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 古诗文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训练: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氛(fèn) 悻悻然(xìng) 沧海一粟
B. 癖好(pǐ) 系鞋带(jì) 戛然而止
C. 嗤笑(chī) 霎时间(shà) 不加思索
D. 绿蔓(wàn) 入场券(quàn) 指手划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氛(fèn)——fēn;
C.不加思索——不假思索;
D.绿蔓(wàn)——màn,指手划脚——指手画脚;
故选B。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每个人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在句末加“意识”)
B.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删去“使得”)
C.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删去“否”)
D.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把“改善”改为“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应在后面加上“现状”;
故选D。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由衷的温暖。(删去“由衷的”)
B. 由于采用了科学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C. 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B.搭配不当。“效率”与“改动”“改变”都不能搭配,应将“改动”改为“提高”;
故选B。
4.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理解及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和杜牧的《江南春》都是七言律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B. 《桥》《穷人》都是小说,这种体裁常常在简短而曲折的叙事中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
C. 《草房子》中桑桑是个活跃顽皮而有幽默感的孩子,常常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
D. 《金色的鱼钩》一文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及文学常识。
A.刘禹锡《浪淘沙(其一)》和杜牧的《江南春》都是七言绝句,并非“律诗”;
故选A。
5. 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空白处的词语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作家毕淑敏说:“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优’。 ,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①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②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
③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
④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
A. ②④③①B. ①③②④C. ②①④③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通读语段可知,①句“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承接“鸿雁”;④句中的“山珍海味”引出“一只野果一朵小花”;③句中的“盛世华衣”照应“一双洁净的旧鞋”;②句中的“数以万计的金钱”照应“带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所以正确的语序为①④③②。
故选D。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B. 古老的钟敲了十下,十一下……
C.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D. 妈妈说:“我看你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说”后的“:”号应该改为“,”号;
C.“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与“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是并列关系,中间的“。”号应该使用“;”号;
D.“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双引号应该改为单引号;
故选B。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7. 古诗文默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其二)]
②杜牧在(江南春》中,把怀古幽思融入写景之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中,写日间船行水上,看到岸边的野草幽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④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写动物且对仗很工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⑤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写投宿山村时所见所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①. 江碧鸟逾白 ②. 山青花欲燃 ③. 南朝四百八十寺 ④.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⑤. 春阴垂野草青青 ⑥. 时有幽花一树明 ⑦. 霜落熊升树 ⑧. 林空鹿饮溪 ⑨. 日暮苍山远 ⑩. 天寒白屋贫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逾、幽、暮”等字容易写错。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⑪。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yù)歌:卖唱。⑤欐(lì):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⑦逆旅:客栈。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声:拖长声调。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⑪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解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既去,而余音绕梁
左右以其人弗去
三日不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文中形容歌声美妙的成语是 ,文中找出侧面描写韩娥歌声具有极大感染力的句子。至少两句。
【答案】(1)已经 离开 吃
(2)(她)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梁柱之间缠绕回响,很久都没有消失。
(3)余音绕梁 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韩娥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缭绕。既:已经。
句意: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去:离开。
句意:以至于三天吃不下饭食:吃。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既,已经;去,离开;绕,缠绕回响;绝,消失。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侧面描写。
根据文中“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可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余音绕梁”或“绕梁三日”。
“左右以其人弗去”是一处侧面描写,周围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是因为她的歌声具有感染力。
“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是一处侧面描写,听到她的歌声,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互相看着忧愁哭泣,三天吃不下饭。可见她的歌声具有感染力。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是一处侧面描写,听到她的歌声,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得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以往的悲伤。可见她的歌声具有感染力。
【点睛】参考译文:
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乏粮食。经过(齐国城门)雍门时,卖唱换取食物。韩娥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
韩娥来到旅店,旅店的人侮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方圆一里的男女老幼,都感动得伤心愁闷,泪眼相向,以至于三天吃不下饭。(韩娥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立刻去追赶她。韩娥回来后,就又为他们拉长声音唱起歌来,方圆一里的老人和小孩都高兴得鼓掌跳舞,情不自禁,将以往悲苦都忘了。于是大家送给韩娥许多丰厚的礼物送她走了。
三、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丰碑
李本深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雪窖冰天里,顶着浑沌迷蒙的飞雪前进。酷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暴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设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带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拓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卑劣的环境和十分残暴的战役,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样呢?能不能承受住严峻的考验?
③将军思索着……
④前面的队伍溘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甚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知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⑥将军愣了一愣,甚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蹡,眼睛有点迷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泥像。他混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没法识别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样?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同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防寒衣物呢?为甚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脸上登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显明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旁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模样十分可怕。
⑨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因为冷,仍是因为愤怒。
⑪终究,有甚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⑫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骤然停住了。他怔怔地鹄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熔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⑬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笼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⑭将军甚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当中,他听见了无数繁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成功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2012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
9.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份景物描述的主要作用。
10. 扼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进程。
发愣——( )——( )——震惊——内疚——( )
11. 小说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章中有没有得到解答?请简要解析
12. 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酷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 死者的表情处之泰然,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同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呈现时,叙述没有呈现过分的诧异,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镇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扼要汇报。
C. 将军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述和心理描述的方式刻划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
D. 这篇小说多处应用细节描述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繁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奇妙地转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 这篇小说应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将军的粗鲁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将军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答案】9. 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卑劣,暗示战役十分残暴;烘托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垫。
10. ①. 激动 ②. 愤怒 ③. 敬佩
11. 答案示例:①“如果成功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2. A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常有点明时间和地点,渲染某种气氛,表现人物某种心情,为某个情节做铺垫的作用。细读文本可难发现,本文的第一段就是景物描写,突出地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从而衬托出红军战士们行军的艰难和勇敢,同时也会军需处长的死亡做了铺垫。
第①段“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是景物描写,渲染了红军在云中山行军时极度严寒的气氛,可见环境十分恶劣,为后面冻死人作了情节上的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从侧面烘托出战斗十分残酷,红军勇敢出众、强硬不屈的精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题时,需结合具体内容,从文中提取出表现将军心理活动的词语,或根据将军的言行概括作答。
由第⑦段中“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可以看出将军发愣、惊异的心理活动;
第一空,由第⑧段中“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可以看出将军的心理是“激动”;
第二空,由第⑧段中“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第⑩中“”可以看出将军的心理是“愤怒”;
接下来第⑫段中“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可以表现出将军震惊、内疚的心理;
第三空,由⑫段中“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表现了将军“崇敬”或“敬仰”的心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划线句句意,结合题干要求作答。
结合全文可知,文中第②段划线部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的疑问在文中已有解答。
结合第⑭段中“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知文章结尾借助将军的心理活动,以反问句的形式表现了这支队伍虽遇万难依旧迎难而上的坚毅,强调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为革命勇于牺牲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素质,因此他们一定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取得胜利。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B.不恰当。“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错误,警卫员当时是气喘吁吁地汇报情况的,省略号表现了警卫员内心的不平静。
C.不恰当。“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错误,当将军看到死者时,刻画死者形象没有运用心理描写,而刻画将军形象则运用了心理描写。
E.不恰当。文章并没有写出军长的粗暴。
故选AD。
四、作文(40分)
13. 亲爱的同学们,回首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是什么?请你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整理旧物的时候、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珍藏在这里的记忆就那样迎面扑来……
从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到正值青春的少年,我遇到过这样位老师,他很严厉,个子高高的,经常穿着一套运动服。
在初见他的那堂课上,他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对新学校新课堂的憧憬,同学们玩得忘药乎所以,以至于连黑板都没来得及擦。他踏进门,手里拿着一把三角尺,看着被我们画得五花八门的黑板,脸色变得很难看,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惩罚了值日生后,他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就那样,在他的督促下,我们都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还记得那时由于虚荣心作祟,我什么都要求完美,可偏偏那一次,我的数学月考成绩十分不理想。我心里充满疑问: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回报?就在我困在自己编织的网里出不来的时候,他来了。他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没关系,只要有付出,岂能无获?”那一刻,他的笑如同冬日的暖阳一般,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我突然觉得他像父亲一样慈爱。
他虽然只是我们的代课老师,但胜似我们的班主任。在期末考试之前,他每天吃过饭就第一时间进教室,给我们讲解知识。我们整天埋头于学习、作业之中,精神高度紧张,他就隔三岔五地给我们讲个小笑话,逗我们开心,使我们忘记疲劳,打起精神,然后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接下来的战斗。他就这样,无论多累,都在为我们操劳,从来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说父爱是座无形的山,为我遮风挡雨;那师爱便是一条绵绵无尽的小溪,汇满了无穷无尽的爱,它无数次滋润我的心灵,无数次教会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无数次使我心灵受到震撼。
敬爱的老师,即使您现在不在我的身边,我也会永远记得您,永远记得您那谆谆教诲,更会记得您在我笔记本上留下的那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既已耕耘,岂能无获?”我会带着您的告诫,驶向理想的彼岸。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能力。
一、审题与立意。题目关键词有三个:我、充满感激、记忆。“我”表明文章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要抒发真情实感。“充满感激”表明感情所在:因为什么而感激?对什么感激?是人还是物?为什么要感激?要交待清楚原委,表明“我”的感情。“记忆”说明事情已经发生,现在所写内容为回忆的内容,需要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
二、选材与构思。很显然文章要通过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因此,本文要求写记叙文。“我”“充满感激”的记忆对象可以是: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等等。可以写记忆中要感激的某个人,如老师、同学、朋友、亲人甚至是一位陌生人等,在自己危急的时刻给予帮助、关爱、陪伴,让自己感受到温暖,因而充满感激;也可以写一处难忘的地点、一段温情的时光,承载了“我”郁闷时的发泄,孤独时的倾听,让我念念不忘,充满感激。注意无论感激的对象是什么,都需要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出和“我”的感激之情,必要时可以直接议论、抒情,以点明或升华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师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提示,填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