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0-17035066109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0-17035066110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0-17035066110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1-17035066151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1-17035066151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120871/1-17035066151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
展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
【实验步骤】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在左右两侧标尺上,分别标出1倍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2、点燃蜡烛,调整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把蜡烛靠近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当蜡烛到一定位置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
【重要规律】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
1、f以外,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
2、f以内,物体靠近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物体远离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即物远像远像变大。
应用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成像特点
(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透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光路图
应用二、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
2、近视眼及矫正
(1)成因: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矫正:佩戴凹透镜(相当于削薄凸透镜)。
(3)光路图
3、远视眼及矫正
(1)成因: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2)矫正:佩戴凸透镜(相当于加厚凸透镜)。
(3)光路图
应用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2)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落在目镜f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观察到正立放大虚像;
(3)物镜,目镜,相当于放大倍
2、望远镜
(1)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2)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实像落在目镜f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观察到正立放大虚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②③C. 只有③④D. 只有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u > 2f,f
u = f,不成像;u < f,v > 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
【解答】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一成像原理,故①错误;
由题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30cm>2f;像距v=65cm−50cm=15cm,此时像距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③正确;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故④错误;
故选B。
2.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8cm处移动到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解答】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时,所以f=10cm,故A不正确;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正确;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 C不正确;
D.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把物体从距凸透镜8cm处移动到4cm处的过程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知识,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此实验最好亲自做一下比较好。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图乙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像是虚像,故A错误;
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像逐渐变长;如图C;
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B;继续移动像逐渐变短,如图D;只有A图情形不能在以上过程中观察到。
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O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 )
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
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
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
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
【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几种情况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是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是投影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
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其原理是: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f
因为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即像距v不变,所以透镜的焦距f是变化的,且满足光屏离镜头的距离在1f和2f之间的条件,即f
所以OM
5.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鹦鹉和杯子之间的距离,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因为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是一个弧形样子,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一样,所以是左右方向发生变化;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都有可能,
由于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像,故不可能出现B选项中的图片.
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当u
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要求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当物距发生变化时,像距及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难度较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解答】
①由于光屏上成的是实像,所以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但光屏移动距离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①错误;
②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所以②错误;
③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由于其折光能力变强,所以像距将会变小,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所以③正确;
④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所以④正确。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 )
A. 向下并且向左移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
【答案】B
【解析】【分析】
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根据图甲像的位置,确定物所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然后进行调节。
此题考查了对倒立实像的理解,倒立是指像和物体的上下、左右都颠倒;像偏向哪儿,在调节时,需将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哪儿调节
【解答】
解:图甲显示像在毛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
故选:B。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照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答案】A
【解析】解: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接近1倍焦距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9.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支吸管.小明同学将一支吸管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透过玻璃杯的侧面俯视水杯(如图所示),可能看到的是以下哪种情况(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有两种光学现象:一是玻璃杯从侧面看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放大镜,对吸管起到放大作用;二是吸管反射的光由水斜射进入空气中,光线要发生折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本题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水杯起到放大作用,看到水中的吸管的像比实际吸管变粗;
二是由于光的折射会出现错位现象,刚进入水中的吸管错位,A点的像应在B点,如图:
水杯底部的吸管,C点的像在D点,如图:
所以从侧面看到斜插入玻璃杯水中吸管的像如图:
;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同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解答】
解: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率先开通了地铁,为首府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如图:这是地铁站口安装的一款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所成的是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cm。
【答案】凸透镜;缩小;实;20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此类题目是常考题目,一定要掌握。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cm,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缩小;实;20。
12.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如图甲),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答案】③②①④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
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③,然后是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③②①④。
故答案为:③②①④。
13.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__(选填“A、B”或“B、C”)之间,两次成像的虚实情况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B、C;不同
【解析】【分析】
此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物距、像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明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解: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故在B点和在A点成像情况不同;故一次成的是实像,一次成的是虚像;由于AB间的距离小于AC间的距离,故当烛焰在B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凸透镜应该在B的左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A、C之间,故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B、C之间。
14.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减小;上
【解析】解: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说明像太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可知,适当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减小像距),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增大物距)。
故答案为:减小;上。
15.如图,把一个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的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能过这两个透镜后,会聚在P上的一点S;已知光屏距透镜30cm,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凹透镜拿走,将一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30cm处,也能使C点的像成在光屏上的S点,则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答案】20cm;15。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会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由题意知,将一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30cm处,也能使C点的像成在光屏上的S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C点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像成在二倍焦距处,据此得出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作图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这两个透镜后,会聚在P上的一点S处,根据光路可逆,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C点。据此判断凹透镜的焦距。
【解答】
(1)当光源C在二倍焦距处时,成像在二倍焦距处,此时满足2f=30cm,所以f=15cm;
(2)根据下面的光路图,结合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凹透镜的焦距:f′=30cm−10cm=20cm,
。
故答案为:20cm;15。
16.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
A.蜡烛像的下部分
B.蜡烛像的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不需要 不变 10.0 左 D C
【解析】解:(1)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可以是任意值,光屏上都会呈现清晰的像,所以当将蜡烛靠近小孔,光屏的位置不变即可得到的像变大,所以不需要移动光屏的位置。
(2)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像的大小跟蜡烛大小相等,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蜡烛像的大小也不变。
(3)①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相当于烛焰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变小,所以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可以把蜡烛向上移动,可以把凸透镜向下移动,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都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但是如果移动凸透镜或移动光屏,蜡烛每移动一个位置,都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非常麻烦,最合理的方法是蜡烛向上移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故选D。
④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折射光线减少,折射光线会聚成的像变暗淡,像的完整性不变,故选C。
故答案为:(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需要;(2)不变;(3)①10.0;②左;③D;④C。
(1)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可以是任意值,光屏上都会呈现清晰的像。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③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④凸透镜成像时,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的大小不变,像会变暗。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这三个实验是光学的三个重要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
17.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1f=1u+1v。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vu,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答案】(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1f=1u+1v 化简得:u=2f;
(2)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v>u,vu>1,可得m>1。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综合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答。
【解答】
(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1f=1u+1v 化简得:u=2f;
(2)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v>u,vu>1,可得m>1。
故答案为:如上所述。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u>2f
f
fv>2f
倒立放大实像
u
正立放大虚像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u=f
不成像
专题26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26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26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难原卷版docx、专题26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难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4 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24 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24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难原卷版docx、专题24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难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2 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32 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难)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32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难原卷版docx、专题32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难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