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原卷版).docx
    • 解析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解析版).docx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原卷版)第1页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原卷版)第2页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原卷版)第3页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解析版)第1页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解析版)第2页
    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解析版)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文件包含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原卷版docx、江苏期末好题汇编06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m用时约10s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小颗粒物
    D.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1.4m/s
    【答案】D
    【详解】A.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600℃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m用时约0.29s,故B不符合题意;
    C.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μm的细颗粒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1.1m/s~1.5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战国编钟是我国发现保存最完整的编钟,演奏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音域宽广”描述的是编钟发声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量
    【答案】B
    【详解】音域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音域宽广指的是频率,而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情境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B.街道旁装噪声监测仪
    C.医院里禁止汽车鸣笛D.航母甲板上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A
    【详解】A.在学校周围植树,树木可以阻挡一部分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街道旁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实验中,目的是探究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听水中小铃铛的声音
    B.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观察收音机扬声器前方蜡烛火焰的晃动
    D.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听瓶内手机铃声的变化
    【答案】C
    【详解】A.听水中小铃铛的声音是为了探究液体可以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是为了探究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收音机扬声器前方蜡烛火焰的晃动,烛焰由静到动,获得了能量,是为了探究声音具有能量,故C符合题意;
    D.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瓶内可以传声的介质变少,听到瓶内手机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操场上要呼唤远处的同学,常将双手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 )
    A.提高发出声音的频率B.改善接受声音的音色
    C.减少声音能量的分散D.提高听到声音的音调
    【答案】C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双手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可以减少声音能量的分散,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发出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不会改变,音色不会改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中烛焰随音乐晃动,可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乙中盖玻罩音量减小,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声音
    C.丙中调大声音的音量,会看到纸片跳动的频率加快
    D.丁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答案】C
    【详解】A.放在发声喇叭前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盖玻罩音量减小,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调大声音的音量,扬声器中的纸片跳动幅度会更大,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频率加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改变试管内的水量空气柱长度改变,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真空可以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响度不同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能传播很远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D
    【详解】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这些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的,故B错误;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音在山谷中形成了回声,与次声波无关,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8.(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近年来,抖音上流行一种“敲碗”音乐,如图所示,表演者在水平桌面上摆上用同种材质做成的大小不同的碗,当表演者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碗时,他改变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答案】C
    【详解】AD.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种材质做成的大小不同的碗,碗的振幅相同,则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故AD不符合题意;
    B.都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碗,所以音色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碗的大小不同,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文明行为和管理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中、高考期间暂停广场舞活动
    C.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D.大型机械施工的场地设有板墙
    【答案】D
    【详解】A.在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中、高考期间暂停广场舞活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 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型机械施工的场地设有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下·江苏·八年级统考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名男性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在“天宫”内宇航员们靠无线电波交流
    【答案】B
    【详解】A.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六名男性宇航员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零,故C错误;
    D.“天宫”内有空气,宇航员交流靠空气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11.(2022上·贵州黔西·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放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B
    【详解】A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白气”应下降不应上升,故A错误,B正确;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2.(2011上·云南德宏·八年级统考期中)给杯中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现仅将杯中的水增多,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aB.bC.cD.d
    【答案】C
    【详解】将杯中的水增多,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温度不变,但水的质量比原来的多,加热时间会变长,b图线的沸腾温度比a高,d图线的沸腾温度比a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冰、霜、露、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详解】A.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4.(2021上·河南郑州·八年级郑州外国语中学校考期中)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答案】C
    【详解】A.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它们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入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实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B.烧杯内碎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
    C.第2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试管内碎冰熔化时间约为6min
    【答案】B
    【详解】A.烧杯内的碎冰直接从酒精灯火焰获取热量,则熔化前烧杯内的碎冰升温更快,结合图乙可知实线应该是烧杯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烧杯内碎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故B正确;
    C.烧杯内的碎冰在4~10分钟温度保持0°C不变,此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第2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固态,故C错误;
    D.结合A可知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于烧杯中的碎冰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为0°C,而试管中冰的温度也为0°C,没有温度差,试管中的碎冰不能继续吸热,不能熔化,待烧杯中碎冰熔化完后,试管中的碎冰开始熔化,则根据图像可知试管内碎冰大约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14min熔化结束,熔化时间为t=14min-10min=4min
    故D错误。
    故选B。
    16.(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是液态氮置于试管中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白气”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C.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A
    【详解】A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过程要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D.“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的过程向外放出热量。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是利用试管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不影响测冰块温度
    B.实验时,应该用整块冰进行实验
    C.为了使冰块充分吸热,应用沸水加热冰块
    D.冰块熔化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冰属于晶体
    【答案】D
    【详解】A.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否则温度计示数不能准确显示冰的温度。故A错误;
    B.实验时,为了均匀受热,应该用碎冰进行实验。故B错误;
    C.为了使冰充分吸热,更好的观察到冰熔化的现象,应用温水加热。故C错误;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冰块熔化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冰属于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18.(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煮菜时发现锅盖上有许多水珠,这些水珠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详解】煮菜时,菜里的水分先汽化为水蒸气,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又液化成小水珠,因此它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19.(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下,滚烫的开水泼出会形成“泼水成冰”的现象,对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②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液化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③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④发出令人惊叹的绚烂的光芒,主要原因是光经过小冰晶发生色散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D.只有①②④正确
    【答案】A
    【详解】①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①正确;
    ②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故②错误;
    ③“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它们的原理不同,故③错误;
    ④发出令人惊叹的绚烂的光芒,主要原因是光经过类似三棱镜的小冰晶发生色散形成的彩虹,故④正确。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021上·江苏无锡·八年级宜兴市树人中学校联考期中)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吸热的是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1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石家庄二十三中校考期中)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对应的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锤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答案】B
    【详解】由图得,振动由快到慢的顺序为第2幅图,第3幅图,第4幅图,第1幅图。编钟 质量越大,振动越慢,质量越小,振动越快。说明第1幅图是甲,第2幅图是丁,第3幅图是丙,第4幅图是乙,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得,丙的振幅做大,丁的振幅最小。锤子越用力敲,编钟振幅越大,因此敲丙编钟用力最大。出现裂痕的编钟,音色与其他编钟的音色不同。丁的声波形状与甲、乙、丙的声波形状不同,说明丁编钟的音色与甲、乙、丙的音色不同,故丁编钟出现裂痕,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晓晓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分别在A、B、C三个点)“点水”后水面形成的以点水处为圆心的圆形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圆形的波纹,点水的时间忽略不计,水波扩散速度相同),图中还给出了每个圆上边缘的y轴坐标。同时晓晓又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那么在这过程中( )

    A.蜻蜓翅膀振动时晓晓没有听见,所以蜻蜓没发声
    B.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C.以蜻蜓为参照物,忽略飞行中点水动作,蜻蜓在水中的像是静止的
    D.第一次点水后,蜻蜓飞行的速度比水波扩散的速度大
    【答案】C
    【详解】A.蜻蜓的翅膀每秒钟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虽然发声但是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蜻蜓平行于水面飞行,蜻蜓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时对称的,若以蜻蜓为参照物,像与蜻蜓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蜻蜓在水中的像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根据三个水波内切,即蜻蜓点水时先点水的水波恰好传到后点水的位置,所以蜻蜓的飞行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纹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0.41ms、0.19ms,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B.C.D.
    【答案】B
    【详解】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0.41ms、0.19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
    所以
    即B、D到手机的距离是相同的(最远),而离手机最近的是E,A、C在中间且相等,因此,对照图片可知,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B,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以下诗句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
    【详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故B符合题意;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可以估算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所以“山”是运动的,但不知道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18上·八年级单元测试)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答案】B
    【详解】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所以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的液面下方;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的液面上方。
    故选B。
    【点睛】重点是液化的过程,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哪的水蒸气遇到哪的“冷”而形成,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形成在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了。
    26.(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答案】D
    【详解】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此处不用再分题型,放综合性、难度较高的题目,或者仍然以题型方式分类,但难度提升。
    27.(2022下·江苏·八年级南京市第二初级中学校考期末)图是一支刻有 100 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 30 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 80 格, 则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0~100℃B.-30~100℃C.-60~140℃D.-20~105℃
    【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0~100℃间小格数n=80格-30格=50格
    此温度计每一小格的温度
    而0℃以下有30小格,所以最低温度t最低=-2℃×30=-60℃
    而100℃以上的小格数n1=100格-80格=20格
    所以最高温度t最高=100℃+2℃×20=140℃
    所以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1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3上·江苏·八年级统考期中)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③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
    A.③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
    【答案】D
    【详解】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采用的是转换法;
    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采用的是模型法;
    ③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采用的是转换法;
    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①⑤⑥,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镇江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这是在 减少噪声。
    【答案】 噪声 声源处
    【详解】[1][2]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
    30.(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答案】 响度 频率 振动 空气
    【详解】[1][2]声音的特征有响度、音调、音色,所以①填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的大小,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振动频率的快慢,所以②填频率。
    [3][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31.(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飞船点火升空的过程中:
    (1)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白气是水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飞船升空过程中航天员陈冬相对 是运动的(选填“地面”或“飞船”)。“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既降温又 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2)“神舟十四号”的宇航员 (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
    【答案】 汽化 液化 地面
    压缩体积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大量的“白气”(实为小水珠)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白气是水先汽化为水蒸气后液化为小水珠产生的。
    [3]在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航天员陈冬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陈冬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陈冬是运动的。
    [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既降温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2)[5][6]声呐传递信息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
    32.(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华发现风铃的金属管互相撞击时,能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是因为金属管 而产生的,和其他乐器相比声音的 不同,通过看图可以猜测;不同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金属管的 有关。

    【答案】 振动 音色 长度
    【详解】[1]声音是由于风铃金属管之间互相撞击振动而产生的。
    [2]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常用于区别声音,金属管与其他乐器相比,声音的音色不同。
    [3]由图可以看出,金属管长度不同,因此可以猜测,不同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金属管的长度有关。
    33.(2023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联考期末)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它发出的悦耳声是由于它的 产生的,编钟越大,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它发出声音的与其它乐器是不同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振动 低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因振动发出声音。
    [2]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编钟越大,越难以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编钟和其它乐器是不同的物体,所以音色是不一样的。
    34.(2022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攀登雪山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大声说话,即要控制声音的 ,这是因为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 ,大声说话有可能诱发雪崩。
    【答案】 响度 能量
    【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人说话的声音响度大,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往往会引起积雪层雪崩,造成危险,所以需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35.(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吴老师用“小蜜蜂”在给同学们上课,“小蜜蜂”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朵中的;当吴老师开始讲课时,同学们立马保持安静,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 空气 声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蜜蜂”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朵中的。
    [2]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同学们保持安静,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6.(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小华在演奏古筝时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城市主要街道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
    【答案】 音调 dB
    【详解】[1]在演奏古筝时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噪声监测设备是测量声音的响度的仪器,单位是分贝(dB)。
    37.(2022上·陕西咸阳·八年级校考期中)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 (选填“吸热”或“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答案】 汽化 放热 液化
    【详解】[1][2]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压强减小,由液态变成气态,即迅速汽化变成气体,汽化吸热,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遇冷后放热凝固变成固态的冰。
    [3]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由于压强增大,压缩体积,气态的二氧化碳液化变成液态,完成一个循环。
    38.(2022上·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冰箱,小明告诉妈妈,冰箱是通过制冷剂的 和 来实现制冷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出现白霜,妈妈为冰箱除霜的时候先断电一段时间,等白霜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再用毛巾擦拭就清理干净了。
    【答案】 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详解】[1]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
    [2]气态工作物质在冰箱外部液化成为液态,同时放出热量。
    [3]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而出现白霜。
    [4]白霜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
    39.(2022上·江西南昌·九年级南昌二中校考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C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②小明观察到:第7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图 (选填“C”或“D”);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③请把表格中缺的一空补充到横线上: ;
    ④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图能正确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B.C.
    【答案】 B C 水蒸气 94 低于 不会 C
    【详解】(1)①[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位置。
    ②[2]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第7min时,水处于沸腾时的状态,故选择C图。
    [3]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③[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沸腾前,水温每分钟升高2℃,所以第2min的温度为94℃。
    ④[5]水在1个标准大压下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大压值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2)[6]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为98℃,此时试管中的水温度也为98℃,两者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3)[7]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
    A.图像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的沸点与原来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液体先迅速降温再缓慢升温,沸点与之前相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0.(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醚变化。当沿图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醚,此现象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压缩体积
    【详解】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能使气体液化。
    41.(2022下·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实现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关心关爱。小刚在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他擦拭手臂,周围的人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小刚感到擦消毒棉的地方凉快是因为酒精 ,疫苗进入注射器后,小刚透过有药液的注射器部分看见护士的手指变粗,这是光的 现象,注射器针头很尖,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轻松刺穿皮肤完成疫苗注射。
    【答案】 扩散 蒸发吸热 折射 增大
    【详解】(1)[1]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他擦拭手臂,周围的人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小刚感到擦消毒棉的地方凉快,是因为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会感觉擦消毒棉的地方凉快。
    (3)[3]疫苗进入注射器后,此时的注射器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护士的手指在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4)[4]护士给病人扎针时,使用的注射器针头很尖,这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容易将针头扎进人的皮肤。
    42.(201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 (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压活塞,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 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详解】[1][2]随着活塞的拉动,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会吸收热量。
    [3]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所以压缩体积的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43.(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某同学课余自制了二胡和简易笛子,如图甲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来回移动,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音调高低的。如图乙在笛子的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乐曲。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
    【答案】 振动琴弦的长度 a
    【详解】[1]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来回移动,是在粗细、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振动琴弦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琴弦的音调。
    [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44.(2023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且频率很低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进行捕食。
    【答案】 次声 超声
    【详解】[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为次声波,所以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且频率很低的次声波交流。
    [2]蝙蝠和海豚可以听到100000Hz以上的超声,所以蝙蝠利用超声定位进行捕食。
    45.(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这是模仿鸟发声的 ,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安静的自习课上班长制止小明吹“鸟鸣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 音色 调 声源
    【详解】[1]因为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这是模仿鸟发声的的音色。
    [2]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3]安静的自习课上班长制止小明吹“鸟鸣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6.(2022上·江苏苏州·八年级苏州中学校考期末)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2℃,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 (填偏高/偏低) ℃,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答案】 偏高 3 125
    【详解】[1][2]由题意知,实际温度变化10℃,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比原来偏多
    Δt=0.5℃+2℃=2.5℃
    即为10℃+2℃+0.5℃=12.5℃
    所以温度再升高10℃,温度计的变化仍为12.5℃,比原来多变化2.5℃,所以测量值比原来偏高 ,Δt1=0.5℃+2.5℃=3℃
    [3]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之间为100℃,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之差为
    47.(2023上·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小明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装置密封完好,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停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摄氏度的两点,则B处应该标的温度值是 ,C处的温度值比B处 (填“高”或“低”)。
    【答案】 气体 高
    【详解】(1)[1]此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瓶内气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所以此温度计就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瓶内气体推动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上升2℃,故在C处的温度为2℃,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下降2℃,故在B处的温度为-2℃,所以C处的温度值比B处高。
    48.(202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管中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量温度,小明决定给它标上刻度。他先将烧瓶放入冰水混合物里,同时在液柱所在位置A处标上“0℃”,同时在液柱所在位置B处标上“100℃”,则A点应该位于B点的 侧(选填“左”“右”)。小明同时发现AB之间的距离较短,为了提高该自制温度计的测量精度 。
    【答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 右 使用更细的弯管
    【详解】(1)[1]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此温度计主要是靠瓶内的空气来感受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就会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向左运动,从而显示出示数。
    (2)[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向左运动,若液柱所在位置B处为“100℃”,液柱所在位置A处标上“0℃”,则A点应该位于B点的右侧。
    [3]制作气体温度计时,要使玻璃管内液柱位置变化比较明显,应使瓶子的容积比玻璃管容积大的多,或使用比较细的玻璃管,瓶子内气体的微小膨胀,使液柱位置在细管中有明显的变化。AB之间的距离较短,为了提高该自制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可以使用更细的弯管。
    49.(2021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塑料刻度尺的一端被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 产生的声音和敲击 发出的声音。
    (2)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力拨动。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 ,听到声音的 较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 相同, 不同。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 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 振动 桌面 较大 响度 响度 音调 幅度 音色
    【详解】(1)[1][2]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声。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和塑料尺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
    (2)[3][4]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这样会导致塑料尺振动的幅度不同,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较大,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动的幅度,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3)[5][6]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这样会导致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改变塑料尺振动的频率,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4)[7][8]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即音调、响度相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
    50.(2022上·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
    (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
    (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
    (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
    【答案】 ① ② ④ ⑤ ③ ⑤
    【详解】(1)[1][2]研究音调跟粗细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①②两根琴弦。
    (2)[3][4]研究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故选择④⑤两根琴弦。
    (3)[5][6]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图像可知,在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弦越长,弦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表中数据知,③和⑤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③较短,音调较高。
    51.(2019上·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考期末)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比较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某种作用,相当于 透镜对光的作用,比较丁与甲,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③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的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答案】 相同 凸 发散 超
    【详解】①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需要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②根据图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说明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音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根据图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小,说明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音有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52.(2021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此时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 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响铃闹钟铃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 发出的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高/低)。
    【答案】 振动 转换 振幅 响度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振动 响度 低
    【详解】(1)[1][2][3]图甲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4][5]图乙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响度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3)[6][7][8]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53.(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3)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3(mi)”、“5(s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瓶和水 低 空气柱 高
    【详解】(1)[1][2]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3][4]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5]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3(mi)”、“5(s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
    54.(2021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认为 (蓬松多孔/平整光滑)的材料隔声效果好。
    【答案】 小 袜子 蓬松多孔
    【详解】(1)[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距离越短,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3]由实验可知,袜子的隔音效果最好,袜子表面粗糙、多孔,由此可知,蓬松多孔的材料隔声效果好。
    55.(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王明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时,看见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1)图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2)如图甲所示,他的实验装置安装错误之处是: ;为了改正错误,可以图中的铁夹 (A/B)适当上移;
    (3)根据甲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沸腾(正在/将要);
    (4)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验证了猜想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5)另一组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秒表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A 正在 3 D 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详解】(1)[1]烧杯下面的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能够均匀受热。
    [2]此实验需要按一定时间记录温度,所以重要的两个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此时实验缺少了秒表。
    (2)[3][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容器底部,可以通过调节铁夹A的位置,将温度计提高,纠正错误。
    (3)[5]由图甲可知,水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4)[6][7]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故验证了猜想3,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所以水温上升较慢,然后水温上升加快,而水温较高时散热增加水温上升又放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8]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可能的原因有火力不足、没有用外焰加热、环境温度太低、散热面积太大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水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温度无法升高到沸点,从而不能沸腾。
    56.(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
    (一)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
    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陶土网(石棉网)
    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C;
    (4)撤去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 。
    (二)在探究影响水凝固点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线,如图丙所示。
    (5)从图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从图线中可知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
    (7)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 B、D、A、C 99 继续吸热 10 不变 低 变少
    【详解】(1)[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先下而上的原则,本题中应按照铁架台、酒精灯、铁圈和陶土网、烧杯、纸板和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连线,得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3)[3]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该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9℃。
    (4)[4]撤去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必须在到达沸点的同时持续吸热。
    (5)[5]从图线可知,当10 ≤ t ≤ 20min温度不变,根据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可判定该物质是晶体,且该段时间内物质正在凝固,这一过程中共用了
    20min − 10min = 10min
    [6]由图线可知,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6)[7]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凝固点,根据图线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中加盐后凝固点变低。
    (7)[8]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两者之间存在温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冰水混合物到盐冰水混合物,因而盐冰水混合物既达到熔点同时吸热,所以盐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熔化的条件,因此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
    57.(2023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上表格丙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答案】 自下而上 吸热 不变 98 低于 时间 质量
    【详解】(1)[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根据外焰高度调节铁圈和石棉网的位置,因此要自下而上安装。
    (2)[2][3]由实验数据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从第7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验时的沸点低于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6][7]由图乙两次实验的图像知道,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条件完全相同,两位同学所用时间不同,是因为实验时用水质量不同。
    58.(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A中气泡的情形,可知烧杯中的水处于 (选填“未沸腾”或“沸腾”)状态;
    (2)有两个小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造成的;
    (3)其中,另外有一个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如图C所示,将装有水的大容器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也放在大容器水中漂浮,且也有适量水进入玻璃瓶,用夹子将甲、乙绑在如图的支架上固定位置,然后对大容器进行加热,待大容器的水沸腾后,玻璃瓶甲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玻璃瓶乙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 沸腾 质量 不能 不能
    【详解】(1)[1]图A中气泡由下往上体积逐渐变大,烧杯中的水处于沸腾状态。
    (2)[2]根据Q=cmΔt,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热越多,加热时间越长,故有两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3)[3][4]玻璃瓶甲中的水不能沸腾,大容器内水沸腾后温度不变,甲瓶中的水在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不能沸腾;玻璃瓶乙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乙瓶内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使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乙瓶内水的沸点比大容器内水的沸点高;大容器内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乙瓶内水的温度无法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59.(2023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图A、D两次实验中,观察到图D实验中玻璃板上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知水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得越 ;
    (2)图A、B两次实验中,图B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知,水的 越 ,水蒸发得越快。
    (3)分析比较图 两次实验可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 快 表面积 大 AC
    【详解】(1)[1]AD两个装置中,A处于静止的空气中,D中水滴表面吹风,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是D中的水先蒸发完,这说明空气流动得越快(风是流动的空气),水的蒸发越快。
    (2)[2][3]图A、B两次实验中,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是表面积大的水先蒸发完,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4]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液体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水的多少、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都相同。A与C中,因为C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使两个装置的的液体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是相同的,故比较图AC两次实验可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60.(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是小雨和小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温度计使用的错误之处,① ;② ;
    (3)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 (选填“a”或“b”)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根据记录在图丙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6)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图戊中能表示其温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答案】 秒表 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b 不变 水量过多 C D
    【详解】(1)[1]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所以用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温度计。
    (2)[2][3]由图甲可知,在实验操作中温度计使用的错误之处:①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4]观察图乙可知,图b中的气泡上升体积逐渐增大,由于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图b是沸腾时的情况。
    [5]由水沸腾特点可知,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5)[7]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初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造成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可能是水量过多。
    (6)[8]其它条件不变,减小水的质量,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减少,但是水的沸点不变,故图像c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9]据液体冷却时,由于室温较低,所以开始放热较快,降温较快,所以温度降低是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1.(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小明两位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2)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和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是: 。实验中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3)小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 图(选填“a”或“b”);
    (4)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小华应 (填实验操作),然后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否仍沸腾;
    (5)初步得出结论后,待水温降至90℃时,小明同学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90℃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6)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纸盖变潮湿,且温度较高,根据该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答案】 自下而上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秒表 a 停止加热 质量 不能
    【详解】(1)[1]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2)[2]由图甲可见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需测量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秒表或停表。
    (3)[4]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即图乙中的a图;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而开,冒出大量水蒸气,即图乙中的b图。
    (4)[5]水达到沸点需继续吸收热量,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小华应停止加热(或移开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6]等水温降至90℃后,因为蒸发和沸腾的原因,水的质量已经减少了一部分。所以所用加热时间不同,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
    (6)[7]烧杯中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但是,做实验加热时间较长,纸盖温度较高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纸盖的温度升高。故不能通过纸盖变潮湿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62.(2023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从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70℃热水;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①第6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如图丙所示,应为 ℃;
    ②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水开始沸腾了,此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选填“C”或“D”);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4)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你认为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声音大的时候,水并不开,等声音不响了,水就开了
    B.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
    【答案】 B 99 C 不变 B
    【详解】(1)[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
    (3)①[2]由表中数据可知,5min时水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C不变,故第6min水温应为99°C。
    ②[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C图。
    ③[4]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在99°C不变。
    (4)[5]由表格的声强级得,水温在96°C时,响度最大,声强级为56.5db,水温在99°C时声强级为52.8db,相对减小,但也不是没有声音,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63.(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了装置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2)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 ;
    (3)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 ℃,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的(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

    【答案】 秒表 减小水的质量 98 低于 不变 b 吸收 停止加热 c
    【详解】(1)[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用来记录时间。
    (2)[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本题是在实验中想让温度计示数上升快一些,只能减小水的质量。
    (3)[3][4][5]沸点是沸腾时的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腾是98℃,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6]在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水,因此气泡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故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a是沸腾后情况。
    (5)[7][8]水在沸腾过程中是要不断吸收热量的,如果移走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我们会发现水会停止沸腾,这进一步证明了水在沸腾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热。
    (6)[9]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变长。由图象可知,b、c图像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b沸点变高,c沸点不变,d.沸点变低,故c才符合题意。
    64.(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 (b)
    (3)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
    (4)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D.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答案】 ①④ 60 0.5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C
    【详解】(1)[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编号为①④的琴弦。
    (2)[2][3]要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必须选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琴弦,所以表格中(b)需要补充0.5或1.0;要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必须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琴弦,所以表格中(a)需要补充60或40,故②和③应为60、0.5或40、1.0。
    (3)[4]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不可行,因为这两组数据不仅长度不同,而且横截面积也不同,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4)[5]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用的是推理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用的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5.(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A中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A中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
    (2)实验二:如图B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B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
    ①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其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②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 ;
    ③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c高/ d高/一样高);
    ④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 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答案】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能量 a、b 控制变量 气柱发声的频率与量筒的粗细有关 一样高 c
    【详解】(1)[1]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振动的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通过空气把能量传递给了另一个音叉,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①[3]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可(B)可知a、b符合条件。
    [4]当要探究的问题与多个物理量有关时,在探究时其中一个量对问题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量不变,研究与其中一个量与探究问题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因此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②[5]对比b、c可以发现:气柱长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细不同,所以这两个探究的是“气柱发声频率跟气柱粗细的关系”,且气柱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③[6]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而c、d中空气柱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因此吹c、d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一样高。
    ④[7]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敲击时是水和量筒一起振动,d量筒中水多,且d量筒较高较重,音叉比较难以振动,发出的音调较低,故c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66.(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有5支玻璃量筒,其中a、b、c或d、e等截面积,c的截面积小于d的截面积;a、b或c、d、e液面等高;a、c、d、e等高;b与c不等高。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某同学根据吹玻璃量筒时听声调的高低猜想发声的频率可能与
    猜想①:气柱的长短有关;
    猜想②:量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③:水柱的长度有关。
    (1)若探究“音调与气柱长短的关系”,应选量筒 。
    A.ab B.cd C.ad D.bd
    (2)若选择的是量筒c、d,则可以探究猜想 (选填“①”或“②”或“③”)。
    (3)若他们选择的是量筒d、e,通过实验,听到的声调高低相同,可见猜想③ (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 A ② 错误
    【详解】(1)[1]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中可知a、b符合条件。
    故选A。
    (2)[2]对比量筒c、d可以发现:这两个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也相同,但量筒内装的水柱长短不同,故他们探究的是②气柱发声频率跟量筒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3)[3]若他们选择的是量筒d、e,d、e空气柱高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有水柱的长度不同,通过实验,听到的声调高低相同,可知音调与水柱长短无关,可见猜想③错误。
    67.(2012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答案】 ③ ⑤ ④ ⑤ 20
    【详解】(1)[1][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
    (2)[3][4]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
    (3)[5]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
    68.(2022上·山东德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 ,这说明了 ;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 小球被多次被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再敲击桌子 空气 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3]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4]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
    (4)[5][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9.(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考期中)利用易拉罐,我们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其放置在湿抹布上,这时能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会出现许多白霜,这是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实验在 (选填“夏天”或“冬天”)效果会更明显;
    (2)如图乙所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小的圆孔,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隔5cm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将牛皮纸换成半透明塑料薄膜,可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 (选填“窗外”或“眼睛”),可以看到 立、缩小的实像;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 水蒸气 凝华 夏天 声能传递能量 窗外 倒 不变
    【详解】(1)[1][2][3]白霜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由于夏天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热的水蒸气含量更多,且温差大,该实验在夏天效果会更明显。
    (2)[4]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3)[5][6][7]利用简易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时,是窗外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小孔时所成的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孔对着窗外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中像与物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物不变,则像的形状不变。
    70.(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如表为使用说明书。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A、B的中点,即s1=s2,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
    (2)若小明将铜铃放到B的右边,并与A、B在一条直线上,让铜铃发声,增大铜铃到B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测量某液体中的声速,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该液体中,如图将铜铃移至A、B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200,已知s1=0.2m,s2=0.5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 m/s。若敲打铜铃,保持声速测量仪中铜铃及A、B的位置不变,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0 不变 1500 变大
    【详解】(1)[1]如果铜铃在A、B中点,则铜铃与A的距离和与B的距离是相等的,由于声速相同,声音从铜铃到达A、B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2]因为铜铃与A、B在一条直线上,若增大声音发生器到B的距离,但声音传到A、B的时间差是不变的,故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
    (3)[3][4]由于0.200ms=0.2×10﹣3s,根据题意和速度公式有

    解得v=1500m/s;
    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因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小于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根据,故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大。
    71.(2016上·八年级课时练习)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 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 态,在G点是 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 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BC 吸 液 固 相同 不同
    【详解】(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
    72.(2020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 ;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对应于记录的时刻是 min时;
    (4)表格中a处应填 。由数据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多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填字母)。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 秒表 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固液共存态 -4 1 晶体 需要 C C
    【详解】(1)[1]本实验所需的仪器除了温度计,不需要秒表,以便每隔0.5min可记录一次温度。
    (2)[2]在加热时,需要使用搅拌棒对碎冰搅拌,以使冰受热均匀。
    (3)[3][4]由图乙知,温度计的示数是-4℃,由表格知,记录此温度的时刻是1min时。
    (4)[5]表格a处的温度是0℃,且此时间段,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冰处于熔化过程,那么a处于固液共存态。
    [6][7]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5)[8]由丙图象知,两次实验中,冰的初温相同,而小华加热至0℃的时间较长,其原因有可能是小华用的冰的质量较大,或者小华加热过程中,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因为内焰温度较低,这样即使冰块的质量相同,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而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时间间隔的长短对总时间的长短没有影响,所以C选项正确。
    (6)[9]将装有碎冰的大试管放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温度为0℃,那么试管中的冰完全没有熔化,因为试管中的冰温度能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C选项正确。
    73.(2021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第一组的同学在组装器材时,发现有问题(如图中甲),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好后,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实验时,观察到烧杯口上方M处比N处出现的“白气”更浓,其原因是M处气温更 (选填“高”或“低”);
    (4)第二、三组的小明、小红两名同学的实验装置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图丙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A.气压比小红周围环境的低 B.水的质量比小红的小 C.初温比小红的高
    (5)实验计时第9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丁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
    【答案】 A处向上 98 吸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低 C 小红
    【详解】(1)[1]甲图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B的位置合适,需要调节A处,使温度计向上移动,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被测液体中,所以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
    (2)[2][3]由图乙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8℃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4]水沸腾时,烧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杯口上方M处比N处出现的“白气”更浓,其原因是M处温度较低,水蒸气更易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4)[5]由图像知,小明水的初温比小红水的初温高,所以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沸腾时沸点相同,说明环境气压相同;另外小明和小红实验中升温曲线平行,说明升温快慢相同,又能说明水的质量相同。
    故选C。
    (5)[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因此丁图是沸腾前的现象,由图像丙可知,小明的实验从8min开始沸腾,小红的实验从12min开始沸腾,所以实验计时第9min,小红的还没有沸腾,故图丁所示情景是小红的。
    74.(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安装实验器材时,通常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进行观察。烧杯上安装盖子的意义在于 ;
    (2)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判断的理由是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 (填“继续上升”或“保持不变”);
    (4)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此时烧杯中水面上方的气压 (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5)另一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填“②”、“③”或“④”)。
    【答案】 需要 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或者减少热量的散失) a 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且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或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变小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保持不变 不是 ④
    【详解】(1)[1]安装实验器材时,通常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为了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点燃酒精灯后,调节铁圈的高度,所以需要点燃酒精灯后进行观察。
    [2]烧杯上安装盖子减少水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水蒸发带走大量热,所以安装盖子的意义在于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2)[3][4]水沸腾时液体温度处处相等,气泡里的水蒸气没有液化,但上升时受液体压强越来越小,所以气泡体积由小变大;水沸腾前下部水的温度比上部水的温度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逐渐液化,所以体积由大变小。故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a;依据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且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或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变小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5]由图丙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为定值,所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4)[6]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降低而减小,且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小于100℃,此时烧杯中水面上方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5)[7]另一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得质量变为原来的三分子二,吸收热量减少了原来的三分子一,即加热时间减少了原来的三分子一,所以此图线是④。
    四、计算题
    75.(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 ;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车身长428m,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s。(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 C 4
    【详解】(1)[1]坐在复兴号列车上的小明看到和谐号动了,说明复兴号与和谐号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复兴号运动的结果,可能是和谐号运动的结果,还可能是两车都在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同,或是运动方向相同,运动速度不同。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假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则听到的鸣笛时间为t=5s,列车从进入隧道口开始鸣笛持续5s,列车行驶的距离
    s=vt=68m/s×5s=340m
    声音传播这段路程的时间
    实际列车第5s末鸣笛声到达隧道另一端则少用t′的时间,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t1=t-t′=5s-1s=4s
    五、科普阅读题
    76.(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场内情景如图甲)是2022年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制造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场馆,充分展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速滑馆内的场地照明系统根据场馆功能量身打造,由1088套LED灯具组成,场地扩声系统使用深圳普森音响,其语言清晰度(发音人发出语言单位,经传递系统到达听音人正确识别的比率)达到0.62,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在制冷方面,它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以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冷源进行直冷式制冰,制冷过程如图乙所示;为及时修复使用后的冰面破损,还采用干冰和喷水相结合的快速补冰方案对冰面进行快速修复,因光洁的冰面会对冰面的热辐射产生镜像反射,速滑馆还设计了如图甲的低辐射顶棚,可提供另一次镜像反射使辐射不再返回冰面,实现节省制冰能源的目的。
    (1)场地扩声系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冰面不停地向外辐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补冰时,通过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放热”或“吸热”),从而使水凝固;
    (2)下列对国家速滑馆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场地扩声系统语言清晰度指标越小,人听得越清晰
    B.跨临界直冷技术是利用二氧化碳熔化吸热制冷原理
    C.低辐射弧形顶棚可以将冰面热辐射反射到观众区
    D.光洁的冰面产生镜像反射是为了增强馆内照明度
    (3)照明系统采用LED灯是运用三原色混合发光,若已有红光和绿光两个发光元素,则LED灯还应具有 元素的发光管;镜像吊顶是速滑馆的重要特色,还能充分发展空间的表现力,那么此处的“镜像”原理是 。二氧化碳经压缩机压缩时温度 ,此时压缩机内二氧化碳的状态是 选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答案】 空气 红外线 升华 吸热 C 蓝 光的反射 高 液态
    【详解】(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场地扩声系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2]红外线的热效应强,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3][4]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2)[5]A.场地扩声系统语言清晰度指标越大,人听得越清晰,故A错误;
    B.跨临界直冷技术是利用液态的二氧化碳汽化吸热制冷原理,故B错误;
    C.低辐射弧形顶棚类似一个大的凸面镜,可以将冰面热辐射反射到观众区,故C正确;
    D.光洁的冰面产生镜像反射时减少热量的吸收,故D错误。
    故选C。
    (3)[6]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已有红光和绿光两个发光元素,则LED灯还应具有蓝元素的发光管;
    [7]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上,反射光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镜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8][9]由乙图可知二氧化碳在压缩机内为高温高压临界液体,所以压缩机是通过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二氧化碳发生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77.(2021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如图所示。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两支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1)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 多少的物理量;
    (2)依据文中所说“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 %;
    (3)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 ;
    (4)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 ;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潮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 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和14℃
    B.14℃和9℃
    C.20℃和16℃
    D.24℃和22℃
    【答案】 水蒸气 25 水蒸发吸热 C B
    【详解】(1)[1]由文章第一句话可知,湿度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2)[2]相对湿度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水蒸气含量为8g时,相对湿度为100%,故水蒸气含量为2g时,相对湿度为
    (3)[3]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会吸热,故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比干球温度计低。
    (4)[4]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即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故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呼吸最舒适,在表格中干球温度为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和干球温度为1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以及干球温度为1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5℃时和干球温度为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3℃时满足条件,故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5℃、1℃和10℃、6℃以及15℃、10℃和0℃、3℃时,故B最接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8.(2022上·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如图丙所示。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同时说明声可以传递 ;
    (3)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4)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是 m,跑车的速度为 m/s。
    【答案】 不能 反射能力强 信息 68 51 60
    【详解】(1)[1]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故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2] [3]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指向性好、能量集中、反射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方面;超声波可以测速说明声音能够为我们传递信息。
    (3)[4]汽车遇到超声波时的时间为
    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4)[5] [6]第一次发射信号与跑车相遇的时间
    则跑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的瞬间与测速仪的距离
    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
    则跑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测速过程中,跑车通过的路程为
    测速过程中,跑车行驶的时间为
    跑车的速度为
    79.(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体的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物体受热时它的变化能力以单位温度变化导致的长度量值的变化来衡量,用热膨胀系数来表示,各物体的热膨胀系数一般不同,物体的膨胀长度=热膨胀系数×原长×温度变化。
    查阅资料发现,金属在受热膨胀时伸长的长度是有规律的,下表是在室温为20℃时分别对长为1m的铜丝和铁丝加热所获取的数据。
    (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是 ;
    A.给气球吹气,气球鼓起
    B.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重新鼓起
    C.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温度计内液柱下降
    D.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鸡蛋壳容易剥开
    (2)分析表中数据,原长相同的铜丝和铁丝升高相同的温度后, 的长度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膨胀系数的单位是℃
    B.任何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不同物体的热膨胀系数是相同的
    D.同一金属丝受热膨胀时,伸长的长度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了铜丝受热时伸长的长度∆L与升高的温度∆T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甲图画出铁丝受热时∆L与∆T的大致图像;
    (5)如图乙所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双金属片,a端固定,对金属片均匀加热,产生的形状可能是丙图中的 .

    【答案】 A 铜丝 D B
    【详解】(1)[1]A.给气球吹气,则气球内气压增大,大于球外气压,于是气球鼓起,所以气球的鼓起不是热胀冷缩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受热膨胀而重新鼓起,所以这是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冷水的温度计,其玻璃泡中的液体受冷收缩,于是温度计内液面下降,这是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煮熟的鸡蛋,无论是蛋壳还是壳内蛋白质都处于膨胀状态,放到冷水后,鸡蛋壳受冷收缩不明显,而壳内蛋白质受冷收缩明显,于是明显收缩的蛋白质会与蛋壳分离,所以这是热胀冷缩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由表格数据知,原长都是1m的铜丝和铁丝在温度升高5℃、10℃和20℃时,伸长的长度分别为:8.75mm和6.1mm、17.5mm和12.2mm、35.0mm和24.4mm,那么原长相同的铜丝和铁丝升高相同的温度后,铜丝的长度长。
    (3)[3]A.由题意知,物体的膨胀长度=热膨胀系数×原长×温度变化,而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为m,温度单位为℃,那么热膨胀的系数单位为,故A错误;
    B.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但不能说所有物体都具有此特性,故B错误;
    C.由实验数据知,铜和铁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那么不同物体的热膨胀系数一般不同,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中,铜的每一组对应的伸长的长度与升高的温度的比值不变,都为1.75,而铁的每一组对应的伸长的长与升高的温度的比值不变,为1.22,那么同一金属丝受热膨胀时,伸长的长度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4)[4]由第(3)小题的D选项分析知,铜丝与铁丝伸长的长度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且铜丝对应的比值比铁丝的大,那么铜丝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丝的热膨胀系数。所以在∆L与∆T中,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铁丝的直线的倾角比铜丝的小,作图如下:
    (5)[5]由图乙知,在加热前,ab段两金属丝的长度相同,cd铜丝比铁丝短,而在升高相同温度时,铜丝的伸长长度比铁丝的长,那么对金属片均匀加热后,ab段一定是向下伸展,所以产生的形状可能是丙图中的B。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0.(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如图甲所示,区间测速采取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来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某些车主采取部分路段超速、部分路段低速行驶,使得在测速区间平均速度不超速,因此在区间测速路段有固定的测速点还会设置瞬间测速,只要测速区间路段中某一时刻速度超过规定限制速度,仍然会判定为超速行驶,所以投机取巧不可取,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规范驾驶才是正道。
    (1)如图乙,在不超速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的时间不得少于 min;
    (2)在通过图乙区间测速路段时,有车主提出了以下应对方法;前13.5km控制车速为90km/h,剩余测速路段控制车速为130km/h,则该车通过全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合短文内容,可以断定该车主的应对方法 (选填“会”或“不会”)超速;
    (3)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m,汽车速度是 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答案】 10 100 不会 34 40
    【详解】(1)[1]由图乙知,区间测速长度为20km,限速为120km/h,在不超速前提下,由可得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的时间不得少于
    (2)[2][3]前13.5km控制车速为90km/h,这段路程用时
    剩余测速路段控制车速为130km/h,剩余路段用时
    则该车通过全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可以断定该车主的应对方法不会超速。
    (3)[4][5]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这34m共用时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81.(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 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 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 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 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3)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4)在另一实验中,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则经过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答案】 C 2 34 B 8 0.7 变慢
    【详解】(1)[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是在进行实验,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根据题意知道,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超声波次数是
    [3]因为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则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所用时间是
    由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是
    (3)[4]根据题意知道,则超声波发射后到汽车接到时所用时间是
    根据可知,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
    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可知是汽车是向左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5]由可得,志愿者的反应距离为
    [6]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距离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时间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的刹车反应时间
    [7]由此实验及上述数据表明,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六、计算题
    82.(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车头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求:
    (1)火车行驶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25m/s;(2)350m;(3)1260m
    【详解】解:(1)火车行驶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25m/s×30s=75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2-L车=750m-400m=350m
    (3)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1=340m/s×8s=2720m
    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
    (2)大桥的长度为350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
    83.(2023上·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中)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1);(2);(3)
    【详解】解:(1)根据摄氏温度规定和题意得,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
    (2)对应实际温度为
    (3)标准温度对应显示为
    所以显示示数为
    答:(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25℃;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37℃,则实际的温度是40℃;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53℃。
    七、简答题
    84.(2018上·江苏苏州·八年级苏州市景范中学校校考期末)小东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2℃,82℃时的示数是102℃.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请以t表任意温度时的示数,以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t表示T的公式.
    (2)这支温度计在示数为2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1)T=0.8t+0.4 (2)21.20℃ (3)20℃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根据题中实际温度范围2-82摄氏度时,分布在2-102之间的上,所以可以求得这只表的实际的分度值,所以实际温度就等于基础温度加上温度差.实际应用时,代数即可.
    【详解】(1)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t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T=×(t-2)+2℃=0.8t+0.4.
    (2)当t=26℃时,代入关系式,解得:T=21.20℃
    (3)根据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相等,即t=T,
    则有:T=0.8t+0.4=0.8T+0.4,
    解得:T=2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C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40
    0.4


    40
    0.7

    尼龙丝
    50
    0.6


    60
    0.6

    尼龙丝
    60
    0.6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T(°C)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声强级/dB
    54.4
    55.3
    56.1
    56.5
    55.1
    52.8
    52.8
    52.8
    52.8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²


    40
    0.5


    (a)
    (b)


    60
    1.0

    尼龙丝
    40
    0.5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0.7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A、B接收。
    (3)液晶显示屏显示A、B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是ms(1ms=10﹣3s)。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a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球温度示数差
    1℃
    2℃
    3℃
    4℃
    5℃
    0℃
    82%
    65%
    47%
    31%
    15%
    5℃
    86%
    71%
    58%
    45%
    32%
    10℃
    88%
    76%
    65%
    54%
    44%
    15℃
    90%
    80%
    70%
    61%
    52%
    20℃
    91%
    82%
    74%
    66%
    58%
    25℃
    92%
    84%
    76%
    68%
    61%
    30℃
    93%
    86%
    79%
    73%
    67%
    35℃
    94%
    87%
    81%
    75%
    69%
    金属材料
    升高的温度∆T/℃
    伸长的长度∆L/mm

    5
    8.75
    10
    17.5
    20
    35.0

    5
    6.1
    10
    12.2
    20
    24.4

    相关试卷

    3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3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共8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专题02 物态变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3专题02 物态变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共35页。

    专题 08 作图题-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 08 作图题-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作图题原卷版docx、专题08作图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6 声现象、物态变化综合-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