km范围内的乡村产业实体数量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据图推测,该区域乡村产业分布特点为( )
A.呈团块状聚集B.距中心城区越远越少
C.呈同心圆环城分布D.零散均匀分布
11.调查显示,距中心城区15km处商贸流通型(各种商铺、运输流通网点等)产业密度最大,该区域可能是( )
①农副产品物流中心②交通干道交会处
③旅游风景区④现代农业种植园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
12.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其原因是( )
A.土地成本相对较低
B.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C.城市居民需求影响小
D.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2023·江苏一模]巴西近代城镇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是贫民窟问题。贫民窟是指大城市内外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据此完成13~15题。
13.符合巴西城镇化进程特点的是( )
A.1940~1980年速度逐渐加快
B.1980年之后发展速度最快
C.后期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目前过度城镇化问题突出
14.推测巴西1940年至1980年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
A.欧洲殖民主义扩张B.基础设施大量建设
C.重工抑农政策实施D.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15.导致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
B.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
C.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
D.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
二、综合题
16.[2023·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韩国人移居地。望京地处北京东北部,距市中心约15千米,距首都国际机场仅10千米。2000年前,望京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交通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下图示意望京韩国人聚居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指出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3分)
(2)简述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的原因。(4分)
(3)与西欧相比,分析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6分)
17.[2023·福建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年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
材料二 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
(1)据图归纳从阶段Ⅰ到阶段Ⅲ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4分)
(2)说明阶段Ⅲ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6分)
(3)从集聚效应角度出发,评价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的影响。(8分)
(4)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4分)
单元综合提升练6 人口、城市及城市辐射
1~2.解析:第1题,读图,从纬度看,南非西部大部分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B正确,C、D错误;位于南非高原,高原内部较平坦,A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1996~2011年人口迁移总体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即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主要受区域内陆资源开发的影响,种族对南非人口迁移影响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据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近年来逐渐加剧,2022年老年人口数量最多,A错误;据相关数据表明,2022年出生人口较少(只多于1961年),但人口基数大,出生率最低,B错误;据相关数据表明,1963年出生人口数量最多,C错误;2016年人口增长数低于前期1980年左右的低谷,D正确。故选D。第4题,2011年前三个高峰中,最高峰出现在1971年,此时为建国之后的22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儿的生育期,出现建国之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B正确;计划生育政策是1982年制定的,A错误;1971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错误;生态环境对于人口高峰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这些因素也是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2)社会因素:如我国的计划生育以及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
答案:3.D 4.B
5~6.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老龄化风险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结构、人口生育率、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因素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由于传统工业的衰落,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人口老龄化风险处于最高位增长态势,A正确;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最低,中、东部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居中,B、C、D错误。故选A。第6题,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风险最高,对应④,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劳动力向外流失严重,导致本地区老龄化风险偏高,D正确;生态环境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东北地区的交通通信、医疗条件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
答案:5.A 6.D
7~9.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1972~2006年重心总趋势是向西南迁移。1972~2006年变化距离根据比例尺估算,估计图上距离为1.5cm,估算约为1500m,C对,A、B、D错误。故选C。第8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无法获取人口分布信息,交通线仅有水运,且北部地区临近嘉陵江,水运条件更好,北碚区交通主要受地形、河流制约,A、B、C错误;重庆北部为山区,东部为河流,皆阻挡城市扩张,城市基本沿河流向西南扩张,D正确。故选D。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碚区是由于重庆成为直辖市而发展起来,并不是由于资源丰富而兴起发展的,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山脉,河流、山脉同样制约交通发展,B错误;基础设施完善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区域社会经济的驱动力主要是二、三产业,C错误;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D正确。故选D。
答案:7.C 8.D 9.D
10~12.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在距中心城区15km和40km处乡村产业分布密集,应呈现团块状聚集,A正确,B、D错误;没有呈现同心圆环城分布,C错误。所以选A。第11题,商贸流通型产业受市场、交通因素影响最大,距中心城区15km处可能是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①②正确;旅游风景区、现代农业种植园受市场、交通影响较小,不属于商贸流通型产业,③④错误。所以选A。第12题,乡村产业类型受城市影响大,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受城市的影响较小,产业类型单一,C正确;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旅游资源不是导致远离中心城区的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答案:10.A 11.A 12.C
13~15.解析:第13题,读图,1940~1980年巴西城镇化速度迅速显著提高,不是逐渐加快,A错误;1980年以后巴西城镇化速度是趋缓,发展速度不是最快的,B错误;巴西后期没有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而是仍集中在大城市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如贫民窟问题,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巴西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远大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1.4~1.5,因此属于过度城镇化,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病”,D正确。故选D。第14题,1945年后二战结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不会是巴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A错误;根据所学,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根据图示,1950年开始,巴西工业化水平急剧提高,说明其重工抑农政策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正确;此期间巴西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不是服务业、基础设施,B、D错误。故选C。第15题,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是由于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涌进,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此时工业化发展速度落后于城镇化的速度,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使得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贫困;同时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更加剧了贫民窟的规模化发展,A正确;贫民窟规模化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等关系不大,也不会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答案:13.D 14.C 15.A
16.解析:(1)从图中可知,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人主要集中在外交公寓与花家地,结合图例可知,空心菱形为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反映出周边集聚的原因为求学需求;实心星型为韩国管理人员,反映出周围集聚原因为外交需求。(2)2003年外国人居住地限制解除,在政策优势下,望京居住区的吸引力增强;其中韩国管理人员、北京韩国国际学校搬迁进入或靠近望京居住区,使得望京对韩国人的吸引力加强,这就是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的原因。(3)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主要从空间距离、文化习惯、经济水平等内容分析,中国与韩国空间距离较近,交通方便,便于迁入;中国与韩国处在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较小,韩国人易于融入中国,适应中国文化习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欧低,移民居住成本较低,能够节约移民成本。
答案:(1)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为求学与外交需要。
(2)外国人居住地限制解除,政策优势明显;学校、外交机构集中搬迁进入或靠近望京居住区。
(3)中国与韩国距离较近,便于迁入;中国与韩国处在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较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欧低,移民居住成本较低。
17.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第(2)题,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动,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第(3)题,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当地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投入。大量的商家集聚,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减少经济收益。第(4)题,大气圈部分:利用沿海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利用海滨、森林、湖泊,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环境污染部分:由材料可知,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水圈方面: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答案:(1)数量增多(或密度增大);种类增加(或类型增加);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融合(或产城不断融合、有些功能区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提高)。
(2)①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就业岗位增加(促进经济发展或收入增加或产业转入郊区)。
②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地或基础设施完善)。
③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或布局大型商业中心,消费条件改善)。
(3)利:商家集聚,共用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或市场)和消费群体(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润(增加收益)。
弊:加剧内部竞争,减少收益。
(4)大气部分:利用海滨(森林、湖泊),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环境污染部分:循环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
水圈部分: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可能)。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人口与城市(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人口与城市(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东部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东部地区,我国乡村收缩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4城市化及其影响(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4城市化及其影响(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外来人口吸引最大的空间是,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的小县城应该,数据说明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