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个地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9分。
图一为益阳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二为测绘的校园局部平面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图中气象站位于地理园的( )
A. 西南方向B. 正东方向C. 西北方向D. 东北方向
2.图2中甲处为校园景观指示牌,该牌中①处对地理园方位指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黑龙江省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准备利用周六参加林场徒步活动,读图,完成各小题。
3.图中①、②两条徒步路线分别从甲村、乙村上山,同学们讨论选择路线时观点正确的是( )
A. ①路线这里距离更近B. ②路线可以途经陡崖
C. ①路线整体坡度更缓D. ②路线可以欣赏河景
4.图中所示区域部分主要的地形为( )
A. 平原B. 丘陵C. 山地D. 高原
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海洋中游冰能力很强的顶级琼食者。如图为该化石。据此完成各小题。
5.此次发现说明当地( )
A. 由海洋变成了陆地B. 史前巨鲨曾生活在陆地
C. 人们把化石带到陆地D. 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
6.下列词语能形容这种现象的是( )
A. 愚公移山B. 沧海桑田C. 刻舟求剑D. 掩耳盗铃
“流浪太阳”是指2019年初因为连续下雨和阴天,江浙沪人民调侃太阳是不是也跟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一样,给自己装上发动机离家出走了。据此完成各小题。
7.太阳“流浪”期间,江浙沪人民最希望出现的天气是( )
A. B. C. D.
8.太阳长时间“流浪”,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低温阴雨,农田积水
②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慢
③道路湿滑,交通不便
④空气湿度大,利于晨练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读图,完成各小题。
9.图中所示的降水类型为( )
A. 锋面雨B. 对流雨C. 台风雨D. 地形雨
10.位于喜马拉雅山地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其降水多主要是因为( )
A. 纬度低B. 靠海近C. 山地迎风坡D. 离台风源地近
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描绘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不息图(如图)。据图完成各小题。
11.图1中可以看出( )
A. 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B. 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
C. 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D. 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
1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 )
A. 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B. 乙地人口稀疏,因为长年炎热多雨
C. 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D. 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读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3.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 都位于沿海B. 都位于温带C. 都位于亚洲D. 都位于赤道
14.薰衣草的原产地法国普罗旺斯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5.中国伊利河谷的冬季气温远低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B. 地形地势C. 海陆位置D. 人类活动
图1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图2为清代《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了苏州“商贾辐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各小题。
16.结合图1“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B. 保护聚落的目的是要发展旅游业
C. 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D.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7.图2作品显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 乡村,这里有河流B.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城市,这里房屋密度大D. 城市,这里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量了济南冬至的天气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各小题。
18.济南2021年冬至日天气( )
A. 晴B. 气温年较差11℃C. 风力大D. 空气质量优
19.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人们较为适宜开展的户外活动是( )
A. 登山踏青B. 打篮球C. 穿短袖D. 吃冷饮
20.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区域空气质擅高低的重要指标,下列行为不利于济南空气质量提高的是( )
A. 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B. 鼓励购买家庭私家车
C. 增加绿化面积D. 对主干道洒水降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手机微信启动画面,是由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它可以帮助气象部门预报 ______ (气候/天气)。
(2)为了更清晰地看出照片中的陆地轮廓,老师将照片进行了处理,如乙图所示,图中可以看到的大洋C是 ______ ;大洲B是 ______ 。乙图中赤道横穿过的D是 ______ (填大洲名称),①点所在地属于 ______ 纬度区。
(3)图中A、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 (填名称);南极地区所在的大洲是 ______ (填名称)。
2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罗河孕育古埃及农耕文明】
埃及无罗河在海年6~10月定期泛滥,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在两岸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
(1)埃及被 ______ (纬线)穿过,埃及的气候类型主要以 ______ 为主,气候特征是 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尼罗河干流的流向为 ______ 。
(2)从资料看出埃及的农作物以及城市沿 ______ 分布,原因是 ______ 。
【船只搁浅,航道堵塞】
2021年3月23日至29日,20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意外搁浅,导致双向河道堵塞。等候船只每小时损失上亿美元,航运中断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损失。
(3)假如你是船长,当时船只即将进入苏伊士运河堵塞河段,你会选择等候还是绕行?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3.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度的人口分布示意图。
(1)据材料一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______ (中高纬度、中低纬度)的 ______ (地形类型)地区。亚洲北部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______ ,A地区主要语言是 ______ 。
表:亚、欧、非三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从表中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______ ;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 ______ ,这种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 。(列举一条)
24.七年级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气温的分布”时结合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思考,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地理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资料:放置在寒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图):
实验过程: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升温较快地是 ______ 。比较沙子和水,傍晚温度值较高的是 ______ 。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较小的是 ______ 。
【学以致用】
(2)图中A点气温为 ______ ℃;A点与B点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 点;C点比D点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 ;E点比B点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 。
(3)南半球的10℃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主要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D、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图中气象站位于地理园的东北方向。
故选:D。
(1)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
(2)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本题考查了地图中方向的判断方法,结合图示记忆解答此题,属于常见的选择题。
解:读图可得,老校门位于甲处的左方150米,气象站位于甲处的右方120米,校训碑位于甲处上方80米,可得出地理园位于甲处的上方300米处,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地图中方向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4.【答案】C、C
【解析】解:读图可知,②路线距离山顶更近,A错误。
②路线不途经陡崖,B错误。
①路线等高线稀疏,整体坡度更缓,C正确。
①路线可以欣赏河景,D错误。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图示信息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
故选:C。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
认真审题,把握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6.【答案】A、B
【解析】解: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上升,原来的海洋变成了陆地。
故选:A。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本题考查了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解: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沧海桑田能形容这种现象。
故选:B。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本题考查了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7~8.【答案】B、A
【解析】解:读图可知,A是雾天,B是晴天,C是雷阵雨,D是台风。太阳“流浪”期间,江浙沪人民最希望出现的天气是晴。
故选:B。
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记忆即可。
解:太阳长时间“流浪”,带来的影响会有:低温阴雨,农田积水;道路湿滑,交通不便;热量不足,作物生长缓慢;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晨练等。
故选:A。
地理常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涉及面广泛而多种多样。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9~10.【答案】D、C
【解析】解:如图,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故选:D。
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考查降水的类型,要理解记忆.
解:乞拉朋齐地处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也就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北面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C。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题主要考查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读图理解回答即可。
11~12.【答案】A、A
【解析】解: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稀少;大洋洲东部比西部密集;非洲北部人口最稀疏。
故选:A。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考查了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结合图示图例解答即可。
解: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A正确;乙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气候终年干燥少雨,人口稀疏,B错误;丙地是亚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丁位于亚洲北部,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人口稀疏,D错误。
故选:A。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读图理解回答即可。
13~15.【答案】B、A、C
【解析】解:结合图示来看,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温带;薰衣草产地中美国的班纳西州和中国的伊犁河谷位于内陆地区;薰衣草产地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分布;薰衣草产地都距离赤道较远。
故选:B。
人们根据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示信息解答即可。
解:读图可知,普罗旺斯位于法国的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
故选:A。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理解气候类型的能力,理解答题即可。
解:中国伊利河谷的冬季气温远低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伊犁河谷位于内陆地区,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冬季气温低;法国普罗旺斯位于沿海,冬季气候温和。
故选:C。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本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16~17.【答案】C、D
【解析】解: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聚落的形成会受到水源、交通、人口、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从对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等。
故选:C。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让学生了解影响聚落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解:上面图2作品表示城市聚落,反映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等工作。
故选:D。
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本题考查了城市和乡村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及其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图示理解解答本题。
18~20.【答案】A、B、B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天济南的天气是晴;不能看出气温的年较差、只能看出日较差;当天的风力小,空气质量属于良。
故选:A。
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根据空气质量指数: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以上为重度污染。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记忆即可。
解:读图可知,该地区气温较低,不适合穿短袖和吃冷饮,也不适合登山踏青,当天是晴天,适合打篮球。
故选:B。
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记忆即可。
解:鼓励购买使用燃油私家车,排放的尾气增加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选项ACD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故选:B。
根据空气质量指数: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以上为重度污染。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本题主要考查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的做法,理解答题即可。
21.【答案】天气 太平洋 大洋洲 非洲 低 苏伊士运河 南极洲
【解析】解:(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反映的是短暂的天气状况,该气象云图可以帮助气象部门预报天气。
(2)读图可知,C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其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B是大洋洲。D是非洲,赤道穿过非洲中部,①点在23.5°S上,属于低纬度区。
(3)读图可知,A是亚洲,D是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南极地区所在的大洲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1)天气;(2)太平洋;大洋洲;非洲;低;(3)苏伊士运河;南极洲。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气象云图和世界陆地轮廓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纬度的划分、大洋大洲的分布、大洲的分界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2.【答案】北回归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自南向北 河流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尼罗河沿岸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耕作
【解析】解:(1)读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埃及南部,埃及的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尼罗河干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流。
(2)读图可知,埃及的农作物以及城市沿河流分布,主要是因为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尼罗河沿岸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耕作。
(3)选择绕行:运河通航时间不确定,等候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绕行可使航行不中断,货物顺利到达目的地。
选择等待:绕行非洲南端好望角,距离长,消耗更多的燃料。
故答案为:(1)北回归线;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自南向北;
(2)河流;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尼罗河沿岸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耕作;
(3)选择绕行:运河通航时间不确定,等候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绕行可使航行不中断,货物顺利到达目的地;选择等待:绕行非洲南端好望角,距离长,消耗更多的燃料。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一个非洲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国土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首都开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本大题以非洲气候图和埃及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的气候、埃及的城市和农业、苏伊士运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3.【答案】中低纬度 平原 纬度高、气候寒冷 阿拉伯语 非洲 欧洲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解析】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读图可知,B位于亚洲北部,地处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A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当地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据表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人口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问题。
故答案为:(1)中低纬度;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阿拉伯语;
(2)非洲;欧洲;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世界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等地区。
本大题以世界部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度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和亚、欧、非三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为材料,共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原因、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4.【答案】沙子 水 海洋 10 A 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解析】解:(1)读图可知,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升温较快的是沙子。比较沙子和水,傍晚温度值较高的是水。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较小的是海洋。
(2)读图可知,A点在10℃等温线上,A点的气温为10℃;B点气温在0-10℃,A点气温为10℃,故A点气温较高;C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因此C点比D点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E位于北寒带,B位于北温带,因此E点比B点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3)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地形单一,以海洋为主,北半球地势高低悬殊,海陆交错分布,北半球等温线曲折。
故答案为:(1)沙子;水;海洋;(2)10;A;地形因素;纬度因素;(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等温线及其判读、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年
37.20
7.27
8.2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