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为氧化还原变化
C.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实为水雾,为一种气溶胶
D.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A正确;
B.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指小液滴,也即水雾,水雾是一种气溶胶,故C正确;
D.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含碳量降低,变成钢,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爆炸、变色、导电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CaO都能溶于水生成碱,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④、、FeS、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⑤烧碱固体、纯醋酸、乙醇均不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
⑥冰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冰浮在水面上
A. 1项B. 2项C. 3项D. 4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②错误;
③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故③正确;
④Fe与化合生成,Fe与Cl2化合生成,Fe与S化合生成FeS,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得到,故④正确;
⑤烧碱固体、纯醋酸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⑤错误;
⑥冰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晶体中有空隙,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冰浮在水面上,故⑥正确;
故正确的有③④⑥三项;
故答案选C。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的电子式为
C. 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
D. KCl形成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Na2O2由Na+和构成,中O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Na2O2电子式为,故B正确;
C. 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Na+和,其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KCl为离子化合物,由K+和Cl-构成,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得到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体
B. 制备的胶体能长期稳定存在
C. 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A错误;
B.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不能长期稳定存在,故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胶体时,只有胶体能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的现象不同,故C错误;
D.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5. 下列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合理的是
A. 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少量氧气
B. 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氯水的pH
C. 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OH)2,先打开止水夹a,一段时间后再关闭a
D. 实验室用图4所示装置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Na2O2是粉末,与水混合后不能分离,故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不能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很难控制只制备少量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
B.由于Cl2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值,应该用pH计,故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氯水的pH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
C.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OH)2,先打开止水夹a,则Fe+H2SO4=FeSO4+H2↑,H2排空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a,由于继续产生H2,A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将A中溶液压入B试管中,发生FeSO4+2NaOH=Fe(OH)2↓+Na2SO4,且整体体系中处于H2的还原性氛围中,能够防止Fe(OH)2被氧化,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实验室用图4所示装置可以观察到CaCO3表面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经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除去CO2中的HCl后,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致,由于HCl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不能证明三种非金属性强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气体,另一个盛有和CO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有几项:
(1)分子数 (2)原子数 (3)质量 (4)中子数 (5)密度 (6)气体摩尔体积
A. 4项B. 5项C. 6项D. 3项
【答案】A
【解析】
【详解】(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则相同体积的与和CO的分子数目相同,故(1)符合题意;
(2)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相等,CO、N2是双原子分子、C2H4是6原子分子,则相同体积的与和CO的原子数一定不相等,故(2)不符合题意;
(3)CO、N2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l,的物质的量与和CO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一定相等,故(3)符合题意;
(4)CO的中子数为14,N2的中子数为14,C2H4的中子数为12,故相同体积的N2与C2H4和CO气体的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4)不符合题意;
(5)C2H4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相等,故(5)符合题意;
(6)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故(6)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项;
故答案选A。
7. 膦(PH3)可以用白磷(P4)与过量碱液反应制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上述反应中属于歧化反应B. KH2PO2为酸式盐
C. 上述反应中PH3为还原产物D. 生成1mlKH2PO2时转移1ml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P4→PH3中P元素化合价降低,P4→KH2PO2中P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歧化反应,A正确;
B.过量碱液与KH2PO2不反应,说明H3PO2是一元酸,则KH2PO2为正盐,B错误;
C.P4→PH3中P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PH3为还原产物,C正确;
D.KH2PO2中P元素化合价为+1,P元素从0价升高到+1,则生成1mlKH2PO2时转移1ml电子,D正确;
故选:B。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D代表)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B. 溶液中所含数目为2NA
C. 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16g所含氧原子数为NA
D. 3ml单质Fe与足量水蒸气在高温下完全反应,失去9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含有13个中子,则(其中D代表)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3NA,故A错误;
B.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的数目,故B错误;
C.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l,数目为NA,故C正确;
D.铁和水蒸气反应后生成Fe3O4,化合价从0变为价,故3ml单质Fe与足量水蒸气在高温下完全反应,失去8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的图像称为价类二维图,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铝,居第四位的元素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与水常温下几乎不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可发生置换反应
B. b和c可分别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和d
C. e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转变为d
D. h的某种盐是具备净水和消毒双重功能的水处理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铝,居第四位的元素是Fe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Fe与水常温下几乎不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即3Fe+4H2OFe3O4+4H2,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b为FeO,c为Fe2O3,FeO和Fe2O3均不溶于水,均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Fe(OH)2和Fe(OH)3,故B错误;
C.e为Fe(OH)2,d为Fe(OH)3,Fe(OH)2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转变为Fe(OH)3,即4 Fe(OH)2+O2+2H2O=4 Fe(OH)3,故C正确;
D.h为高铁酸盐即含,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6价的铁被还原成+3价,又Fe3+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吸附悬浮杂质可以做净水剂,故D正确;
答案为B。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B.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将足量通入溶液中:
D.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固体,应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该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将足量Cl2通入到FeI2溶液中,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完全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生成硫酸钡和偏铝酸钾、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 某固体粉末含、、、、中的一种或几种,我校学生科学院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已知:,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合理的是
A. 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B. 溶液甲中可能含有
C. 溶液乙中溶质至少2种及以上
D 固体乙中成分至少2种及以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固体粉末中加入过量HCl生成气体甲,根据固体的可能组成可知,该气体一定为CO2,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盐,根据可知,原固体中含有Cu2O,固体甲含有Cu,溶液甲中含有Cu2+,加入过量NaOH,得到溶液乙和固体乙,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Cu(OH)2,溶液乙中含有NaCl、NaOH,Al2O3不确定是否一定有,若样品含有Al2O3,则溶液乙中还含有NaAlO2。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故A错误;
B.由于加入过量盐酸后得到的固体甲中含有Cu,Cu能与Fe3+反应,则溶液甲中一定不含Fe3+,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乙中一定含有NaCl、NaOH,可能含有NaAlO2,即溶液乙中溶质至少2种及以上,故C正确;
D.固体乙中一定含有Cu(OH)2,其它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硝酸密度为,质量分数为63%,此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B. 100g浓度为的硫酸中加入一定的水稀释成,则加入水的体积大于100mL(已知硫酸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
C. 溶液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溶液中含,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A正确;
B.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溶液体积为原来的2倍,稀释后硫酸的浓度比原来的小,即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溶液的2倍,即加入水的质量小于100g,B错误;
C.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1=0.2ml/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2=0.2ml/L,C正确;
D.的物质的量为,则硫酸铝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其中KI为还原剂,氯化钾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故A错误;
B.向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加入过氧化钠,因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其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B错误;
C.将潮湿氯气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红色褪去,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底部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Na不会直接与溶液中的CuSO4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在于其溶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B. 简单离子半径:X>W
C. 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能用于漂白
D. Y的氯化物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只有 X、Y位于同一周期,二者只能位于第二周期,W位于第三周期,结合图示可知,W形成+2价阳离子,则W为Mg;X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Y形成4个共价键,且每个Y还得到1个电子,则X为O元素,Y为B元素,Z为H元素。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B,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O>B,即X>Y,故A正确;
B.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O2-和Mg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Mg的核电荷数大于O,则简单离子半径:O2->Mg2+,即X>W,故B正确;
C.该物质中含有-O-O-键,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用于漂白,故C正确;
D.Y的氯化物为BCl3,BCl3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3=6,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5. 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更形象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少量),(Fe过量),少量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此时n(HNO3)∶n(Fe)=4∶1;过量的铁和硝酸反应最后生成硝酸亚铁,此时(HNO3)∶n(Fe)=8∶3;在4∶1~8∶3范围内生成硝酸亚铁和硝酸铁,该数轴表示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烧喊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疏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即n(NaOH)∶n(SO2)=2∶1时反应生成亚硫酸钠;通入过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即n(NaOH)∶n(SO2)=1∶1时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在2∶1~1∶1范围内生成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该数轴表示合理,故B不符合题意;
C.Na与O2加热反应的产物是过氧化钠,与反应条件有关,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无关,该数轴表示不合理,故C符合题意;
D.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时,铝元素都以Al(OH)3的形式存在,则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3时铝元素都以Al(OH)3和Al3+的形式存在,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铝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则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时铝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该数轴表示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已知短周期元素M、N、X、Y、Z分布在三个周期,N、X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原子序数大于X,其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X单质极易与常见无色无味液态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且做氧化剂,在短周期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写出YM的电子式:_______。
(2)N、X、Y、Z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对应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
(3)在与YX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是工业制取的一种方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镓(31Ga)的化合物氮化镓(GaN)和砷化镓(GaAs)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商用价值进入“快车道”。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ⅣA族
b.Ga为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
c.G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d.酸性:
②废弃的含GaAs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浓硝酸溶解,放出气体,同时生成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利用遇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测定样品纯度。
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现设计如图四种装置测定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从简约性、准确性考虑,最适宜的方案是_______(填编号)。
③取样品a g,若实验测得氢气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态),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第三周期ⅠA族; ②.
(2)Cl->F->Na+>Al3+
(3)
(4) ①. bc ②.
(5) ①. ②. 乙 ③.
【解析】
【分析】由题知,N、X为同主族元素,且X单质能讲H2O氧化,可得X单质为F2,与水的反应式为,可得N元素为Cl元素。Z原子序数大于X,则Z为第三周期元素,且其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可得Z为Al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可知Y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Na元素。M与N、X、Y、Z均不在同一周期,可得M为第一周期的元素,为H元素。
【小问1详解】
Na在第三周期第ⅠA族,与H的化合物NaH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N、X、Y、Z的简单离子分别为Cl-、F-、Na+、Al3+,除了Cl-为三个电子层外,其余离子均为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依次为:Cl->F->Na+>Al3+;
【小问3详解】
由题足量CO2在碱性溶液中与NaAlO2和NaF反应生成NaHCO3和Na3AlF6,反应式为:
【小问4详解】
①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与Al元素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类似,金属性强于Al元素,b、c正确,a错误。N、P、As均为第Ⅴ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小,d错误,故选bc;
②GaAs中As元素被HNO3氧化生成H3AsO4,化合价从-3价升为+5价,HNO3中氮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5价降为+4价,结合电子守恒,反应式应为:;
【小问5详解】
①NaAlH4为强还原剂,其中H元素为-1价,与H2O反应将其中H元素还原,结合电子守恒化学反应式为:;
②通过测定反应生成的H2体积结合化学式计算样品纯度,其中丙装置连接错误,无法用排水法测定H2体积;甲、丁装置中反应产生的氢气会导致现状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测得氢气体积偏小,导致样品纯度偏小;乙装置使用恒压分液漏斗,消除溶液体积压缩气体体积带来的误差,数据准确,选择乙装置;
③根据反应关系是可得,则样品纯度可列式:
17. 碳酸钠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沉淀分析法
(1)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
方案Ⅱ: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B中溶液选用_______,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方案Ⅲ:质量差分析法
(3)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C的质量,利用其质量差计算样品的纯度。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c.打开止水夹
d.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e.关闭止水夹
f.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
g.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h.再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质量为
①图2中盛装稀硫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
②在操作h中,要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
③若去掉装置D,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省略操作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过滤 (2) ①. 饱和NaHCO3溶液 ②. 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3) ①. 分液漏斗 ②. 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出 ③. 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 ④. 偏大 ⑤. 偏小
【解析】
【分析】将碳酸钠样品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然后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或质量,便可确定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二氧化碳的体积或质量测定是否准确,所以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需防止滴加酸的体积产生的干扰、CO2中混有HCl气体产生的干扰;测定CO2的质量时,需防止空气中CO2气体产生的干扰。
【小问1详解】
样品中的Na2CO3与过量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为测定沉淀的质量,需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故答案为:过滤;
【小问2详解】
B中的溶液应尽可能不溶解CO2,所以最好采用饱和NaHCO3溶液;但又会与HCl反应,所以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原因是: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小问3详解】
①图2中盛装稀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反应结束后,装置内会滞留一定量的CO2,从而影响CO2质量的测定,所以在操作h中,要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出;实验前,排尽装置内空气所用的空气中也应不含有CO2,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故答案为: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出;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
③若去掉装置D,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会被碱石灰吸收,从而增大装置C的质量,实验结果会偏大;若省略操作h,装置内残留的CO2不能被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大;偏小。
18. 新冠肺炎期间,化学消毒剂大显身手。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消毒剂,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废水的杀菌、消毒。工业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Ⅰ.实验室模拟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流程如下:
已知:转化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NaOH溶液,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填序号)。
A.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
C.容量瓶洗净之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NaOH溶液应置于冰水浴中,否则温度升高将发生如下副反应:(未配平)
①若有发生该副反应,该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NaCl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生成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氧化过程中溶液保持碱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产品经干燥后得到纯品99g,则的产率为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Ⅱ.工业干法制备高铁酸钾的第一步反应为:,
(5)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第二步反应为:,试解释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_______。
【答案】(1)BD (2) ①. 0.25NA ②. 6∶1
(3)3ClO-+2Fe3++10OH-=2+3Cl-+5H2O
(4)75% (5) ①. O2 ②. Na2FeO4 ③. 5:3 ④. 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
【解析】
【分析】先用Cl2和NaOH溶液在低温下反应制备NaClO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用NaClO将Fe3+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 3Cl-+5H2O,用稀的KOH溶液来沉淀过量的Fe3+,然后加入浓的KOH溶液,由于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故通过反应制备高铁酸钾,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产品。
【小问1详解】
A.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NaOH吸收空气的水蒸气而导致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配制浓度偏小,故A不选;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导致容量瓶内液体温度较高,加入水量偏小,配制浓度偏大,故B选;
C.容量瓶洗净之后未干燥,对浓度无影响,故C不选;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选;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E不选;
综上,符合题意的为BD,故答案为:BD;
【小问2详解】
Cl元素发生歧化反应,从0价降为-1价、从0价升至+5价,则NaCl前配5,NaClO3前配3,Cl2前配3,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存在关系式:3ml Cl2~5mle-,若有发生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0.25NA,故答案为:0.25NA;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NaCl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1mlNaCl由主反应生成,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生成NaClO是1ml,则生成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故答案为:6∶1;
【小问3详解】
中Fe元素为+6价,氧化过程Fe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3Cl-+5H2O,故答案为:3ClO-+2Fe3++10OH-=2+3Cl-+5H2O;
【小问4详解】
标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1ml,NaOH的物质的量为n=cV=4×0.5ml=2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两者恰好反应生成1ml NaClO,结合离子方程式3ClO-+2Fe3++10OH-=2+3Cl-+5H2O可知,生成,理论上质量m=nM=,则产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
【小问5详解】
对于反应,该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中的+6价,被氧化,FeSO4是还原剂,Na2O2中部分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同时Na2O2中部分O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被还原,作氧化剂,氧化产物是O2和Na2FeO4;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可知,6ml Na2O2中1ml作还原剂,5ml作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ml:(1ml+2ml)=5:3;第二步反应为:Na2FeO4+2KCl=K2FeO4+2NaCl,该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故答案为:O2;Na2FeO4;5:3;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
19. 已知NH3和Cl2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当NH3过量时,会发生反应NH3+HCl=NH4Cl,产生白烟,因此当Cl2和NH3比例不同时,产物有差异。
(1)若利用该反应处理含有氨气和氯气的尾气,用于制备盐酸,则Cl2和NH3的最佳比例为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若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___。
(2)体积为1.12L,质量为3.335g的Cl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氨水后,体积变为0.672L(其中Cl2体积分数为50%)。两位同学想要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被氧化的NH3的质量。下面是两位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题时所列的第一步算式,请判断他们所列未知数X分别表示什么量,并填写在表格内:(单位没列出)
(3)有Cl2和N2的混合气体,其中N2的体积分数为x,将1L该混合气体与1L的氨气混合,讨论x取不同范围的数值时,所得气体体积y与x的关系式______(所得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
【答案】 ①. 3:2 ②. (0,1.5) ③. 被氧化氨的物质的量 ④. 反应前Cl2的体积 ⑤. 当x≥时,y=;当x<时,y=2-2x
【解析】
【详解】(1)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若利用该反应处理含有氨气和氯气的尾气,用于制备盐酸,则Cl2和NH3的最佳比例为3:2;如果管道漏气,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生成HCl气体继续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即氨气应过量,所以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为大于0,小于1.5,故答案为:3:2;(0,1.5);
(2)甲:2NH3+3Cl2=N2+6HCl计算表达式是利用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进行计算,所以计算式中X的意义是被氧化的氨气的物质的量;故答案为:被氧化氨的物质的量;
乙:2NH3+3Cl2→N2+6HCl分析反应和计算表达式分析判断,X为原混合气体中氯气的体积,故答案为:反应前Cl2的体积;
(3)若按上式反应,2NH3+3Cl2=N2+6HCl,氨过量,所以还会生成氯化铵8NH3+3Cl2=N2+6NH4Cl,当x=62.5%时恰好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此时y=0.75L(生成0.125+原来的0.625,也可用差量法2−1.25),当x≥62.5%,即x≥时,剩余氨气,可以用氯气计算,差量法求得气体减少,所以y=2-=y=,当x<62.5%,即x<时,氯和氨都用完,求出生成的氮气和氯化氢气体体积之和为(2−3x),原有氮x,所以共有气体体积为y=(2−2x),故答案为:当x≥时,y=;当x<时,y=2-2x。图1
图2
图3
图4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成蓝色
还原性:Cl->I-
B
向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加入过氧化钠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且溶液变红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O2和NaOH
C
将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
纸条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底部有蓝色沉淀生成
Na不会直接与溶液中的CuSO4反应
A
铁和稀硝酸反应
B
向烧碱溶液通入后的产物
C
Na与加热反应的产物
D
向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学生编号
所列第一步算式
未知数X表示的意义
甲
______
乙
______
10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0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