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02669/0-17030562130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02669/0-17030562131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02669/0-17030562131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成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大约为( )
A.7℃B.27℃C.37℃D.47℃
2.(2分)五一期间小明在赣州阳明湖乘船游玩,船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他看到两边的山在向后移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湖岸B.湖面
C.他们乘坐的小船D.湖中的小岛
3.(2分)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 )
A.野兔奔跑时1分钟跑了300m
B.坦克在旷野里2小时行驶了120公里
C.小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km/h
D.旗鱼在海洋中快速游动的速度为28m/s
4.(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铁块熔化成铁水的特点的是( )
A.B.
C.D.
5.(2分)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6.(2分)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 )
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
7.(2分)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建筑工地上搅拌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B.汽车的刹车声
C.污水排入海洋中
D.邻居装修住房的敲打声
8.(2分)下列物理量估算合理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是20dm
B.人步行速度约1.1m/s
C.50﹣7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D.冬天,我们北方的气温度约为20℃
9.(2分)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10.(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较高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C.夏天炎热的南方,开着空调的车窗内侧出现的水雾,是由水蒸气熔化而成的
D.冬天寒冷的北方,测量室外气温时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低
11.(2分)冰箱的制冷剂在蒸发时( )
A.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
B.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C.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
D.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12.(2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7.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5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
A.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不变
B.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和看到火药发光的时间间隔将大于5s
C.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3000m/s
D.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会变大
13.(2分)海波(硫代硫酸钠),是一种晶体,其熔点为48℃,装有适量的48℃的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海波处于固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立即上升,状态发生改变
B.若海波处于液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发生改变
C.若海波处于固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不发生改变
D.若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固态海波减少
14.(2分)“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阻止锅中水的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物理学中的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B.“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利用了汽化放热
D.“釜底抽薪”彻底止沸是由于锅内水不能继续吸热
15.(2分)“2014年扬州的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冬姑娘显得十分吝啬,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本以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怎知刚落地的雪花瞬间熔化…”下列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冬天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是气温较低,蒸发现象不显著,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少
B.雪花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晶体
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升高了雪花的熔点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16.(2分)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17.(2分)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30s,A、B运动方向相同
B.0﹣40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30s﹣70s,A车的平均速度为7.5m/s
D.40s时,两车相距240m
(多选)18.(3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多选)19.(3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多选)20.(3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4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2.(4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车辆禁止鸣笛 处控制噪声。
23.(4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雾。
24.(4分)哈伊高铁设计全程长约300km。运行时间大约100min,哈伊高铁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试想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美丽动人的景物纷纷“前来欢迎”远方客人 为参照物。
25.(4分)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可以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让牙齿刷得更干净,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6.(6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 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
27.(10分)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b”“c”或“d”)。
28.(10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5分,第30题6分,共11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5分)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完全穿过2.85km的隧道,用时5min,问: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长度是多少?
30.(6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鸣笛2.5s后,司机听到了由正前方的高墙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少米?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2分)成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大约为( )
A.7℃B.27℃C.37℃D.47℃
【答案】C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成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选:C。
2.(2分)五一期间小明在赣州阳明湖乘船游玩,船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他看到两边的山在向后移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湖岸B.湖面
C.他们乘坐的小船D.湖中的小岛
【答案】C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是运动的。
【解答】解:船在水面上行驶时,船和两边的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两边的山是运动的、湖面和湖中的小岛相对于两边的山。
故选:C。
3.(2分)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 )
A.野兔奔跑时1分钟跑了300m
B.坦克在旷野里2小时行驶了120公里
C.小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km/h
D.旗鱼在海洋中快速游动的速度为28m/s
【答案】D
【分析】根据v=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根据1m/s=3.6km/h进行单位的换算,统一单位后比较大小得出答案。
【解答】解:
A.野兔奔跑时的速度vA===5m/s=18km/h;
B.坦克在旷野里行驶的速度vB===60km/h;
C.小汽车行驶的速度vC=80km/h;
D.旗鱼在海洋中快速游动的速度vD=28m/s=100.2km/h;
综上可知,速度最大的是旗鱼。
故选:D。
4.(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铁块熔化成铁水的特点的是( )
A.B.
C.D.
【答案】A
【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解:首先明确铁是晶体,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晶体的熔化图象;
B、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D、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故选:A。
5.(2分)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答案】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都吸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都放热。
【解答】解:A、地球表面的水吸热时,是汽化现象;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是液化现象;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导致其内能增大,小冰晶会熔化成水;
D、河面上的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
故选:A。
6.(2分)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 )
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
【答案】A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
【解答】解:已知甲、乙两杯的冰正在熔化,即两杯中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A。
7.(2分)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建筑工地上搅拌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B.汽车的刹车声
C.污水排入海洋中
D.邻居装修住房的敲打声
【答案】C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指发声体做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可以结合这两方面来判断选项中的声音是否为噪声。
【解答】解:A、建筑工地上搅拌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干扰人们的生活,不符合题意;
B、汽车的刹车声属于交通噪声;
C、污水属于废水污染,符合题意;
D、邻居装修住房的敲打声干扰别人的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分)下列物理量估算合理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是20dm
B.人步行速度约1.1m/s
C.50﹣7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D.冬天,我们北方的气温度约为20℃
【答案】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中学生课本的长度应为26c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故B符合实际;
C、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因此最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故C不合实际;
D.冬天,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9.(2分)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答案】B
【分析】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解答】解:
AB、敲击瓶子时,故A错误;
CD、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h瓶的音调最低。
故选:B。
10.(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较高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C.夏天炎热的南方,开着空调的车窗内侧出现的水雾,是由水蒸气熔化而成的
D.冬天寒冷的北方,测量室外气温时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低
【答案】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解答】解:A、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故A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炎热的南方,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D、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分)冰箱的制冷剂在蒸发时( )
A.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
B.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C.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
D.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答案】B
【分析】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它是液体的汽化形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解答】解: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吸收热量。
故选:B。
12.(2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7.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5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
A.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不变
B.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和看到火药发光的时间间隔将大于5s
C.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3000m/s
D.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其他均不变,听到钟声响度会变大
【答案】B
【分析】(1)(4)根据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分析;
(2)根据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分析;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
AD、若将钟和听音器放在船上,则传播声音的介质发生了变化,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要好一些,故AD错误;
B、声音在水中传播时的速度要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5s;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故C错误。
故选:B。
13.(2分)海波(硫代硫酸钠),是一种晶体,其熔点为48℃,装有适量的48℃的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海波处于固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立即上升,状态发生改变
B.若海波处于液态,继续对它加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发生改变
C.若海波处于固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不发生改变
D.若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使其对外放热,则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固态海波减少
【答案】C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刚到达熔点时,熔化开始,此时晶体处于固态,若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且温度保持不变,若熔化刚结束,晶体处于液体,温度等于其熔点,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题知,若海波处于固态,此时继续对它加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B、若海波处于液态,此时继续对它加热,温度升高;
C、若海波处于固态,则海波会处于固态,故C正确;
D、若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时,则海波将停止熔化,液体海波减少,当海波处于固态后,温度会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14.(2分)“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阻止锅中水的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物理学中的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B.“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利用了汽化放热
D.“釜底抽薪”彻底止沸是由于锅内水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C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扬汤止沸”由于水汽化(蒸发)时吸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
【解答】解:“扬汤止沸”由于汽化(蒸发)时吸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故“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C错误。
故选:C。
15.(2分)“2014年扬州的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冬姑娘显得十分吝啬,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本以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怎知刚落地的雪花瞬间熔化…”下列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冬天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是气温较低,蒸发现象不显著,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少
B.雪花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晶体
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升高了雪花的熔点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晶体由杂质,熔点降低。
【解答】解:
A、温度越低,所以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故A正确;
B、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雪是晶体;
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使雪花的熔点降低;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C。
16.(2分)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答案】A
【分析】“白气”指的是小液滴,属于液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A、壶嘴上方“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的液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C、水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云”,这些水滴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盘子液化而成的。
故选:A。
17.(2分)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30s,A、B运动方向相同
B.0﹣40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30s﹣70s,A车的平均速度为7.5m/s
D.40s时,两车相距240m
【答案】C
【分析】(1)由图像可知,A、B两车在0~30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2)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3)利用v=可求A车的平均速度、40s时两车的距离。
【解答】解:A.前30s内两车的距离先变小,所以前30秒内,A,故A错误;
B.A车前30s内的s﹣t图像为一过原点的直线,30﹣40s,故B错误;
C.30s﹣70sA车通过的距离为300m,故C正确;
D.根据s﹣t图像可知,
40s时B车通过的距离为s2=v′t2=2m/s×40s=240m,
40s时A车通过的距离为300m,两车相遇后又各向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两车相距Δs=300m+240m﹣420m=120m。
故选:C。
(多选)18.(3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答案】AC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此选项错误;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足够多的热量时。此选项正确;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故选:AC。
(多选)19.(3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AD
【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选项正确。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
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D。
(多选)20.(3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C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大小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据此比较0~t1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2)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速度大小关系;
(3)图像的交点个数即甲、乙两车相遇的次数;
(4)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A、由图知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时,故A正确;
B、由图知,t2﹣t2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故B错误;
C、由图知4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有两个交点,则甲,故C正确;
D、由图知,t1﹣t4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4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0.1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3.65cm 。
【答案】0.1;3.65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3.65cm。
故答案为:3.1;3.65cm。
22.(4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车辆禁止鸣笛 声源 处控制噪声。
【答案】音调;声源。
【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小号内空气柱的长短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开幕式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声源。
23.(4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汽化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雾。
【答案】汽化;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答】解:阳光照射下,海洋,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了雾。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24.(4分)哈伊高铁设计全程长约300km。运行时间大约100min,哈伊高铁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80km/h ;试想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美丽动人的景物纷纷“前来欢迎”远方客人 列车 为参照物。
【答案】180km/h;列车。
【分析】已知高铁全程长和运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
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景物与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美丽迷人的景物纷纷“前来欢迎”远方客人。
【解答】解:高铁全程长s=300km,运行时间
;
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
;
坐在高铁列车上,穿行于绿色林海之中,景物与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180km/h;列车。
25.(4分)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可以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让牙齿刷得更干净,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能量 ;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能量;信息
【分析】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26.(6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升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 凝华 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熔化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分析】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
【解答】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小冰晶渐大后下落,熔化为液态。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
27.(10分)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46 ℃。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BC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48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大于 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c (选填“b”“c”或“d”)。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
(3)同种物质熔点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
(1)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温度计示数为46℃;
(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
(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d表示熔点都变了,c正确。
故答案为:(1)46;(2)BC;大于。
28.(10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03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答案】(1)v=;(2)40.0;0.03;(3)偏大;(4)B。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刻度尺读数要注意观察分度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据此读出AB、AC段的路程,再由图读出AC段的时间,利用v=可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v=分析即可;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再分析选项中的图象,判断哪个符合要求。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sAB=10.00dm﹣6.00dm=4.00dm=40.7cm;
AC段的路程为:sAC=10dm=0.1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15:35:23﹣15:35:20=7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0.03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v=;
(4)小车在斜面上是做加速直线运动;
A、由图可知,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速度增加,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路程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
故答案为:(1)v=;(2)40.0;(3)偏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5分,第30题6分,共11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5分)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完全穿过2.85km的隧道,用时5min,问: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长度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1m/s=3.6km/h;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火车路程,然后求出火车的长度。
【解答】解:(1)火车行驶的速度:
v=36km/h=36×m/s=10m/s;
(2)由v=可得
s=vt=10m/s×5×60s=3000m,
火车的长度L车=s﹣L隧道=3000m﹣2850m=150m。
答:(1)火车速度是10m/s;
(2)列车长度是 150m。
30.(6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鸣笛2.5s后,司机听到了由正前方的高墙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少米?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汽车的速度,用公式s=vt算出2.5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s1,鸣笛声在2.5s内传播的总路程s2,建立s1、s2与鸣笛时汽车距高墙的距离s的几何关系式,从而解出到高墙的距离。
【解答】解:
(1)如图所示为汽车与声波的运动过程示意图,鸣笛时在A点,C点为回声返回点:
根据速度公式,从鸣笛到听到回声用时2.5s,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用时7.5s,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s''===440m;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30m;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850m;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440m。
声明: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2题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