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精品专题练习+单元检测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A4原卷+解析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卷(A卷·基础卷(A4卷)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A4原卷+解析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卷(B卷·提高卷(A4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其一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其二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A4原卷+解析版】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检测卷(A卷·基础卷(A4卷) 试卷 0 次下载
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原卷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卷C卷·拓展卷A4卷docx、人教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解析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卷C卷·拓展卷A4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卷【C卷˙拓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卷面(2分)。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本题3分)的积是( )位数;计算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积的最高位是( )位。
【答案】 五 两 千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两个因数相乘,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详解】755×54=40770;120×40=4800;
的积是(五)位数;计算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点睛】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本题4分)在括号里填上“<”“>”或“=”。
120×20( )12×200 16×400( )210×4
30500000( )3050000 99999( )208808
【答案】 = > > <
【分析】(1)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2)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3)位数多的整数比位数少的整数大。
(4)位数多的整数比位数少的整数大。
【详解】(1)120×20=12×200
(2)16×400=6400,210×4=840,6400>840,所以16×400>210×4
(3)30500000>3050000
(4)99999<208808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1分)“△”和“〇”分别表示一个整数,且符合“△×〇=700”,那么:△×(〇÷4)=( )÷△=〇×5。
【答案】3500
【分析】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〇×5,根据被除数=除数×商,则括号里的数等于△×〇×5,△×〇×5=700×5。
【详解】700×5=3500
“△”和“〇”分别表示一个整数,且符合“△×〇=700”,那么:△×(〇÷4)=(3500)÷△=〇×5。
【点睛】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应用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4.(本题2分)乘法算式205×□0,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 );要使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 )。
【答案】 4 5
【分析】200×50=10000,因此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205×50、205×40的积,然后再填空即可。
【详解】205×50=10250,此时积是五位数;
205×50=8200,此时积是四位数;
乘法算式205×□0,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4;要使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5。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本题1分)abc×35的笔算过程如下图,则abc×35的积是( )。
【答案】14910
【分析】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分别用两位数的个位、十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个数字,用哪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结果末尾就对齐那位,再把两次相乘得到的结果相加;
由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可知,2130是abc与5的乘积。先用2130除以5,计算出abc是多少,再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2130÷5=426
426×35=14910
所以abc×35的积是149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6.(本题2分)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照这样的速度,它从甲城到乙城一共行驶了6小时,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 )千米。
【答案】 80千米/时 480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160除以2,即可算出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即可算出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160÷2=80(千米/时)
80×6=480(千米)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照这样的速度,它从甲城到乙城一共行驶了6小时,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480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普通行程问题和归一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牢记行程问题相关计算公式。
7.(本题3分)太阳花现在每盆12元,花店一共卖出去了136盆,总收入是 ( )元;如果店主把它的单价调整到现在的2倍,卖出的盆数不变,那么总收入是( )元;如果单价不变,卖出的盆数是现在的一半,那么总收入是( )元。
【答案】 1632 3264 816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代入数据可求总收入,根据积不变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即可解答数量不变,单价扩大2倍,总收入扩大2倍;理解减少一半就是缩小2倍,依然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单价不变,数量缩小2倍,所以总价缩小2倍,代入数据解答;据此解答。
【详解】12×136=1632(元);
1632×2=3264(元);
1632÷2=816(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积的变化规律,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积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8.(本题1分)马小虎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28看成了23,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1280,那么正确的积是( )。
【答案】7168
【分析】结果算少1280是因为一个因数少了28-23,只需将1280除以(28-23)即可得到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然后用求得的因数乘正确的因数28得到正确的积。
【详解】1280÷(28-23)=1280÷5=256
256×28=7168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因数和积之间的关系,注意根据积比正确结果少的结果以及因数少多少求出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是关键。
9.(本题5分)有5张数字卡片:0、1、2、4、5,如果每张卡片都要用到,怎样填才能使算式的积最大。
( )( )( )×( )( )
【答案】 4 2 0 5 1
【分析】根据乘法的性质可知,乘法算式的因数越大,积就越大;因此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就要使这两个因数尽量大;根据数位知识可知,数的高位的数字越大,其值就越大。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则把最高位上分别放较大的两个数4和5;比最高位低一位的位上放2和1。
当三位数百位上是4时,则两位数十位上就是5,当三位数十位上是2时,个位上是0,则两位数个位上就是1,算式为:420×51=21420;也可以是510×42=21420;
当三位数百位上是4时,则两位数十位上就是5,当三位数十位上是1时,个位上是0,则两位数个位上就是2,算式为:410×52=21320;也可以是520×41=21320;
通过比较可知:420×51=510×42=21420的积最大。
有5张数字卡片:0、1、2、4、5,如果每张卡片都要用到,怎样填才能使算式的积最大。
(4)(2)(0)×(5)(1)(答案不唯一)
【点睛】了解乘法算式的性质及数位知识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0.(本题4分)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它算式的得数。
①12345679×9=111111111 ②12345679×18=222222222 ③12345679×27=333333333
④12345679×36=( ) ⑤12345679×45=( ) ⑥12345679×54=( )
⑦12345679×( )=999999999
【答案】 444444444 555555555 666666666 81
【分析】观察左边算式,第一个因数都相同,另一个因数都是9的倍数,第一个因数是9的1倍,结果就是9个1;
同理第二个算式,因数18是9的2倍,结果就是9个2;
同理第三个算式,因数27是9的3倍,结果就是9个3;同理计算出后面的算式即可。
【详解】④12345679×36=444444444
⑤12345679×45=555555555
⑥12345679×54=666666666
⑦12345679×81=999999999
【点睛】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式子,找出变化的规律,再由规律解决问题。
二、仔细推敲,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每题2分,共10分)
11.(本题2分)计算324×24的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同。( )
【答案】√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是先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计算324×24的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同。例如: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本题2分)。( )
【答案】√
【分析】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几,积不变。(0除外)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35×2)×(12÷2)
=135×12×2÷2
=135×12
所以,135×12=(135×2)×(12÷2),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本题2分)计算可以想成50个101。( )
【答案】√
【分析】观察题干发现,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101,第二个数+倒数第二个数=101,以此类推,一共有50组101,据此计算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14.(本题2分)一辆准载4吨的汽车装了21桶油,每桶190千克。这辆车没有超载。( )
【答案】√
【分析】1吨=1000千克,依此将4吨化成千克,然后用21乘190计算出21桶油的总重量,最后与4吨比较即可。
【详解】4吨=4000千克
21×190=3990(千克)
3990千克<4000千克,即3990千克<4吨,因此没有超载。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以及吨、千克之间的换算与比较,应熟练掌握。
15.(本题2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cm2,如果它的长不变,宽乘3,则它的面积是108cm2。( )
【答案】√
【分析】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即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根据“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可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cm2,如果它的长不变,宽乘3,那么它的面积是(36×3)m2。
【详解】36×3=108(m2)
所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cm2,如果它的长不变,宽乘3,则它的面积是108cm2。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反复比较,合理选择。(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6.(本题2分)下图所示,1AB×13的结果比AB×13的结果多( )。
A.1个13B.10个13
C.100个13D.100个3
【答案】C
【分析】根据整数的意义,1AB×13表示13个1AB,AB×13表示13个AB,所以1AB×13的结果比AB×13的结果多100个13;据此解答。
【详解】1AB-AB=100,即1AB×13的结果比AB×13的结果多100个13。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17.(本题2分)下面各选项中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的是( )。
A.一种水笔每盒12支,买了8盒,共付了96元
B.一种馒头,每元可以买3个,买了30个,共付了10元钱
C.每套校服160元,40套校服一共6400元
D.甲种图书每套125元,乙种图书每套98元,各买一套共223元
【答案】C
【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逐一分析,据此解答。
【详解】A.一种水笔每盒12支,买了8盒,可以求出一共买了(12×8)支,即96支,不能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不合题意
B.一种馒头,每元可以买3个,买了30个,共花(30÷3)元,不能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不合题意
C.每套校服160元,40套校服共(160×40)元,即6400元,能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符合题意
D.甲种图书每套125元,乙种图书每套98元,各买一套共(125+98)元,即223元,不能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18.(本题2分)学校要为297名同学购买奖品,每份奖品32元,大约需要多少元钱?下面四个同学中,( )的估算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A.聪聪B.明明C.东东D.亮亮
【答案】D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为297×32即可算出总价。因为题目中要求的需要准备足够的钱数,所以要将297估大,297接近整百数300,则应将297估成300,再进行计算。
【详解】A.聪聪:将32近似成30,总数减小了,钱不够,不合理,故错误;
B.明明:将297近似成290,32近似成30,两个乘数都减小,总结果一定减小,不合理,故错误;
C.东东:将297近似成300,32近似成30,一个看大,一个看小,无法合理估计,故错误;
D.亮亮:将297近似成300,把数看大,估计的钱数比实际的钱数多,且相差不大,故亮亮的估算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故答案为:D
【点睛】整数乘法的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整十、整百进行计算,同时注意估算值不要和准确值差别太大。
19.(本题2分)小乐一家五口开车去森林公园参观。轿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大约3小时到达,全家通过公园检票口需要10分钟。小乐家到森林公园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是( )。
A.80千米/时,3小时B.80千米/时,5人
C.80千米/时,10分钟D.80千米/时,180分
【答案】A
【分析】要求小乐家到森林公园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轿车的速度乘轿车行驶的时间即可。
【详解】80×3=240(千米)
小乐家到森林公园的路程大约是240千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所求的问题找出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解答。
20.(本题2分)小英早上7:30从家走路去学校,学校离家大约1200米,小英每分钟走路约50米。早上7:50时,小英的位置大约( )。
A.到达①处B.到达②处C.到达③处D.到达学校
【答案】C
【分析】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先用7:50减7:30,从而计算出小英走的时间长,然后再将数字代入公式计算出这些时间长小英走的路程,最后根据总路程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7:50-7:30=20(分钟)
50×20=1000(米)
①处的位置大约是600米,②处的位置大约是800米,③处的位置大约是1000米,因此早上7:50时,小英的位置大约到达③处。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应先计算出小英走的时间长,以及走的路程再进行选择。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18分)
21.(本题6分)计算。
(1)826×11 (2)89938×11
【答案】(1)9086;(2)989318
【分析】根据一个数与11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先把826的首位8和末位6写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然后从低位往高位写,十位是2+6的和,百位是2+8的和,满十要向前进一位;
所以:826×11=9086
(2)先把89938的首位8和末位8写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然后从低位往高位写,十位是3+8的和,百位是3+9的和,千位是9+9的和,万位是8+9,满十要向前进一位;
所以:89938×11=9893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个数与11相乘的计算方法。我们把一个数与11的计算方法概括为: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2.(本题12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答案】
【解析】略
五、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共36分)
23.(本题6分)学校图书室购买了一批书,运回了140捆,每捆80本,还有3000本没有运回,这批书有多少本?
【答案】14200本
【分析】先用乘法计算出已经运回的本数,运回的捆数×每捆的本数=运回的本数,然后用运回的本数加没有运回的本数,即可计算出这批图书的总本数,依此解答。
【详解】140×80=11200(本)
11200+3000=14200(本)
答:这批书有14200本。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先计算出已经运回的本数,应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4.(本题6分)一块长方形的麦田,长是200米,宽是150米,一共收小麦21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
【答案】7000千克
【分析】首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将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长方形麦田的面积,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然后进行单位换算成公顷数,再用总产量除以公顷数即可得出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千克;据此解答。
【详解】200×15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21000÷3=7000(千克)
答: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000千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平均分的意义。
25.(本题6分)一束鲜花20元,买4束送1束,李阿姨一共买4束,每束可以便宜多少钱?
【答案】4元
【分析】鲜花单价×数量=总价,求出花的总钱数,实际买到手的是4+1=5束,除以5求出每束鲜花的价格。20-实际每束鲜花的价格即可。
【详解】20-20×4÷(4+1)
=20-20×4÷5
=20-80÷5
=20-16
=4(元)
答:每束可以便宜4元。
【点睛】找准数量关系,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找出所花总钱数和所买鲜花的实际数量是解题关键。
26.(本题6分)商店以每件165元的价钱,购进100件羊毛衫。以每件240元的价格卖出了75件,余下的羊毛衫降价处理后共卖了2500元。在这批羊毛衫的销售中,商店是赚了还是赔了?请用计算来说明。
【答案】赚了,赚了4000元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求卖出的75件羊毛衫的总价,加上余下的羊毛衫25件降价处理后共卖的2500元,即为100件羊毛衫的总卖价,再求出100件羊毛衫的进价,与总卖价比较可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用总卖价-总进价=赚的钱,据此解答。
【详解】240×75=18000(元)
18000+2500=20500(元)
165×100=16500(元)
20500>16500
20500-16500=4000(元)
答:在这批羊毛衫的销售中,商店是赚了,赚了4000元。
【点睛】灵活运用总价=单价×数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本题6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向而行,在离A站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度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两车立即返回,又在离A站50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145千米
【分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一个全程,此处离A站80千米,说明此时甲车行了8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3个全程,此时甲车应该行了80×3=240(千米);此处离A站50千米处,说明甲车再行50千米,就行了两个全程,据此分析。
【详解】(80×3+50)÷2
=(240+50)÷2
=290÷2
=145(千米)
答:A、B两站相距145千米。
【点睛】关键是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8.(本题6分)提出问题并解答。
一盒钢笔有12支,买一盒这样的钢笔需要360元,张老师准备买15盒这样的钢笔,他一共带了6000元。以下四组选取了已知条件中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第一组:12支,360元,15盒,6000元
第二组:360元,15盒,6000元
第三组:12支,360元,15盒
第四组:12支,15盒
(1)如果要解决“张老师买回15盒钢笔后还剩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选择( )组信息。这时信息够用且没有多余。请将解答过程写下来。
(2)如果选择第四组信息,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写出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答案】(1)第二组;解题过程见详解。
(2)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支钢笔?;180支;
【分析】(1)计算张老师买回15盒钢笔还剩多少钱,需要知道张老师带的总钱数,需要数量和单价,数量是15盒,单价是360元,据此选择。
(2)第四组数据12表示每盒是数量,15表示15盒,据此提问15盒一共多少支钢笔比较合适。
【详解】(1)选择:第二组;
360×15=5400(元);
6000-5400=600(元)
答:张老师买回15盒钢笔后还剩600元。
(2)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支钢笔?
12×15=180(支)
答:张老师一共买略180支钢笔。
【点睛】本题考查信息选择和数值计算的应用,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和总价=数量×单价,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课后作业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同步测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同步训练题,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