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2189/1-17032480756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2189/1-17032480756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2189/1-17032480756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2189/0-17032480748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112189/0-17032480749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综合测评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练4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素养培优练(四)1.A [滑块能沿静止的传送带匀速滑下,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其中θ为传送带的倾角),当传送带突然向上传动时,滑块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仍为μmg cos θ,故滑块仍沿传送带匀速下滑,A正确.]2.C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到的合力向左,所以加速度方向向左,且小车处于加速运动中,所以小车只能向左做加速运动,A错误;只有当BC绳的拉力等于零时,小车的加速度才为g tan θ,B错误;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FACcos θ=mg,解得FAC= eq \f(mg,cos θ),C正确;由于AC绳上的拉力不变,而BC绳上的拉力会随着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BC绳的拉力可以大于AC绳的拉力,D错误.]3.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恰好两个字,即可得出A与小车之间的弹力不能减小,得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根据要保证B静止,则受到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当小车处于静止时,A恰好不下滑,此时mg=f=μFN,要保证A静止,则A与小车之间的弹力不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一定向左,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竖直方向上受到小车的支持力、重力和吸引力,要保证B静止,则受到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ma=μ(mg+FN),解得a=(1+μ)g,故选项D正确.]4.C [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A= eq \f(μmg,m)=μg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A=μ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C项正确.]5.BD [若拉力为12 N,对A假设弹力向下,由平衡条件得T=mg+kx1,解得x1=2 cm<8 cm,而弹力向上是不可能的,会导致拉力小于12 N,故A错误;对B假设弹力向上,由平衡条件得N+kx=m′g,解得N=12 N,假设成立,故B正确;对B假设弹力向下,由平衡条件得N=kx+m′g,解得N=28 N,假设不成立,故C错误;对A假设弹力向上,由牛顿定律得mg-kx=ma,解得a=2 m/s2,假设成立,故D正确.故选BD.]6.A [当F较小时,两物体一起做加速运动,有F=(m1+m2)a,即a= eq \f(F,m1+m2)= eq \f(kt,m1+m2),两物体加速度相同且与时间成正比.当两物体间的摩擦力达到μm2g后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对m2有F-f=m2a2,在相对滑动之前f逐渐增大,相对滑动后f=μm2g不再变化,a2= eq \f(F-f,m2)= eq \f(kt-μm2g,m2),故其图像斜率增大;而对m1,在发生相对滑动后,有μm2g=m1a1,故a1= eq \f(μm2g,m1)为定值.故A项正确.]7.AB [在前t1时间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at,v -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0.故A、B正确,C、D错误.]8.BD [初始阶段,物块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下,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结合图像在0~1 s内,a=g sin θ+μg cos θ=10 m/s2,物块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后,相对传递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此阶段仍是加速,即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1~2 s内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2 m/s2,选项B对;0~1 s和1~2 s摩擦力方向不同,选项A错;根据g sin θ+μg cos θ=10 m/s2和g sin θ-μg cos θ=2 m/s2可解得sin θ=0.6,即θ=37°,选项C错;动摩擦因数μ=0.5,选项D对.]9.B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A、B间的弹力为零时,两物体开始分离.开始时,A和B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对A和B组成的整体有F+kΔx-2mg=2ma,因F=mg,Δx逐渐减小,故加速度a变小,即在B和A分离前,它们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A和B间的作用力为零时,B和A将要分离,此时B和A的加速度相等,对物体B有F-mg=maB,得aB=0,故aA=0,对物体A有F弹2-mg=maA,故F弹2=mg;开始时弹力F弹1=2mg,B和A刚分离时弹簧弹力F弹2=mg,故弹簧的劲度系数k= eq \f(F弹1-F弹2,h)= eq \f(mg,h),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B、C.]10.BC [因为μ<tan 37°,若v0≥1 m/s,两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沿传送带下滑,摩擦力均阻碍物块的运动,所以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B选项正确;若v0<1 m/s,开始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大于物块B的加速度,然后加速度相等,所以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即C选项正确.]11.解析:物体刚滑上传送带时,因初速度v0=14 m/s大于传送带的速度v=4 m/s,则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解得a1=g sin θ+μg cos θ=10 m/s2当物体与传送带同速时,有v0-a1t1=v得运动时间t1=1 s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s1= eq \f(v0+v,2)t1=9 m传送带的位移s2=vt1=4 m当物体与传送带同速后,由于μ=0.5
素养培优练(四)1.A [滑块能沿静止的传送带匀速滑下,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其中θ为传送带的倾角),当传送带突然向上传动时,滑块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仍为μmg cos θ,故滑块仍沿传送带匀速下滑,A正确.]2.C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到的合力向左,所以加速度方向向左,且小车处于加速运动中,所以小车只能向左做加速运动,A错误;只有当BC绳的拉力等于零时,小车的加速度才为g tan θ,B错误;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FACcos θ=mg,解得FAC= eq \f(mg,cos θ),C正确;由于AC绳上的拉力不变,而BC绳上的拉力会随着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BC绳的拉力可以大于AC绳的拉力,D错误.]3.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恰好两个字,即可得出A与小车之间的弹力不能减小,得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根据要保证B静止,则受到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当小车处于静止时,A恰好不下滑,此时mg=f=μFN,要保证A静止,则A与小车之间的弹力不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一定向左,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竖直方向上受到小车的支持力、重力和吸引力,要保证B静止,则受到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ma=μ(mg+FN),解得a=(1+μ)g,故选项D正确.]4.C [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A= eq \f(μmg,m)=μg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A=μ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C项正确.]5.BD [若拉力为12 N,对A假设弹力向下,由平衡条件得T=mg+kx1,解得x1=2 cm<8 cm,而弹力向上是不可能的,会导致拉力小于12 N,故A错误;对B假设弹力向上,由平衡条件得N+kx=m′g,解得N=12 N,假设成立,故B正确;对B假设弹力向下,由平衡条件得N=kx+m′g,解得N=28 N,假设不成立,故C错误;对A假设弹力向上,由牛顿定律得mg-kx=ma,解得a=2 m/s2,假设成立,故D正确.故选BD.]6.A [当F较小时,两物体一起做加速运动,有F=(m1+m2)a,即a= eq \f(F,m1+m2)= eq \f(kt,m1+m2),两物体加速度相同且与时间成正比.当两物体间的摩擦力达到μm2g后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对m2有F-f=m2a2,在相对滑动之前f逐渐增大,相对滑动后f=μm2g不再变化,a2= eq \f(F-f,m2)= eq \f(kt-μm2g,m2),故其图像斜率增大;而对m1,在发生相对滑动后,有μm2g=m1a1,故a1= eq \f(μm2g,m1)为定值.故A项正确.]7.AB [在前t1时间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at,v -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0.故A、B正确,C、D错误.]8.BD [初始阶段,物块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下,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结合图像在0~1 s内,a=g sin θ+μg cos θ=10 m/s2,物块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后,相对传递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此阶段仍是加速,即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1~2 s内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2 m/s2,选项B对;0~1 s和1~2 s摩擦力方向不同,选项A错;根据g sin θ+μg cos θ=10 m/s2和g sin θ-μg cos θ=2 m/s2可解得sin θ=0.6,即θ=37°,选项C错;动摩擦因数μ=0.5,选项D对.]9.B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A、B间的弹力为零时,两物体开始分离.开始时,A和B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对A和B组成的整体有F+kΔx-2mg=2ma,因F=mg,Δx逐渐减小,故加速度a变小,即在B和A分离前,它们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A和B间的作用力为零时,B和A将要分离,此时B和A的加速度相等,对物体B有F-mg=maB,得aB=0,故aA=0,对物体A有F弹2-mg=maA,故F弹2=mg;开始时弹力F弹1=2mg,B和A刚分离时弹簧弹力F弹2=mg,故弹簧的劲度系数k= eq \f(F弹1-F弹2,h)= eq \f(mg,h),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B、C.]10.BC [因为μ<tan 37°,若v0≥1 m/s,两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沿传送带下滑,摩擦力均阻碍物块的运动,所以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B选项正确;若v0<1 m/s,开始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大于物块B的加速度,然后加速度相等,所以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即C选项正确.]11.解析:物体刚滑上传送带时,因初速度v0=14 m/s大于传送带的速度v=4 m/s,则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解得a1=g sin θ+μg cos θ=10 m/s2当物体与传送带同速时,有v0-a1t1=v得运动时间t1=1 s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s1= eq \f(v0+v,2)t1=9 m传送带的位移s2=vt1=4 m当物体与传送带同速后,由于μ=0.5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