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3 病句、修辞、说明方法、理解、排序-讲义 试卷 21 次下载
-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4 标点、句式转换、扩缩句、仿写、关联词-讲义 试卷 22 次下载
-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6 课文梳理-讲义 试卷 18 次下载
-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7 课内阅读-讲义 试卷 22 次下载
-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8 课外阅读-讲义 试卷 22 次下载
【期末复习】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讲义
展开考
点
梳
理
一、本册新学知识点(全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语文要素:三首古诗感情真挚,朗读时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2.《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语文要素:从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就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秋天有关。本课的三首诗中也有秋天的代表景物,可以抓住这些景物来说出你的发现。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5.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全诗的中心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7.《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8.《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10.《夜书所见》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提示:这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可以按四三断句,读出节奏感。先自读,读准字音,熟读以后,将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默写《望天门山》,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先做诗句填空题,或者看图片默写诗句,再进行整首诗的默写。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3.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提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如,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多读几遍后,形成一定的语感,然后反复进行练习,就能真正把字音读正确,读出词句间的停顿,领会停顿规律。
1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5.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二、古诗文盘点(全册)。
第4课 古诗三首(必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参考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那秋末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第17课 古诗词三首(必背)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参考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 (宋)苏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参考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第24课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译文: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翁(大水缸)上面,(不小心)失足跌落到水缸中被水淹没,小孩子们全都跑着离开了,司马光拿着石头砸开了水翁,水流了出来,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日积月累盘点(全册)。
语文园地一(必背)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参考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语文园地三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理解:这三个句子都是和“理”有关的谚(yan)语。第一句点出了“理”需要辩才能明了这一性质,第二、三句都是强调“理”的重要性的。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是油灯的灯芯不经常拨动灯火就不明亮,道理不经过辩论就不会清楚、明白。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只要有道理,走到哪儿都行得通,没有道理连一步也难以行走。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一时的强弱在于力量的大小,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站在有道理的一方。这三个句子都是和“理”有关的谚(yan)语。第一句点出了“理”需要辩才能明了这一性质,第二、三句都是强调“理”的重要性的。
语文园地四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理解:①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创造奇迹。
②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③比喻集体的智慧大。
④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成事。
语文园地六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参考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语文园地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语文园地八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理解: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考
点
演
练
一、古诗内容回顾。
1.《所见》一诗的作者是 。诗中点明“忽然闭口立”原因的句子是 。
2.《山行》描写 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 ,表达了诗人对 的热爱之情,诗中写枫叶颜色的诗句是 。深秋 美丽景色 秋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中诗人通过对 、 、 、 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凌寒傲霜的气概,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诗中写秋天丰收之景的诗句是 。
4.《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的 之情,后两句诗人看到的是 ,想到的是 ,这一情景使诗人回忆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通过描写诗人 时的 ,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5.《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和楚江水的矫健。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天门山雄奇壮阔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 的 。
6.《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 在 和 时的不同风貌,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天气里不同的美,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
7.《望洞庭》通过写遥望 看到的美丽山水,表达了作者对秀丽山河的 之情。
二、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
这首诗是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中从___ 写到___,从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呈现出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
3.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三、结合语境默写诗句、名言和俗语。
1.煤油灯需要拨一下,然后光才会明亮一些。如果有些事情,你不去辨别是非,你是不会明白其中道理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用理性解决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句“ , ”写出了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 )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 ),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 B.因为 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 ),意思是( )
A.qíng B.qíng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诗句,品味不同的秋天。(连一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怡然自得
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时,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 。
2.请你从右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①我识别的诗句是: 。
②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
③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表达了作者 之情。
七、诗句的理解、默写和运用。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中加点的词语“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江水的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加点字“回”的意思是( ),突出表现了山势的________________和水流的湍急。
A.返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曲折回旋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断”“开”“流”“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地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B.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楚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C.这首诗只赞美了楚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 ,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②诗句中“ ”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 ”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意思是: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诗句“ , ”写出了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情景。
5.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时,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
。
6.课堂上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让我们在你来我往的辩论中认识了深刻的道理,这正如谚语所说“ , 。”
7.在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挑”的读音是 ,读到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 )(填序号)
八、补充俗语,并选择合适的俗语填空。
,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 。
三个臭 ,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 ,一个好汉三个 。
1.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定能度过这次疫情期。
2.正所谓“ ”,遇事要多商量商量,也许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3.一群小蚂蚁居然将一大块蛋糕搬进了蚁穴,这真是
。(从上面的俗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横线上)
4.爸爸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自己苦思冥想也没有解決。最后和同事一商量,问题便顺利解决了。事后,爸爸由衷地感叹道:“( ),还是人多力量大啊!”
5.爸爸叫我和姐姐把门前的木柴搬进屋子里,我们唉声叹气,爸爸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啥难啊。”
6.小明做数学作业遇到难题,只好去求助他的几位朋友,经过一番探讨后终于知道了解题思路,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有团队意识,协助精神。
8.表示“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将下列谚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填序号)。
A. ,理不辩不明。
B.有理走遍天下, 。
C.一时强弱在于力, 。
1.俗话说:“( )”这件事是你做错了,你找谁也说不通,没人支持你。
2.( )这条谚语告诉我们: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争论,最后才能弄明白,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连一连。
1.读诗句,品味不同的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怡然自得
2.读一读,想一想,把诗句和所描写的声音连起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笛声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猿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钟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鹂鸣叫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鸡叫声
十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
A.唐 叶绍翁 B.唐 王维 C.唐 李白 D.宋 苏轼
2.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3.下列对古诗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B.“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不是作者看到的,是作者所想到的。
C.《赠刘景文》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赠诗的目的。
D.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中红红的枫叶,《赠刘景文》中残菊、残荷,《夜书所见》中江上的秋风等描写,都是与这个季节有关的景物。
4.下列对《山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体基调清新明快。 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C.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 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哀伤叹息。
5.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6.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明明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
十二、快乐阅读。(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1.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 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寒山 石径 白云
(3)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指山间小路____________。
②诗句中“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A.产生,生出 B.具有生命力的 C.生长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总体基调是清新明快的
B.“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C.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
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哀伤叹息
2.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 ,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 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写出下面字的解释。
庭: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弃: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 D.光/持石/击瓮/破之
(3)下面对古文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唱戏。
B.“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一个小孩儿登上瓮,不小心掉到瓮里。
C.“众皆弃去”的意思是其余的小伙伴都走了。
D.“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了。
(4)默读第②句,当孩子落水后,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真
题
演
练
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铁岭 三年级期末)
1.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远上寒山石径斜, 。 ,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
4.萧萧梧叶送寒声, 。知有儿童挑促织, 。
5.有理走遍天下, 。
6. ,万古胜负在于理。
7.一个篱笆三个桩, 。
二、回忆古诗并填空。(山东 聊城 东昌府区 三年级专项训练)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
(2)欲把西湖比西子。( )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 )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 ),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 B.因为 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 ),意思是( )
A.qíng B.qíng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山东 济南市 槐荫区 三年级期末)
1.读一读,把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事物连起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大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菊花
2.读诗句,品味不同的秋天。(连一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忧愁、苦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思家怀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乐观自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怡然自得
四、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浙江 丽水市 莲都区 三年级期末)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徐州市 云龙区 三年级期末)
1.所见
牧童骑___________,________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__,忽然__________。
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小孩儿形象。
A.天真活泼 B.调皮捣蛋 C.智慧过人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________,
千里江陵________。
________猿声啼不住,
_____________万重山。
(1)从“朝”字中,我知道诗人从白帝城出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2)体现船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句中,我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采莲曲
_____________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_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_______________,
闻歌始觉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此诗表现了采莲女( )是性格。
A.勤劳、善良 B.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4.惠崇《春江晚景》
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作者联想到的。
(4)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语境默写诗句、名言和俗语。(辽宁省 葫芦岛 连山区 三年级专项训练)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后,我不禁感叹:“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所学古诗文的内容填空。。(江苏 东台 三年级期末)
1.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 。”两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2.爷爷常对我说:“ ,理不辩不明。”
3.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两个人,李奶奶严肃地说:“有理走遍天下, 。”
4.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描写山势凶险、水势汹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_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后两句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西湖令人向往的美,这个比喻得到后人的公认,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了西湖的别称。
6.“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作《 》中的诗句。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中的水面比作 ,把湖中的君山比作 。
七、把下列古诗与相对应的作者及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湖南省 湘潭市 三年级期末)
《采莲曲》 袁枚 忽然闭口立
《所见》 王昌龄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望洞庭》 李白 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袁枚 闻歌始觉有人来
八、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练习。(北京 朝阳区 四年级期末)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九、阅读古文,完整练习。(辽宁 大连 中山区 四年级期末)
司马光砸缸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十、快乐阅读。(郑州 荣阳市 三年级期末专项训练。)
1.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C.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1)通过“ ”和“ ”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 、
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2)诗人先写小牧童的 ,后写小牧童 ,这从 到 的变化,写得既突然有自然,把小牧童 、 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所见 [清]袁枚
十一、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填空。(昆明市 官渡区 三年级期末)
1.从诗中我知道了诗人是 (时间)从 出发的,一日就到了 。(填序号)
2.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海南省 怀化市 通道县 三年级期末)
1.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里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里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3.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 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
4.《所见》刻画了一个( )的小孩儿形象。
A.天真活泼 B.调皮捣蛋 C.智慧过人
5.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 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
答案
考点梳理
一、1.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从《山行》中的“寒山”“霜叶”可以看出是秋天。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菊残”“傲霜”“橙黄橘绿”可以看出是秋天。从《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秋风”可以知道是秋天。
3.(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2)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4.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5.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6.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7.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8.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9.“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0.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11.望洞庭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13.朗读示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4.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装满水的大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个小朋友挣扎着喊“救命”,其他小伙伴们看见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只听“砰”的一声,水缸破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5.这篇课文是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一些区别:
(1)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文章篇幅较长。
(2)文言文的概括力强,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作者的感受。
(3)文言文的一些语句表达顺序与现代文不同,如,“戏于庭”,用现代文来解释是“在庭院里玩耍”,语序和现代文是不同的。
考点演练
一、1.袁枚 意欲捕鸣蝉
2.山中行走时 热爱
3.荷枯 菊残 橙黄 橘绿 正是橙黄橘绿时
4.郁闷孤独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 在外漂泊 所见 思乡
5.唐 李白 长江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好河山 热爱
6.西湖 晴朗 下雨 热爱
7.洞庭湖 热爱
二、1.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 石径 白云
2.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宋 苏轼 花 枝 枝叶 果实 最是橙黄橘绿时
3.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 叶绍翁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1.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5.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四、1.A C B 2.A D 3.您 刘景文
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观自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怡然自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愁、苦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家怀乡
六、1.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①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③山行 杜牧 对深秋时节山林美景的喜爱
七、1.(1)从中间断开 汹涌
(2)B 险峻
(3)C
2.①示例: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响,纷纷飘落到地上 ②客 情 ③C
3.荷尽 菊残 已无 犹有
4.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6.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
7.tiǎ ③
八、人心齐 断金 皮匠 桩 帮
1.人心齐,泰山移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人心齐,泰山移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5.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8.人心齐 泰山移
九、A.灯不拨不亮 B.无理寸步难行 C.万古胜负在于理 1.B 2.A
十、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观自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怡然自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愁、苦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家怀乡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鸡叫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笛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鸣叫
十一、1.B 2.B 3.BCD 4.D 5.C 6.B
十二、1.(1)石径 枫林
(2)唐 杜牧 秋天 寒山 霜叶
(3)①弯弯曲曲 ②A
(4)D
2.寒声 江上 知有 一灯明
(1)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2)宋 叶绍翁 家乡
(3)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蟋蟀 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 儿童挑促织
(4)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3.(1)庭院。 全,都。 离开。
(2)A
(3)A
(4)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真题演练
一、1.一儿登瓮 众皆弃去 水迸
2.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3.荷尽已无擎雨盖 最是橙黄橘绿时
4.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深篱落一灯明
5.无理寸步难行
6.一时强弱在于力
7.一个好汉三个帮
二、1.谷(欠) 4(7) (1)③ (2)② (3)①
2.(1)A C B (2)A D (3)您 刘景文
三、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观自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怡然自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愁、苦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家怀乡
四、1.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五、1.所见
黄牛 歌声 鸣蝉 闭口立 A
2.早发白帝城
彩云间 一日还 两岸 轻舟已过
(1)早晨
(2)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3)示例:轻松、愉快
3.采莲曲
荷叶 两边开 看不见 有人来
(1)唐 王昌龄
(2)听见
(3)②
4.惠崇《春江晚景》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正是河豚欲上时
(2)宋 苏轼
(3)竹子 桃花 江水 鸭子
蒌蒿 芦芽 河豚
(4)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1.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六、1.江上秋风动客情
2.灯不拔不亮
3.无理寸步难行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水光 晴方好 山色 西子 西子湖
6.遥望洞庭山水色 望洞庭 白银盘 青螺
七、《采莲曲》→王昌龄→闻歌始觉有人来
《望洞庭》→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
《所见》→袁枚→忽然闭口立
《早发白帝城》→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
八、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1.西湖
2.西湖 西子 美丽
3.晴 雨 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九、足跌没水中 儿得活
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
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十、1.(1)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2)湖面 未打磨的镜子 平静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就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3)B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骑 振 悠闲自在 无忧无虑 忽然
(2)动态 静态 动 静 天真烂漫 好听多事
十一、1.早上 白帝城 江陵
2.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十二、1.B 2.B 3.C 4.A 5.C
专题 05古诗文和日积月累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 05古诗文和日积月累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盘点,日积月累盘点,回忆古诗文,按原文填空,古诗内容回顾,品读诗文,完成练习,根据情境写诗句,补全诗句 ,然后根据要求填空,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统编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专题训练,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册新学知识点,古诗文盘点,日积月累盘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品读诗文,完成练习,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补充完整下列名句,再选择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专题训练,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册新学知识点,古诗文盘点,日积月累盘点,古诗内容回顾,回忆古诗并填空,把相关古诗词,品读诗词,完成练习,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