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展开A.溶液的转移
B.验证乙炔使溴水褪色
C.制备碳酸氢钠
D.测定Na2C2O4溶液的浓度
【解析】 溶液的转移需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硫化氢、磷化氢也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氨气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氯化钠溶液会倒吸,C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可与草酸钠发生反应,可用于测定其浓度,D正确;故选D。
2. (2023·湖北部分市州联考一模)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12 g NaHSO4固体中所含阳离子数为0.1NA
B.1.12 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C—H键数为0.3NA
C.3.9 g K在氧气中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5NA
D.0.1 ml CH3CH2OH与足量CH3COOH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为0.1NA
【解析】 NaHSO4固体中含Na+和HSOeq \\al(-,4),则0.1 ml NaHSO4固体中所含阳离子数为0.1NA,A正确;未指出气体所处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B错误;0.1 ml K失电子变成K+,转移0.1 m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C错误;CH3CH2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0.1 ml CH3CH2OH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小于0.1NA,D错误;故选A。
3. (2023·湖南常德一模)乙炔水化法、乙烯氧化法是工业上制备乙醛的两个重要方法,反应原理分别为:
HC≡CH+H2Oeq \(――→,\s\up7(催化剂),\s\d5(△))CH3CHO
2H2C===CH2+O2eq \(――→,\s\up7(催化剂),\s\d5(加热加压))2CH3CHO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乙烯氧化法中,生成0.1 ml乙醛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1.204×1024
B.C2H4的电子式为
C.根据价层电子互斥模型,18 g水的中心原子含有2 ml孤电子对
D.标准状况下,11.2 L C2H2中含有π键的数目约为6.02×1023
【解析】 乙烯氧化法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电子转移关系为O2~2CH3CHO~4e-,生成0.1 ml乙醛时,转移的电子0.2 ml,数目约为1.204×1023,A错误;C2H4为含有碳碳双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正确;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eq \f(6-1×2,2)=4,O原子采用sp3杂化,O原子上含有2对孤电子对,则18 g水(为1 ml)的中心原子含有2 ml孤电子对,C正确;1分子乙炔中含有2个π键,标准状况下,11.2 L C2H2(为0.5 ml)中含有π键为1 ml,数目约为6.02×1023,D正确;故选A。
4. (2021·山东卷)X、Y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 ml X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 L;0.1 ml Y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 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eq \f(V1,V2)
B.X、Y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eq \f(2V1,V2)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一定为eq \f(V1,V2)
D.由eq \f(V1,V2)一定能确定产物中X、Y的化合价
【解析】 设与1 ml X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a ml,与1 ml Y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b m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以及H原子守恒可知X~aHCl~eq \f(a,2)H2~Xa+、Y~bH2SO4~bH2~Y2b+。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因此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eq \f(V1,V2),故A正确;X、Y反应过程中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eq \f(a,b),因eq \f(\f(a,2),b)=eq \f(10V1,10V2)=eq \f(V1,V2),因此eq \f(a,b)=eq \f(2V1,V2),故B正确;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为eq \f(a,2b),由B项分析可知eq \f(a,2b)=eq \f(V1,V2),故C正确;因短周期金属单质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有+1、+2、+3三种情况,因此存在a=1,2,3,b=0.5,1的多种情况,由eq \f(a,b)=eq \f(2V1,V2)可知,当a=1,b=0.5时,eq \f(V1,V2)=1,当a=2,b=1时,eq \f(V1,V2)=1,两种情况下X、Y的化合价不同,因此根据eq \f(V1,V2)可能无法确定X、Y的化合价,故D错误;故选D。
5. (2023·上海浦东二模)关于18.4 ml·L-1硫酸(ρ=1.84 g·cm-3)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质量分数为98%
B.c(H+)为36.8 ml·L-1
C.可干燥SO2、CO等气体
D.稀释时有共价键断裂
【解析】 由c=eq \f(1 000ρw,M)可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eq \f(18.4×98,1.84×1 000)×100%=98%,故A正确;浓硫酸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分子,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一定小于36.8 ml·L-1,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故C正确;浓硫酸稀释时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稀释时有共价键断裂,故D正确;故选B。
6. (2023·天津市部分区一模)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0.1 ml OH-含NA个电子
C.1 L 0.1 m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数为NA
【解析】 氦气为单原子分子,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 m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A错误;1个OH-含有10个电子,所以0.1 ml OH-含NA个电子,B正确;1 L 0.1 ml·L-1的FeCl3溶液中,Fe3+会发生水解,Fe3+的数目会小于0.1NA,C错误;标况下,苯为液态,由于不知道苯的密度,所以通过体积无法求得苯的物质的量,D错误;故选B。
7. (2023·辽宁沈阳市二模)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1 ml Fe(CO)5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5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和22.4 L 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C.1 ml CaH2固体含有的离子数目为2NA
D.一定条件下,5.6 g Fe与0.1 m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解析】 Fe与CO之间存在配位键属于σ键,1个CO中含1个σ键,则1 ml Fe(CO)5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10NA,故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和22.4 L Cl2均为1 ml,分子数共2NA,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则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故B正确;1 ml CaH2中含1 ml钙离子和2 ml氢负离子,离子数目为3NA,故C错误;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5.6 g Fe为0.1 ml,完全反应消耗0.15 ml氯气,则氯气量不足,应以氯气的量计算电子数,0.1 ml Cl2完全跟反应得0.2 ml电子,即0.2NA,故D错误;故选B。
8. (2023·广东佛山市二模)绿矾(FeSO4·7H2O)分解可制备铁红,同时产生SO2、SO3和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1 L 1 ml·L-1 FeSO4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数大于NA
B.0.5 ml三聚SO3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6NA
C.绿矾分解生成16 g Fe2O3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
D.22.4 L SO2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Oeq \\al(-,3)、SOeq \\al(2-,3)的数目总和为NA
【解析】 硫酸亚铁是强酸弱碱盐,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增大,则1 L 1 ml·L-1硫酸亚铁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数大于1 ml·L-1×1 L×NA ml-1=NA,故A正确;由结构可知,三聚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为12,则0.5 ml三聚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0.5 ml×12×NA ml-1=6NA,故B正确;由题意可知,绿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4·7H2Oeq \(=====,\s\up7(高温))Fe2O3+SO2↑+SO3↑+7H2O,反应生成1 ml三氧化二铁,转移2 ml电子,则生成16 g三氧化二铁时,转移电子数为eq \f(16 g,160 g·ml-1)×2×NA ml-1=0.2NA,故C正确;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 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且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亚硫酸、亚硫酸氢根、亚硫酸根的数目总和,故D错误;故选D。
9. (2023·河北张家口二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标准状况下,2.24 L丙烯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0.8NA
B.6.0 g SiO2与足量HF溶液充分反应,生成SiF4的数目为0.1NA
C.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SOeq \\al(2-,4)数目为0.01NA
D.5.6 g Fe与3.55 g氯气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解析】 标准状况下,2.24 L丙烯的物质的量为n=eq \f(V,Vm)=eq \f(2.24 L,22.4 L/ml)=0.1 ml,单键由1个σ键形成,双键由1个σ键和1个π键形成,0.1 ml丙烯CH2===CH—CH3含有的σ键数目为0.8NA,A项正确;6.0 g SiO2的物质的量为n=eq \f(m,M)=eq \f(6 g,60 g/ml)=0.1 ml,与足量HF溶液充分反应,生成SiF4的数目为0.1NA,B项正确;NaHSO4晶体含Na+和HSOeq \\al(-,4),不含有SOeq \\al(2-,4),C项错误;氯气量不足,用氯气的量进行计算,3.55 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eq \f(m,M)=eq \f(3.55 g,71 g/ml)=0.05 ml,1 ml Cl2生成FeCl3转移2 ml电子,则0.05 ml Cl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D项正确;故选C。
10. (2023·重庆市二模)氨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用次氯酸钠可以脱除水中的NH3,其反应式为2NH3+3NaClO===N2+3NaCl+3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33.6 L NH3中所含的σ键数目为4.5NA
B.2 L 0.5 ml/L NaClO溶液中含有的ClO-数目为NA
C.若该反应生成27 g H2O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2 ml N2与3 ml 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解析】 未说明状态,无法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A错误;ClO-为弱酸根离子,要水解,ClO-数目少于NA,B错误;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0,电子转移关系为6e-~3H2O,生成3 ml H2O,转移6 ml电子,27 g H2O为1.5 ml,则转移3 ml电子,C正确;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少于2NA,D错误;故选C。
11. (2023·湖南邵阳市二模)金刚石硬度大,熔点高,用途非常广泛。工业上利用反应CCl4+4Naeq \(========,\s\up7(973 K),\s\d5(Ni—C))C(金刚石)+4NaCl人工合成金刚石。已知:氯化钠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相邻的Na+与Cl-的距离为a c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Ni、C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元素
B.CCl4、NaCl、金刚石三种物质的熔点依次升高
C.若NaCl晶体密度为d g·cm-3,则NA=eq \f(58.5,2a3d)
D.12 g金刚石(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4NA
【解析】 钴元素、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27、28,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74s2、3d84s2,均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元素,故A正确;四氯化碳是熔点低的分子晶体、氯化钠是熔点较高的离子晶体、金刚石是熔点很高的共价晶体,所以三种物质的熔点依次升高,故B正确;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氯离子个数为8×eq \f(1,8)+6×eq \f(1,2)=4,位于棱上和体心的钠离子12×eq \f(1,4)+1=4,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eq \f(4×58.5,NA)=(2a)3d,解得NA=eq \f(58.5,2a3d),故C正确;由晶体结构可知,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碳碳键,每个碳碳键为2个碳原子所共有,所以每个碳原子形成的碳碳键数目为4×eq \f(1,2)=2,则12 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键的数目为eq \f(12 g,12 g·ml-1)×2×NA ml-1=2NA,故D错误;故选D。
12. (2023·湖南张家界二模)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非氯净水消毒剂,碱性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酸性条件下会自身分解生成Fe(OH)3。可用Fe(OH)3与Na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取,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Na2FeO4,并验证其处理含CN-废水的能力。
Ⅰ.制取Na2FeO4
(1)仪器D的名称为_球形干燥管__。洗气瓶B中盛有的试剂为_饱和食盐水__。实验开始,先打开分液漏斗_C__(填“A”或“C”)的活塞。
(2)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Oeq \\al(-,4)+16H++10Cl-===2Mn2++5Cl2↑+8H2O 。
(3)三颈烧瓶中的红褐色固体基本消失,得到紫色溶液时,停止通入Cl2。通入氯气的过程中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Cl2+2OH-===Cl-+ClO-+H2O、 2Fe(OH)3+3ClO-+4OH-===2FeOeq \\al(2-,4)+3Cl-+5H2O 。
Ⅱ.模拟并验证Na2FeO4处理含CN-废水的能力
(4)取一定量Na2FeO4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0.2 ml·L-1的NaCN溶液10 mL,CN-被氧化为COeq \\al(2-,3)和N2。充分反应后测得试管中仍有Na2FeO4剩余,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干燥后称量,得白色沉淀0.354 6 g。
①配制0.2 ml·L-1的NaCN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ADEF__(填序号,下同)。
②计算NaCN溶液中CN-的去除率为_90%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仪器D为球形干燥管;洗气瓶B中盛有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氯化氢;因为实验中需要保持碱性环境,因此先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Cl2,所以先开C活塞;(2)大试管中的KMnO4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MnOeq \\al(-,4)+16H++10Cl-===2Mn2++5Cl2↑+8H2O;(3)结合化合价升降相等、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的知识可写出制取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2Fe(OH)3+3ClO-+4OH-===2FeOeq \\al(2-,4)+3Cl-+5H2O;(4)溶液配制需要胶头滴管、烧杯、容量瓶、玻璃棒;n(BaCO3)=eq \f(0.354 6 g,197 g·ml-1)=0.001 8 ml,所以CN-的去除率为eq \f(0.001 8,0.2×10×10-3)×100%=90%。
13.(1)煅烧NiSO4·6H2O晶体时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中B段所表示氧化物的名称为_三氧化二镍__。
(2)为了探究某浅黄色固体化合物X(含四种元素)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3.60 g该固体化合物,用热重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a.热分解后得到的无色无味气体能完全被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并得到4.00 g白色沉淀;
b.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溶于盐酸后得到黄色溶液。
①X的化学式是_FeC2O4·2H2O__。
②固体X在300 ℃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C2O4·2H2O+3O2eq \(=====,\s\up7(300 ℃))2Fe2O3+8CO2+8H2O 。
【解析】 (1)NiSO4·6H2O晶体的摩尔质量是263 g·ml-1,所以26.3 g NiSO4·6H2O为0.1 ml;280 ℃时,固体的质量为15.5 g,是失去结晶水导致的,所以A段对应的物质是0.1 ml NiSO4;温度到600 ℃,固体的质量再次下降,最终得到的是镍的氧化物;根据元素质量守恒,8.3 g氧化物中Ni的质量为5.9 g,那么O的质量为2.4 g,即0.15 ml,所以固体氧化物中n(Ni)∶n(O)=2∶3,所以固体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镍。(2)①浅黄色固体化合物X,第一个阶段可能失去结晶水,质量为0.72 g,物质的量为0.04 ml,2.88 g固体热分解后得到的无色无味气体能完全被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并得到4.00 g白色沉淀,说明热分解生成了CO2,物质的量为0.04 ml,则n(C)=0.04 ml,碳元素的质量为0.04 ml×12 g·ml-1=0.48 g;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溶于盐酸后得到黄色溶液,说明生成了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 ml,n(Fe)=0.02 ml,铁元素的质量为0.02 ml×56 g·ml-1=1.12 g;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88 g-0.48 g-1.12 g=1.28 g,则n(O)=0.08 ml,可得出n(Fe)∶n(C)∶n(O)∶n(H2O)=0.02 ml∶0.04 ml∶0.08 ml∶0.04 ml=1∶2∶4∶2,X的化学式是FeC2O4·2H2O。②固体X在300 ℃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C2O4·2H2O+3O2eq \(=====,\s\up7(300 ℃))2Fe2O3+8CO2+8H2O。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五化学实验基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五化学实验基础,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四无机物性质转化与应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四无机物性质转化与应用,共6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5 ml·L-1·min-1, 已知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