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机械振动机械波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0079/0-17032184041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机械振动机械波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0079/0-17032184041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机械振动机械波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0079/0-17032184042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机械振动机械波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机械振动机械波,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摆钟是一种较有年代的计时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
解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42 mm-17 mm=25 mm=0.025 m,因为v=1.5 m/min=0.025 m/s.则心动周期T=eq \f(s,v)=eq \f(0.025 m,0.025 m/s)=1 s,人的心率:f=eq \f(1,T)=1次/s=60次/min,C项正确.
答案:C
2.如图甲所示,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在C、D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振子到达D点时开始计时,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在O点受到的弹簧弹力等于零
B.振子在C点和D点的回复力相同
C.t=0.3 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上
D.t=0.75 s到t=1.25 s的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6-eq \r(2)) cm
解析:振子在O点受到的合力等于零,弹簧弹力与其自身重力平衡,故A项错误;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振子在C点和D点的回复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B项错误;由乙图可知,t=0.3 s时,振子由D点向O点运动,其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上,故C项正确;由乙图可知,t=0.75 s到t=1.25 s的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s=2×(3-3sin 45°) cm=(6-3eq \r(2)) cm,故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3.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和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相反,S1和S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B点为S1和S2连线的中点,今以B点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在该圆周的上半圆部分(S1和S2两波源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S1和S2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相反,则取圆上一点,到S1和S2两个波源分别为x1和x2,则当满足|x1-x2|=(2n+1)eq \f(λ,2),则该点振动加强的点,由题意知波长为λ=R,又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x1-x2|<2R,联立得n=0或n=1,即x1-x2=eq \f(R,2),或x2-x1=eq \f(R,2)和x1-x2=eq \f(3R,2)或x2-x1=eq \f(3R,2),即该圆周的上半圆部分存在四个振动加强点.故选C.
答案:C
4.将较长的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手捏住以恒定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绳波沿绳自左向右传播,图示时刻,波形刚好传播到A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手的起振方向向下
B.若减小手的振动频率,绳波的传播速度不发生变化
C.若增大手的振动频率,绳波的波长将增大
D.若停止手的振动,绳中波形立即消失
解析:根据“同侧法”可知,A点的起振方向为向上,由于A点的起振方向与手的起振方向相同,故手的起振方向向上,A项错误;由于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故减小手的振动频率,绳波的传播速度不发生变化,B项正确;根据公式λ=eq \f(v,f),可知,又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绳波的传播速度不发生变化,若增大手的振动频率,绳波的波长将减小,C项错误;若停止手的振动,绳中波形会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5.一列简谐波沿绳向右传播,P、Q是绳上两点,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t=5 s时,下列P、Q两点间的波形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由振动图像可知,t=5 s时,P处于正向位移最大处,Q处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波向右传播,结合同侧法可知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6.(2023·广东惠州三模)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5 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列波的波长为2.5 m
B.此列波的波速为5 m/s
C.此列波的频率为2 Hz
D.此时质点N正沿x轴正方向运动
解析:相邻两个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所以b和c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即λ=5 m,A项错误;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 延迟了0.5 s,说明波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质点N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b和a之间的距离是半个波长,故T=1.0 s,此列波的频率为f=eq \f(1,T)=1 Hz此列波的波速为v=eq \f(λ,T)=5 m/s,B项正确,C、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7.(2023·广东湛江二模)如图所示,小鸭A(视为质点)在平静的河道内靠近岸边戏水,在水面上引起一列稳定的水波,B为岸边的一点,已知P点为小鸭A和B点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质点比B处质点的振动频率大
B.P处质点将随水波运动到B点
C.P点与B点的振动方向一定相反
D.小鸭A与质点P(已经振动)的振动周期相等
解析:介质中的质点都在模仿波源,所以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相同,所以P处质点与B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一样,小鸭A与质点P(已经振动)的振动周期相等,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波的形成与传播,可知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逐流,B项错误;由于不确定P点与B点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C项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8.O、P、Q为软绳上的三点,t=0时刻手持O点由平衡位置开始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至t1时刻恰好完成两次全振动,此时绳上OQ间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四幅位移-时间图像中能反映P点在0~t1时间内运动情况的是( )
解析:由题可知,简谐振动的周期T=eq \f(t1,2),由于图示波形是恰好完成两次全振动时的波形,且O、P两点正好在平衡位置,OP之间有一个完整的波形,说明OP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倍波长,O、P两点的振动是同步的;此时P点正在向下振动,说明O点开始时是向下振动的.所以在0~eq \f(t1,2)的时间内,波从O点传播到了P点;在eq \f(t1,2)时刻,P点开始向下振动;在eq \f(t1,2)~t1时间内,P点完成了一个全振动;在t1时刻,P点回到了平衡位置,并且正在向下振动.故选D.
答案:D
9.(多选)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 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则( )
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 s
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 Hz
C.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D.振幅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弹簧振子做正功
解析:摇把匀速转动的频率f=n=eq \f(240,60) Hz=4 Hz,周期T=eq \f(1,f)=0.25 s,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及频率均与驱动力的周期及频率相等,A项错误,B项正确;当转速减小时,其频率将更接近振子的固有频率2 Hz,弹簧振子的振幅将增大,C项错误,外界对弹簧振子做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大,振幅增大,故D项正确.
答案:BD
10.(多选)摆钟是一种较有年代的计时钟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单摆的周期性,结合巧妙的擒纵器设计,实现计时的功能.图示为其内部的结构简图.设原先摆钟走时准确,则( )
A.摆动过程中,金属圆盘所受合力为其回复力
B.摆钟在太空实验室内是无法正常使用的
C.该摆钟从北京带到汕头,为使走时准确,需旋转微调螺母使金属圆盘沿摆杆向上移动
D.该摆钟在冬季走时准确,到夏季为了准时,考虑热胀冷缩需旋转微调螺母使金属圆盘沿摆杆向上移动
解析:摆动过程中,金属圆盘的重力沿其轨迹切线方向的分力为其回复力,故A项错误;摆钟在太空实验室内是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无法正常使用的,故B项正确;该摆钟从北京带到汕头,重力加速度变小,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可知单摆的周期变大,摆钟变慢,为使走时准确,需要摆钟的摆长变短,即需旋转微调螺母使金属圆盘沿摆杆向上移动,故C项正确;该摆钟在冬季走时准确,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热胀冷缩,摆长变长,为了准时,需要摆长变短点,即需旋转微调螺母使金属圆盘沿摆杆向上移动,故D项正确.
答案:BCD
11.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位于原点O,A、B分别是x轴上坐标为5 m和9 m的两个点.在t=0时刻波刚好传到A点,此时波形图如图所示,在t1=1.5 s时刻A质点刚好第4次出现波峰,求:
(1)这列波的周期和传播速度大小;
(2)从t=0时刻开始计时,B点第4次出现波谷的时刻.
解析:(1)根据带动法可判断0时刻A应向y轴负方向运动,A点刚好第4次出现波峰,
需要t1=1.5 s=3eq \f(3,4)T,
解得周期:T=0.4 s,
由波形图可直接读出波长:λ=4 m,
根据v=eq \f(λ,T),得v=eq \f(4,0.4) m/s=10 m/s.
(2)如图所示:
0时刻波源位于波谷,根据波的传播规律,C点相位传播至B处时,B点第一次出现波谷,则波源的相位传播至B处时,B点第2次出现波谷,由Δx=vΔt,
得Δt=eq \f(Δx,v)=eq \f(9,10) s=0.9 s,
再经过2个周期,B点第4次出现波谷,因此t2=Δt+2T=0.9 s+2×0.4 s=1.7 s.
答案:(1)0.4 s 10 m/s (2)1.7 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三热学,共6页。
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五热学,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严寒的冬天,“泼水成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九电学实验与创新,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个电键、导线若干、一把刻度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