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82份)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文言文阅读突破练17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文言文阅读突破练17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组对点小题,B组综合提升,答案CFH,答案BEG,答案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解析 “曹公待我厚”是“知”的宾语,宾语“曹公待我厚”后停顿;“刘将军厚恩”是“受”的宾语,宾语“刘将军厚恩”后停顿;“以共死”是介词结构,作“誓”的状语而后置,所以“以共死”后应停顿。参考译文 当初,曹操钦佩关羽的人品,但察觉到他内心没有长期留下的意思,对张辽说:“你尝试用交情去问问他。”过后不久,张辽去问关羽,关羽感叹说:“我深知曹公待我很好,可是我受刘将军的大恩,发誓要同生死,我不能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我要等立功报答了曹公再离开。”张辽把关羽的话报告给曹操,曹操认为关羽很有义气。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大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曰:翟人之所求者地,无以财物为也。大王亶父曰:皆勉处矣!为吾臣,与翟人奚以异?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节选自刘安《淮南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解析 “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杖策”修饰“去”,“去”的主语是“大王亶父”,这里省略主语,所以“杖策”前断开;“民”是“相连而从之”的主语,“民”前断开。参考译文 大王亶父住在邠的时候,翟人经常来侵扰,(于是大王亶父)拿着皮革、布帛和珍珠玉石侍奉他们,但翟人不肯接受,说:翟人要的是地盘,而不在乎财物。大王亶父说:大家都好好地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吧!当我的臣民和当翟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况且我听说,不能为了(争夺)用以养生的土地而伤害养育的人民。(于是大王亶父)拄着手杖离开了邠地,百姓们成群结队地跟随着他离去,后来在岐山下建立了周朝。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节选自《说苑·君道》)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案 CFH解析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结构对称,应各自成句;“赏罚不当”,主谓结构,意思是“赏罚不适当”,句意完整,“当”后应断开。参考译文 司城子罕辅佐宋君,对宋君说:“国家的危险与安稳,百姓的安定与动乱,均取决于君王施行赏罚。奖赏恰当,有德才的人就受到鼓励;惩罚适合,坏人就受到遏止。赏罚不适当,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得到鼓励,坏人就不能得到遏止,奸诈邪恶的人结党营私,欺瞒尊长,蒙蔽君王,来争取爵位和俸禄,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奖赏、恩赐、礼让、推举这些事是民众所喜好的,请您自己执行;惩罚、杀戮这些事是民众所厌恶的,请让我来掌管。”宋君说:“好。坏事你来做了,好事我来做,我知道这样就不会被诸侯耻笑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解析 “四年”是句外时间状语,其后停顿;“晋饥”是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参考译文 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广泛传布,历朝历代都有,救济灾难,抚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卖给它吧。”邳郑的儿子邳豹说:“攻打它。”缪公说:“他们的国君虽然恶劣,但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最终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答案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解析 两个表国名的“魏”放在一起,前一个“魏”是“救”的宾语,后一个“魏”是“歃盟”的主语,因此,要在两个“魏”中间断开;“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秦”后面要断开;“地”与“民”,分别是“亦且岁危”“亦且岁死矣”的主语,因此要在“地”“民”的前面断开;“此”与后面的“……也”构成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因此要在“此”的前面断开。
参考译文 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不比魏国的军队强大,魏国的军队也并不比赵国的军队弱。可是赵国土地每年没有丢失的危险,并且老百姓每年没有死亡的威胁,相反魏国的土地每年有丢失的危险,百姓有死亡的威胁,什么原因呢?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现在(如果)赵国不去救援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那赵国就将与强大的秦国毗连,赵国土地每年有丧失的危险,并且老百姓每年有死亡的威胁了。这就是我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故先王之时,大至于朝廷之政事,广至于四方之风俗,微至于匹夫贱士之悲嗟,妇人女子之幽怨,一考于诗而知之。而使有可以时陈取而藏诸太师又播之乐章大者荐之郊庙而次者陈之燕享则夫诗之可以观故察物其重盖如此。(节选自《张耒集·卷五十六·书简》)
答案 而使有可以时陈/取而藏诸太师/又播之乐章/大者荐之郊庙/而次者陈之燕享/则夫诗之可以观故察物/其重盖如此。
解析 从整体结构来看,“藏诸太师”“播之乐章”结构基本相同,是诗歌的两种传播方式,“又”一般表递进,所以在“又”前断开;“取”和“藏”是两个动词,中间由“而”连接,所以应该在“取”前断开;另外“大者荐之郊庙”“次者陈之燕享”,两句结构基本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所以可以在两句中间断开;“则”一般用于句首,用来表结果;“重”指重要性,“其”用在句首,表总结推测,应在“其”前断开。参考译文 所以在先王的时候,大到朝廷的政事,广到各地的风俗,小到普通人和卑贱的士人所发出的悲叹,妇人女子郁结于心的愁怨,全都可以通过诗歌来考察了解他们的感情。而(这)使诗具有可以陈述时政的功效,选取一些收藏在太师那里,又通过音乐的章节来传播,大的方面可以把它进献给天子祭天地和祖先时使用,其次可以在设宴招待客人时演奏,因此诗歌可以用来了解原因、体察事物,它的重要性大概就是这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材料一 骊姬谮世子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
7.(对点练)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答案 ADF解析 前两个“吾”是相同词语相连,第一个是前文的宾语,第二个是后文的主语,中间要断开;“子与吾”与“子不与吾”对应,应在“子不与吾”前后断句。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文中同“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
解析 文中的“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相同,均为“吝惜”。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爱子的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来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好,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
解析 “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错误,“谮”是诽谤谗害之意,晋献公想要杀的人是申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参考答案(1)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进兵),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了。楚王赏赐他百斤金。
11.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①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②不同之处是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的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违背父命,功成之后自杀身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太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考虑您的忠告,以至于一死,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如此,但我的国君年纪大了,爱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就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您如果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于是自杀了。因此谥号为“恭世子”。
材料二 楚国有位士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鸣推辞不肯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呢?”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我希望你能去做国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我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于是辞别父亲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围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练24求同辨异突破比较鉴赏题课件,共23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文言文阅读突破练21文本互织重视文言文复合性阅读课件,共24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文言文阅读突破练20呼应教材重视试题与教材的显性关联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组对点小题,B组综合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