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用叶肉细胞代替洋葱表皮细胞
B. 还原糖鉴定时,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D. 摩尔根在证实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A16型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某人虽已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但在冬季来临后多次患流感;关于上述致病病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伤寒杆菌含8种核苷酸,病毒含4种碱基,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B. 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
C. 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 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制成疫苗,此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3. 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却表现隐性性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能是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成了基因a
B. 可能是基因A在个别部位发生了甲基化
C. 可能是环境因素发挥了作用
D. 可能是基因A和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4. 呼吸作用的底物可以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呼吸熵(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下表是3种能源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的呼吸熵比糖类低,原因是油脂中的氧原子相对含量比糖类中的多
B. 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熵大于1
C. 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种子,若其呼吸熵为0.80,则说明该种子的呼吸底物是蛋白质
D. 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熵大于1,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5. 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和图2所示过程的进行方向都是从右往左
B. 图1中乙与丁是同一种物质
C. 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 图1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6. 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前体蛋白,前体蛋白由成熟蛋白和导肽序列共同组成。导肽含有识别线粒体的信息,同时也具有牵引蛋白质靠近线粒体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的接触点,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功能。已知线粒体基质带负电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导肽分子含有不同的导向信息,决定蛋白质的去向
B. 导肽可能由含有较多带正电荷氨基酸形成
C. 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的运送途径不同于分泌蛋白
D. 前体蛋白以膜泡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
7. 丙肝病毒(HCV)的正链RNA(HCV—RNA,由a个核苷酸组成)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NS3参与解旋HCV—RNA分子,以协助RNA的复制。一个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消耗的核苷酸数为n×a
B. 翻译时,转运NS3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中含有反密码子
C. HCV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
D. 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
8. P蛋白是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人体细胞内P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甲状腺细胞中可检测出P基因的RNA前体
B. 图中mRNA的碱基数量均少于P基因碱基数量的1/2
C. 图中d过程主要是为了防止基因突变导致异常蛋白质的出现
D. 经c过程形成有活性的P蛋白不仅有核糖体参与,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9. 图中曲线表示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蛋白酶催化相应蛋白质水解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底物浓度、温度和pH
B. 在b点加入少量同种酶可提高反应速率且增大生成物的总量
C. f点与i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 酶制剂适宜在d点和g点所对应的相应条件下保存
10. 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X的幼根分别放入甲~丁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A. 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丁、乙
B.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物种X幼根细胞的
C. 马铃薯幼苗和物种X幼苗可用与丙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培养
D. 当马铃薯幼根在丁内的质量不再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停止
11. 图是人体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肠腔内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K+-ATPase可以形成并维系细胞外液的高钠离子浓度
B.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既有转运功能又有催化功能
C. 同种物质可由不同的转运蛋白转运,同种转运蛋白可以转运不同物质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Na+驱动的同向协同转运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1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③ATP中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⑤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⑦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⑧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A. ①②⑦⑧B. ①②③④C. 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
13. 有研究者把紫色素合成酶的基因导入到矮牵牛中,反而导致了矮牵牛的蓝紫色花瓣褪色变为白色。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入的基因转录产生了双链RNA分子,在细胞内Dhicer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干扰RNA(siRNA),进而导致了内源相关基因转录出的mRNA大量降解,该过程称为RNA干扰(RNAi),下图是其作用机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紫色素合成酶基因导入矮牵牛细胞后,一般还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 Dicer酶和限制酶作用效果类似,都可以断开磷酸二酯键
C. RNAi和DNA甲基化都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
D. RISC是通过单链si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来特异性降解mRNA的
14. 图1是某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S期进行DNA复制。周期蛋白影响细胞周期的进行,其中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₂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人S期。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融合后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
B. 激活的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作用
C. 激活的CDK2可能参与调控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合成
D. 加入DNA合成抑制剂,6 h后所有细胞停留在G1/S交界处
15.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AB. BC. CD. D
二、不定项选题(共15分,每题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全对得3分,答不全得1分,有错误答案得0分)
16. 将H基因(控制抗病性状)转入某种植物,获得三个抗病品系A、B、C(通过连续自交使H基因纯合)为确定不同品系H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杂交实验(各类型配子活性正常且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品系A与品系B中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组合二F2的抗病个体中约1/5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品系B与品系C中的H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组合三F2的非抗病个体的产生可能与染色体互换有关
17. 某哺乳动物背部皮毛颜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每个化学反应一旦发生反应物没有剩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B. 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纯合子有3种
C. 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 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18. 下图为高等动物胰腺中某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若原料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则图中具膜结构a、b、c都能检测到某些放射性大分子物质
B. 从图可知,呼吸酶和解旋酶的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
C. ⑧过程的产物可能是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或某些消化酶,其分泌过程需要c供能
D. 据图分析,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⑧
19. 选择性剪接是指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可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形成不同的mRNA的过程。如图表示鼠的降钙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CGRP表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A. 当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过程①停止
B. 过程②中,被转运的氨基酸与tRNA的3′端结合
C. 题中鼠降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
D. 相同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这有助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
20. 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但在雌配子中失活的X染色体又恢复正常。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下图为某患者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杂合子患ALD的原因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丢失
B. 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
C. Ⅱ-4个体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不会患ALD
D. 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
三、主观题(共55分)
21. 光呼吸可使大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光合效率降低20%至50%,造成产量损失。光呼吸是由于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酶上,引起核酮糖1,5二磷酸(C5)加氧分解。下图1表示叶肉细胞中有关代谢,其中②、④、⑧、⑨代表光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途径①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Rubisc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2分子C3。
(2)当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时,叶片容易发生光呼吸。
(3)从能量代谢分析,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小麦属于C3植物,而高粱、玉米属于C4植物,其特有的C4途径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PEP羧化酶比Rubisc酶对CO2的亲和力____________,使得维管束鞘细胞的CO2浓度比叶肉细胞____________,进一步推测C4植物光呼吸比C3植物____________。
(5)根据对光呼吸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AP(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据此回答:三种类型植株中,AP+RNA干扰型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光合作用过程。
22. 普通小麦(AABBDD)属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单体体系“中国春”共有21种类型,例如A组染色体中缺失一条1号染色体的小麦就记作1A,1A的核型如图所示。A、B、D三组染色体中某一号染色体没有就成为缺体,缺体的成活率较低。单体体系可以用来对基因进行定位,请回答:
(1)选取小麦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制作核型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若1A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染色体组成为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
(3)对显性抗病基因进行定位时,以“中国春”单体系为母本、待检纯合个体为父本进行杂交。单穗收获F1代,并将F1代株系种植于田间,次年对F1代植株进行核型分析,确认为单体植株,并让F1进行自交,获得F2代种子并种植于田间。在苗期对F2的单株进行接种,统计抗病苗和感病苗的数量,结果如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抗病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的类型属于_______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利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手段为__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须经________________试剂诱导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4. 某二倍体昆虫(XY型性别决定,且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正常眼和星眼、长翅和短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星眼长翅雄虫和正常眼短翅雌虫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星眼长翅(♀):正常眼长翅(♀):星眼短翅(♂):正常眼短翅(♂)=3:1:3:1,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翅形的性状中,属于显性的是_________。基因D、d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它们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不同。
(2)亲代雄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2号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昆虫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请回答:
①三体雄昆虫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②若后代星眼:正常眼=5: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星眼:正常眼=1: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25. 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互换的发生)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在产生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组成如图二,基因型为Ttt。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三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三年级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用叶肉细胞代替洋葱表皮细胞
B. 还原糖鉴定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D. 摩尔根在证实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1.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最好有色,便于观察。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用叶肉细胞代替洋葱表皮细胞,因为叶肉细胞具有具有叶绿体呈绿色和原生质层,A正确;
B、还原糖鉴定时,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分别为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均为实验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一组用35S标记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另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两组均为实验组,均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C正确;
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正确。
故选B。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A16型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某人虽已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但在冬季来临后多次患流感;关于上述致病病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伤寒杆菌含8种核苷酸,病毒含4种碱基,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B. 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
C. 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 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制成疫苗,此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伤寒杆菌是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8种核苷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DNA或RNA)和动脑子组成,含有4种碱基(ATCG或AUCG);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
B、流感病毒不能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B错误;
C、伤寒杆菌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自身提供;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要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
D、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制成疫苗具有充当抗原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D正确。
故选B。
3. 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却表现隐性性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能是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成了基因a
B. 可能是基因A在个别部位发生了甲基化
C. 可能是环境因素发挥了作用
D. 可能是基因A和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
(1)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样,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 与亲代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使子代产生变异;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成了基因a,该个体基因型则由Aa变为aa,表现隐性性状,A正确;
B、基因A在个别部位发生了甲基化,可导致A基因不能表达,Aa则只表达出a基因表达性状,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发挥作用可能使Aa表现隐性性状,C正确;
D、基因重组涉及的是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A和a为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4. 呼吸作用的底物可以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呼吸熵(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下表是3种能源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的呼吸熵比糖类低,原因是油脂中的氧原子相对含量比糖类中的多
B. 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熵大于1
C. 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种子,若其呼吸熵为0.80,则说明该种子的呼吸底物是蛋白质
D. 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熵大于1,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油脂中的氢原子相对含量比糖类中的多,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更多,则油脂的呼吸熵比糖类低,A错误;
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以需氧呼吸为主,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厌氧呼吸不产生CO2,则呼吸熵等于1,B错误;
C、只进行需氧呼吸的种子,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则呼吸熵等于1,若其呼吸熵为0.80,则可能是不同比例的糖类、蛋白质、油脂为呼吸底物,C错误;
D、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酵母菌需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进行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底物时的呼吸熵大于1,即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消耗量,则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5. 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和图2所示过程的进行方向都是从右往左
B. 图1中乙与丁是同一种物质
C. 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 图1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图1中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图2中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正确;
B、图1中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丁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蛋白质三种大分子物质,C错误;
D、图1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两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6. 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前体蛋白,前体蛋白由成熟蛋白和导肽序列共同组成。导肽含有识别线粒体的信息,同时也具有牵引蛋白质靠近线粒体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的接触点,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功能。已知线粒体基质带负电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导肽分子含有不同的导向信息,决定蛋白质的去向
B. 导肽可能由含有较多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形成
C. 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的运送途径不同于分泌蛋白
D. 前体蛋白以膜泡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运输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导肽含有识别线粒体的信息,同时也具有牵引蛋白质靠近线粒体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的接触点,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功能,因此不同导肽分子含有不同的导向信息,决定蛋白质的去向,A正确;
B、据题干已知线粒体基质带负电荷,因此导肽可能由含有较多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形成,B正确;
C、导肽含有识别线粒体的信息,牵引蛋白质靠近线粒体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的接触点,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因此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的运送途径不同于分泌蛋白,C正确;
D、由于题目信息说明转运前体蛋白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不是膜泡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D。
7. 丙肝病毒(HCV)的正链RNA(HCV—RNA,由a个核苷酸组成)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NS3参与解旋HCV—RNA分子,以协助RNA的复制。一个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消耗的核苷酸数为n×a
B. 翻译时,转运NS3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中含有反密码子
C. HCV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
D. 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共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n条,形成该正链RNAn条,所以共消耗的核苷酸数为2n×a,A错误;
B、翻译时,转运NS3起始端氨基酸的mRNA中含有起始密码子,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B正确;
C、HC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复制时,NS3参与解旋HCV—RNA分子,说明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C正确;
D、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只有RNA,没有出现DNA,所以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A。
8. P蛋白是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人体细胞内P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甲状腺细胞中可检测出P基因的RNA前体
B. 图中mRNA的碱基数量均少于P基因碱基数量的1/2
C. 图中d过程主要是为了防止基因突变导致异常蛋白质的出现
D. 经c过程形成有活性的P蛋白不仅有核糖体参与,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a表示转录,b表示RNA的正常剪切得到正常mRNA,c表示异常剪切得到异常mRNA,d表示异常mRNA被分解。
【详解】A、P蛋白是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所以可以在甲状腺细胞中可检测出P基因的RNA前体,A正确;
B、图中mRNA都通过剪切去掉了一部分核苷酸序列,所以中mRNA的碱基数量均少于P基因碱基数量的1/2,B正确;
C、图中d过程把异常mRNA被分解,是为了防止异常剪切形成mRNA导致异常蛋白质的出现,C错误;
D、P蛋白是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正确。
故选C。
9. 图中曲线表示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蛋白酶催化相应蛋白质水解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底物浓度、温度和pH
B. 在b点加入少量同种酶可提高反应速率且增大生成物的总量
C. f点与i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 酶制剂适宜在d点和g点所对应的相应条件下保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故图中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如图甲。
【详解】A、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故图中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如图甲,因此,甲、乙、丙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底物浓度、温度和pH,A正确;
B、图甲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在b点,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在b点加入少量同种酶可提高反应速率,但由于底物含量不变,生成物的总量不会增大,B错误;
C、f和i点由于高温和过碱,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肽链变得伸展、松散,但肽键没有破坏,所以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由于过酸和过碱,酶的空间结构会遭到破坏,所以酶制剂适宜保存的pH为h点(最适pH);由于低温,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所以酶制剂适宜的保存温度为d点,D错误。
故选A。
10. 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X的幼根分别放入甲~丁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A. 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丁、乙
B.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物种X幼根细胞的
C. 马铃薯幼苗和物种X幼苗可用与丙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培养
D. 当马铃薯幼根在丁内的质量不再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停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的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当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高时,根细胞失水,根质量减轻,而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低时,根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因此可推断出四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丙、甲、丁、乙,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有关,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根吸收水的能力越强,据表中信息推断,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X幼根细胞的,B错误;
C、对于马铃薯幼苗和物种X幼苗来说,丙蔗糖溶液属于低渗溶液,因此可选择与丙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培养马铃薯幼苗和物种X幼苗,C正确;
D、当马铃薯幼根在丁蔗糖溶液内的质量不再变化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错误。
故选C。
11. 图是人体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肠腔内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K+-ATPase可以形成并维系细胞外液的高钠离子浓度
B.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既有转运功能又有催化功能
C. 同种物质可由不同的转运蛋白转运,同种转运蛋白可以转运不同物质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Na+驱动的同向协同转运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Na+-K+ATP酶通过消耗能量,逆浓度将Na+运输到细胞外,将K+运输到细胞内,所以Na+-K+ATP酶可以形成并维系细胞外液的高钠离子浓度,A正确;
B、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既有转运功能又有催化功能,如Na+-K+ATP酶能催化ATP的水解,同时运输Na+和K+,B正确;
C、同种物质可由不同的转运蛋白转运,如葡萄糖可被Na+驱动的葡萄糖通向转运载体运输和GLUT2运输,同种转运蛋白可以转运不同物质,如Na+-K+ATP酶可运输Na+和K+,C正确;
D、Na+驱动的同向协同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为钠离子的梯度势能,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③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⑤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⑦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⑧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A. ①②⑦⑧B. ①②③④C. 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①错误;②植物细胞光反应过程中会产生ATP,但只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②错误;③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来源于化学能,如硝化细菌,ATP中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光能(萤火虫的荧光)和化学能,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TP提供的能量最终储存到生成的有机物中了(比如葡萄糖、氨基酸等),③正确;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都是核糖,④正确;⑤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形成ATP,在缺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也能形成ATP,⑤正确;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⑥正确;⑦ATP中的“A”表示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⑦错误;⑧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S、P,故二者存在差异,⑧错误;故本题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⑦⑧,答案为A。
【考点定位】ATP的组成及功能
13. 有研究者把紫色素合成酶的基因导入到矮牵牛中,反而导致了矮牵牛的蓝紫色花瓣褪色变为白色。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入的基因转录产生了双链RNA分子,在细胞内Dhicer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干扰RNA(siRNA),进而导致了内源相关基因转录出的mRNA大量降解,该过程称为RNA干扰(RNAi),下图是其作用机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紫色素合成酶基因导入矮牵牛细胞后,一般还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 Dicer酶和限制酶作用效果类似,都可以断开磷酸二酯键
C. RNAi和DNA甲基化都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
D. RISC是通过单链si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来特异性降解mRNA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一般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阶段,A正确;
B、Dicer酶作用是切割双链R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而限制酶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故Dicer酶和限制酶作用效果类似,都可以断开磷酸二酯键,B正确;
C、RNAi是在转录之后的翻译水平抑制基因表达,DNA甲基化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C错误;
D、RISC通过单链si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使其在特定部位断裂,D正确。
故选C。
14. 图1是某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S期进行DNA复制。周期蛋白影响细胞周期的进行,其中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₂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人S期。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融合后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
B. 激活的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作用
C. 激活的CDK2可能参与调控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合成
D. 加入DNA合成抑制剂,6 h后所有细胞停留在G1/S交界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裂间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详解】A、“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G1期、S期和G2期都属于分裂间期,因此周期蛋白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分裂间期。M期细胞存在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激活的CDK1促进融合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因此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A正确;
B、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因此激活的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作用,B正确;
C、“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S期是DNA复制的时期,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因此激活的CDK2可能参与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合成的调控,C正确;
D、据图可知,G1期、S期、G2期和M期分别为1.0h、7h、3.5h、1.5h。DNA合成抑制剂使得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约(G2+M+G1)的时间即6h后后除了处于S期的细胞外其他细胞都停留在G1/S交界处,D错误。
故选D。
15.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RNA(C、H、O、N、P)。
2、病毒进行增殖时,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以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病毒先在含 32P 的宿主细胞1 中培养(其 DNA 被 32P 标记),然后转移到含 35S 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是宿主细胞2 的 31P(不具放射性),模板为自身核酸 ( 含 32P),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 31P,少数含 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 2的,故全被 35S 标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题(共15分,每题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全对得3分,答不全得1分,有错误答案得0分)
16. 将H基因(控制抗病性状)转入某种植物,获得三个抗病品系A、B、C(通过连续自交使H基因纯合)为确定不同品系H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杂交实验(各类型配子活性正常且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品系A与品系B中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组合二F2的抗病个体中约1/5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品系B与品系C中的H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组合三F2的非抗病个体的产生可能与染色体互换有关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亲代均为纯合子,B和C分别与A杂交后,F2代中抗病∶非抗病均为15∶1,且B与C杂交的F2中不是15∶1,据此可推测A品系中的H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或C品系中的H位于相同的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和C品系的导入位置不同。如图所示 。品系A与品系B中H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假设B、C品系中没有导入H基因的位置命名为b和c,参考9∶3∶3∶1,组合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HB-HC-∶3HB-cc∶3HC-bb∶1bbcc,其中抗病个体占15/16,分别进行自交,9份HB-HC-中有4份HBbHCc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抗病又有非抗病,有5份不发生性状分离均为抗病,3HB-cc和3HC-bb中共有4份发生性状分离,2份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15份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共7份,占7/15,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品系B与品系C中的H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上图所示,C正确;
D、组合三中F1上的两个H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离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出现不含H的配子,使后代出现非抗病个体,由于互换的配子比例较低,可能会出现非抗病约2%的情况,D正确。
故选ACD。
17. 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每个化学反应一旦发生反应物没有剩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B. 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纯合子有3种
C. 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 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AC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
【详解】A、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错误;
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B正确;
C、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故选AC。
18. 下图为高等动物胰腺中某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若原料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则图中具膜结构a、b、c都能检测到某些放射性大分子物质
B. 从图可知,呼吸酶和解旋酶的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
C. ⑧过程的产物可能是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或某些消化酶,其分泌过程需要c供能
D. 据图分析,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图中a是核糖体、b是细胞核、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高尔基体、f是细胞膜;①表示翻译过程,⑤表示内质网的加工,⑥表示高尔基体的加工;⑦⑧表示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②③④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
【详解】A、a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呼吸酶和解旋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滞留细胞内的蛋白质,其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B正确;
C、胰腺细胞不能合成生长激素、抗体,C错误;
D、钠钾泵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分泌蛋白,故其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⑦,D错误。
故选B。
【点睛】
19. 选择性剪接是指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可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形成不同的mRNA的过程。如图表示鼠的降钙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CGRP表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A. 当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过程①停止
B. 过程②中,被转运氨基酸与tRNA的3′端结合
C. 题中鼠降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
D. 相同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这有助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AC
【解析】
【分析】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
3、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特定的tRNA分子与特定的氨基酸相连,是靠一类活化酶的催化来完成的,这些活化酶叫作"氨酰tRNA合成酶"。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过程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转录(即进行过程①)时,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驱动基因转录,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A错误;
B、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特定的tRNA分子与特定的氨基酸相连,是靠一类活化酶的催化来完成的,这些活化酶叫作"氨酰tRNA合成酶";翻译(即进行过程②)时,tRNA的3'端(—OH)与被转运的氨基酸结合,B正确;
C、题图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水平的调控,C错误;
D、图中降钙素基因可以控制合成降钙素和CGRP,即相同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这有助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AC。
20. 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但在雌配子中失活的X染色体又恢复正常。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下图为某患者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杂合子患ALD的原因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丢失
B. 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
C. Ⅱ-4个体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不会患ALD
D. 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因此杂合子女性可能由于含有正常基因染色体失活,导致患病。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可能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A错误;
B、由于Ⅰ-2表现正常,所以基因型是XAY,而Ⅱ1患病,母亲表现正常,因此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Ⅱ-3基因型是XAXa,但患病,可能由于来自父亲的XA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因此表现出了Xa的性状,B正确;
C、Ⅱ-4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如果是XAXa,当其和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基因型可能是XaY,表现为患病男孩,也可能是XAXa,但如果XA染色体失活,表现为患病女孩,C错误;
D、由于父亲基因型是XAY,母亲基因型是XAXa,所以Ⅱ-1基因型是XaY,产生的配子1Xa:1Y,当其和一个与Ⅱ-4(基因型1/2XAXA,1/2XAXa)基因型相同的人结婚,Ⅱ-4产生的配子及比例3XA:1X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3XAXa:1XaXa:3XAY:1XaY,所以患病比例为1/8+1/8+3/8×5%=43/160,D错误。
故选ACD。
三、主观题(共55分)
21. 光呼吸可使大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光合效率降低20%至50%,造成产量损失。光呼吸是由于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酶上,引起核酮糖1,5二磷酸(C5)加氧分解。下图1表示叶肉细胞中有关代谢,其中②、④、⑧、⑨代表光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途径①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Rubisc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2分子C3。
(2)当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时,叶片容易发生光呼吸。
(3)从能量代谢分析,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小麦属于C3植物,而高粱、玉米属于C4植物,其特有的C4途径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PEP羧化酶比Rubisc酶对CO2的亲和力____________,使得维管束鞘细胞的CO2浓度比叶肉细胞____________,进一步推测C4植物光呼吸比C3植物____________。
(5)根据对光呼吸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AP(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据此回答:三种类型植株中,AP+RNA干扰型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1) 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②. 叶绿体基质
(2)偏高 (3)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
(4) ①. 更强 ②. 更高 ③. 更低
(5)乙醇酸转运蛋白减少,叶绿体内乙醇酸浓度高,在叶绿体内的CO2浓度更高
【解析】
【分析】据图1可知,光呼吸过程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上,引起核酮糖-1,5二磷酸(C5)加氧分解,2-磷酸甘油酸,再转变成乙醇酸,乙醇酸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出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一系列反应是在三种细胞器中完成的,它们分别是叶绿体、过氧化物体以及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途径①水光解过程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Rubisc酶参与暗反应阶段(卡尔文循环),故Rubisc酶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小问2详解】
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会影响光呼吸过程,当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偏高时,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上,叶片容易发生光呼吸。
【小问3详解】
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光呼吸需要消耗ATP,有氧呼吸能产生ATP。
【小问4详解】
据图2可知,CO2的浓度较低时也能发生C4途径,故PEP羧化酶比Rubisc酶对CO2的亲和力更强,使得维管束鞘细胞的CO2浓度比叶肉细胞更高,光合作用强,且C4植物光呼吸比C3植物更低。
【小问5详解】
据图3可知,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三种类型植株中,AP+RNA干扰型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乙醇酸转运蛋白减少,叶绿体内乙醇酸浓度高、AP途径能够更快速高效地降解乙醇酸产生CO2造成的,进而促进该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22. 普通小麦(AABBDD)属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单体体系“中国春”共有21种类型,例如A组染色体中缺失一条1号染色体的小麦就记作1A,1A的核型如图所示。A、B、D三组染色体中某一号染色体没有就成为缺体,缺体的成活率较低。单体体系可以用来对基因进行定位,请回答:
(1)选取小麦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制作核型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若1A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染色体组成为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
(3)对显性抗病基因进行定位时,以“中国春”单体系为母本、待检纯合个体为父本进行杂交。单穗收获F1代,并将F1代株系种植于田间,次年对F1代植株进行核型分析,确认为单体植株,并让F1进行自交,获得F2代种子并种植于田间。在苗期对F2的单株进行接种,统计抗病苗和感病苗的数量,结果如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抗病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②.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 ①. 20 ②. 3##三
(3) ①. 2B ②. 其他组F2代抗病:感病都接近3∶1,2B组这一比值远大于3∶1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核型指的是将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象。
【小问1详解】
小麦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选做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用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便于观察。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1A有20对正常的同源染色体和一条A组1号单体组成,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 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为正常二倍体(2n),1A单体(2n-1),1A缺体(2n-2)。
【小问3详解】
以“中国春”单体系为母本、待检纯合个体为父本进行杂交,假设抗病基因在单体上,则该母本基因型为d0;若抗病基因不在单体上,则母本基因为dd;待检纯合父本基因型为DD。单穗收获F1代,其基因型为Dd、D0或Dd,如果抗病基因不在单体上,F1单体基因型为Dd,进行自交,F2抗病:感病=3:1,如果抗病基因在单体上,F1单体基因型为D0,进行自交,F2正常抗病(DD):单体抗病(D0):缺体感病(00)=1:2:1,且缺体的成活率较低,故抗病:感病会远大于3: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其他组F2抗病:感病都接近3:1,2B组这一比值远大于3:1,故可判断抗病基因位于2B染色体上。
23.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的类型属于_______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利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手段为__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须经________________试剂诱导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GUU ③. 基因重组 ④.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2) ①. 花药离体培养 ②. 秋水仙素 ③. Ⅲ ④.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解析】
【分析】1、图1中,由于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故其对应的模板链碱基为TAC或CAC,由于b链中有TAC序列,故为模板链。
2、图2中,Ⅰ为单倍体育种,利用该方法工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Ⅱ为杂交育种,Ⅲ为诱变育种,这种方法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因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小问1详解】
①由于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故其对应的模板链碱基为TAC或CAC,由于b链中有TAC序列,故为模板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处原碱基序列为CAG,若碱基对G/C缺失,则碱基序列为CAA,故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改变为GUU。
②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说明出现了基因重组;由于S、s和M、m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为连锁关系,故说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小问2详解】
Ⅰ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取单倍体植株hR常用的方法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由于单倍体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须经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Ⅰ为单倍体育种,Ⅱ为杂交育种,Ⅲ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故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采用方法Ⅲ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
24. 某二倍体昆虫(XY型性别决定,且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正常眼和星眼、长翅和短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星眼长翅雄虫和正常眼短翅雌虫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星眼长翅(♀):正常眼长翅(♀):星眼短翅(♂):正常眼短翅(♂)=3:1:3:1,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翅形的性状中,属于显性的是_________。基因D、d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它们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不同。
(2)亲代雄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2号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昆虫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请回答:
①三体雄昆虫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②若后代星眼:正常眼=5: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星眼:正常眼=1: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答案】(1) ①. 长翅 ②. X ③. 脱氧核苷酸(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
(2) ①. BBXDY、BbXDY ②. 2
(3) ①. 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 是 ③. 不一定
【解析】
【分析】1、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仅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小问1详解】
可用假说-演绎法原理设计实验,探究变异类型。长翅雄虫和短翅雌虫杂交,F1是长翅(♀):短翅(♂)=1:1,子代性状和性别相关联,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短翅是隐性,长翅是显性,D、d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
星眼雄虫和正常眼雌虫杂交,F1是星眼:正常眼=3:1,且和性别无关,可知星眼对正常眼是显性,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则亲本是一群个体,则亲代星眼长翅雄昆虫基因型是BBXDY或BbXDY,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和体细胞相同,有2个染色体组。
【小问3详解】
①三体雄昆虫增加了一条染色体,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③亲本雄虫是BB或Bb,亲本雌虫是bb,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若眼形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是BBb或Bbb,若眼形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Bb。若是BBb,其配子是1/6BB、1/3Bb、1/3B、1/6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5:1;若是Bbb,其配子是1/3Bb、1/3b、1/6bb、1/6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1:1。若眼形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B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1:1。
25. 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互换的发生)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在产生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组成如图二,基因型为Ttt。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三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答案】(1) ①. 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若F1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 ③. 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
(2)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 ①. 100% ②. 不变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可以通过实验来判断,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且对于植物来说,杂交最简便,因此可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其中的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小问3详解】
由图三可知等位基因Ee和F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玉米EeFf会产生Ef和eF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其自由交配的情况下产生的个体的基因型为1EEff、1eeFF、2EeFf,由于E、F是两个纯合致死基因,则后代只有EeFf一种基因型,故其子代中全为杂合子,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能源物质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呼吸熵(RQ)
1.00
0.8
00.71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甲
乙
丙
丁
马铃薯幼根质量变化量(g)
0
-4
+3
-2
物种X幼根质量变化量(g)
-2.5
-5
+1
-3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
F2
组合一;A×B
全部抗病
抗病449,非抗病30
组合二:A×C
全部抗病
抗病301,非抗病19
组合三:B×C
全部抗病
非抗病约2%,其余均抗病
材料
1A
2A
3A
4A
5A
6A
7A
1B
2B
3B
4B
5B
6B
7B
1D
2D
3D
4D
5D
6D
7D
F2数量
74
73
62
97
68
71
73
89
60
98
70
97
98
84
94
99
98
89
81
98
101
抗病
56
54
48
73
51
53
55
67
58
74
53
72
74
63
71
75
73
67
62
75
75
感病
18
19
14
24
17
18
18
22
2
24
17
25
24
21
23
24
25
22
19
23
26
能源物质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呼吸熵(RQ)
1.00
0.8
00.71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甲
乙
丙
丁
马铃薯幼根质量变化量(g)
0
-4
+3
-2
物种X幼根质量变化量(g)
-2.5
-5
+1
-3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
F2
组合一;A×B
全部抗病
抗病449,非抗病30
组合二:A×C
全部抗病
抗病301,非抗病19
组合三:B×C
全部抗病
非抗病约2%,其余均抗病
材料
1A
2A
3A
4A
5A
6A
7A
1B
2B
3B
4B
5B
6B
7B
1D
2D
3D
4D
5D
6D
7D
F2数量
74
73
62
97
68
71
73
89
60
98
70
97
98
84
94
99
98
89
81
98
101
抗病
56
54
48
73
51
53
55
67
58
74
53
72
74
63
71
75
73
67
62
75
75
感病
18
19
14
24
17
18
18
22
2
24
17
25
24
21
23
24
25
22
19
23
26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