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的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杯破裂B. 氨水挥发C. 冰雪融化D. 木材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烧杯破裂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氨水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木材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面最低处齐平,图示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取液体溶液时,瓶塞应倒放以防止污染,图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示操作错误;
    D、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 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 氧气可以燃烧
    【答案】C
    【解析】
    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故选C。
    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
    A. AlB. HC. Fe3+D. 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Al可表示铝这种物质、表示铝元素、一个铝原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B. 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N2表示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一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夏天比冬天温度高,水中的水分子运动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此项正确。
    B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气体被压缩成液体或固体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很多倍。此项正确。
    C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水分子和花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项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分子本身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此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可用分子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且二者受温度影响;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6. 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 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 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 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
    【详解】A、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集满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故B符合题意;
    C、收集时应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故C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的规范操作应该将气体收集好之后直接进行贴签保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规范操作即可。
    7. 考古学家常利用古生物遗骸中某元素的含量来推断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其中测定碳-14的含量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已知碳-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则下列关于碳-1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6B. 核电荷数为6C. 电子数为8D. 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为8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4-6=8,错误;
    B、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6,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6,错误;
    D、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为8-6=2,错误;
    故选B。
    8.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A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选项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A. 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错误;B. 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错误;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错误;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故选D。
    10.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小于6mLB. 大于6mLC. 等于6mL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说明液体的体积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6mL。
    故选B。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1.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图中表示一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表示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选项B符合题意;
    C、图中表示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选项C符合题意;
    D、图中表示一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详解】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A符合题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C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白烟而不是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准确记忆氧气和这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即可。
    13.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 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分子
    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B、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也可构成臭氧分子,此选项正确;
    C、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的质量比原子质量大,但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此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新的分子生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BD。
    14. 元素是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B.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错误;
    B、 物质都由元素组成,正确;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钠原子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正确。
    故选A。
    15.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氯化钾B.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C. t2时刻,O2开始产生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高锰酸钾先分解,氯酸钾后分解。由图可知:b的质量比a的质量先减少,说明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的增加。t2时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开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的质量开始增加,所以c是氯化钾。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选项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质量减少,选项B正确;
    C、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就有氧气产生,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再次产生氧气,选项C错误;
    D、起催化作用的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在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之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在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分解完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分解,要注意它们分解的先后顺序,在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规律。正确的把图像的变化规律与化学反应结合起来,是学生需要掌握一项技能。
    三、填空题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氖气④氮气⑤木炭⑥细铁丝。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
    (2)可作为冬天取暖燃料是_______ ;
    (3)通电时能作为有色光的是_______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 ;
    (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 ;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 ;
    【答案】 (1). ④ (2). ⑤ (3). ③ (4). ② (5). ① (6). 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中各组分以及性质。
    【详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选④;
    (2)木炭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故选⑤;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故选③;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②
    (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氧气,故选①;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铁,故选⑥;
    【点睛】注意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氧气不可以燃烧,但可以支持燃烧。
    17. 根据下列描述进行推断并回答问题,①加热某暗紫色固体A得到三种物质,其中有无色气体B和黑色固体C;②物质C与某白色固体D混合加热也能得到气体B;③铁丝在B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E。
    (1)写出以下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 。
    (2)写出②中涉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 (1). 高锰酸钾 (2). 氧气 (3). 二氧化锰 (4). 氯酸钾 (5). 四氧化三铁 (6).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加热某暗紫色固体A得到三种物质,其中有无色气体B和黑色固体C,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
    物质C(二氧化锰)与某白色固体D混合加热也能得到气体B(氧气),D为氯酸钾。
    铁丝在B(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E,E为四氧化三铁。
    【详解】(1)根据分析,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氯酸钾,E为四氧化三铁。
    (2)②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是一变多的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18.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
    ①表示的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③水是由_______构成的,④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相同。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_______不相同。
    ③氯原子的核外有__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 (1). 原子 (2). 分子 (3). 水分子 (4). 钠离子和氯离子 (5). A (6). 最外层电子数 (7).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3 (9). 得到 (10). Cl-
    【解析】
    【详解】(1)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①表示的是原子;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②表示分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水分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
    (2)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分子,错误。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A。
    (3)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③根据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7>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氯离子表示为:Cl-。
    19. 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洁净的空气(2)氧气(3)水蒸气(4)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5)铁粉(6)氨气(7)矿泉水(8)冰水混合物(9)澄清的石灰水(10)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答案】(2)(3)(5)(6)(8)(10)
    【解析】
    【分析】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详解】(1)洁净的空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3)水蒸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4)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完全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氯化钾、二氧化锰,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5)铁粉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6)氨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7)矿泉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8)冰、水是同种物质,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9)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10)二氧化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属于纯净物的是氧气、水蒸气、铁粉、氨气、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故选(2)(3)(5)(6)(8)(10)。
    【点睛】解答此题主要看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4)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详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4)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5)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21.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________法收集,这是因为__________;
    (2)如何检验该气体是氧气________;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的原因__________;
    (4)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有关。
    【答案】 (1). 排水 (2). 氧气不易溶于水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4).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5).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并且使硫熄灭 (6). 浓度
    【解析】
    【详解】(1)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实验室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这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3)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会造成集气瓶底部炸裂,所以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的原因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4)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并且使硫熄灭。
    (5)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常用到化学符号。
    ①请写出符号;2个氧原子_____;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硫酸根_____;汞的元素符号_____。
    ②如果用●表示一个碳原子,○表示一个氢原子,○表示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其模型如图Ⅲ所示,试写出图Ⅳ模型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填字母)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1). 2O (2). H2 (3). (4). SO42- (5). Hg (6). C2H6 (7). C
    【解析】
    【详解】①(1)氧原子化学符号:O,2个氧原子:2O;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气分子,化学符号为H2;
    镁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显+2价,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为 ;
    汞的元素符号为Hg。
    ②图Ⅳ模型中有2个碳和6个氧,模仿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
    (2)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所以A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但是这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C是正确的;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所以D错误;
    故选B。
    五、实验题
    2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____(填序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把F装置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 口进入(填a或b)
    (3)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放一团棉花___________。此发生装置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_________。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③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
    ④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连续而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
    (5)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而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得。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6)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答案】 (1). 酒精灯 (2). 长颈漏斗 (3). AE (4). (5). b (6). 能够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7). (8). 能够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9). 能够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10). ③②④① (11). A (12). D (13). 用水润湿
    【解析】
    【详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如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把F装置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口进入,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
    (3)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能够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能够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此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能够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4)正确的先后顺序: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连续而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则书写是:③②④①;
    (5)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6)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4. 如图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体积分数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冒出浓厚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_____减少,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烧杯里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密封导管②冷却产生的气体③填充集气瓶中消耗氧气的体积④冷却集气瓶
    (4)实验中若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一条)。
    (5)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成功,原因________。
    【答案】 (1). 白烟 (2). 4P+5O22P2O5 (3). 压强 (4). ①③④ (5). 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6). 不能 (7). 炭粉和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无法产生压强差,水无法进入集气瓶
    【解析】
    【详解】(1)红磷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固体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少,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故填压强。
    (3)烧杯里水的主要作用是:密封导管、填充集气瓶中消耗氧气的体积、冷却集气瓶,该反应没有产生气体。故填①③④。
    (4)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进入的水量减少;或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未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进入的水量减少。
    (5)炭粉和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无法产生压强差,水无法进入集气瓶,所以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成功。
    25. 信息资料:石蜡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能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蜡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⑴根据以上内容,写出描述石蜡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石蜡发生化学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个冷碟,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解该黑色固体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烧完的石蜡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丙同学的猜想)
    实验验证:
    Ⅰ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花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小丽发现碟子底下黑色固体可以擦去,而且可以点燃,且生成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此处温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色、无味、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 (2). 石蜡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3). 黑色固体是炭黑 (4). 二氧化碳是气体 (5). 石蜡是白色固体 (6). 外焰 (7). 跟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
    【解析】
    【详解】(1) 石蜡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描述石蜡发生化学变化的语句是:石蜡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2) 猜想与假设:
    因为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可能生成炭黑,炭黑呈黑色,所以丙同学的猜想应该是:黑色固体是炭黑。
    实验验证:
    Ⅰ.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不是固体,所以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
    Ⅱ.因为石蜡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固体,不是黑色,所以小花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
    拓展延伸: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部分石蜡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放热多,所以外焰温度最高。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