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3.5分。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开始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给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1为宇航员太空授课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宇航员授课10月12日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
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D-A之间
2.本次天宫课堂结束后,安庆将迎来的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3.授课10月12日当天,安庆的昼夜长短情况( )
A. 昼长夜短B. 昼短夜长C. 昼夜等长D. 不能确定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学习地球,据此完成各小题。
4.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体的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758千米
C. 地球仪的地轴穿过了南北两极
D. 地球仪的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北海道是日本地热能蕴藏量最丰富和应用最广泛的地区,其地热温度高达45~93℃,如图为世界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6.北海道地热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7.现代地质学家在甲山脉上发现了古海洋的生物化石,对该地进行地质研究发现甲处曾是一片海洋。这一发现产生的原因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B. 化石是人们从海边带来的
C. 发生了地壳的变动D. 全球变暖造成
8.如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完成20~22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地位于( )
A. 北半球B. 南半球C. 西半球D. 东半球
我国云南省绿春县县城建在海拔1640米的山顶上,县城两端相距约5公里,但最宽的地方仅二三百米。如图为绿春县城景观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9.绿春县城的聚落形态是( )
A. 条带状B. 团块状C. 点状D. 环状
10.影响绿春县城聚落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B. 地形C. 河流D. 资源
11.“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的2、3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离开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如图是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
A.
B.
C.
D.
12.如图是某地理兴趣探究小组根据某宗教建筑绘制的简图,该宗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它的经典是《圣经》。据此请完成下面16~17题。
该宗教建筑简图代表的是( )
A. 伊斯兰教B. 基督教C. 佛教D. 道教
如图为济南南部山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3.A、B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 590B. 398C. 988D. 192
14.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丁地的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B. 高原C. 盆地D. 丘陵
2022世界杯的举办地点是中东地区的卡塔尔,这个地区位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东部。据此完成各小题。
15.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中国援建卡塔尔属于( )
A. 南北对话B. 南南合作C. 南北之差D. 南北合作
16.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盛会。“世界杯”能( )
①推动举办国经济发展
②加大举办国就业压力
③增进国家间文化交流
④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差异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读北半球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区所在大洲的西部是 ______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②地区所在的洲主要分布着 ______ 人种。
(2)图中①~⑤5 个地区中,位于亚洲的有 ______ (填数码代号)。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______ 所在的大洲(填数码代号)。
(4)③地区人口稀少,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 。
18.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地的气候类型为 ______ ,该气候主要分布在 ______ 附近地区。
(2)C 地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 。
(3)气象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它对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①你认为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人为原因有哪些?(两点即可)
②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两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C、D、B
【解析】解:10月12日当天地球位于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即C-D之间。
故选:C。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本次天宫课堂是2022年10月12日,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C秋分(9月23日前后)至D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天宫课堂结束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
故选:D。
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读图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授课10月12日当天,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C秋分(9月23日前后)至D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阳光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由昼夜等长向昼最短夜最长过渡,所以北半球的安庆昼短夜长。
故选:B。
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结合知识点分析理解解答即可。
4~5.【答案】C、C
【解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等。
故选:C。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B错误;
地球仪的地轴穿过了南北两极,故C正确;
地球仪的地轴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故D错误。
故选: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轴的特点,牢记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是答题的关键。
6~7.【答案】B、C
【解析】解:由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北海道地热能蕴藏量丰富。故B正确。
故选:B。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灾害。
本题考查日本的概况,掌握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解:根据对板块运动特点的认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板块张裂拉伸形成海洋。题干中现代地质学家在甲山脉上发现了古海洋的生物化石,说明发生了地壳的变动。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和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有的进行张裂运动,形成海洋或裂谷;有的进行碰撞挤压运动,地表会隆起形成山脉。
本题考查了板块的运动,结合所学解答此题。
8.【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该地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无法在气候资料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观察气候资料图,可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降水季节变化等。
掌握气候资料图中气温曲线的判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10.【答案】A、B
【解析】解:有的聚落在丘陵地区呈点状,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图中所示聚落的形态是条带状,受地形影响,聚落建在山脊之上的。
故选:A。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云南省绿春县城呈长条形,是建在山脊之上的。所以影响绿春县城聚落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故选:B。
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等。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A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小雨或大雾,读图可知:A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雨和雾,B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雪和大雪,C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晴天和沙尘暴,D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阴和雨夹雪。
故选:A。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解读,读图解答即可。
12.【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图中有十字标志,为教堂,属于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多穹窿顶的建筑,为清真寺;佛教的建筑主要是佛塔和寺庙;道教建筑是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祈禳仪式的建筑物,多为观或宫,故B正确。
故选:B。
基督教的建筑是教堂。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多信仰基督教。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宗教的代表建筑,属于基础题,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即可。
13~14.【答案】D、C
【解析】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A山顶的海拔是398米,B山顶的海拔是590米,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590米-398米=192米。
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解: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丁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类型是盆地。
故选:C。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5~16.【答案】B、B
【解析】解: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和卡塔尔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二者的合作被称为是“南南合作”。
故选:B。
世界上的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合作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足球世界杯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盛会。“世界杯”能推动举办国经济发展、能增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会减少举办国就业压力等,不会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差异。
故选:B。
21世纪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本题考查西亚举办世界杯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发达 白色 ④⑤ ①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
【解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①地区是欧洲西部,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图中②位于北美洲,该大洲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
(2)由图可知,①位于欧洲,②美国位于北美洲,图中③地区所在的洲为非洲,图中④地区亚洲南部属于南亚地区,图中⑤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西部的西亚地区,所以位于亚洲的有④⑤。
(3)读图可知,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图中①欧洲西部。
(4)③地区人口稀少,其中③地位于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
故答案为:(1)发达;白色;(2)④⑤;(3)①;(4)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临海地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人种不同。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以北半球人口密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人种和人口以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8.【答案】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解:(1)读图可知,A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地区。
(2)读图可知,C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也是亚洲仅有的气候之一。
(3)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它对大气具有保温作用。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人为原因有: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产生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其好的建议有:植树造林;尽量采用洁净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故答案为:(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2)温带季风气候;(3)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多植树造林等。
(1)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2)18世纪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在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影响有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农作物减产,全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大量砍伐森林,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为背景,涉及世界气候分布、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