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5mlCO2分子,B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B. 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 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D. 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纤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
B.沥青属于有机材料,B错误;
C.甘油溶于水,C错误;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2.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人工合成信息素可用于诱捕害虫、测报虫情等。一种信息素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烷烃B. 可发生水解反应
C. 可发生加聚反应D. 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C、H、O,含碳碳双键和酯基,不属于烷烃,A错误;
B.分子中含酯基,在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
C.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C正确;
D.该信息素“可用于诱捕害虫、测报虫情”,可推测该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D正确;
故选A。
3. 负载有和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原电池正极
B. 电子由经活性炭流向
C. 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
D. 每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最多去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Pt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t为正极,Ag失去电子与溶液中的Cl-反应,Ag为负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Ag失去电子与溶液中的Cl-反应生成AgCl,Ag为负极,A错误;
B.电子由负极经活性炭流向正极,B正确;
C.溶液为酸性,故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错误;
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的,转移电子2ml,而失去2ml电子,故最多去除,D错误。
故选B。
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侯氏制碱法涉及和等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B. 完全分解,得到的分子数目为
C. 体积为的溶液中,数目为
D. 和的混合物中含,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铵根中存在4个N-H共价键,1ml NH4Cl 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1m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0.5mlCO2分子,B错误;
C.,会发生水解和电离,则1ml NaHCO3溶液中数目小于1NA,C错误;
D.NaCl 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mlCl-,则混合物为1ml,质子数为28NA,D正确;
故答案为:D。
5. 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两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此时再滴加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立即就有气体生成,A错误;
B.硫酸铝滴加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Al(OH)4],开始时无沉淀生成,随着硫酸铝的不断滴加,铝离子与[Al(OH)4]-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而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NaOH,一开始就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错误;
C.草酸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草酸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随着高锰酸钾的不断滴入,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紫红色,而酸性高锰酸钾中滴加草酸,随着草酸的不断滴入,溶液逐渐由紫红色变为无色,C错误;
D.KSCN与氯化铁反应生成Fe(SCN)3,KSCN溶液和FeCl3溶液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均为溶液变为血红色,D正确;
故答案选D。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 过量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D. 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A正确;
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B正确;
C.过量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正确;
D.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因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7.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 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 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
【详解】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A错误;
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
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8. 学习小组探究了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下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
(2)铜与过量反应的探究如下:
实验②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比较实验①和②,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的作用是_______。
(3)用足量NaOH处理实验②新制的溶液得到沉淀X,元素分析表明X为铜的氧化物,提纯干燥后的X在惰性氛围下加热,mgX完全分解为ng黑色氧化物Y,。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取含X粗品0.0500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15.00mL。(已知:,)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_______。
【答案】(1) ①. 具支试管 ②. 防倒吸
(2) ①. Cu+H2O2+2H+= Cu2++2H2O ②. O2 ③.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但可增强H2O2的氧化性
(3)CuO2 (4) ①. 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②. 9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具支试管;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其中二氧化氮易溶于水,需要防倒吸,则装置B的作用为防倒吸;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现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铜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 Cu2++2H2O;硫酸铜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为O2;在铜和过氧化氢的反应过程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但反应现象明显,故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的作用是: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但可增强H2O2氧化性;
【小问3详解】
在该反应中铜的质量m(Cu)=n×,因为,则m(O)=,则X的化学式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X为CuO2;
【小问4详解】
滴定结束的时候,单质碘消耗完,则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在CuO2中铜为+2价,氧为-1价,根据,可以得到关系式:,则n(CuO2)=×0.1ml/L×0.015L=0.0005ml,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
9. 稀土()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下:
已知:月桂酸熔点为;月桂酸和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价不变;的,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1)“氧化调pH”中,化合价有变化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
(2)“过滤1”前,用溶液调pH至_______的范围内,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元素,滤液2中浓度为。为尽可能多地提取,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低于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
②“操作X”的过程为:先_______,再固液分离。
(5)该工艺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写化学式)。
(6)稀土元素钇(Y)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的合金类催化剂。
①还原和熔融盐制备时,生成1ml转移_______电子。
②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能在碱性溶液中高效催化的还原,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答案】(1)Fe2+
(2) ①. 4.7pH①>②。
【小问6详解】
呋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同分异构体中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这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分别为:CH3-C≡C-CHO、CH≡C-CH2-CHO、 、 。
【小问7详解】
甲苯和溴在FeBr3的条件下生成对溴甲苯和邻溴甲苯,因题目中欲合成邻溴甲苯,因此需要对甲基的对位进行处理,利用题目中流程所示的步骤将甲苯与硫酸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磺酸,再将对甲基苯磺酸与溴反应生成 ,再将 中的磺酸基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具体的合成流程为: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盐酸
溶液
B
溶液
溶液
C
溶液
酸性溶液
D
溶液
溶液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下列说法正确是,4 kJ·ml-1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n—55,Cu,Fe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