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命题人:袁辉浩 审题人:王湘梅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年均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导致乙地比甲地年均太阳辐射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昼时间长B. 晴朗天气多C. 纬度更低D. 气温较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海拔、天气状况等。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两地的白昼时间相差较小,AC错误;且两地海拔均较高,导致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乙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当地云雨天气极少,多晴朗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甲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云层较厚,太阳辐射较弱,B正确;气温不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D错误。故选B。
2021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四),在日落后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日落后,西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而在黎明时分,东方天空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读“太阳系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2.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体积小B. 表面温度比d行星高
C. 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3. 此时面向南方天空看到的月相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附厚厚的大气包裹在地球表面,形成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层,是地球特殊性的形成原因,A错误;地球距离太阳比d水星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更低,B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因此公转方向不是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的形成原因,C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的温度比较适宜,是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的形成原因,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因此2021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四)此时面向南方天空看到月相的最可能是娥眉月,A是残月,B是娥眉月,C是满月,D是上弦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月相的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初一日月同升同落,之后月亮升起的时间逐日推迟约52分钟。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 ①④B. ②⑥C. ③⑦D. ④⑤
5.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M星体是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内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内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M星体之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M星体之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且M星体距离太阳的距离比较近,其表面温度较高,可知①③正确。“体积和质量很小”不是M星体之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有无坚硬的地表和生命存在几乎没有关系,②④错误,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故选C。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顺序,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分布的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
6. 读图“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 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C. 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
D.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从而使得地球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并不能使得温度变化幅度不大,A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适中,从而导致表面温度适宜,具有液态水存在的适宜温度,这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B正确;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引力适中,形成较厚的大气层,体积和质量适中与太阳光照稳定无关,C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与形成大气层无关,D错误。故选B。
中国著名作家王继怀在其作品《晒太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喜欢在冬天晒太阳。记得小时候,在大山深处的老家,冬天很冷,乡亲们也很喜欢晒太阳。碰上晴日,农活也忙完了,门前的晒谷坪里,篱笆旁,田埂边,山坡上…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男女老少都出来晒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文中描述“晒太阳”中的阳光( )
A. 全部来自太阳日冕层B. 通过核裂变的形式产生
C. 是地球接受总量的二十二分之一D. 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
8. 与文中人类对“阳光”的利用方式一致的是( )
A. 太阳能热水器B. 天然气炉灶烧菜
C. 太阳能路灯D. 冬季烧煤取暖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晒太阳”中的阳光即太阳辐射,来自太阳的内部圈层,A错误,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产生,B错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球仅仅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C错误,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文中的“晒太阳”是对太阳光的直接利用,是太阳直接为人类提供光和热。太阳能热水器是人类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与文中的“晒太阳”的原理一致,A正确;天然气和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BD错误;太阳能路灯是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C正确。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1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 太阳内部圈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光球层
10. 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B. 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 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D. 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A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C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但空气厚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
11. 下列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积累下来的太阳辐射能,①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因此来自水循环环节的水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②符合题意;太阳能光伏板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③符合题意;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下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 古代人类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 )
A. 太阳黑子B. 耀斑C. 日珥D. 太阳风
13. “金乌”这种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③引发钱塘江大潮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③⑤D. ①②④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金乌"是古代人们肉眼看到太阳上有黑点,所以就想象太阳里面住着三足乌鸦。太阳中的黑子,比其他地方的温度低,看起来比其他地方暗,由此看来,古人所见三足乌,实际上是太阳黑子,A正确;耀斑是色球层中大而亮的斑块,B错误;日珥是色球层喷射出的呈弧状的气体,C错误;太阳风是日冕物质喷射的带电粒子流,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金乌”这种太阳活动出现时,说明太阳黑子增多,太阳活动较为激烈,可能会使地球上发生磁暴现象,①正确;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正确;在两极地区可能出现极光现象,④正确,D正确;钱塘江大潮是由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造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③错误,AC错误;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太阳活动无关,⑤⑥错误,B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色球层上出现的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出现的是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化石。研究人员最终确定这些“树叶”是来自5.5亿年前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现已完全灭绝。下图为化石及其复原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树叶化石最可能生活在(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15. 湖北三峡地区自5.5亿年前以来地层总体趋势是( )
A. 下沉B. 抬升C. 后退D. 前进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5.4亿年开始为寒武纪,5.4亿年之前为前寒武纪,“树叶”是来自5.5亿年前的早期动物,故“树叶”化石最可能生活在前寒武纪,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树叶”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故该化石形成时期为远古海洋底部,之后地层总体抬升形成现在的陆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早古生代为藻类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代为蕨类时代,脊椎动物时代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
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左)。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右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17. 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 )
A. 蕨类植物繁盛B. 出现三叶虫C. 哺乳动物繁生D. 恐龙大繁生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由材料“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生活年代约为4亿年左右,再根据地质年代示意图可知,2.52-5.41亿年为古生代,推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质时期大致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A错误;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B错误;哺乳动物繁生在新生代,C错误;恐龙繁生主要出现在中生代,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自由曲流转变为深切曲流后,随着深切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道间的山丘即成为离堆山。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离堆山形成前位于河流( )
A. 凹岸B. 凸岸C. 冲积扇D. 三角洲
19. 深切曲流的成因是( )
A. 地壳抬升——河流下蚀B. 地壳抬升——河流侧蚀
C. 地壳下降——河流下蚀D. 地壳下降——河流侧蚀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离堆山是河流侵蚀作用后裁弯取直造成的,与沉积作用无关,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沉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离堆山位于曲流废弃河道中,因此可推测图中离堆山南部、北部及东部大片等高线稀疏区域为原河道,该时期离堆山地处河流凸岸,B正确,A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随着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基准面上升,向下侵蚀,河流向下切入河曲地段基岩,自由河曲转变为深切河曲,A正确。河流侧蚀可以加宽河道,不会深切河谷,B、D错误。地壳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难以形成深切河谷,C错误。故选A。
【点睛】离堆山是在弯曲的河流地貌条件下产生的。深切曲流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
河流故道,意指河流在迁徙改道中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其形成与流经地区地貌及构造有密切关系。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湖北藕池口至湖南城陵矶)是我国最典型的江河故道分布区。河流故道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下图为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故道群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故道群发育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B. 降水季节变化大C. 河道摆动D. 河流袭夺
21. 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故道多集中在长江北岸,其原因可能是( )
A. 河流自西向东流B. 北岸河道摆动受限
C. 北岸受侵蚀严重D. 北岸为凹岸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长江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河道容易发生弯曲,随着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洪水会冲溃河曲颈部,出现裁弯取直现象,而弯曲河道则被废弃,形成牛轭湖。由于河道变化频繁,因此河流故道群非常发育。由此可知,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故道群发育的直接原因是河道摆动造成的,C正确。地形平坦、降水季节变化大对长江中游荆江段河曲的形成有关联,但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排除AB。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因此排除D。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其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由于长江是自西向东流动的,因此长江南岸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侧蚀明显,形成侵蚀岸,多为凹岸,因此排除CD。再读图可知,长江荆江段南岸为江南古陆,地势较高,而北岸为沉积盆地,地势较低,南岸河道摆动受限,B错误。而在长江北岸由于地势较低平,河流自西向东流动过程中,河流侧蚀明显,导致河道摆动较频繁,因此河流故道多集中在长江北岸,A正确。故选A。
【点睛】当弯曲型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湾按某个固定点,呈$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愈来愈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裁湾取直。裁湾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缩短流程,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22. 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是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D正确,A错误。乙处是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地势平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住宅用地,B错误。乙地水浅,不适宜建设港口,C错误。故选D。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搬运B. 海浪堆积C. 流水堆积D. 洋流搬运
24. 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沟壑B. 东非大裂谷C. 华北平原D. 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23. C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该地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慢,加之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所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而不是流水搬运,C正确,A错;河口地貌受海浪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但不是该地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BD错。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华北平原也属于流水堆积地貌,C正确;黄土高原的沟壑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东非大裂谷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形成,B错;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在地壳抬升的背景下,河流强烈下蚀形成的,D错。故选C。
【点睛】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由于地势低平,加之海水顶托,流速变慢而堆积形成三角洲。 若干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如下图:
25.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该河流( )
A. 水流湍急B. 水量季节变化小C. 右岸陡峭D. 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河漫滩为流水堆积地貌),说明河水流速较慢,故A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故B错误;图示河流右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平坦,故C错误;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D正确,所以该题选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活动,它们的活动一般周期为______年。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地球磁场出现______现象,使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______。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乙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乙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
(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____(单选)
A. 变为寒冷的“球”B. 变为炽热的“火球”C. 大气层将会消失D. 体积将会变小
【答案】26. ①. 11 ②. 磁暴 ③. 极光
27.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 28. 日地距离适中
29.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资料,涉及太阳活动、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太阳活动,它们的活动一般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安全环境关系密切,八大行星具有近圆形、共面性、同向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而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
【小问4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h地距离太阳很远,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由于日地距离太大面温度太低,变为寒冷的“冰球” ,A正确。当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时,地球会变为炽热的“火球” ,B错误。大气层与日地距离、体积无关,C、D错误。故选A。
27. 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钱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的公转轨道,④为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代,当时_______动物大量盛行。
(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层,曲线③④为_______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
(4)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___,在这里地震波波速发生了_______的变化。
【答案】(1) ①. 土星 ②. 地球
(2) ①. 中生 ②. 爬行
(3) ①. 日冕层 ②. 光球层 ③. 黑子
(4) ①. 地壳 ②. 古登堡面 ③. 横波消失,纵波急剧下降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地层结构、太阳大气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体现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若代表太阳系,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③为小行星带内侧的大行星-火星,②为小行星带外侧的大行星-木星。因此①为邻近木星且位于外侧的土星,④为邻近火星且位于火星内侧的地球。
【小问2详解】
若表示地层结构,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此时大量爬行动物出现并繁衍。
【小问3详解】
若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的为最外层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的为光球层,其上出现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
【小问4详解】
若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①②之间的为地球内部圈层最外层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时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古登堡界面。地震波传达到此处是,横波消失,纵波减速继续传播。
28. 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材料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由材料一概括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区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28. 空间分布规律: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9. 分布: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30. 四川盆地最缺乏。缺乏原因:阴雨天多,日照时数少;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工业城市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分布规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分布地区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小,纬度越低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大;空间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小问2详解】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具有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总体上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多,东部尤其南方的季风气候区较少,故分布规律: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四川盆地最少。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大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少,受地形影响,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数相对较短;四川盆地工业城市多,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9. 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A或C)处。
(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在M附近河段沿岸建设聚落,一般选择南岸还是北岸?说明选择理由。
【答案】29. C
30. 冲积扇;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docx、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