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docx
    • 解析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docx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1页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2页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3页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1页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2页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2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docx、专题02声和物态变化题型训练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声源】2
    \l "_Tc5338" 【题型2 声音的产生】2
    \l "_Tc31833" 【题型3 声音的传播】4
    \l "_Tc846" 【题型4 声速】5
    \l "_Tc846" 【题型5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8
    \l "_Tc16452" 【题型6 人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10
    \l "_Tc5338" 【题型7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2
    \l "_Tc31833" 【题型8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13
    \l "_Tc846" 【题型9 乐音三要素的探究实验】14
    \l "_Tc846" 【题型10 通过波形辨析声音的特性】17
    \l "_Tc846" 【题型11 声与信息】19
    \l "_Tc846" 【题型12 声与能量】19
    \l "_Tc846" 【题型13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及危害】20
    \l "_Tc846" 【题型14 噪声的辨析】22
    \l "_Tc846" 【题型15 减弱噪声的途径】22
    \l "_Tc846" 【题型16 温度的估测】24
    \l "_Tc846" 【题型17 温度计的选用】25
    \l "_Tc846" 【题型18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26
    \l "_Tc846" 【题型19 体温计】27
    \l "_Tc846" 【题型20 温度计的矫正】28
    \l "_Tc846" 【题型21 物质的三态及变化】31
    \l "_Tc846" 【题型22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31
    \l "_Tc846" 【题型23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4
    \l "_Tc846" 【题型24 熔化和凝固曲线】35
    \l "_Tc846" 【题型25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7
    \l "_Tc846" 【题型26 汽化】38
    \l "_Tc846" 【题型27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40
    \l "_Tc846" 【题型28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2
    \l "_Tc846" 【题型29 液化】44
    \l "_Tc846" 【题型30 升华和凝华现象】45
    \l "_Tc16452" 【题型1 声源】
    1.(2023上·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答案】B
    【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中飞行的蜜蜂、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都能发出声音,是声源,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声源,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各实例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挂在胸前的哨子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D.手臂振动
    【答案】B
    【解析】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它发出声波,故是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B符合题意;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l "_Tc16452" 【题型2 声音的产生】
    3.(2023上·广西河池·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发声的
    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答案】D
    【解析】A.二胡发出声音,是弦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鸟在发出声音时是利用空气通过气管快速冲出时,气流使鸣膜等振动而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收音机在发声时,是由于收音机内的喇叭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可以振动,也可以发声,但是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上·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溅起水花B.播放课间操的喇叭表面在颤动
    C.池水中的鱼被隆隆的雷声吓跑D.敲鼓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答案】C
    【解析】A.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播放课间操的喇叭表面在颤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中的鱼被隆隆的雷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敲鼓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上·八年级校联考课前预习)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解析】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音叉的振动幅度太小,不容易观察,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l "_Tc16452" 【题型3 声音的传播】
    6.(2023上·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只能靠无线电波联系
    D.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答案】B
    【解析】A.“土电话”之间有一根拉紧的线,声音的传播靠的就是这条线,“土电话”证明了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只能靠无线电波联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其中一定听不到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播放收音机
    C.敲击水瓶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答案】D
    【解析】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声,人会听到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播放收音机时,若收音机的音量大,我们会听到播放收音机的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敲击水瓶,水瓶和水振动发声,我们会听到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我们一定听不到声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敲响右边音叉时,通过观察与右边频率相同的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来判断左边的音叉是否发声。由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答案】 是否弹起 空气
    【解析】[1]敲响右边的音叉,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与右边频率相同的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是否弹起来判断左边的音叉是否发声。
    [2]通过实验现象,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来,此现象说明声音被空气传过去了,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l "_Tc16452" 【题型4 声速】
    9.(2023上·四川达州·八年级四川省达川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一个长1020m注满水的铸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声音同第二次间隔0.48s,第二次声音与第三次间隔2.32s,已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铸铁中的声速为( )
    A.5100m/sB.5600m/sC.4800m/sD.4300m/s
    【答案】A
    【解析】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声音(铁)同第二次声音(水)间隔0.48s,第二次声音(水)与第三次声音(空气)间隔2.32s,所以,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铸铁中的声速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3上·山东枣庄·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
    B.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声音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
    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AB.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快,在0℃的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AB不符合题意;
    C.从表中数据可知,在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为500m/s,声音在固体中不一定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故C不符合题意;
    D.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交通部门通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的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在向左行驶B.图中n的值为68
    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D.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答案】D
    【解析】B.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距离测速仪
    故n值为68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
    故D错误,符合题意;
    A.由BD可知,第二次收到信号距离测速仪比第一次近,故汽车往左行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 米,回声是以 形式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 320 声波
    【解析】[1]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声波传播的距离为
    则鸣笛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所以汽车离山崖还有的距离为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它遇到障碍物后会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13.(2023上·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中)王刚和李勇同学在学了《声现象》之后,决定做测定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在距王刚730米处李勇用铁棍敲击铁轨一下,王刚用耳朵贴近铁轨时,能听到两声敲击声,两声的时间间隔为2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铁轨为直轨道,则
    (1)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2)如果人耳要分辨两种声音,两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秒,要完成本次实验,王刚和李勇至少要相距多远。
    【答案】(1);(2)
    【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声音时间间隔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减去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即
    代入数据
    解得
    (2)设王刚和李勇相距的距离为s1,根据题意可知,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与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的差,即
    代入数据
    解得
    答:(1)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
    (2)王刚和李勇至少要相距。
    \l "_Tc16452" 【题型5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4.(2023上·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3条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 的3条琴弦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琴弦是保证实验中 、 两因素相同, 不同;
    (3)物理学把上面探究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叫 。
    【答案】 1、2、3 4、7、8 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控制变量法
    【解析】(1)[1]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长度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应选用编号为1、2、3的3条琴弦进行实验。
    (2)[2][3][4][5]为了验证猜想三,琴弦发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编号为4、7、8的3条琴弦进行实验。
    (3)[6]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每次只能探究一个因素,其因素应保持不变,物理学把上面探究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5.(2023上·贵州六盘水·八年级统考期中)小红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红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小红想探究的是发声音调与 的关系;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4)做完实验后,小红的爸爸告诉她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还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你认为想要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请简述实验过程 。
    【答案】 D、E 控制变量法 横截面积 ③①②④ 见解析
    【解析】(1)[1]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编号为D、E的两根琴弦。
    (2)[2]在该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在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像这样通过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与另外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3]A、B编号的两种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可以用来探究的是发声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3)[4]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
    (4)[5]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可以用3个大小不同的力拉紧同一根琴弦,并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琴弦,对3种情况下琴弦发声的音调进行分析比较。
    \l "_Tc16452" 【题型6 人和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16.(2023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 内振动了18000 次,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Hz,人类 (能/不能) 听到该声音。
    【答案】 200 300 能
    【解析】[1]发声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200次。
    [2][3]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 内振动了18000 次,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听到该声音。
    17.(2023上·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某昆虫每秒钟振动翅膀120次,则翅膀的振动频率是 Hz,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翅膀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答案】 120 能 这种昆虫翅膀振动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解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所以翅膀的振动频率为120Hz。
    [2][3]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能听到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18.(2023上·广东中山·八年级中山一中校联考期中)某种苍蝇飞行6s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 Hz,而蝴蝶飞行4min翅膀振动1200次,则人类能听到的是 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次声波是 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答案】 200 苍蝇 蝴蝶
    【解析】[1][2][3]苍蝇振翅的频率为
    蝴蝶振翅的频率为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类能听到的是苍蝇发出的声音,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19.(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甲音叉发声时每秒钟振动512次,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振动12000次。乙音叉振动的频率是 Hz,根据图可知, (选填“人”或“蝙蝠”)有可能听到乙音叉发出的声音。 (选填“甲”或“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答案】 200 人 甲
    【解析】[1]甲音叉发声时每秒钟振动512次,甲音叉的振动频率为512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振动12000次,乙音叉的振动频率为
    [2]人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Hz,蝙蝠的听觉范围是10000~120000Hz,而音叉的振动频率2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有可能听到乙音叉发出的声音。
    [3]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大于乙音叉振动的频率,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甲音叉的音调高于乙音叉的音调。
    \l "_Tc16452" 【题型7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20.(2023上·广西贺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下列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加大拨尺力度,这些为了说明响度与 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
    【答案】 快 高 频率 振幅 音调
    【解析】(1)[1][2][3]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
    (2)[4]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锯条的力度,力度越大,锯条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
    [5]实验过程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变,则音调不变。
    21.(2023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景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明想制作一个隔音耳罩,但不知道哪种材料隔音性能好。于是找来报纸、羽绒、薄塑料袋、泡沫板进行探究。他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进鞋盒,然后在手机的周围塞满某种待测材料。随后将鞋盒放在桌面上,他一边听声音,一边远离桌子,直至刚好听不到手机声为止,记下此时所处位置到鞋盒的距离s。然后更换待测材料,重复上述步骤。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请你解答: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在放进鞋盒的手机周围塞满待测材料,是为了控制各材料的厚度 ;
    (2)实验中手机播放声音的方式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循环播放同一首歌
    B.录制一次的敲桌声并循环播放
    C.随机播放多首不同的歌
    (3)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选择表格中 材料作为隔音耳罩的填充物效果最好。
    (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5)实验中,通过距离的长短比较材料隔音性能的好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上称为 。
    (6)同学小刚提出,为了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把不同的材料分别包裹同一声源,站在同一位置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从而判断材料的隔声性能。你认为小明和小刚的方法哪个更科学? 更科学(选填“小明”或“小刚”)。
    【答案】 小 相同 B 好 强 羽绒 海绵 转换法 小明
    【解析】(1)[1][2]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的原理;在放进鞋盒的手机周围塞满待测材料,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是为了控制各材料的厚度相同。
    (2)[3]本实验是探究材料的隔音效果,须要有稳定且短暂的声源,故录制一秒的敲桌声并循环播放较为合适,故选B。
    (3)[4][5][6]羽绒最粗糙,刚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选择表格中羽绒材料作为隔音耳罩的填充物效果最好。
    (4)[7]如果再给一块海绵材料,因海绵比报纸粗糙,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5)[8]材料隔音性能的好坏不易直接比较,实验中,通过距离的长短比较材料隔音性能的好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上称为转换法。
    (6)[9]实验者站在距声源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响度,不易操作,且实验者在表达所听声音的响度时,很难具体化,所以小明的实验方案更科学。
    \l "_Tc16452" 【题型8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
    22.(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值“九一八事件”92周年之际,我校举行了“九一八”防空应急疏散演练,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尖锐、时而低沉的警报声响彻校园。下列声音特征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D
    【解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是三特性比较稳定的,所以,警报声的特性中,保持不变的是音色,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2023上·福建漳州·八年级统考期中)2022年的春晚上,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答案】A
    【解析】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通过声音分辨唱歌的人。
    故选A。
    \l "_Tc16452" 【题型9 乐音三要素的探究实验】
    24.(2023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景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华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华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图D的实验中,小华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
    (3)如图乙,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
    (4)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振动快慢相等 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5)小华换用塑料尺做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但听到的声音却有些不同,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6)图乙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答案】 AC 频率 振幅 响度 不同 D 音色 控制变量法 B
    【解析】(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在面颊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D.改变录放机的音量,响度不同,喇叭上的小纸团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这是为了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通过探究可知:声音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
    (2)[3][4]由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因此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
    (3)[5]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它,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4)[6]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应该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而在拨动钢尺的过程中,发现声音的响度变大,这说明两次实验没有控制塑料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故选D正确。
    (5)[7]因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一样的,因此小华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保持塑料尺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不同。
    (6)[8][9]探究声音的音调时,应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声音的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A.由于拨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因此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故A不符合题意;
    B.当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3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中)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5)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音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跟 有关;
    (6)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有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对比法”)。
    【答案】 振动 空气 变小 不能 响度 音调 频率 振幅 距发声体的远近 控制变量法
    【解析】(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因此如图甲所示,用音叉接触水面,通过溅起的水花来放大振动效果,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2)[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3][4]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4)[5]如图丁所示,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6]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5)[7][8][9]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6)[10]该实验在研究中,控制了不同的变量,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6.(2023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探究声音的特征:
    (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 ;实验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结论:鼓面的 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
    (3)为更好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小海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展示声音的样子。声音发出后,亚克力板上的固体小颗粒会移动最终形成图形,这种图形称为“克拉尼图形”。当声音的频率越高,所形成的图形就会越复杂。因此,图丁中音调更高的是 (选填:“A”或“B”)。
    【答案】 响度 振幅 钢尺 A B B A B
    【解析】(1)[1]图甲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4]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改变声音的大小。
    [5][6]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振动的频率。
    (3)[7]图丙实验中,当声音的频率越高,所形成的图形就会越复杂,图丁B中图形复杂,因此B音调更高。
    \l "_Tc16452" 【题型10 通过波形辨析声音的特性】
    27.(2023上·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C.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D.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波的整体形状表示声音的音色,一个波峰一个波谷表示完整的波,完整波的个数表示声音的音调,波峰的高度表示响度。
    A.甲、乙的波的形状不同表明音色不同,完整波的个数相同表明音调相同,故A错误;
    BD.甲、丙的完整波的个数不同表明音调不同,波的形状相同表明音色相同,波峰的高度相同表明响度相同,故B正确,D错误;
    C.乙、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相同,频率不相同,音调不相同,波的形状不同表明音色不同,故C错误。
    故选B。
    28.(2023上·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中)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色相同的是 两图。
    【答案】 音色 甲丙
    【解析】[1]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2]对比甲丙可看出波的形状相同,音色相同。
    29.(2023上·广东中山·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是声波的波形图,由此可知,甲和丁的音调 ,丙和丁的响度 ,甲和乙的音色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相同 不同 不同
    【解析】[1]甲和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2]丙和丁的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
    [3]甲和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l "_Tc16452" 【题型11 声与信息】
    30.(2023上·甘肃定西·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B.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D.听广播
    【答案】A
    【解析】A.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诊断病情,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听广播时从播音中获得了信息,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2023上·广西崇左·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实例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D.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答案】A
    【解析】A.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l "_Tc16452" 【题型12 声与能量】
    32.(2023上·福建福州·八年级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校考期中)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路上的障碍物
    D.通过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B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利用回声定位制成的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2023上·湖南岳阳·八年级校考期中)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为15Hz
    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不可能为15Hz,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l "_Tc16452" 【题型13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及危害】
    34.(2023上·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中)时常清洁牙齿,能保护牙齿,我们一定要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也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 超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没有在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错误;
    D. 声音具有信息和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5.(2023上·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中)超声波洗牙是利用超声波高频震荡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等(如图)。以下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可能为B.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快
    【答案】C
    【解析】A.我们把频率大于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故A错误;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所以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从而达到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等的目的,故C正确;
    D.超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般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36.(2023上·福建福州·八年级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校考期中)某些动物常常以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在交流。如图所示的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进行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答案】 次声波 变高
    【解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干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之内,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2]播放速度变快时,声音频率变快,声音的音调变高,那么部分次声波变成可听声,所以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37.(2022上·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地震、风暴发生时会产生 声波;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听到打雷发出的雷声,是因为 不能传声。
    【答案】 次 真空
    【解析】[1]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火山、泥石流等发生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2]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无法听到打雷发出的雷声。
    \l "_Tc16452" 【题型14 噪声的辨析】
    38.(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实验学校校考期中)从物理角度来看,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B.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
    C.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D.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答案】D
    【解析】从物理角度看,振动规则的声音属于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声音属于噪声,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小明上课回答问题时的说话声振动规则,不属于噪声;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振动不规则,属于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9.(2023上·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属于噪声的是 图,丙图中2s内振动680次,则丙发声的振动频率是 Hz。
    【答案】 甲乙 丁 340
    【解析】[1]如图所示,相同时间内,甲乙波形图周期性变化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
    [2]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故丁图对应的声音为噪声。
    [3]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丙图中2s内振动680次,则丙发声的振动频率为
    \l "_Tc16452" 【题型15 减弱噪声的途径】
    40.(2023上·湖南岳阳·八年级校考期中)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关于噪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工人听力,可以在工作车间内安装噪声监测器
    B.学校门口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高速公路边放置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强度,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高速公路边放置隔音板,阻挡了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41.(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居民家里通常安装双层玻璃以减弱噪声,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工厂里的降噪耳塞D.高架路上的隔音板
    【答案】D
    【解析】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示例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能够检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够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里的降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示例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上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示例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2023上·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是从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D
    【解析】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3.(2023上·福建福州·八年级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措施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污染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C.学校附近禁鸣D.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解析】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且夹层抽成真空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减弱,不能传入屋内,从而保证人的生活不受外界噪声的干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树立禁鸣喇叭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机场地勤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2023上·福建漳州·八年级统考期中)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在人耳处”三种方法。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禁鸣喇叭B.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
    C.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D.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解析】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l "_Tc16452" 【题型16 温度的估测】
    45.(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一位初中生准备骑车上学, 下列的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该同学1min心跳20次B.车座到地面的高度约为1m
    C.暴晒下烫手的车座温度约为35℃D.骑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80km/h
    【答案】B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80cm,自行车车座高度略大于此数值,约为1m,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约37℃,暴晒下烫手的车座温度超过体温,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
    D.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v=5m/s=18km/h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6.(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0.75m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2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房间舒适的温度为40℃
    【答案】A
    【解析】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脉搏1min跳动60~120次,跳动一次小于1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23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7.(2023上·河南洛阳·八年级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校考期中)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舒适的洗澡水温度为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要10s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答案】D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水温度略高约为40℃,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不到1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l "_Tc16452" 【题型17 温度计的选用】
    48.(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根据题表回答问题:测沸水温度时应使用 温度计;冬天,在我国北方有些地区的最低气温达,测室外温度时应使用 温度计。(两空选填“酒精”或“水银”)
    【答案】 水银 酒精
    【解析】[1]由表格数据知道,酒精的沸点是78℃,沸水的温度大约是100℃,所以在100℃时,酒精会沸腾,故不能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而水银的沸点是375℃,远高于水的沸点,故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我国北方有些地区的最低气温达-50℃,这个温度下,水银已经凝固成固态的了,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远低于-50℃,故此时酒精还是液态的,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49.(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
    【答案】酒精
    【解析】由图可知,乙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而酒精在78℃已经沸腾,不能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温度,不能作为乙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8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50.(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东湖中学校考期中)使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温度。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测量烧杯内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3)请指出B的错误
    【答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D 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了烧杯壁
    【解析】[1]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接触烧杯壁,也不能触碰到烧杯底,故D图温度计使用正确。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接触烧杯壁,而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了烧杯壁。
    51.(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 热胀冷缩
    【解析】[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受热膨胀,温度计细管中的液面上升,对应的温度计的刻度示数也会相应增大,所以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由图可知,温度计中液面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读数小于0℃,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
    52.(2023·江西南昌·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专业油温计,其背部有不锈钢探针,将不锈钢探针插入水、油等液体中,仪表盘指针会显示出液体温度,图中显示的温度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显示为 °F。
    【答案】 30 212
    【解析】[1]大表盘表示摄氏温度,由图可得,分度值2℃,读数为30℃。
    [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对应的内表盘的示数约为212°F。
    \l "_Tc16452" 【题型19 体温计】
    53.(2023上·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位护士实习生取一支消毒的体温计(刚给一个病人测量过体温为38℃),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一定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可能是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液柱不能自己回到液泡内,会停在原处即38℃,如果测得结果为38℃,实际体温肯定不超过38℃,即可能刚好是38℃,也可能低于38℃,如果结果为39℃,表明液柱又向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温度为39℃是准确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4.(2023上·江苏泰州·八年级姜堰区实验初中校考阶段练习)学校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护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当学生参加考试时,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该考生应在常规考场考试D.使用前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答案】C
    【解析】AB.从题图可知,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大格代表1℃,每小格代表0.1℃,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A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该体温计的一大格代表1℃,每小格代表0.1℃,则题图该考生的示数为37.1℃,体温小于37.3℃,该考生应在常规考场考试,故C正确;
    D.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远超过体温计的量程35℃~42℃,可能会损坏体温计。所以不能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故D错误。
    故选C。
    55.(2023上·湖北恩施·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一支读数是37.2℃的体温计,不经过甩,先后测甲、乙、丙、丁四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5.9℃、36.4℃、37.6℃、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甲的读数是 ,丙的读数是 ,丁的读数是 。
    【答案】 37.2℃ 37.6℃ 38.8℃
    【解析】[1][2][3]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体温分别是35.9℃、36.4℃的人的测量值均为37.2℃;体温为37.6℃的人,体温的测量值等于37.6℃;体温为38.8℃的人的测量值为38.8℃。
    \l "_Tc16452" 【题型20 温度计的矫正】
    56.(2023上·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中)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但其示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102℃,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现将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0℃,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
    A.28℃B.30℃C.32℃D.37℃
    【答案】A
    【解析】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室温的格数为
    室温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7.(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实验学校校考期中)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是4℃;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当它的读数是50℃时,这杯热水的真实温度是( )
    A.高于50°CB.低于50°CC.等于50°C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沸水的温度是;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中间是92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距离有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时的实际温度,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8.(2023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5℃;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15℃。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5℃B.20℃C.24℃D.28.8℃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对于实际温度的0℃到100℃,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格数为
    115-(-5)=120
    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则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9.(2022上·安徽淮北·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答案】(1)0.2cm;(2)13cm;(3)110℃
    【解析】解:(1)在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8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8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
    则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2)当室温为25℃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
    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
    解得
    即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答:(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2cm;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3cm;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
    \l "_Tc16452" 【题型21 物质的三态及变化】
    60.(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交大附中分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只具有固定体积而没有固定形状的是( )
    A.玻璃B.露珠C.空气D.霜
    【答案】B
    【解析】A.玻璃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具有固定体积而没有固定形状,故B符合题意;
    C.空气是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的体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1.(2023上·江西赣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固态、液态和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甲表示物质的 态(选填“固”、“液”或“气”)。
    【答案】 气态 固
    【解析】[1]物质在自然界中能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式存在,所以自然界中常见的三种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2]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与分子的间距最小,故图甲表示固态物质,液态分子间距比固态间距大,但比气态间距小,所以图乙表示液态物质,图丙表示气态物质。
    \l "_Tc16452" 【题型2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62.(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联考期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试管中的固体萘应选 (填“较大”或“较小”)一点的颗粒;
    (2)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3)图乙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为了增长恒温过程的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降低萘的初始温度 B.增加萘的质量 C.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答案】 较小 80℃ 液态 时间/s B
    【解析】(1)[1]要让萘受热均匀且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应选用小一点的固体蔡颗粒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2]由图像乙知,萘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萘的熔点是80℃。
    (3)[3]如图乙,萘在C点融化结束,CD段物质吸热升温,处于液态。
    (4)[4]实验中要观察记录填写不同时间段萘的状态,故表格中(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时间/s”。
    (5)[5]A.实验中发现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降低萘的初始温度,不能增长萘的恒温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萘的质量,萘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增多,加热时间延长,可以增长萘的恒温时间,故B符合题意;
    C.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损失的热量更少,萘熔化的时间会更短,萘保持恒温的时间更短,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3.(2023上·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
    (5)由实验可知,加热到第8min时,海波处于 态。
    A.固B.液C.固液共存D.气
    【答案】 C 38 晶体 6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
    【解析】(1)[1]由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图甲中的C的高度。
    (2)[2]由图甲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零刻度线在30℃下方,故此时温度为38℃。
    (3)[3]由图乙可知,海波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有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4]由图像乙可知,海波熔化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熔化结束,故熔化时间
    t=10min-4min=6min
    (4)[5]由图甲和图乙可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加热,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得晶体熔化特点是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5)[6]由图乙可知,海波熔化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熔化结束,第8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4.(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实验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探究“海波、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甲是 (选填“海波”或“烛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时,乙物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为了判定其在熔化过程是否需要吸收热量,请给出合理措施及判定依据: 。
    【答案】 烛蜡 非晶体 不变 固液共存 试管从烧杯中取出,若熔化停止,说明熔化需要吸热
    【解析】(1)[1][2] 由表可知,甲的温度持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故甲是烛蜡,烛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3][4][5] 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乙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因此乙是晶体,熔点为48℃。乙在第2min开始熔化,第5min熔化结束,全部变为液态,因此第4min时,处于熔化状态, 属于固液共存状态。想要判定在熔化过程是否需要吸收热量,可以停止供热,即把试管从烧杯中取出,若熔化停止,说明熔化需要吸热。
    \l "_Tc16452" 【题型23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65.(2023上·广东揭阳·八年级校考期中)根据下表的数据,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汞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汞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铅在500℃时是固态
    【答案】C
    【解析】A.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
    B.由于汞的熔点为﹣39℃,当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凝固,所以,不能选用汞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故B错误;
    C.汞的熔点是-39℃,该温度的水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或液态,若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铅的熔点是328℃,在500℃时,已经全部熔化,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66.(2023上·江苏常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饮用的48℃左右,并能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说明海波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
    【答案】 吸热 熔化 晶体 48
    【解析】[1][2][3]固态的海波在开水倒入后迅速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发生了熔化,海波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由于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能长时间保持温度不变,这说明海波是晶体。
    [4]由于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8℃不变,说明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67.(2022上·吉林松原·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南方一月份的某日,室外温度为,小河表面已结冰,冰面下与水接触处的温度为 ℃。此时的北方已大雪纷飞,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 熔点。
    【答案】 0 降低
    【解析】[1]室外温度为,小河表面已结冰,冰面下与水接触处的温度为冰水混合的温度为0℃。
    [2]用撒“融雪盐”的方法清除积雪,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
    \l "_Tc16452" 【题型24 熔化和凝固曲线】
    68.(2023上·福建龙岩·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 )
    A.B.
    C.D.
    【答案】D
    【解析】将一杯常温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水的温度降到凝固点0℃,水逐渐凝固温度不变;当水全部凝固后温度减小。由于A和B中图像温度升高;由于C图中的凝固点不是0℃,综上分析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9.(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联考期中)图甲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整个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C
    D.该物质属于晶体
    【答案】D
    【解析】A.本实验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考虑酒精灯的位置,所以应遵循从下到上的原理,安装顺序是CBA,故A错误;
    B.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根据图像,物质在不到第10分钟的时候开始熔化,第20分钟结束,持续时间不足20分钟,故B错误;
    CD.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从图像可知,该物质在80℃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0.(2023上·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叶子姐姐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D
    【解析】A.从图象上可以看出,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B错误;
    C.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都是0℃,故C正确;
    D.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l "_Tc16452" 【题型25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71.(2023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1)同学们见过常温下流动的金属吗?科学家发现除了汞,确实还存在一种金属,它的名字叫做镓,熔点只有29.8℃,托在手心它要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体,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它要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综上所述,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我国自“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三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此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答案】 熔化 吸收 晶体 凝固 放出
    【解析】(1)[1][2]如图,固体的镓,托在手心里就会熔化为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吸收热量。
    [3]镓的熔点只有29.8℃,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根据晶体的定义可知,是晶体。
    (2)[4][5]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凝固成固态是放热过程,所以“冰球”是热乎乎的。
    72.(2023·安徽宿州·统考三模)据《周礼》记载,冰鉴是我国智慧的古人发明的可以给食物保鲜的容器,剖面图如图所示。在外部容器内装入冰块,利用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的原理,达到保鲜食物的目的。
    【答案】熔化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收热量;冰块熔化时会吸收热量,能够保鲜食物。
    73.(2023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熔化 吸收
    【解析】[1][2]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74.(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装有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型,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答案】 熔化 凝固 放出
    【解析】[1]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液态钛合金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3]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75.(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下图,小明利用一段细线、一小块冰块和少许盐表演了个小魔术。他先将打湿的细线搭放在冰块上,向细线和冰块的接触位置撒少许盐使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静置一分钟后,在低温下,绳子里的水就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冰粘在了一起,就可以利用细线把冰块提起来了。
    【答案】 熔化 吸收 凝固
    【解析】[1][2][3]图中向细线和冰块的接触位置撒少许盐使冰的熔点降低,所以细线下方的冰块熔化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在低温下,绳子里的水就会凝固成冰,故细线和冰粘在了一起,就可以利用细线把冰块提起来了。
    \l "_Tc16452" 【题型26 汽化】
    76.(2023上·吉林长春·八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B.凝固C.液化D.汽化
    【答案】D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7.(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雪变成冰挂的过程中涉及两种物态变化,下列生活现象中,与雪变成冰挂过程中的吸放热顺序不同的是( )
    A.烧水时,壶水沸腾后,在壶嘴处形成一片“白气”
    B.冬天清晨薄雾蒙蒙,在太阳升起后雾气逐渐消散
    C.蜡烛燃烧时,会流下“眼泪”,“眼泪”在流动过程中会变为蜡块
    D.没喝完水的塑料瓶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瓶子内壁出现小水珠
    【答案】B
    【解析】雪吸热熔化成水,水放热凝固成冰挂,因此雪变成冰挂的过程中吸放热顺序是先吸热后放热;
    A.烧水时,壶水吸热沸腾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壶嘴处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珠形成一片“白气”,此过程先吸热后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清晨薄雾蒙蒙,这是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太阳升起后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雾气逐渐消散,此过程先放热后吸热,故B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时吸热熔化,会流下“眼泪”,“眼泪”在流动过程中放热凝固,会变为蜡块,此过程先吸热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没喝完水的塑料瓶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塑料瓶中的水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子内壁,此过程先吸热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8.(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东湖中学校考期中)如图现在的冰箱常用环戊烷这种新型制冷剂替代过去的氟利昂,制冷剂是冰箱的热量搬运工,在电冰箱的冷冻室的毛细管内,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会 (选填“吸”或“放”)热;之后生成的物质被压入冷凝器,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答案】 汽化 吸 放
    【解析】[1][2][3]制冷剂在冰箱的冷冻室迅速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一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属于汽化现象;当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此时气态的又会迅速变成液态,放出大量的热,这一过程叫液化。
    \l "_Tc16452" 【题型27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79.(2023上·贵州铜仁·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规律制成的;
    (2)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上表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3)沸腾时小周在烧杯口看到大量的白气小周认为是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小明反对他的说法,你认为小明反对的依据是: ;
    (4)小强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达到102℃,可其他小组在交流时测出的水的沸点都没有那么高,你在做这个实验时遇到这种情况了吗?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测量结果的: 。
    【答案】 液体热胀冷缩 96 98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2][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位置在96℃处,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这个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沸点是98℃。
    (3)[4]因为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而烧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5]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达到102℃,可其他小组在交流时测出的水的沸点都没有那么高,可能是小强组使用的温度计不合格,也可能是温度计触碰到了烧杯底部,烧杯底部温度较高,使温度计示数偏高。
    80.(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用图—1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1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2中描点并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 。
    (4)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3、—4所示,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5)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6)小明结束实验后,发现同桌实验中的水还没有沸腾,请你给该同学提出一条缩短实验时间的有效措施: (合理即可)。
    【答案】 B 98 (保持)不变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减小水的质量(或用热水进行实验等)
    【解析】(1)[1]当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内液体的液面相平,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
    (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图像如下图所示
    (3)[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故从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的温度为98℃。
    [4]由图示知,水开始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要持续加热。
    (4)[5]图-3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5)[6]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等仍有余热,水仍能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在沸点温度,所以继续沸腾。
    (6)[7]小明结束实验后,发现同桌实验中的水还没有沸腾,说明还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为了尽快达到水的沸点,可以减小水的质量或者用热水进行加热。
    \l "_Tc16452" 【题型28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81.(2023上·北京·八年级校考期中)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中A、B、C、D所示。
    (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是否有关;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 (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 法。
    (2)干湿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如图(图乙为其背面),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为“湿”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为“干”温度计;通常情况下,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会 (选填“高”或“低”)一些,这是由于湿温度计棉纱上的水蒸发要 的缘故,而且两温度计的差异越大,表示空气越 (选填“干燥”或“湿润”)
    【答案】 表面积 A、C 不应该 控制变量 低 吸热 干燥
    【解析】(1)[1]比较A、B两图看出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和水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2]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所以选AC两图。
    [3]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应保证水的表面积和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使用热风。
    [4]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2)[5][6]蒸发需要吸热,导致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所以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
    [7]空气中的含水量越低,蒸发越快吸热越快,温度降低越多,两温度计的差异越大,表示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82.(2023上·江苏常州·八年级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联考期中)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三块完全相同的海绵上。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海绵的厚度如下图A、B、C所示。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通过 (选填“A”、“B”或“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实验中利用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4)朱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1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图2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朱老师的学生小华,晚上思考了一个问题:若在当时的该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用风扇对湿巾吹风,温度计示数将会是下图中哪种变化 。
    A. B. C. D.
    【答案】 温度 B、C 转换法 C
    【解析】(1)[1]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发现液体蒸发的表面积相同,液体的温度不同,故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2]想要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需要控制液体温度相同,液体蒸发的表面积不同,故选B、C两图进行比对。
    (3)[3]实验中利用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将不易观察的蒸发快慢的现象转换为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进行观察,所以用了转换法。
    (4)[4]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用风扇对湿巾吹风,因为湿巾蒸发吸热,风扇对湿巾吹风,增加了湿巾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水分蒸发,温度计温度下降,且下降的时间要比图2中的2分钟快一些,随着水分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即与图2中最后温度相同,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l "_Tc16452" 【题型29 液化】
    83.(2023上·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火箭发射时用到的液态氢、氧燃料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发射台底部要建一个大水池: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 和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氢、氧燃料储存在燃料室中。发射火箭时,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喷向发射台。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发射台温度不至于太高。
    【答案】 降温 压缩体积 液化 汽化 吸热
    【解析】[1][2][3]使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温、一是压缩体积,火箭中的氢、氧燃料是采用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4][5]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发射塔。
    84.(2023·河南焦作·统考三模)饮料里放入冰块后,玻璃杯的外壁很容易“冒汗”如图所示,即使用毛巾擦干了也还是会产生大量水珠,这些水珠的成因是空气中的 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造成的。
    【答案】 水蒸气 液化
    【解析】[1][2]饮料里放入冰块后,导致玻璃杯的外壁会变得很冷,这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马上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故玻璃杯的外壁很容易“冒汗”。
    \l "_Tc16452" 【题型30 升华和凝华现象】
    85.(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制霜的方法:图—1,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2,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不同
    B.图—1的方法制霜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C.制霜的过程中,冰吸热,干冰放热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B.图—1的方法,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霜,图—2的方法,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金属勺子上,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霜,所以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制霜的过程中,冰熔化吸热,干冰升华也是吸热,故C错误;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因为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86.(2023上·北京·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的示意图形象反映了物质常见的三种物态分子排列,碘颗粒升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从甲状态直接变成乙状态B.从乙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
    C.从甲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D.从丙状态直接变成甲状态
    【答案】C
    【解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间隙决定: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气体则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所以甲图表示的是固体,乙图表示的是液体,丙图则表示的是气体。升华现象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A.从甲状态直接变成乙状态,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从乙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是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从甲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是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从丙状态直接变成甲状态,是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7.(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冻肉从冷库拿出时表面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冬天雾凇和霜的形成都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樟脑片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
    B.冻肉从冷库拿出时表面有一层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冬天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液化和凝华都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88.(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了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冬天贮藏菜的地窖中放一桶水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菜的温度不降太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装液化气在常温下是通过 的方法发生液化的。
    【答案】 沸点 升华 凝固 压缩体积
    【解析】[1]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说明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这是由于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食品降温。
    [3]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冻坏蔬菜。
    [4]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装液化气在常温下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发生液化的。
    介质
    v(m/s)
    介质
    v(m/s)
    空气(0℃)
    331
    水(常温)
    1500
    空气(15℃)
    340

    3230
    软木
    500

    3750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1

    60
    0.76
    2

    60
    0.89
    3

    60
    1.02
    4

    80
    1.02
    5

    100
    0.76
    7

    80
    1.02
    8
    尼龙
    80
    1.02
    9
    尼龙
    100
    1.02
    控制因素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材料
    报纸
    羽绒
    塑料
    泡沫
    刚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s/m
    8
    4
    7
    5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水银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27℃
    (a)

    温度/

    状态

    时间
    0
    1
    2
    3
    4
    5
    6
    7

    甲的温度/℃
    35
    40
    45
    49
    54
    58
    63
    67

    乙的温度/℃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39
    357

    327
    174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大串讲 题型训练02 声和物态变化(88题30大类型)(人教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大串讲 题型训练02 声和物态变化(88题30大类型)(人教版),文件包含题型训练02声和物态变化88题30大类型原卷版docx、题型训练02声和物态变化88题30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5章 《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5章《物体的运动》题型训练55题17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

    这是一份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苏科版),文件包含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原卷版docx、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题型训练58题19大类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