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天天练
-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7)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6)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4)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3)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5)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乃诈赴于齐。齐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B.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蜀道难》“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凋”字用法相同。
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
5.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
【答案】1.CEF 2.A 3.C 4.(1)(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2)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 5. ①子良建议要割地。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
②昭常建议不能割地。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
③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
【解析】1.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
“献地于齐”是“子良”的谓语,不应断开,所以C处断句;
“大司马”做动词“为”的宾语,结构完整,“大司马”后应断开,所以E处断句;
“使守东地”是“使之守东地”,“东地”做“守”宾语,单独成句,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
2.A.错误。含义不同。给,给予;/交好、结交。句意:大王不能不给啊。/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
B.正确。
C.正确。使动用法,让……回去,使……回去;/使动用法,使……凋谢。句意:我才放你回去。/使人听到此处容颜为之改变。
D.正确。违背。句意: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3.C.“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错误。子良向齐王说昭常假托王命,这是托辞。
4.
(1)“所以”,用来……的,……的凭借;“爱”,吝惜;“爱地不送死父,不义”,判断句。
(2)“立王”,另立一王;“因”,趁机;“市”,做交易,做买卖。
5. 子良建议是要割地。由原文“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可知,原因是大王一字千金,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
昭常建议不能割地。由原文“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知,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
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由原文“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于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可知,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到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告辞,要回楚国去,齐王不准许,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我所以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太子回到楚国,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车五十辆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让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宫拜见楚王,说:“大王不能不给啊!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子良走后,昭常进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这是让掉了东国的一半啊,楚国就徒有万乘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不能给。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昭常出宫后,景鲤进见楚王,说:“不能给。虽说这样,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又不想给它,会在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国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现在昭常却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说:“我受敝国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将说:“你们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在南边到楚国,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解救齐国的灾难。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楚国大臣对此感到忧虑,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扣在秦国回不来,被要胁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楚国就完了。”便打算拥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继位为王。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楚国就诈称楚王薨,去齐国接太子归国。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齐相说:“不行。若楚国另立一王,这样,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那人又说:“不会,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 ”。
(3)《诗经·静女》中“ , ”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在赞美姑娘的美丽。
【答案】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9),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8),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课前天天练 (17),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