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1/0-17029822916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1/0-17029822917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1/0-1702982291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小学数学寒假专题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
- 寒假作业(十)(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十二)(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十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五)(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1 次下载
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这是一份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铅笔的长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不计算,判断848÷4的商是( )位数。
A.一B.两C.三
2.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是,有( )种不同的摆法。
A.2B.3C.4
3.育才小学三名同学参加跳远比赛成绩如图,□内可填( )
A.5B.6C.7D.9
4.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的时间是( )
A.60 秒B.60 分C.2 小时
5.铅笔的长度是( )
A.6厘米B.7厘米C.8厘米
6.要求如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不可以用( )来计算。
A.4×4+2B.4×4﹣2C.4×5﹣2
7.甲瓶里有果汁600克,乙瓶里有果汁1千克。如果从乙瓶向甲瓶倒( )克,两瓶果汁就同样重。
A.200B.300C.400
8.在九九重阳敬老美食系列活动中,实验小学三年级5个班,制作蔬菜水果沙拉拼盘,平均每个班用了两瓶沙拉酱,每瓶沙拉酱200克,他们一共用了( )千克沙拉酱。
A.1000B.2000C.1D.2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比114多86的是 , 比158少46。
10.□56×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11.125×8的积末尾有 个0;401×5的中间有 个0。
12.一千克苹果8元,买15千克苹果要花 元;240元可以买 千克苹果。
13.一个正方形的广场,边长80米,小林每天沿广场跑两圈,小林每天跑 米。
14.晋祠公园赵梅生美术馆的一幅长方形国画作品《铁骨英姿》,长与宽的和约4米,在它的四周用木质制作一圈边框,至少需要约 米的木质边框。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6.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7.计算如图图形的周长。
四.连线题(共2小题)
18.下面各数中的“5”各表示什么?连一连。
19.采蘑菇。(连线)
五.应用题(共4小题)
20.矿山公园上午有游客335人,中午有108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23人。现在公园内游客有多少人?
21.“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三年级开展回收易拉罐活动,每6个易拉罐可以换取一支中性笔,同学们共收集了84个易拉罐,可以换取多少支中性笔?
22.
(1)拿100元买一副耳机和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买5本日记本需要多少元钱?
23.田田家、可可家与超市在同一条路上。田田家距离超市293米,可可家距离超市520米。
(1)如果超市在田田家和可可家之间,那么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2)如果田田家和可可家在超市的同一侧,那么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2023-2024学年北师大新版三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不计算,判断848÷4的商是( )位数。
A.一B.两C.三
【考点】一位数除多位数.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C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和除数比较大小,如果比除数大或相等,商就是三位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
【解答】解:根据除法的计算方法,被除数的百位数字大于除数,够除,所以商是三位数。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是,有( )种不同的摆法。
A.2B.3C.4
【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专题】空间观念.
【答案】C
【分析】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是,可以并排放2个,另外一个分别放在左面小正方体的前面、后面,或者右面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有4种不同的方法。
【解答】解: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是,可以并排放2个,另外一个分别放在左面小正方体的前面、后面,或者右面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有4种不同的方法。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育才小学三名同学参加跳远比赛成绩如图,□内可填( )
A.5B.6C.7D.9
【考点】小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因为1.93>1.□3>1.64,所以□内可填7、8,据此解答。
【解答】解:1.93>1.□3>1.64
1.93>1.83>1.73>1.64
答:□内可填7、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大小的比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答关键。
4.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的时间是( )
A.60 秒B.60 分C.2 小时
【考点】钟面上的时间.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每走一个大格是一时,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共走过了1个大格,是1小时。1小时=60分,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4经过的时间是60分。
故选:B。
【点评】准确知道时针、分针、秒针每走一个小格、每走一个大格、每走一圈代表多长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铅笔的长度是( )
A.6厘米B.7厘米C.8厘米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专题】几何直观.
【答案】A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7﹣1=6(厘米)
答:铅笔长6厘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6.要求如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不可以用( )来计算。
A.4×4+2B.4×4﹣2C.4×5﹣2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每组有4个苹果,有这样的4组多了2个,即4×4+2;还可以表示每组有4个苹果,有这样的5组少了2个,即4×5﹣2;据此解答。
【解答】解:4×4+2=18(个)
4×5﹣2=18(个)
答:一共有18个苹果。
所以,不可以用4×4﹣2来计算。
故选:B。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甲瓶里有果汁600克,乙瓶里有果汁1千克。如果从乙瓶向甲瓶倒( )克,两瓶果汁就同样重。
A.200B.300C.400
【考点】一位数除多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用乙瓶有果汁的质量减去甲瓶有果汁的质量,求出乙瓶比甲瓶果汁多的质量,再分成相同的两份,即可求解。注意单位质量的换算。
【解答】解:1千克=1000克
(1000﹣600)÷2
=400÷2
=200(克)
答:从乙瓶向甲瓶倒200克,两瓶果汁就同样重。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减法、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先求出乙瓶果汁比甲瓶果汁多多少千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在九九重阳敬老美食系列活动中,实验小学三年级5个班,制作蔬菜水果沙拉拼盘,平均每个班用了两瓶沙拉酱,每瓶沙拉酱200克,他们一共用了( )千克沙拉酱。
A.1000B.2000C.1D.2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D
【分析】用每瓶沙拉酱的质量乘2,计算出平均每个班用沙拉酱的质量,再乘5,即可计算出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千克沙拉酱。
【解答】解:200×2×5
=400×5
=2000(克)
2000克=2千克
答:他们一共用了2千克沙拉酱。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比114多86的是 200 , 112 比158少46。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200,112。
【分析】求比114多86的是多少,用114加86进行计算;求比158少46的数是多少,用158减46进行计算。
【解答】解:114+86=200
158﹣46=112
答:比114多86的是200,112比158少46。
故答案为:200,1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的运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0.□56×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3 。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3。
【分析】依次将1、2、3……代入算式中求出积,看□里是几时积是四位数,□里的数比这个数小1时积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这个数。
【解答】解:156×3=468
256×3=768
356×3=1068
所以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采用代入法解答更简便。
11.125×8的积末尾有 3 个0;401×5的中间有 2 个0。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3;2。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精每一位数,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算出125×8和401×5的积再解答。
【解答】解:125×8=1000
401×5=2005
所以125×8精积末尾有3个0;401×5的中间有2个0。
故答案为:3;2。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2.一千克苹果8元,买15千克苹果要花 120 元;240元可以买 30 千克苹果。
【考点】一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20;30。
【分析】用每千克的价钱乘买的质量,即可求出15千克的价钱,用总钱数除以每千克的价钱,即可求出24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
【解答】解:8×15=120(元)
240÷8=30(千克)
答:买15千克苹果要花120元;240元可以买30千克苹果。
故答案为:120;30。
【点评】本题考查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13.一个正方形的广场,边长80米,小林每天沿广场跑两圈,小林每天跑 640 米。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640。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正方形广场的周长,然后再乘跑的圈数即可。
【解答】解:80×4×2
=320×2
=640(米)
答:小林每天跑640米。
故答案为:6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4.晋祠公园赵梅生美术馆的一幅长方形国画作品《铁骨英姿》,长与宽的和约4米,在它的四周用木质制作一圈边框,至少需要约 8 米的木质边框。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8。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4×2=8(米)
答:至少需要约8米的木质边框。
故答案为: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考点】一位数除多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①将789看作较大的整百数进行估算,估算的结果如果与2400相等,说明实际结果比2400更小;
②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③1吨=1000千克,根据进率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④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
⑤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越大积就越大;
⑥估算出903×43的结果,再与600进行比较即可;据此解答。
【解答】解: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6.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0.36,15.08,44.75,28.88。
【分析】计算小数加法、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减法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解答】解:18.3﹣7.94=10.36
5.6+9.48=15.08
26.85+17.9=44.75
44.26﹣15.38=28.8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法、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17.计算如图图形的周长。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80厘米,80厘米。
【分析】梯形的周长等于梯形的4条边的长度和;右图通过平移转化为长是25厘米,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15+17+20+28=80(厘米)
(15+25)×2
=40×2
=80(厘米)
答:梯形的周长是80厘米,组合图形的周长是80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四.连线题(共2小题)
18.下面各数中的“5”各表示什么?连一连。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专题】数感.
【答案】
【分析】(1)9.052中的5表示5个百分之一;
(2)1.503中的5表示5个十分之一;
(3)5.21中的5表示5个一;
(4)4.005中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解答】解: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位数不同,它们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相同,意义也不相同。
19.采蘑菇。(连线)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把小蘑菇上的式子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再进行连线即可。
【解答】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五.应用题(共4小题)
20.矿山公园上午有游客335人,中午有108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23人。现在公园内游客有多少人?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650人。
【分析】用上午游客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开的人数,再加上下午又来了的人数,就是公园现在的人数。
【解答】解:335﹣108+423
=227+423
=650(人)
答:现在公园内游客有650人。
【点评】这道题是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1.“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三年级开展回收易拉罐活动,每6个易拉罐可以换取一支中性笔,同学们共收集了84个易拉罐,可以换取多少支中性笔?
【考点】一位数除两位数.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运算能力.
【答案】14支。
【分析】根据题意,求84个易拉罐可以换多少支中性笔,即求8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84÷6=14(支)
答:可以换取14支中性笔。
【点评】本题考查了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2.
(1)拿100元买一副耳机和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买5本日记本需要多少元钱?
【考点】一位数乘两位数;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41元。
(2)30元。
【分析】(1)先用加法计算出一副耳机和一副手套的钱数之和,再用100元减去一副耳机和一副手套的钱数之和,即可计算出还剩多少元。
(2)求买5本日记本需要多少元钱,就是求5个6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解:(1)100﹣(35+24)
=100﹣59
=41(元)
答:拿100元买一副耳机和一副手套还剩41元。
(2)6×5=30(元)
答:买5本日记本需要30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加减法的意义与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23.田田家、可可家与超市在同一条路上。田田家距离超市293米,可可家距离超市520米。
(1)如果超市在田田家和可可家之间,那么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2)如果田田家和可可家在超市的同一侧,那么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1)813米;
(2)227米。
【分析】(1)如果超市在田田家和可可家之间,用田田家距离超市的路程加上可可家距离超市的路程,即可求出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2)如果田田家和可可家在超市的同一侧,用可可家距离超市的路程减田田家距离超市的路程,即可求出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多少米。
【解答】解:(1)520+293=813(米)
答: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813米。
(2)520﹣293=227(米)
答:田田家和可可家相距227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的实际应用,找出题中所给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考点卡片
1.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知识点解释】
1.小数的意义: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2.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分类:
①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
②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2.0的计数单位是 0.1 ,它含有 20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分析:(1)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
(2)这个小数的最后一位数是0,整数部分是2,表示2个一,一个一是10个0.1,2个一就表示20个0.1,据此解答.
解:2.0的计数单位是 0.1,它含有 2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故答案为:0.1,20.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例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50.1 .
分析:5个十即50,10个百分之一即10×0.01=0.1,这个数是50+0.1,据此解答.
解:10×0.01=0.1,
50+0.1=50.1;
故答案为:5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
例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
分析:根据无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解:因为循环小数的位数无限的,符合无限小数的意义,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小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归纳】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整数都比小数大. × .
分析:因为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所以本题可以举整数部分不为0的反例去判断.
解:比如:整数2比小数3.9小,这与题干的说法相矛盾,
所以,“整数都比小数大”这个判断的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的位数,它们的数位如果不同,那么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例2:在0.3,0.33,0.,34%,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34% ,最小的数是 0.3 ,相等的数是 0. 和 .
分析:有几个不同形式的数比较大小,一般情况下,都化为小数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解:34%=0.34,=0.,
因为0.34>0.=0.>0.33>0.3,
所以34%>0.=>0.33>0.3,
所以在0.3,0.33,0.,34%,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34%,最小的数是0.3,相等的数是0.和.
故答案为:34%,0.3,0.,.
点评:解决有关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一般都把分数、百分数化为小数再进行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3.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归纳】
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2、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无括号)时也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
3、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是指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遇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时,能直接口算的,就可以直接口算。
【常考题型】
学校图书室有92本故事书,一年级借走了36本,二年级归还了24本,还剩下多少本?
答案:92﹣36+24=80(本)
商场体育用品专柜有51个篮球,周一卖出14个,周二从仓库又摆上了21个,现在专柜上有篮球多少个?
答案:51﹣14+21=58(个)
4.千以内加减法
【知识点归纳】
1、(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2、千以内减法笔算方法:
(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方法总结】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遇到能简便计算的,可以简便计算。
【常考题型】
口算题。
答案:437;202;650
2、书城进货了928本图书,第一周卖出去了123本,第二周进货了181本,现在书城有多少本图书?
答案:928﹣123+181=986(本)
5.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知识点归纳】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 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方法总结】
1、乘法:因数×因数=积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如:5的3倍就是3个 5,用算式3×5或5×3
【常考题型】
1、6×9可以表示( )个( )相加是多少。
答案:6;9
2、3个7相加是( ),再加上1个7是( )。
答案:21;28
3、8与( )相乘得64,( )个8相加是24。
答案:8;3
6.一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归纳】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方法总结】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常考题型】
计算38×4时,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乘第二个因数4,得( )。
答案:120
口算题。
26×6=19×7=53×2=
答案:156;133;106
7.一位数乘三位数
【知识点归纳】
1、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方法总结】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也分了两个层次:
(1)横式计算。通过横式计算说明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基本算法:可以把三位数因数分拆成几百、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将几个部分积相加。
(2)竖式计算。通过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将使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计算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常考题型】
一个微波炉758元,要买3个,总共要花多少钱?
答案:758×3=2274(元)
一个电饭煲268元,要买2个,总共要花多少钱?
答案:268×2=536(元)
8.一位数除两位数
【知识点归纳】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商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方法总结】
笔算除法时,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常考题型】
1、聪聪今年5岁,爷爷今年60岁,爷爷的年龄是聪聪的几倍?
答案:60÷5=12
2、一根电线长81米,每3米剪一段,能剪成多少段?
答案:81÷3=27(段)
3、饮料4元一瓶,妈妈有48元,可以买多少瓶饮料?
答案:48÷4=12(瓶)
9.一位数除多位数
【知识点归纳】
一位数除多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方法总结】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常考题型】
1、用竖式计算。
答案:284;94;37;87……1
2、要使□36÷5的商是三位数,□内可以填的数是( );要使□36÷5的商是两位数,□内可以填的数是( )。
答案:5、6、7、8、9;1、2、3、4。
10.表内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方法总结】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 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常考题型】
1、列式计算。
(1)4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4乘5的积再加上13得多少?
答案:(1)4×6=24;
(2)4×5+13=33
2、我会口算:
答案:40;28;40
1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归纳】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加法的法则:小数加法的法则与整数加法的法则一样,也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由于小数中有小数点,因此,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的位数就必然对齐了.
步骤:①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满十进一;③和(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小数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相同位数对齐.
步骤:①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③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计算小数加减时,要( )对齐.
A、首位 B、末尾 C、小数点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据此直接选择.
解: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知:
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和应用.
例2:小丽在计算3.6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得数应是 9.38 .
分析:根据题意,用4.25减3.68得出的数,化成一位小数,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解:根据题意可得:
4.25﹣3.68=0.57,那么这个一位小数就是:0.57×10=5.7;
正确的结果是:3.68+5.7=9.38.
故答案为:9.38.
点评:根据题意,先求出错误的另一个加数,化成一位小数,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12.钟面上的时间
【知识点归纳】
同时受到传统的行针式钟表影响,大部份人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时制称呼及理解时间,例如下午5:00(17:00),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以下午5:00称呼及理解,甚少会用17:00。当使用二十四小时制,提及下午1:00(13:00)至下午/晚上11:59(23:59)时,大部份人都需略作思考,将之换算为十二小时制,才明白所指的时间,稍为不便,甚至可能换算错误而出现误会,例如误以为18:00为下午8:00(正确为下午6:00)。
二十四小时制对比十二小时制和二十四小时制从(丑初)1:00到(午正)12:59(01:00到12:59)是相同的,除了在二十四小时制中没有am/pm标记。从下午1:00到下午11:59(13:00到23:59)十二小时制加上12小时就能转换成为二十四小时制,从子正12:00到子正12:59(24:00到24:59)十二小时制需要减掉12小时转换到二十四小时制。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小明家的钟停了,电台广播2时整时,奶奶跟电台对时间。由于奶奶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颠倒了,小明放学回家见钟上显示2时整,大吃一惊。请你帮忙想一想,现在应该是几时?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下午2时整时,奶奶将钟表调成了12时10分;
2、小明下午放学回家,见钟才2点,据此,不难求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3、结合上述所得,将下午2时再加上经过的时间,即可求出现在的时刻。结合时间的推算以及钟表的认识进行解答即可。
解:下午2时即为14时
分析题意可知,下午2时整时,奶奶将钟表调成了12时10分,
小明上学的时间为:14时﹣12时10分=1时50分钟。
因为14时+1时50分=15时50分,
所以现在的时间是15时50分,即为下午3时50分。答:现在是下午3时50分。
1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知识点归纳】
视图定义: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
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
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一个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此物体从左面看是( )
分析:这个几何体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右面;从上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上行二个,下行一个位于右面;从左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左面.由此判断.
解:从左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左边一列二个正方形,右边一个正方形与左边一列下边的一个成一行;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点归纳】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要注意:
(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
解:测量数据如下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
15.长方形的周长
【知识点归】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计算方法:
①周长=长+宽+长+宽
②周长=长×2+宽×2
③周长=(长+宽)×2.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使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 )种围法.
A、7 B、8 C、9 D、10
分析:要求有几种围法,应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据条件“长和宽都是整数”进行推算即可.
解: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所以长与宽之和是:38÷2=19(厘米)
由此可知:1+18=19、2+17=19、3+16=19、4+15=19、5+14=19
6+13=19、7+12=19、8+11=19、9+10=19.
一共有9种方法.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及整数的加减问题,依据题目条件,可以推算出结果.
例2: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 )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分析:抓住“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周长就增加了2个(5+5)的长度.由此计算得出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解:(5+5)×2
=10×2
=20(米);
答:那么它的周长增加20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
【解题思路点拨】
(1)常规题求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找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
(2)周长概念和公式要理解牢记.
16.正方形的周长
【知识点归纳】
正方形周长是围成正方形的边长总和,由于正方形的特征是4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周长=边长×4.
用字母表示为c=4a.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例1: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的( )
A、 B、 C、 D、
分析: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和,并且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的.
解: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的.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的关系,根据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即可得出二者的关系.
例2:一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如果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它周长与原来比,结果是(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分析:正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减去后周长不变.
解:因为正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减去后周长不变.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
【解题思路点拔】
(1)常规题求正方形周长,先求出边长,代入公式即可得.
789×3 2400
714÷3 741÷3
6吨 6000千克
72÷3 72÷4
560×3 506×3
903×43 600
18.3﹣7.94=
5.6+9.48=
26.85+17.9=
△44.26﹣15.38=
9.052
1.503
5.21
4.005
5个十分之一
5个一
5个千分之一
5个百分之一
789×3 < 2400
714÷3 < 741÷3
6吨 = 6000千克
72÷3 > 72÷4
560×3 > 506×3
903×43 > 600
789×3<2400
714÷3<741÷3
6吨=6000千克
72÷3>72÷4
560×3>506×3
903×43>600
18.3﹣7.94=
5.6+9.48=
26.85+17.9=
△44.26﹣15.38=
9.052
1.503
5.21
4.005
5个十分之一
5个一
5个千分之一
5个百分之一
192+245=
321﹣119=
294+356=
568÷2=
376÷4=
185÷5=
697÷8=
5×9﹣5=
6×4+4=
7×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五)(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算式,得数正确的是,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十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3页。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十二)(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33页。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