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13651/0-17034736967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13651/0-17034736967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13651/0-1703473696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中星1E”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卫星时,最节省燃料的是( )
A. 酒泉B. 太原C. 西昌D. 文昌
2. “中星1E”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时,美国东部标准时间(西五区)为( )
A. 9月12日8时18分B. 9月14日10时18分
C. 9月13日8时18分D. 9月13日10时18分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卫星基地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最节省燃料,D正确;酒泉、太原、西昌三地比文昌纬度高,火箭消耗燃料更多,故ABC错误,D正确。本题选D。
【2题详解】
“中星1E”卫星发射的北京时间为9月13日21时18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使用西五区区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3小时,故此时美国东部标准时间应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减去13小时,为13日8时18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②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③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④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上海小明家厨房阳台放置了一台冰箱,他发现,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下图为小明家户型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冰箱门受到阳光照射的时段是( )
A. 夏季早晨B. 冬季上午
C 夏季正午D. 冬季傍晚
4. 该季节后,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A. 白昼时间变短B. 太阳高度变小
C.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 当阳光照射到小明家冰箱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有( )
①巴西高原草木枯黄②南极附近出现极昼③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均盛行东南风④澳大利亚昼长夜短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虚线为窗户,阳光照射到冰箱门上时太阳所在的方位是东北方向。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因此早晨时段太阳位于东北方向,A正确;冬季上午太阳在东南方向(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位于正南方;冬季日出东南),不能照射到冰箱,B错误;夏季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由于房屋结构阻挡,不能照射到冰箱,C错误;冬季傍晚太阳在西南方向,不能照射到冰箱,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夏季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日出方位逐渐偏南,故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D正确;白昼时间变短、太阳高度变小均是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的结果,AB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变快与太阳方位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当阳光照射到小明家冰箱门时,北半球为夏季,据此分析可知: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因降水少而草木枯黄,①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南极附近出现极夜,②错误;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而澳大利亚北部冬季盛行东南信风,③正确;澳大利亚为冬季,昼短夜长,④错误。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白垩岩是一种柔软、多孔的白色岩石、含有大量浮游生物的外骨骼化石。德国最大岛屿吕根岛上拥有一段超过15km的壮丽白垩岩山崖,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左图示意吕根岛白垩岩山崖景观照片,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白垩岩属于地壳物质循环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7. 吕根岛白垩岩山崖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雨水冲刷—岩层断裂
B. 岩浆喷发—地壳下陷—海浪侵蚀—岩层断裂
C. 海底沉积—地壳下陷—雨水冲刷—垂直崩塌
D. 海底沉积—地壳抬升—海浪侵蚀—垂直崩塌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变质岩、乙为岩浆、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岩。白垩岩含有大量浮游生物的外骨骼化石,属于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由材料“白垩岩是一种柔软、多孔的白色岩石、含有大量浮游生物的外骨骼化石"可知,吕根岛白垩岩是沉积岩,故其形成先要经历海相沉积,固结成岩;目前,吕根岛白垩岩为山崖,出露海面,说明固结成岩后,经地壳抬升使该地层出露海面,再遭受海浪侵蚀、垂直崩塌最终形成现在的壮丽的山崖。综合上述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三大岩石的特点和代表岩石: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主要分为坚硬致密的花岗岩(侵入岩);疏松多孔的玄武岩(喷出岩)。②沉积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特征:有明显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③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某地质考察队对图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形成年代比砾岩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甲处属于( )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
9. 若在Y2处钻5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A. 15mB. 45mC. 65mD. 90m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海拔低于160米,为山谷地形。根据材料信息“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晚”,可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地为年代较晚的砂岩,两侧为年代较早的砾岩,为向斜构造,故甲处属于向斜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Y1、Y2、Y3、Y4钻孔至同一水平面,即Y2钻孔到达的海拔高度与Y4钻孔到达的海拔高度相同。Y2对应的地表高度为160~170m,若在Y2处钻50m到达该水平面,说明Y2的埋藏深度为50m,则Y2钻孔到达的海拔高度为110~120m,Y4钻孔到达的海拔也为110~120m,且Y4对应的地表高度为180~190m,计算可知,Y4的埋藏深度为60~80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背斜是褶皱构造的向上拱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老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侧(翼部)依次出露为新岩层。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较新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翼依次出露为老岩层。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如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
A. 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B. 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
C.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D. 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11. 图示地质历史时期,与南秦岭相比,北秦岭( )
A. 煤炭资源更丰富B. 植被种类更少C. 岩层中化石更多D. 山坡短且陡峭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扬子板块并没有断裂下陷,B错误;板块张裂处一般形成裂谷和海洋,C错误;河流沉积不可能形成高大的山脉,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质历史时期,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相对平缓,北秦岭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处,上升为陆地时间较久,地壳岩浆活动频繁,且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所以北秦岭山坡短且陡峭,D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秦岭岩浆活动频繁,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所以北秦岭中岩层中化石更少,C错误;煤炭资源是沉积作用形成,而图示时期,北秦岭岩浆活动频繁,所以煤炭资源不丰富,A错误;根据材料,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而此时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所以北秦岭植被种类更多,B错误。故选D。
【点睛】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山区陡坡河流的河床常由陡坡上的阶梯和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呈一系列阶梯状。为了治理泥石流,科研人员模拟自然界阶梯深潭系统,在四川文家沟滑坡体上的冲沟内建造了多级人工阶梯深潭(下图),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自然界形成深潭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地壳上升D. 地壳下降
13. 有利于自然阶梯深潭系统形成的条件是( )
A. 陡坡上有较大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大于水流输沙率
B. 陡坡上有较大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输沙率
C. 陡坡上有较小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大于水流输沙率
D. 陡坡上有较小的卵石,河床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输沙率
14 原河道修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后( )
A. 河流流速加快B. 河流流量变大
C. 水域面积变大D. 泥石流发生时,沙石沉积量减小
【答案】12. A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深潭位于山区陡坡的河床上,可知水在山上流下来形成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对地表的侵蚀形成了天然的坑,加之被水长时间冲刷和浸泡导致水土流失和下沉,最后形成了深潭。故自然界形成深潭的直接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陡坡上水流速度较快,大块的卵石难以被冲走,和上游流水携带的较小卵石堆积在一起,形成阶梯的雏形;由于坡度较陡,流水的冲刷能力较强,对阶梯内的河床侵蚀,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深潭;上游河水的输沙不饱和,导致来沙量少于水流的输水沙量,因而在深潭中沉积的泥沙较少,深潭得以保持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原河道修建人工深潭,可以减小水流的速度,A错误;对河流流量没有影响,B错误;由图可知,人工阶梯建成,可增加水域的面积,C正确;深潭可以使泥石流发生时,在深潭的沉积量增加,减少其对下游地区的威胁,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天然河流中阶梯-深潭的发育能够增大水流阻力,消减水流能量,从而保护河床,使河床得到更大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地貌提供了多样的水生物栖息地,使得河岸生态系统保持物种多样性。从而阶梯-深潭系统代表着山区河流最健康的河床结构,也将是流域治理良好的标志。
我国2020年的梅雨从6月初持续到8月初,因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5. 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江淮地区气温低于多年均值B. 华南地区台风登陆频繁
C. 华北地区多雾天D. 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16. 下列关于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B. 7月份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
C. 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D. 暖气团湿度大,势力强
【答案】15. A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暴力梅”持续期间,江淮地区为持续性阴雨天气,大气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气温低于多年均值,因此A项正确。由图可知,“暴力梅”持续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少有台风登陆,因此B项错误。华北地区此时未受到锋面雨带的影响,故华北地区此时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因此C项错误。西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暴力梅”持续期间是从6月初持续到8月初,为西北地区的夏季,因此D项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要求选择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不正确原因。由图可知,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平均位置偏北,说明6月份副高带来的夏季风提前到达了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开始时间提前,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且滞留在华南地区的时间长,最终导致梅雨结束时间推迟,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冷气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此次梅雨季节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说明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每年夏初,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我国西北地区东移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使得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登山气象指数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如降水、风力、湿度、气温等对登山产生的影响确定出来的。登山气象指数共分5个等级,指数越高越不利于登山。天气对登山活动影响较大,选择好登山时机可使人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读“2021年9月20日8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登山指数值最低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8.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 气温:暖—冷—暖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雨—晴—雨D. 风向:西南风—西北风—东南风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天气条件越好,登山指数越低。①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天气条件良好,有利于登山,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易出现降水,B错误;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区,即将受到冷锋影响,未来易出现降水,等压线较密集,风力相对较大,C错误;④地位于暖锋锋前,易出现降水,不利于登山,指数较高,D错误。故答案选择A。
【18题详解】
由图中锋面可判断,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相对较低,③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相对较高。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变化为冷—暖—冷,A错误;气温低,气压相对较高,故该区域冷气团气压相对高于暖气团,所以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压变化为高—低—高,B错误;锋面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锋后区和暖锋锋前区,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为雨—晴—雨,C正确;由图锋面位置和移动方向可知,该锋面气旋风向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变化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掌握冷暖锋符号及特征,结合天气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天气条件越好,登山指数越低。锋面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锋后区和暖锋锋前区。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拉斯曼丘陵地表基岩裸露,目前还没有观测到沉降现象。中山站站区西部和西北部有明确标识的生态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在建设中国南极中山站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空气干燥、大风不断,易发生火灾
②可施工期短,必须分阶段完成
③冻土广布,地面塌陷严重
④濒临海洋,海风腐蚀作用明显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
20. 下列中山站站区建筑规划布局中,最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多大风,降水少,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①正确;一年中出现极夜的时间长,可施工时间短,工程要必须分阶段完成,②正确;冰雪覆盖,永久性冻土,不会塌陷;③错误;中山站虽然临海,常年盛行的东南风属于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海风对建筑的腐蚀作用弱,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东南风),风力对建筑物威胁较大,建筑物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减少风力的危害,四图中c的走向与风向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多狂风暴雪、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间歇性河流),该地常年盛行风风力强劲,区域内广泛分布形态独特的河岸沙丘,最为典型的是复合新月形沙丘。
材料二:某科研团队运用遥感影像、探地雷达(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探究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特点、沉积构造和演变规律。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图1)。
材料三:通过对比2002-2020年间遥感影像图发现,河岸沙丘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如图2)。
(1)说明早期新月型沙丘的物质来源。
(2)描述2002-2020年间沙丘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变化,分析该地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
【答案】(1)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岸堆积;枯水季节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或沙洲裸露,为沙丘提供沙源。
(2)特征: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面积缩小。在常年盛行西北风作用下,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短,沙源面积减少;风力强劲,沙丘侵蚀大于堆积,面积缩小。
(3)早期:气候较为干旱,沙源丰富,为沙丘的快速发育阶段,以风力堆积为主,沙丘规模不断增大。中期:气候转湿,沙丘水分增加(为后期盐壳层形成条件)。风力侵蚀,表面形成风蚀坑,沙丘体积缩小。后期:气候转干,蒸发变强,沙丘表面形成盐壳层。沙源丰富,在盐壳层上继续堆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岸沙丘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沙丘地貌的成因、沙丘变化特征及原因、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而凹入,背风坡陡而凸出,所以该地常年盛行风应为西北风,早期新月型沙丘的物质来源于西北方向,结合材料信息“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间歇性河流)”提示,托拉海河为间歇性河流并位于早期新月型沙丘西北方向,所以早期新月型沙丘的物质来源推测是:托拉海河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岸或河床堆积;枯水季节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或沙洲裸露,该地常年盛行西北且风力强劲,为沙丘提供并输送沙源。
【小问2详解】
读图2可知沙丘的变化特征:2002-2020年间,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且沙丘面积缩小。结合(1)题结论分析可知,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2可明显观察到,2002-2020年间,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短,表明该区可利用沙源面积减少;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风力强劲,沙丘迎风坡以风力侵蚀为主,即侵蚀大于堆积,所以沙丘面积缩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二信息“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图1)。”提示并读图1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演变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早期:气候较为干旱,结合以上题目分析,早期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较远,沙源丰富,为沙丘的快速发育阶段,以(常年盛行的西北风)风力堆积为主,如图1早期沙丘规模不断增大。中期:气候转湿,沙丘水分增加,为后期盐壳层形成条件。中期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缩短,表明该区可利用沙源面积减少;在常年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风力强劲,沙丘迎风坡以风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使沙丘表面形成风蚀坑,沙丘体积缩小。后期:气候转干,蒸发变强,沙丘中水盐向上运动,水分蒸发后,沙丘表面形成盐壳层。而后期河道与沙丘之间距离又较远,沙源丰富,此时期又以(常年盛行的西北风)风力堆积为主,在盐壳层上继续堆积。综上所述原因,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变化,该地古复合新月形沙丘不同时期形态结构变化为随着沙丘内部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图1)。
22.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下左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下右图为“牵牛花云”景观。
(1)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
(2)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状况,指出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盛行风风向,并说明盛行风的成因与性质。
(3)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答案】(1)①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减少,逐渐变干;②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
(2)①干季——东南信风。干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内陆东南信风控制,来自陆地,性质干热。
②湿季——西北季风。湿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暖湿。
(3)①干季,盛行来自陆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水汽不易凝结成云;②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北部卡奔塔利亚湾“牵牛花云”现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依据题干条件,“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水汽减少,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势力不断减弱;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温度升高,蒸发强,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小问2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内陆,较为干燥,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季风,西北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温暖湿润。故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季盛行东南信风,湿季盛行西北季风。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干季时,该地盛行来自内陆地区的东南信风,由于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此外,干季时,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河北赵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洋流会导致, 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 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