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随堂达标检测-统编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05583/0-17031246043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随堂达标检测-统编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05583/0-17031246044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随堂达标检测-统编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105583/0-17031246044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习题,共6页。
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 )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解析:选C。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且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分别控制野猪的黑毛和白毛。现有一野猪种群,假设其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让该野猪种群随机交配,若没有突变和其他因素干扰,则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
A.1∶1 B.3∶2
C.3∶1D.1∶2
解析:选B。依据题意可知,亲代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比例为1∶1,即BB∶Bb=1∶1,所以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b的基因频率为1-3/4=1/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子代BB的基因型频率为(3/4)×(3/4)=9/16,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4)×(1/4)=6/16,所以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9/16)∶(6/16)=3∶2。
3.(2019·辽宁葫芦岛一中期中)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性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 )
A.1/8 B.1/6
C.1/11D.1/14
解析:选C。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Y=1∶1,因此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XAXa∶XAY∶XaY=3∶1∶3∶1,其中Xa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AXA∶XAXa∶XAY=3∶1∶3;Xa的基因频率=1÷(3×2+1×2+3)=1/11。
4.(2019·滨州期末)下列关于进化中“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可能发生改变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育种中通过人工选择使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逐渐扩大,从而使生物进化
答案:D
5.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克隆羊多莉
解析:选A。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四倍体西瓜自交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四倍体西瓜是一个物种,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A符合题意;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未突破物种的界限,仍属于同一物种,B不符合题意;骡是不育的,不能称为一个物种,C不符合题意;克隆羊多莉是经无性生殖产生的,其遗传组成基本不变,仍属于原来的物种,D不符合题意。
6.下图表示我国黄河两岸a、b、c、d 这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d物种和b物种是否为不同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者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选B。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正确;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d物种和b物种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依据,D正确。
7.以桦尺蠖的体色进化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增大,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2)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课时作业]
A级·合格考通关区
1.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因素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D.遗传和变异
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够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是自然选择,故选C。
2.(2019·江苏苏州中学期末)下列因素中对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选A。一个无穷大的果蝇群体在理想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经过多代,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仍可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自然选择和变异等都会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解析:选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个方面。A项中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B项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项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24%和72%B.36%和64%
C.57%和43%D.60%和40%
解析:选D。根据题意,假设随机抽出的个体数为X个,A、a所控制性状的基因总数为2X个,A基因的数目为(24%×X×2+72%×X×1)=1.2X个,a基因的数目为(4%×X×2+72%×X×1)=0.8X个。依据基因频率的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频率,故A基因的频率=A基因在该种群中的数目÷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总数=1.2X÷2X=60%;a基因的频率=a基因在该种群中的数目÷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总数=0.8X ÷2X=40%。
5.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D.地理隔离
解析:选C。马与驴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些突变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解析:选C。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有翅昆虫突变成残翅或无翅类型,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更容易活下来。这一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7.(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
B.同一物种可包括多个种群
C.同一物种不存在隔离
D.不同物种一定存在隔离
解析:选C。同一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同一物种可分散在不同区域,形成多个种群,B正确;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但可能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8.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概率是( )
A.1/100B.49/5 000
C.1/50D.1/102
解析:选D。设人群中正常者(AA)的概率为p2,患者(aa)的概率为q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q2=1/2 500,得q=1/50,p=49/50。该婚配女子为携带者的概率=2pq/(p2+2pq)=[2×(49/50)×(1/50)]/[2×(49/50)×(1/50)+(49/50)2]=2/51。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1/4)×(2/51)=1/102。
9.已知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壳上__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答案:(1)49% 70%
(2)有条纹 增大 自然选择
10.(2019·江西宜春期末)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但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现在对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调查,将会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___。
答案:(1)96.5% 50.5%
(2)上升 下降 (3)上升
B级·等级考拟战区
11.(2019·河北衡水中学月考)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50%B.45%
C.60%D.40%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后代基因型为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中不存在这两种基因型个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为9/10A_B_、1/10aabb,在9/10的A_B_个体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占F2个体的3/10,Aa个体占其中的2/3,即占F2个体的6/10,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由此可推知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
12.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选A。由题中“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基因的频率将增加,a基因的频率将减小,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能力较强,故a基因不会被完全淘汰。
13.(2019·四川遂宁月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种群在进化,A错误;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大小取决于自然选择,C错误;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算作种群,D错误。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不是新物种
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且可育,属于新物种,D错误。
15.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3)72.5%
5% 22.5% 否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物种 生殖隔离已经形成
16.回答以下问题:
Ⅰ.右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过程:
(1)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说明了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三倍体西瓜可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Ⅱ.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物种?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Ⅰ.(1)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3)用秋水仙素处理
Ⅱ.是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32
279
611
合计
510
490
1 0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2,V的基因频率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