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细胞-实验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展开1.(2021秋•西湖区校级期末)小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之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之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 上。
(3)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下图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或目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之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5)小之在观察未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能清楚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楚液泡(透光性较强),为看清细胞质和液泡的分界面,此时应怎么调节显微镜 。
(6)小之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2021秋•西湖区期末)小丁同学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后,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小丁同学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操作步骤图,请你排列好正确的顺序: 。
(2)小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观察到细胞有很多绿色的球形或椭球形的小体——叶绿体,如图2,并且同时发现叶绿体在视野中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流动。她想: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请你帮她回答: 。
(3)小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下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下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
(4)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下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下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 进行观察。
3.(2020秋•金东区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想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2)步骤A中,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 。
(3)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的物镜。
(4)图丙中,在视野的上方发现了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向 移动。
4.(2020秋•余姚市期末)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科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
A.顺时针转动90°
B.逆时针转动90°
C.向左上角移动
D.向右下角移动
5.(2020秋•江干区期末)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应选择的光圈是 (填编号);
(2)选用镜头观察时,应遵循 的顺序,原因是 ;在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后,再对目标进行低倍或高倍观察;
(3)在显微镜视范围内,可看到如图所示的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已作数字标记),此时目镜为10×、物镜为10×。若目镜不变,只把物镜更换为2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是其中的 ;
(4)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共13小题)
6.(2022秋•乐清市校级期末)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中,第 (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
7.(2022秋•新昌县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可能在 (选填“目镜”或“物镜”)上。
(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8.(2022秋•东阳市期末)洋葱被誉为“菜中皇后”,还被称为天然的“心脏支架”,营养价值特别高。小科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小科制作临时装片时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步骤④滴加的液体和步骤②染色所需要的试液分别是 。
(3)小科将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无论如何转动物镜转换器、更换目镜还是调节反光镜,视野中都没有光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科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看清液泡,小科可以换用 。
A.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
B.平面反光镜或大光圈
C.凹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D.平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9.(2022秋•婺城区期末)小科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一),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图二为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请回答: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下列是小科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改用较大光圈或凹面镜
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
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3)将图二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为 。
(4)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小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图,并标注各结构的名称。
10.(2022秋•仙居县期末)如图为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
(1)现有10×和4×的两种物镜,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
(2)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 准焦螺旋;
(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11.(2022秋•长兴县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二步骤 (选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三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图四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细胞壁和 等细胞结构。
12.(2021秋•莲都区期末)下列是小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遇到的情形,请你一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显微镜的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范围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小、变亮
B.变小、变暗
C.变大、变亮
D.变大、变暗
(4)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13.(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学校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小乐进行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按顺序填写序号);在图示步骤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现细胞重叠现象的是 (填序号)。
(2)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使用中的“调距”操作,小乐按图示箭头方向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小乐应看着 ,防止其压到玻片。
(3)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由视野a调整到视野b,需要将玻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若此时使用的物镜是40×,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改用 (填“10×”或“100×”)的物镜。
14.(2021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做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突然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呢?
(1)小滨先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你猜测原因可能是 ,改进后,小滨看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如图1,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2)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滨将洋葱表皮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了,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
(3)老师告诉小滨,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在盖玻片﹣﹣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质壁分离又恢复如图3,据此请提出你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
15.(2021秋•鄞州区期末)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宁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小宁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步骤④中用滴管滴加的液体是 。
(3)图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图丁是小宁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下列是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5)进行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上。
16.(2020秋•德清县期末)小明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红墨水④酒精。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明需要取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明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看到甲图的图像,如要从甲图调节到乙图,应该转动 。
17.(2020秋•衢州期末)小科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装片,遇到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视野中有“污物”出现。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所在的位置,小科画了如图甲的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横线①中,应填入的显微镜结构名称为 。
(2)【问题二】污物排除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出现图乙中A的现象,于是进行了一步一步地调整。要将观察到如图乙中A的视野调整到B,应将装片向 移动。
(3)视野C调整到D的操作方法是调节 ,最后小科顺利完成了观察。
18.(2020秋•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 移动。
(2)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两种,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
(3)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 准焦螺旋。
三.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共7小题)
19.(2022秋•镇海区期末)下列图示中,图甲中①、②、③表示小科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
图乙为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2)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3)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4)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装片应向 移动。
(6)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 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20.(2022秋•金东区期末)图甲是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丙中A、B、C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操作是为了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但该同学操作不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 (选填“同”或“另一”)侧吸引;
(2)图丙中的A是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看到的视野,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物镜没有对准 ;
(3)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应先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图乙中的[③] 使物像清晰。
21.(2022秋•杭州期末)如图示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1)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③中滴加的液体是 ,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小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是下列哪种措施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4)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22.(2022秋•慈溪市期末)图甲是小科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丙中A、B、C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操作是为了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小科同学的操作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图丙中的A是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看到的视野,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物镜没有对准 。
(3)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调节图乙中的④,换用高倍物镜;
b.向左方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
c.调节图乙中的③使物像更清晰。
23.(2021秋•缙云县期末)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 。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 (填序号)
(3)如图丙所示,小缙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4)如图丁所示,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缙看到了视野A后,若要使视野转为B,则应向 移动装片。
24.(2021秋•余姚市期末)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排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
(2)欲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应选用如图中的哪个物镜和目镜(填对应的数字): 。
(3)如图甲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请你指出其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
(4)欲将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 移动装片。
25.(2020秋•下城区期末)根据“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小乐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①和②中不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选填“清水”“生理盐水”或“亚甲基蓝溶液”),步骤③的正确操作是 。
(2)图乙为小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临时装片观察时的“对光”操作,其正确顺序是 。
A.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D.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3)图丙和图丁为小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应先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图丁视野中的细胞,被试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选填序号)
2.2细胞-实验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5小题)
1.(2021秋•西湖区校级期末)小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之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之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 物镜 上。
(3)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下图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或目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之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C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5)小之在观察未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能清楚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楚液泡(透光性较强),为看清细胞质和液泡的分界面,此时应怎么调节显微镜 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
(6)小之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 A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答案】(1)清水。
(2)物镜。
(3)C。
(4)C。
(5)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6)A。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动,说明污点只能在物镜上了。
(3)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③为对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C。
(4)图中①、②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③、④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低倍镜与载玻片距离长,由于题中要求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即选用最小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低倍组合①、④、⑥。
故选:C。
(5)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要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左上方移动,物像才会下右下方移动出视野外,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
(1)清水。
(2)物镜。
(3)C。
(4)C。
(5)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6)A。
2.(2021秋•西湖区期末)小丁同学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后,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小丁同学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操作步骤图,请你排列好正确的顺序: ②①③④ 。
(2)小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观察到细胞有很多绿色的球形或椭球形的小体——叶绿体,如图2,并且同时发现叶绿体在视野中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流动。她想: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请你帮她回答: 逆时针 。
(3)小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下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下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装片 ,② 目镜 。
(4)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下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下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 D 进行观察。
【答案】(1)②①③④。
(2)逆时针。
(3)装片;目镜。
(4)D。
【解答】解:(1)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图示①的操作是对光,图示②的操作是取镜与安放,图示④的操作是观察的第一步,图示③的操作是观察的第二部,正确的顺序②①③④;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视野中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叶绿体,旋转180度后实际流动的方向仍然是逆时针。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4)显微镜的物镜为螺丝式,目镜是嵌入式,AB为目镜,CD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越小,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长目镜A和短物镜D。
故答案为:
(1)②①③④。
(2)逆时针。
(3)装片;目镜。
(4)D。
3.(2020秋•金东区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想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DCAB (填字母)。
(2)步骤A中,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 气泡 。
(3)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10 ×的物镜。
(4)图丙中,在视野的上方发现了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向 上方 移动。
【答案】(1)DCAB。
(2)气泡。
(3)10。
(4)上方。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D滴、撕、C展、A盖、B染,故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DCAB。
(2)步骤A中是盖盖玻片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液滴会沿盖玻片的边缘散开,然后缓缓放平,液滴就会从盖玻片的一侧均匀的赶向另一侧,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3)对光时,应该先使用低倍物镜,图乙中的显微镜有两物镜,分别是10×和40×,应该使用放大倍数较低的10×的物镜。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丙中的物像偏视野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下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故答案为:(1)DCAB。
(2)气泡。
(3)10。
(4)上方。
4.(2020秋•余姚市期末)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科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 B
A.顺时针转动90°
B.逆时针转动90°
C.向左上角移动
D.向右下角移动
【答案】(1)①③;(2)④①③②;(3)B。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展、盖、染;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用眼观察目镜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3)图中甲、乙两图都是通过显微镜后视野看到的图,甲图变为乙图 应该逆时针转动,则载玻片上甲图对应的图形转换成乙图在载玻片的图形也应该是逆时针转动才对。可以想象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若是逆时针的,则载玻片 上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依然是逆时针。故选B。
故答案为:(1)①③;(2)④①③②;(3)B。
5.(2020秋•江干区期末)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应选择的光圈是 ⑤ (填编号);
(2)选用镜头观察时,应遵循 先低倍镜再高倍镜 的顺序,原因是 低倍镜观察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在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后,再对目标进行低倍或高倍观察;
(3)在显微镜视范围内,可看到如图所示的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已作数字标记),此时目镜为10×、物镜为10×。若目镜不变,只把物镜更换为2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是其中的 ③④⑤⑥ ;
(4)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答案】(1)⑤。
(2)先低倍镜再高倍镜;低倍镜观察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3)③④⑤⑥。
(4)①③;④①③②。
【解答】解:(1)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所以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图示遮光器的大光圈⑤。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便于搜索我们所要观察的目标。等找到目标后,再换高倍镜会看的更清楚,如果直接用高倍镜的话,找起来会很困难。所以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例如,应遵循先低倍观察、后高倍观察的顺序,这是因为低倍观察时视野大,容易发现物像。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20x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一开始放大倍数=10×10=100(倍),后为物镜换成20x时,放大倍数=10×20=200(倍),物像比原来放大了2倍,因此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8﹣2=4(个),这4个细胞即在视野中央的③④⑤⑥被放大。
(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①清水,染色用③碘液。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即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
(1)⑤。
(2)先低倍镜再高倍镜;低倍镜观察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3)③④⑤⑥。
(4)①③;④①③②。
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共13小题)
6.(2022秋•乐清市校级期末)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中,第 ① (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产生气泡 。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涂抹不匀 。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
【答案】(1)①;
(2)产生气泡;
(3)涂抹不均;
(4)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解答】解:(1)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时候,在载玻片上的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清水。
(2)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 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的操作是防止盖玻片下面产生气泡。
(3)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因此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涂抹不匀造成的。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比如叶的表皮细胞和根的细胞内就没有叶绿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有无细胞壁或是有无液泡。
故答案为:(1)①;
(2)产生气泡;
(3)涂抹不均;
(4)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7.(2022秋•新昌县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③②④ (选填序号)。
(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选填字母,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可能在 目镜 (选填“目镜”或“物镜”)上。
(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C (选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答案】(1)①③②④。
(2)A。
(3)目镜。
(4)C。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①滴、撕、③展、②盖、④染,故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
(2)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A正确。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小科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又因为对光的时候还没有把装片放到显微镜上,所以污点只能在目镜上。
(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进行观察寻找,期间可以移动玻片标本,让标本移动到通光孔正中央。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③②④。
(2)A。
(3)目镜。
(4)C。
8.(2022秋•东阳市期末)洋葱被誉为“菜中皇后”,还被称为天然的“心脏支架”,营养价值特别高。小科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小科制作临时装片时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③①② (填序号)。
(2)步骤④滴加的液体和步骤②染色所需要的试液分别是 清水、碘液 。
(3)小科将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无论如何转动物镜转换器、更换目镜还是调节反光镜,视野中都没有光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遮光器没有转到位 。
(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科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看清液泡,小科可以换用 D 。
A.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
B.平面反光镜或大光圈
C.凹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D.平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答案】(1)④③①②。
(2)清水、碘液。
(3)遮光器没有转到位。
(4)D。
【解答】解:(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④滴→撕→③展→①盖→②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④是滴,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步骤②染色,滴的是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对光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如果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或遮光器没有转到位,就会发现视野是暗的,没有光斑形成。小科将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无论如何转动物镜转换器、更换目镜还是调节反光镜,视野中都没有光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遮光器没有转到位。
(4)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D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故答案为:
(1)④③①②。
(2)清水、碘液。
(3)遮光器没有转到位。
(4)D。
9.(2022秋•婺城区期末)小科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一),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图二为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请回答: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c→d→b→a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下列是小科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其中正确的有 B (填字母编号)。
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改用较大光圈或凹面镜
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
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3)将图二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为 应转动显微镜的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
(4)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小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图,并标注各结构的名称。
【答案】(1)c→d→b→a。
(2)B。
(3)应转动显微镜的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4)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d撕、b展、a盖、染,故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d→b→a。
(2)A、视野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B正确。
C.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所以视野范围过小,要换低倍镜,C错误。
D、显微镜下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中央移动,D错误。
故选:B。
(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中的物像比图甲大,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具体操作应为: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
(4)
故答案为:
(1)c→d→b→a。
(2)B。
(3)应转动显微镜的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4)
10.(2022秋•仙居县期末)如图为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
(1)现有10×和4×的两种物镜,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10× ;
(2)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 细 准焦螺旋;
(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B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数目越多。视野从②变为③物像的体积变大,因此要选放大倍数大的物镜10×。
(2)视野④比视野③清晰,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10×。
(2)细。
(3)B。
11.(2022秋•长兴县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二步骤 C (选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三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①③④⑤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图四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细胞壁和 液泡 等细胞结构。
【答案】(1)C。
(2)①③④⑤。
(3)液泡。
【解答】解:(1)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图一视野出现了气泡,可能是图二步骤C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⑤。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所以图四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细胞壁和液泡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
(1)C。
(2)①③④⑤。
(3)液泡。
12.(2021秋•莲都区期末)下列是小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遇到的情形,请你一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
(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显微镜的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范围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B 。
A.变小、变亮
B.变小、变暗
C.变大、变亮
D.变大、变暗
(4)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BCA 。
【答案】(1)清水。
(2)C。
(3)B。
(4)BCA。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结构,防止细胞失水变形。
(2)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③为对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3)显微镜的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范围会变小,透光量减少,因而视野会变暗,故选B。
(4)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视野B中的物像在左方,要移动中央,像需要向左方移动,则玻片标本要向右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C。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成为图A。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成为图D。所以观察到了D时,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
故答案为:(1)清水。
(2)C。
(3)B。
(4)BCA。
13.(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学校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小乐进行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③④②① (按顺序填写序号);在图示步骤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现细胞重叠现象的是 ② (填序号)。
(2)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使用中的“调距”操作,小乐按图示箭头方向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小乐应看着 物镜 ,防止其压到玻片。
(3)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由视野a调整到视野b,需要将玻片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若此时使用的物镜是40×,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改用 10× (填“10×”或“100×”)的物镜。
【答案】(1)③④②①;展平;
(2)物镜;
(3)左;10×。
【解答】解:(1)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③盖、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②展平,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2)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使用中的“调距”操作,小乐按图示箭头方向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小乐应看着物镜,防止其压到玻片。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物像位于视野左方,要使物像处在视野的中央物像应向右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左方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就要选择放大倍数小10×的物镜。
故答案为:(1)③④②①;展平;
(2)物镜;
(3)左;10×。
14.(2021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做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突然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呢?
(1)小滨先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你猜测原因可能是 装片厚薄不均 ,改进后,小滨看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如图1,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细胞核
(2)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滨将洋葱表皮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了,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 具有支持作用。
(3)老师告诉小滨,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在盖玻片﹣﹣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质壁分离又恢复如图3,据此请提出你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
【答案】(1)装片厚薄不均;细胞核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
(3)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解答】解:(1)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片厚薄不均,装片有的部分太厚,或者是细胞重叠造成的。
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2)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侵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外形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3)继续探究的问题: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
(1)装片厚薄不均;细胞核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
(3)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15.(2021秋•鄞州区期末)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宁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小宁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③①② 。(填序号)
(2)步骤④中用滴管滴加的液体是 清水 。
(3)图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①④ 。(填序号)
(4)图丁是小宁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下列是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D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5)进行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物镜 上。
【答案】(1)④③①②。
(2)清水。
(3)①④。
(4)D。
(5)物镜。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地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题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③①②。
(2)步骤④是滴水步骤,滴加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
(3)图丙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选择物镜最短的镜头和目镜最长的镜头,即①④组合。
(4)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而是位于视野的左边时,应向左边移动装片,图象才能向右边移动,从而移到视野的中央来。又由于图乙的物像比图甲的物像大,所以应换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或是物镜,换物镜时由于物镜在转换器上。当由放大倍数小的物镜或目镜换成放大倍数大的物镜或是目镜时,图象会变得不清晰,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的图象。因此图丁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D正确。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
故答案为:(1)④③①②。
(2)清水。
(3)①④。
(4)D。
(5)物镜。
16.(2020秋•德清县期末)小明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红墨水④酒精。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明需要取用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明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看到甲图的图像,如要从甲图调节到乙图,应该转动 细准焦螺旋 。
【答案】(1)①③。
(2)④①③②。
(3)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但这儿没有碘液,可以用红墨水代替碘液染色。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用眼观察物镜,下降镜筒→用眼观察目镜上升镜筒;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③下降镜筒→②上升镜筒观察。
(3)图示中甲图模糊,乙图清晰。转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以使模糊的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
(1)①③。
(2)④①③②。
(3)细准焦螺旋。
17.(2020秋•衢州期末)小科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装片,遇到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视野中有“污物”出现。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所在的位置,小科画了如图甲的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横线①中,应填入的显微镜结构名称为 目镜 。
(2)【问题二】污物排除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出现图乙中A的现象,于是进行了一步一步地调整。要将观察到如图乙中A的视野调整到B,应将装片向 右下方 移动。
(3)视野C调整到D的操作方法是调节 细准焦螺旋 ,最后小科顺利完成了观察。
【答案】(1)目镜;
(2)右下方;
(3)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显微镜视野中异物(污点)位置的判断,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先移动装片,移动说明在装片上,不动再转动目镜,若动在目镜,不动在物镜上。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A视野右下方移到B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 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目镜;
(2)右下方;
(3)细准焦螺旋。
18.(2020秋•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 右下方 移动。
(2)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两种,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40× 。
(3)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 细 准焦螺旋。
【答案】(1)右下方。
(2)40×。
(3)细。
【解答】解:(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视野从②变为③物像被放大了,因此,应选高倍物镜即40×。
(3)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故答案为:
(1)右下方。
(2)40×。
(3)细。
三.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共7小题)
19.(2022秋•镇海区期末)下列图示中,图甲中①、②、③表示小科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
图乙为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其目的是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
(2)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碘液 ,其目的是 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
(3)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③② (填序号)。
(4)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 ③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装片应向 右下方 移动。
(6)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 细点 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答案】(1)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碘液;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3)①③②。
(4)③。
(5)右下方。
(6)细点。
【解答】解:(1)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②步骤是染色,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其目的是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因此图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①滴、③盖、②染。
(4)图乙中出现a气泡,可能是图甲中③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
(6)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细点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故答案为:
(1)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碘液;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3)①③②。
(4)③。
(5)右下方。
(6)细点。
20.(2022秋•金东区期末)图甲是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丙中A、B、C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操作是为了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但该同学操作不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 另一 (选填“同”或“另一”)侧吸引;
(2)图丙中的A是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看到的视野,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物镜没有对准 通光孔 ;
(3)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应先向 左 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图乙中的[③]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清晰。
【答案】(1)另一;
(2)通光孔;
(3)左;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清晰,在染色时用碘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处理。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因此是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导致的。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C中的物像偏左,向左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动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B,对准通光孔,物像会放大,但可能会模糊,然后再调节图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另一;
(2)通光孔;
(3)左;细准焦螺旋。
21.(2022秋•杭州期末)如图示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1)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③②①④⑤ (填序号)。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③中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 ④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小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是下列哪种措施 B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4)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⑤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生理盐水;④。
(3)B。
(4)①⑤。
【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③滴→②刮→①涂→④盖→⑤染,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⑤。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③中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3)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不宜采取,A不符合题意。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效果就好了,B符合题意。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只能使视野变暗,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C不符合题意。
D.换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物像变清晰或模糊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所以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①⑤。
故答案为:
(1)③②①④⑤。
(2)生理盐水;④。
(3)B。
(4)①⑤。
22.(2022秋•慈溪市期末)图甲是小科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丙中A、B、C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操作是为了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小科同学的操作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图丙中的A是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看到的视野,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物镜没有对准 通光孔 。
(3)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ac 。(填字母)
a.调节图乙中的④,换用高倍物镜;
b.向左方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
c.调节图乙中的③使物像更清晰。
【答案】(1)不正确。
(2)通光孔。
(3)bac。
【解答】解:(1)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清晰,在染色时用碘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处理。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图中的操作是错误的。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图丙中的A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可能是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C中的物像偏左,向左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动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B,对准通光孔,物像会放大,但可能会模糊,然后再调节图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ac。
故答案为:(1)不正确。
(2)通光孔。
(3)bac。
23.(2021秋•缙云县期末)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①中滴加的是 生理盐水 。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了如图乙的像,这是图甲中哪步操作不当造成的? ④ (填序号)
(3)如图丙所示,小缙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4)如图丁所示,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缙看到了视野A后,若要使视野转为B,则应向 左方 移动装片。
【答案】生理盐水,④,C,左方
【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涨破。
(2)图乙的像中出现了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用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在染色过程中,应把染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应将亚甲基蓝溶液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吸引。
故选:C。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A中的物像偏向视野左侧,向左侧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变成图B。
故答案为:
(1)生理盐水。
(2)④。
(3)C。
(4)左方。
24.(2021秋•余姚市期末)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排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②①③④ 。
(2)欲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应选用如图中的哪个物镜和目镜(填对应的数字): ①④ 。
(3)如图甲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请你指出其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盖盖玻片时不规范,导致出现气泡 。
(4)欲将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 右上方 移动装片。
【答案】(1)②①③④。
(2)①④。
(3)盖盖玻片时不规范,导致出现气泡。
(4)右上方。
【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中①是刮,②是滴,③是涂,④是盖。因此排列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
(2)①②有螺纹为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因此若要观察视野最亮,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即①④。
(3)观察甲图可以发现:甲图中视野内出现了气泡,说明盖玻片盖的不规范。
(4)显微镜下成倒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将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故答案为:
(1)②①③④。
(2)①④。
(3)盖盖玻片时不规范,导致出现气泡。
(4)右上方。
25.(2020秋•下城区期末)根据“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小乐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①和②中不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清水 (选填“清水”“生理盐水”或“亚甲基蓝溶液”),步骤③的正确操作是 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
(2)图乙为小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临时装片观察时的“对光”操作,其正确顺序是 BACD 。
A.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D.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3)图丙和图丁为小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应先将临时装片向 右上 移动。图丁视野中的细胞,被试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⑤ 。(选填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①“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②“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亚甲基蓝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试剂是清水。步骤③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2)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根据光线的强弱来选择镜面),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可见顺序是:BACD。
(3)显微镜所呈的像是实物的倒像。丁图中的细胞是丙图中位于丙图右上角的细胞。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图丁视野中的细胞,被试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⑤细胞核。
故答案为:
(1)清水;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2)BACD;
(3)右上;⑤。
2.4 常见的动物-选择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2.4 常见的动物-选择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4 常见的动物-填空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2.4 常见的动物-填空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细胞-选择题提升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2.2细胞-选择题提升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