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高中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8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A组 基础巩固练
1.BD [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B正确,C错误;启用ABS后t1时刻速度大,A错误;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D正确.]
2.B [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由v=v0+at,得t= eq \f(v-v0,a)= eq \f(0-60,-6) s=10 s,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为s=v0t+ eq \f(1,2)at2=60×10 m+ eq \f((-6)×102,2) m=300 m,故B正确.]
3.D
4.ACD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x=v0t- eq \f(1,2)at2,与题中公式x=30t-3t2对比可得,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0=30 m/s,a=-6 m/s2,故刹车的时间t= eq \f(v0,a)= eq \f(30,6) s=5 s,刹车距离x= eq \f(v0,2)t=75 m,即5 s的时候,汽车的位移是75 m,然后一直保持静止,所以6 s内汽车的位移和刹车痕迹长都为75 m,故A、C正确,B错误;最后一秒的位移用逆向思维法x= eq \f(1,2)at2=3 m,故D正确.故选ACD.]
5.AC [若汽车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则2 s后的速度v=v0+a1t1=8 m/s+2×2 m/s=12 m/s,故汽车在2 s内一定不会超速,在2 s内的位移x1= eq \f(v0+v,2)t= eq \f(8+12,2)×2 m=20 m,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A正确,B错误;若汽车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到0所用时间为t2= eq \f(v0,a2)=1.6 s,在此时间内行驶的位移为x2= eq \f(v eq \\al(\s\up1(2),\s\d1(0)),2a2)= eq \f(82,2×5) m=6.4 m,C正确,D错误.]
6.C [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 m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 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 m,故A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在乙没有运动时增大,当乙开始运动时减小,在25 s时相遇,故B错误;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从图像可知25 s时,两者位置坐标相同,即相遇,故C正确;乙运动得比甲快,故D错误.]
7.B [物体B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所需时间t1= eq \f(10,2) s=5 s,这段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sB= eq \f(0-v eq \\al(\s\up1(2),\s\d1(B)),2a)= eq \f(102,2×2) m=25 m,物体A运动的位移sA=vAt1=4×5 m=20 m,显然还没有追上,此后物体B静止.设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时间为t,则有vAt=x+25 m,所以t=8 s,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8.BD [s - t图像能表示物体所在不同时刻的位置,t1时刻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相遇,故A错误,B正确;v-t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两物体在t1时间内位移相同,两物体相遇,故C错误,D正确.]
9.解析:(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为t2,则t2= eq \f(0-v0,a)=6 s.
(2)小轿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x1=v0t1=18 m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x2= eq \f(0-v eq \\al(\s\up1(2),\s\d1(0)),2a)=90 m
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
x=x1+x2=108 m
Δx=x-50 m=58 m.
答案:(1)6 s (2)58 m
B组 能力提升练
10.C [在0~10 s内,乙车的速度一直比甲车大,两车应逐渐远离,A错误;在10~20 s内,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大,两车逐渐靠近,B错误;在5~15 s内,两图像与坐标轴的面积相等,则两车的位移相等,C正确;在t=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D错误.]
11.C
12.解析:反应时间里SUV的行驶距离:x0=v1t0
若恰好发生追尾,则两车速度相等,有:
v=v1+a1(t-0.5 s),v=v2+a2t
代入数据,得两车发生追尾所用时间:t=4 s
此段时间内,两车行驶距离:x1=x0+v1(t-0.5)+ eq \f(1,2)a1(t-0.5)
x2=v2t+ eq \f(1,2)a2t2
则有两车之间不发生追尾的最小距离:Δx=x1-x2
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分别是:a1=-8 m/s2,a2=-4 m/s2
代入数据,得:Δx=31 m.
答案:31 m
13.解析:(1)设乙起跑后一直以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跑完接力区共18 m
v2-v eq \\al(\s\up1(2),\s\d1(0))=2as,解得v=6 eq \r(2) m/s≈8.48 m/s>vm
则乙能在接力区内达到最大速度.
(2)乙从起跑到加速至最大速度时间为t0,则t0= eq \f(vm,a)=4 s
这段时间内乙的位移x0= eq \f(1,2)at eq \\al(\s\up1(2),\s\d1(0))=16 m<L
故乙起跑时,与甲的距离为Δx=vmt0-x0=8×4 m-16 m=16 m
即甲应在距离接力区前端16 m处对乙发出起跑口令,这种情况之下,接力棒随甲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加速至最大速度vm后,保持vm做匀速运动,这样才能取得最好成绩.
(3)由于L′<x0,故不可能在乙达到最大速度时完成接棒.为取得最好成绩,应在接力区末端即乙跑出L′时完成交接棒,设乙此时的速度为v1,
由v eq \\al(\s\up1(2),\s\d1(1))=2aL′
代入数据解得v1=6 m/s
则此时乙所用时间为t1= eq \f(v1,a)= eq \f(6,2) s=3 s
故乙起跑时,与甲的距离为Δx′=vmt1-L′=8×3 m-9 m=15 m
即甲应在距离接力区前端15 m处对乙发出起跑口令,接棒后,乙继续加速至最大速度,保持vm做匀速运动,这样才能取得此种情况下的最好成绩.
答案:(1)能 (2)16 m (3)15 m
1
2
3
4
5
6
7
8
10
11
BD
B
D
ACD
AC
C
B
BD
C
C
9
(1)6 s (2)58 m
12
31 m
13
(1)能 (2)16 m (3)15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粤教版 (2019)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课后测评,共4页。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25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作业第2课时追及相遇问题原卷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粤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25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作业第2课时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粤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精品第1课时练习,文件包含25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作业第1课时解析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粤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25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作业第1课时原卷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粤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