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3/0-17029822985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3/0-17029822985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099053/0-17029822985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小学数学寒假专题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
- 寒假作业(十)(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十二)(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十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五)(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0 次下载
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这是一份寒假作业(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要使●是〇的3倍,再画个●,如图中纸条的长度是厘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要使●是〇的3倍,再画( )个●。
●●〇〇〇●●●●……
A.2B.3C.4
2.如图中纸条的长度是( )厘米。
A.3B.4C.5
3.大于2.7而小于2.8的小数有( )个。
A.9个B.10个C.无数
4.图形是小明从正面观察某一物体得到的图形,这个物体由( )个正方体组成。
A.3B.4C.6D.无法确定
5.要使□4×3的积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
A.任何数B.比3小的数C.比2大的数
6.要使□1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要使□32×4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
A.2;4B.3;2C.4;2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cm,周长是12cm,它的宽是( )cm。
A.2B.8C.16D.32
8.赵红跳绳跳了156下,比李浩少跳34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正确的列式为( )
A.156﹣34B.156﹣34+156
C.156+34+156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456与544的和是 ,再减去872后,差是 。
10.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11.35﹣5×6的结果是 ,如果想要先算减法,算式应变成 ,结果是 。
12.□6÷6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中最大填 。
13.把一个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完成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14.杭州亚运会上,李冰洁在50米长的泳道中,游了8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最终获得宝贵的金牌。
15.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6.81+9÷9的结果是10。
17.0.3和0.5之间的小数只有0.4。
18.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后左右观察。
19.在刻度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9是7厘米。
20.今天是3月30日,明天是4月1日.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口算。
2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求验算。
207+485=
360﹣197=
△482﹣278=
五.应用题(共2小题)
23.光明小学组织四年级322名学生研学。每辆大巴车限乘55人,租6辆大巴车够吗?
24.活动课上,孩子们正在折纸玫瑰。李华折了54枝纸玫瑰,比王敏多折了45枝。王敏折了多少枝纸玫瑰?李华折的纸玫瑰数量是王敏的几倍?
2023-2024学年北师大新版三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要使●是〇的3倍,再画( )个●。
●●〇〇〇●●●●……
A.2B.3C.4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图中〇共3个,〇的3倍是9个,用9减去已有的6个●即可。
【解答】解:3×3﹣6
=9﹣6
=3(个)
所以,再画3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表内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2.如图中纸条的长度是( )厘米。
A.3B.4C.5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专题】几何直观.
【答案】B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5﹣1=4(厘米)
答:图中纸条的长度是4厘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3.大于2.7而小于2.8的小数有( )个。
A.9个B.10个C.无数
【考点】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专题】数感.
【答案】C
【分析】大于2.7而小于2.8的两位小数有2.71、2.72、2.73……
大于2.7而小于2.8的三位小数有2.711、2.712、7.722、2.723……
……
由此可得,大于2.7而小于2.8的小数有无数个。
【解答】解:由分析可得,大于2.7而小于2.8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选:C。
【点评】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图形是小明从正面观察某一物体得到的图形,这个物体由( )个正方体组成。
A.3B.4C.6D.无法确定
【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专题】空间观念.
【答案】D
【分析】根据从正面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知,改几何体至少由3个正方体拼成,但是不能确定最多是几个。据此解答。
【解答】解:图形是小明从正面观察某一物体得到的图形,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由几个正方体组成。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要使□4×3的积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
A.任何数B.比3小的数C.比2大的数
【考点】一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B
【分析】依次将1、2、3…代入算式中求出积,直到找出□4×3的积是两位数,□里可以填的数字。
【解答】解:14×3=42
24×3=72
34×3=102
要使□4×3的积是两位数,□里可以填1和2,即比3小的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代入法解答更简便。
6.要使□1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要使□32×4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
A.2;4B.3;2C.4;2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C
【分析】由题得:利用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由于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1000÷3=333……1,所以在一个乘数为3而积是四位数,另一个乘数最小为333;最大的三位数是999,999÷4=249……3,所以一个乘数为4而积是三位数,另一个乘数最大为249。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分析得:要使□1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4;要使□32×4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2。
故选: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推算,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计算方法。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cm,周长是12cm,它的宽是( )cm。
A.2B.8C.16D.32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据此解答。
【解答】解:12÷2﹣4
=6﹣4
=2(厘米)
答: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8.赵红跳绳跳了156下,比李浩少跳34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正确的列式为( )
A.156﹣34B.156﹣34+156
C.156+34+156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用赵红跳绳的下数加上赵红比李浩少跳的下数,求出李浩跳多少下,再加上赵红跳的下数,即可求出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解答】解:156+34+156
=190+156
=346(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的实际应用,先求出李浩跳多少下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456与544的和是 1000 ,再减去872后,差是 128 。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000;128。
【分析】根据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算出456与544的和,再算出456与544的和与872的差。
【解答】解:456+544=1000
1000﹣872=128
答:456与544的和是1000,再减去872后,差是128。
故答案为:1000;128。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计算,熟练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0.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3 个面,每个面都是 正方 形。
【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专题】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答案】3,正方。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从一个方向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3个面,据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3,正方。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11.35﹣5×6的结果是 5 ,如果想要先算减法,算式应变成 (35﹣5)×6 ,结果是 180 。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5;(35﹣5)×6;180。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要先计算减法,要将35﹣5用小括号括上,再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35﹣5×6
=35﹣30
=5
(35﹣5)×6
=30×6
=180
答:35﹣5×6的结果是5,如果想要先算减法,算式应变成 (35﹣5)×6,结果是180。
故答案为:5;(35﹣5)×6;180。
【点评】本题考查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注意计算顺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6÷6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小填 6 ;要使商是一位数,□中最大填 5 。
【考点】一位数除两位数.
【专题】运算顺序及法则;运算能力.
【答案】6,5。
【分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要大于或等于除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要小于除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6÷6要使商是两位数,则□=6或□>6,即□里最小填6;
□6÷6要使商是一位数,则□<6,即□里最大填5。
所以□6÷6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小填6;要使商是一位数,□中最大填5。
故答案为:6,5。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除法的试商的方法。
13.把一个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完成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8 分米。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8。
【分析】把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裁成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6+6÷2)×2
=(6+3)×2
=9×2
=18(分米)
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分米。
故答案为:1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4.杭州亚运会上,李冰洁在50米长的泳道中,游了8个来回,一共游了 800 米,最终获得宝贵的金牌。
【考点】连乘.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800。
【分析】一个来回是2个50米,利用连乘的方法,即可求出8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解答】解:2×8×50
=16×50
=800(米)
答:一共游了800米。
故答案为:800。
【点评】本题考查连乘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15.
【考点】钟面上的时刻.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5,15;5,55。
【分析】根据钟表的认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不是整时时,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分,就是几时几分,即可写出各钟面的时刻。
【解答】解:第一个钟表:时针过了5,分针指在3上,是5:15;
第二个钟表:时针过了5,分针指在11上,是5:55。
故答案为:5,15;5,55。
【点评】本题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要牢记。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6.81+9÷9的结果是10。 ×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81+9÷9,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求出结果,再判断。
【解答】解:81+9÷9
=81+1
=82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7.0.3和0.5之间的小数只有0.4。 ×
【考点】小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数感.
【答案】×
【分析】0.3和0.5之间的一位小数有0.4,0.3和0.5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31、0.32、0.33……,0.3和0.5之间的三位小数有0.311、0.312、0.322……,所以0.3和0.5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解答】解:0.3和0.5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故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后左右观察。 ×
【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专题】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答案】×
【分析】观察一个物体或几个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前、后、左、右、上面来观察。
【解答】解: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后左右观察。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位置有前、后、左、右、上,观察物体也应从这几个方位开始。
19.在刻度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9是7厘米。 7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专题】几何直观.
【答案】7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9﹣2=7(厘米)
答:在刻度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9是7厘米。。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20.今天是3月30日,明天是4月1日. × .
【考点】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
【答案】×
【分析】判断3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小月有30天,30日明天就是下个月的1日;大月有31天,30日的明天是本月的31日.
【解答】解:今天是3月30日,明天是3月31日,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大月小月的认识,“一三五七八十腊”这几个月是大月,有31天,剩下的(二月除外)都是小月,有30天.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口算。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6;1;20;12;24;25;8;64;35;48;35;53;16。
【分析】根据表内乘法和表内乘加、乘减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乘法和表内乘加、乘减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求验算。
207+485=
360﹣197=
△482﹣278=
【考点】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692,163,204。
【分析】根据千以内加法、减法的笔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减法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解答】解:207+485=692
360﹣197=163
482﹣278=20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的笔算,注意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两数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两数相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五.应用题(共2小题)
23.光明小学组织四年级322名学生研学。每辆大巴车限乘55人,租6辆大巴车够吗?
【考点】一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够。
【分析】用每辆大巴车限乘人数乘车的数量,求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再和四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即可判定。
【解答】解:55×6=330(人)
330>322
答:租6辆大巴车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以及整数大小的比较,先求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是关键。
24.活动课上,孩子们正在折纸玫瑰。李华折了54枝纸玫瑰,比王敏多折了45枝。王敏折了多少枝纸玫瑰?李华折的纸玫瑰数量是王敏的几倍?
【考点】一位数除两位数.
【专题】数的整除;运算能力.
【答案】9枝,6倍。
【分析】利用减法计算即可求出王敏折了多少枝纸玫瑰;再利用李华折的纸玫瑰数量除以王敏折的数量即可。
【解答】解:54﹣45=9(枝)
54÷9=6
答:王敏折了9枝纸玫瑰,李华折的纸玫瑰数量是王敏的6倍。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法及除法的应用。
考点卡片
1.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知识点解释】
1.小数的意义: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2.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分类:
①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
②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2.0的计数单位是 0.1 ,它含有 20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分析:(1)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
(2)这个小数的最后一位数是0,整数部分是2,表示2个一,一个一是10个0.1,2个一就表示20个0.1,据此解答.
解:2.0的计数单位是 0.1,它含有 2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故答案为:0.1,20.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例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50.1 .
分析:5个十即50,10个百分之一即10×0.01=0.1,这个数是50+0.1,据此解答.
解:10×0.01=0.1,
50+0.1=50.1;
故答案为:5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
例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
分析:根据无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解:因为循环小数的位数无限的,符合无限小数的意义,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小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归纳】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整数都比小数大. × .
分析:因为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所以本题可以举整数部分不为0的反例去判断.
解:比如:整数2比小数3.9小,这与题干的说法相矛盾,
所以,“整数都比小数大”这个判断的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的位数,它们的数位如果不同,那么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例2:在0.3,0.33,0.,34%,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34% ,最小的数是 0.3 ,相等的数是 0. 和 .
分析:有几个不同形式的数比较大小,一般情况下,都化为小数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解:34%=0.34,=0.,
因为0.34>0.=0.>0.33>0.3,
所以34%>0.=>0.33>0.3,
所以在0.3,0.33,0.,34%,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34%,最小的数是0.3,相等的数是0.和.
故答案为:34%,0.3,0.,.
点评:解决有关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一般都把分数、百分数化为小数再进行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3.千以内加减法
【知识点归纳】
1、(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2、千以内减法笔算方法:
(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方法总结】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遇到能简便计算的,可以简便计算。
【常考题型】
口算题。
答案:437;202;650
2、书城进货了928本图书,第一周卖出去了123本,第二周进货了181本,现在书城有多少本图书?
答案:928﹣123+181=986(本)
4.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知识点归纳】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 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方法总结】
1、乘法:因数×因数=积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如:5的3倍就是3个 5,用算式3×5或5×3
【常考题型】
1、6×9可以表示( )个( )相加是多少。
答案:6;9
2、3个7相加是( ),再加上1个7是( )。
答案:21;28
3、8与( )相乘得64,( )个8相加是24。
答案:8;3
5.一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归纳】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方法总结】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常考题型】
计算38×4时,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乘第二个因数4,得( )。
答案:120
口算题。
26×6=19×7=53×2=
答案:156;133;106
6.一位数乘三位数
【知识点归纳】
1、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方法总结】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也分了两个层次:
(1)横式计算。通过横式计算说明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基本算法:可以把三位数因数分拆成几百、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将几个部分积相加。
(2)竖式计算。通过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将使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计算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常考题型】
一个微波炉758元,要买3个,总共要花多少钱?
答案:758×3=2274(元)
一个电饭煲268元,要买2个,总共要花多少钱?
答案:268×2=536(元)
7.连乘
【知识点归纳】
1、两步计算的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找出中间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可以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得出总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得出总数。
【方法总结】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无论是连乘、连除还是乘除混合运算都属于同级运算,都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常考题型】
1、小红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4圈。跑道每圈5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答案:4×500×7=14000(米)
2、妈妈买了240个苹果,每层装8个,每箱装3层,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答案:240÷8÷3=10(箱)
3、一瓶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这瓶药够吃30天吗?
答案:30×3×2=180(片)
180>150,
所以不够吃。
8.一位数除两位数
【知识点归纳】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商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方法总结】
笔算除法时,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常考题型】
1、聪聪今年5岁,爷爷今年60岁,爷爷的年龄是聪聪的几倍?
答案:60÷5=12
2、一根电线长81米,每3米剪一段,能剪成多少段?
答案:81÷3=27(段)
3、饮料4元一瓶,妈妈有48元,可以买多少瓶饮料?
答案:48÷4=12(瓶)
9.表内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方法总结】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 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常考题型】
1、列式计算。
(1)4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4乘5的积再加上13得多少?
答案:(1)4×6=24;
(2)4×5+13=33
2、我会口算:
答案:40;28;40
10.表内除加、除减
【知识点归纳】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方法总结】
1、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常考题型】
口算题。
答案:2;13;14
填一填。
21÷7+3,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结果是( )。
答案:除;加;6
11.钟面上的时刻
【知识点归纳】
(1)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2)认识时钟
一个小时 60 分,半点也叫 30 分。
看完时针找分针,指针长短仔细分。
分针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针半圈走到 6,拉着时针迈半步。
时针半步不计数,还念半步前的数。
分针每次踩住 6,就是半点请记住。
(3)指针兄弟来赛跑
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 12 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4)小表盘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时针长长指 12,短针指几就几时。
分针长长指向 6,短针刚刚过几就几时半。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答案:8:00;6:00;1:00
12.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知识点归纳】
两个日期或时刻之间的间隔叫时间.
1世纪=100年,
1平年=365天,1闰年=366天,
1年=12月,1年=4季度,
1、3、5、7、8、10、12月,每月31天,
4、6、9、11月,每月30天,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公元年数可被4整除为闰年,但是整百的年数必须是可以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其他都是平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2010年的第一季度是( )天.
A、89 B、90 C、91 D、92
分析:根据年月日知识解答;首先要知道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1月与3月是大月有31天,再看看2010年是不是闰年,因为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二月有28天,然后时间加起来.判定闰年的办法: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不是的就不是闰年,整百年必需是400的倍数.
解:2010不是4的倍数,2010年是平年,2010年的第一季度是:31+28+31=90(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年月日的知识,注意判定闰年的办法: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不是的就不是闰年,整百年必需是400的倍数.
例2:估计一下,下面最接近自己年龄的是( )
A、600分 B、600时 C、600周 D、600月.
分析:此题用到时间单位分、时、日、星期、月、年之间的换算,用到的进率有1时=60分、1日=24时、1年=12个月、1年≈52个星期.600分=10时,600时=25日,600周≈11年,600月=50年,由此做出选择.
解:600分=10时,
600时=25日,
600周≈11年,
600月≈50年;
根据实际情况,应是11年,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时间单位时、分,日、星期、月、年之间的换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知识点归纳】
视图定义: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
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
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一个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此物体从左面看是( )
分析:这个几何体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右面;从上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上行二个,下行一个位于右面;从左面看是三个正方形,下行二个,上行一个位于左面.由此判断.
解:从左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左边一列二个正方形,右边一个正方形与左边一列下边的一个成一行;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点归纳】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要注意:
(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
解:测量数据如下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
15.长方形的周长
【知识点归】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计算方法:
①周长=长+宽+长+宽
②周长=长×2+宽×2
③周长=(长+宽)×2.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使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 )种围法.
A、7 B、8 C、9 D、10
分析:要求有几种围法,应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据条件“长和宽都是整数”进行推算即可.
解: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所以长与宽之和是:38÷2=19(厘米)
由此可知:1+18=19、2+17=19、3+16=19、4+15=19、5+14=19
6+13=19、7+12=19、8+11=19、9+10=19.
一共有9种方法.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及整数的加减问题,依据题目条件,可以推算出结果.
例2: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 )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分析:抓住“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周长就增加了2个(5+5)的长度.由此计算得出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解:(5+5)×2
=10×2
=20(米);
答:那么它的周长增加20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
【解题思路点拨】
(1)常规题求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找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
(2)周长概念和公式要理解牢记.
时 分
时 分
3×2=
1×1=
4×5=
3×4=
6×4=
5×5=
2×4=
8×8=
7×5=
8×6=
5×6+5=
7×8﹣3=
3×6﹣2=
5 时 15 分
5 时 55 分
3×2=
1×1=
4×5=
3×4=
6×4=
5×5=
2×4=
8×8=
7×5=
8×6=
5×6+5=
7×8﹣3=
3×6﹣2=
3×2=6
1×1=1
4×5=20
3×4=12
6×4=24
5×5=25
2×4=8
8×8=64
7×5=35
8×6=48
5×6+5=35
7×8﹣3=53
3×6﹣2=16
192+245=
321﹣119=
294+356=
5×9﹣5=
6×4+4=
7×5+5=
32÷8﹣2=
27÷3+4=
72÷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五)(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算式,得数正确的是,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四)(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铅笔的长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十一)(作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共23页。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