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4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5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5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56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59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61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63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108019/0-170316296866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3化学与STSE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2化学计量及其应用微专题1阿伏加德罗常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2化学计量及其应用微专题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2化学计量及其应用微专题3物质组成含量热重分析和滴定计算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
展开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微专题2 化学与传统文化
1. (2022·海南选考)《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洗涤 B.粉碎C.萃取 D.蒸发
解析】 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故选C。
2. (2022·湖北选考)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解析】 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正确;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热除去汞,使得金的纯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正确;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正确;故选B。
命题角度2 化学与历史著作及古诗词3. (2021·海南选考)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古文献知识解读。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正确;“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正确;“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C正确;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反应物,D错误;故选D。
4. (2021·河北选考)“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 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解析】 本题融合古文献考查铁合金及其冶炼,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由一种金属和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A项正确;合金与各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更大的硬度,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脆性越大,B项正确;由题意知,生铁和熟铁混合加热,生铁熔化而熟铁不熔,故生铁熔点低于熟铁,C项错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利用焦炭生成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将氧化铁还原成铁,D项正确;故选C。
命题角度3 化学与历史文物及文化遗产5. (2022·广东选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 兽骨,甲骨文的契刻载体之一,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猪、鹿的肩胛骨,还有极少部分的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他钙盐,故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符合题意;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不符合题意;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2022·山东选考)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知能对点1 传统文化与化学物质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2.《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3.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名句。这里的“玉”即玉石,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熔点较高。4.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一种合金。
5.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语意为红色,指的是朱砂,主要成分为HgS。6.《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7.《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结合中学化学中从草木灰中提取K2CO3的实验,可知这里的“石碱”是指K2CO3。
8.《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氨水。9.《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碘酒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这里的“刀创水”指的是碘酒。10.《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强水”化学性质活泼,能腐蚀大多数金属和矿石,硝酸具备这种性质特点,因而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知能对点2 传统文化与物质变化1.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2.“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描述的冰融化、水结冰的情景,属于物理变化。3.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阐述了作物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植物营养元素可循环利用的事实。4.“凡造竹纸……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造纸利用了石灰[Ca(OH)2]的碱性。
5.“以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铜盐硫酸铜涂在铁器上,铁器变成像铜一样的红色。该反应是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6.古代鉴别硝石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的是钾元素的焰色试验。
知能对点3 传统文化与物质分离技术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2.《本草纲目》记载了“皮硝”的提取方法:“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有牙者为马牙硝。”该过程叙述了结晶法提纯芒硝的方法。
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叙述了从海水中提取海盐的操作过程,包括加热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4.《本草纲目》“烧酒”条目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叙述了蒸馏在古代酿酒工艺中的应用。
知能对点4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1.烧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一层物质。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2.青铜的冶炼: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3.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录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古时以竹子造纸的步骤如下:(1)斩竹漂塘:目的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2)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灭微生物等。(3)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4)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5)覆帘压纸。(6)透火焙干。
4.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5.酿酒: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称为糖化;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命题角度1 化学与古代经典史籍1. (2023·山东聊城二模)古代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A.石胆(CuSO4·5H2O):“石胆能化铁为铜。”B.强水(HNO3):“性最烈,能蚀五金,……”C.矾(FeSO4·7H2O):“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D.金箔(Au):“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解析】 石胆能化铁为铜,铜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为氧化性,A错误;HNO3只有氧化性,B错误;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硫酸亚铁氧化为氧化铁,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C正确;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金的延展性,D错误;故选C。
2.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亭夏日》中有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其中涉及分子运动B.《汉书》中曾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石油C.《本草经集注》中“消石”的注解为“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乃成灰”,“消石”指高锰酸钾D.《格物粗谈》中写道:“西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气”指乙烯
【解析】 蔷薇花的香气来源于其产生的带香气的分子的运动,A正确;“洧水”为液态且可以燃烧,是指石油,B正确;“如握雪不冰”说明“消石”颜色为白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不是消石,“消石”是指硝酸钾,故C错误;乙烯具有催熟果实的作用,因此“气”是指乙烯,D正确;故选C。
命题角度2 化学与历史著作及古诗词3. (2022·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下列对古诗词所涉及化学知识的解读错误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反映了制备生石灰的原料来源B.“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说明金属熔点低C.“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清香的美酒在酿制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解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是从石灰岩中开采出石灰石的过程,故反映了制备生石灰的原料来源,A不符合题意;白居易的诗“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指秋霜季节摸着金属很冷,意思是天气冷,不是说金属熔点低,故B符合题意;酿酒就是采用富含淀粉的粮食经发酵后生成乙醇的过程,是被氧气缓慢氧化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说明自然界中存在金的单质,故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2023·山东济南一模)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人生请治田,种秫多酿酒B.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C.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D.锡中杂铅太多,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
【解析】 酿酒中粮食发酵,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溶洞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钙的溶解再分解析出形成的,该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指金属汞可以和硫磺发生反应得到硫化汞,反应是Hg+S===HgS,Hg和S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锡中杂铅太多,入醋萃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铅与酸反应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
命题角度3 化学与历史文物及文化遗产5. (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中国古代涉及的“铜”文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胆化铁为铜”中涉及金属键的断裂B.铸造“铜钱儿”用的材料黄铜是单质铜C.诗句“庐山山南刷铜绿”中的“铜绿”借指的是Cu2(OH)2CO3的颜色D.“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
【解析】 “石胆化铁为铜”中反应为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金属单质中含有金属键,故涉及金属键的断裂,A正确;黄铜是铜的合金,不是单质,B错误;“铜绿”借指的是Cu2(OH)2CO3的颜色,Cu2(OH)2CO3为绿色的物质,C正确;“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较容易冶炼,D正确;故选B。
6. (2023·广东湛江统考一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文明载体与硅酸盐材料有关的是(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微专题2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微专题2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研析,知能对点·突破,关键能力·提升,二次电池解题模型,双液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5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3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5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3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研析,知能对点·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5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2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5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2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研析,知能对点·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物质的鉴别模型,2八种化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