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综合评估卷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综合评估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答案含评分细则,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章~第六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原创)“微光成炬,守望相助,药品共享”,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互助共享药箱(如图所示)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浓浓邻里情。下列有关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连花清瘟胶囊包装盒的长度约为40cmB.一只普通N95口罩的质量约为15g
C.普通医用酒精的密度约为1.1g/cm3D.用体温计测量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2.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4.[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B.日食现象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5.如图,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现象为光的色散,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把荧光物质放在区域③能发光
C.若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红光消失,只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D.温度计放在区域①,把玻璃泡涂黑能让示数变化更明显
6.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左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7.(教材P103图片变式)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实像B.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虚像
C.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D.光线较亮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8.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9.[学科素养·科学探究]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使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更清晰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
10.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③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⑤计算煤油的密度。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省去②B.只能省去①或④C.可以省去③D.可以省去②或④
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从B对应的位置移动到C对应的位置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蜡烛处于B点对应的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蜡烛处于A点对应的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物理跨数学]某同学在利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测量某液体密度,他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cm3的该液体的密度为1.25g/cm3
B.烧杯的质量为40g
C.由图象和公式m=ρv可知,该液体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由图象和测量原理ρ= eq \f(m,V) 可知,该液体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二、填空题(共4小题,计15分)
13.(4分)如图是一个魔术箱,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针对这一奇怪的现象,下面三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实现的有_______;若魔术箱内只使用了平面镜,则平面镜至少要_______块。
14.[安全与健康](5分)行人过比较宽的马路(如图)时不能光凭“勇敢”,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若该马路的宽度为15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_______减少噪声;
(2)小明的速度至少为_______m/s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3)若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5m/s,则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_______s老人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15.(4分)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红点A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红点B会移动到点_______(选填“B1”或“B2”)。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红点B下移至B2,应使水面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6.(2分)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的密度为1.2572kg/m3,而从氨气中提取的氮气的密度为1.2505kg/m3,瑞利由这个细微的差异展开研究,从而发现了氩气,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上述的差异原因是,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里会有密度较大的氩气。假设氩气的体积占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的体积的,则氩气的密度为_______kg/m3。
三、作图题(共2小题,计8分)
17.[2022广东中考,15(2),★☆☆](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8.(4分)如图所示,甲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隔墙的乙同学,图中甲、乙同学分别用黑点A、B代表,请在图中画出甲看到乙的光路图。(保留作图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计21分)
19.(7分)如图所示装置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其中,F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射向O点,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观察到反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反射,图甲中∠_______为反射角;
(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F沿PQ剪开,把纸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翻折,在上半部分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个现象说明: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实验小组进行了六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结果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可见,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_的。
2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6分)小红和家人一起乘高铁去旅行,进站时要进行身份验证,她发现屏幕上的头像较小,不能完成人脸识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她了解到屏幕上的头像是通过摄像头内的凸透镜形成的,于是带着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红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靠在一起,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我们能从各个方向上看到的光屏上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变大。
(3)根据以上实验,小红进行人脸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她应该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4)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也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1.(8分)小晨同学买了一个小吊坠(如图甲所示)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吊坠的密度进行鉴定。
(1)将天平放在_______上,拨动_______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将解去挂绳的小吊坠放在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后放入5g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A.向右移动游码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取出5g的砝码
(3)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小吊坠的质量为________g;
(4)先向量筒中加入30mL的水,将重新系好挂绳的小吊坠轻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小吊坠的体积为_______cm3;
(5)小晨将测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小吊坠可能是_______制作而成的,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小吊坠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共2小题,计19分)(答案含评分细则
22.(8分)小明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拧紧瓶盖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时发现玻璃瓶被“冻裂”了,如图所示。已知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450cm3,水的密度ρ冰=1.0×103kg/m3,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求:
(1)瓶内水的质量;
(2)瓶内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
23.(11分)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他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做的娃娃一年比一年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娃娃送给了表妹,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妈妈为小玲买了如图所示的俄罗斯套娃,它是由一样图案的七个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只有最小的一个是实心的,其他的全是空心的。小玲测出最大的套娃的质量为32g、体积为450cm3,最小的一个木娃娃的质量为6g、体积为7.5cm3。求:
(1)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
(2)最大套娃的内部空心体积;
(3)小玲想用彩色橡皮泥捏一个实心的最大套娃,需要多少克橡皮泥。(橡皮泥的密度为1.3×103kg/m3)
六、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计13分)
24.[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4分)古人把雷声称为“天鼓”。每当听到雷声,古人便想象这隆隆的雷声是雷公左手拿连鼓,右手拿椎,扣击所发出的声音。宋代诗人谌祜写道:“万壑松风天鼓吹,四围花月锦帘栊。”“天鼓”说的就是雷声。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王看到闪电隔4秒后听到雷声。则:
(1)雷声的形成与击鼓引起响声类似,但雷声是由_______的剧烈振动产生的,又是以波的形式不断向远处传播的;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产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但往往只看见一次闪电,却能听到雷声隆隆不断,原来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_______。
(2)人们可以根据雷声预计雨的大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新素材·现代科技](原创)(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空间站的热控系统
中国空间站(如图所示)于2022年底已经全面建成。由于没有大气层保护,在太阳光直射下,空间站向阳面温度高达150℃以上,背阳面温度可达-100℃以下。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太空环境中,为保证航天员能有一个适宜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环境,就需要热控系统来实现温度控制。
热控方式一:打造“中央空调”。
在空间站的热控系统中,“中央空调”——流体回路是空间站热控系统的核心,在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中,流体回路遍布各个角落。通过特殊液体在管路内循环流动,将舱内设备以及航天员生活产生的热量收集起来,通过回路带到相应设备和结构中,给过热的地方散热,给过冷的地方加热。
热控方式二:涂上“太空防晒霜”。
从神舟十二号起,神舟飞船都涂上了一层神奇的“太空防晒霜”——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这种涂层不仅具有较低的太阳光吸收特性,可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还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辐射热量导致的舱内温度不断降低。
热控方式三:穿上隔热“外衣”。
以天舟四号为例,它运行在距地面约400千米的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90分钟。为抵御“冰火两重天”的恶劣环境,维持内部舒适的温度,研究人员给它穿上特殊材料制作的隔热“外衣”。货物舱需要提供适宜航天员生活的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就给它穿上灰色“外衣”,能够多吸收太阳光。而推进舱中主要是设备,需要更低的环境温度,因此给它穿上白色“外衣”,多反射太阳光。
通过“空调”“防晒霜”和“隔热服”等热控系统的协同工作,中国空间站被打造成了一个“四季如春”的“太空家园”。
(1)太阳光不能照射到中国空间站的背阳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管路内的特殊液体流经温度高的设备时体积变大,密度_______,质量_______。
(3)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能够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辐射热效应较强的____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导致的舱内温度不断降低。
(4)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问天实验舱是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两空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5)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则天舟四号围绕地球飞行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π的取值为3)。
(6)因为推进舱穿上的隔热“外衣”能够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5BBCAC 6-10BDCDD 11-12DC
1.B 连花清瘟胶囊包装盒的长度约为12cm,一只普通N95口罩的质量约为15g,普通医用酒精的密度约为
0.8g/cm3,用体温计测量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故B选项估测的数据最符合实际。
2.B 杆影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由于地球会自转,所以一天内杆影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故B错误;一天内,正午时,阳光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最大,杆影最短,故C正确;简易计时模型是根据杆影的方位计时的,故D正确。
3.C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A错误;物体的质量与其状态无关,所以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B错误;汗水不断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4.A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日食现象和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5.C 太阳光照射三棱镜产生可见的有色光带,此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域③在紫光外,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区域①在红光外,为红外线,红外线热效应强,故温度计放在区域①,把玻璃泡涂黑能让示数变化更明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B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需要戴凹透镜矫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发光点的位置向左移,像靠近晶状体,远离视网膜;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像会向下移。
7.D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当光线较亮时,使用凸面镜作为反光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8.C 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故A正确;照相机拍照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像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B正确;幻灯机播放幻灯片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C错误;用放大镜看书,物距小于焦距,即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9.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A错误;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用光屏无法承接,B错误;蜡烛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大小不变,故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C错误;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平面镜所在平面的位置不变,蜡烛的位置不变,蜡烛的像与蜡烛关于平面镜对称,故蜡烛的像的位置也不变,D正确。
10.D 根据ρ= eq \f(m,V) ,要测煤油的密度,需要测煤油质量和体积,而只做步骤②或④都可以得出煤油的体积,所以其中一个可以省去。
11.D 由图象知,u=v=2f=20cm,此时凸透镜成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C错误;将蜡烛从B对应的位置移动到C对应的位置的过程中,由图象可知,物距变大,此时像距变小,同时像变小,故B错误;当蜡烛在A点对应的位置时,由图象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12.C 由图象可知,80cm3的该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是100g,20cm3的该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是40g,则m总1=m烧+ρV1,m总2=m烧+ρV2,代入数据得100g=m烧+ρ×80cm3,40g=m烧+ρ×20cm3,解得ρ=1g/cm3,m烧=20g,故A、B错误;由图象和m=ρv可知,该液体的质量随体积的增加而增大,该液体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
【一题多解】如图反向延长图线与纵坐标轴相交于一点,该交点对应质量为20g,液体体积为0cm3,说明烧杯的质量为20g。当烧杯和液体质量为40g时,液体的质量为20g,对应体积为20cm3,密度.
13.【答案】:A、C 3
【解析】:A中有两块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另一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A可实现;B中为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而图中凹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故B不能实现;C中有两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C能实现,即三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实现的有A、C;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如图甲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通过三块平面镜的反射即可实现,即平面镜至少要3块。
14.【答案】:
(1)信息 声源处
(2)0.75
(3)30
【解析】:
(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
(2)速度至少为;
(3)
15.【答案】:
(1)顺时针 B1
(2)上升 不变
【解析】:
(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人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红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入射角也需增大,入射光线应绕着0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人射角增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另一红点B会移动到点B1。
(2)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人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发生改变;人射光线不变,欲使红点B下移至B2,水面需上升。
16.【答案】:1.3175
【解析】:设空气中取得的氮气的体积为V,氮气的密度为ρ1,氩气的密度为ρ2,两者的混合密度为ρ;由题意知道,混合气体中纯氮气的体积,纯氩气的体积,混合密度,把代入上式解得氩气的密度ρ2=1.3175kg/m3。
17.【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图中经过入射点O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大于人射角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18.【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确定B点的像的位置B′,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连接A、B′,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连接B、O和O、A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9.【答案】:
(1)垂直 漫 BON
(2)同一平面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4)可逆
【解析】:
(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故图甲中∠BON为反射角;
(2)实验时,在纸板F的上半部分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该现象说明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改变入射角大小做多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可得出结论为光反射时,反射角始终等于人射角;在本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防止单次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4)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的方向入射时,反射光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反射出去,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0.【答案】:
(1)同一高度
(2)漫反射 右
(3)靠近
(4)等大 10.0
【解析】: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我们在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像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则物距减小,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故向右移动光屏;
(3)若要使成的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她应该靠近摄像头;
(4)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u=20.0cm,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烛焰等大、倒立的像,所以2f=20.0cm,即f=10.0cm。
21.【答案】:
(1)水平桌面 游码 右
(2)C
(3)24
(4)8
(5)和田玉 偏小
【解析】:
(1)天平调节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拨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把天平右盘的最小的砝码拿走,并向右移游码,使天平平衡,C正确;
(3)吊坠的质量为m=20g+4g=24g;
(4)吊坠的体积为V=38mL-30mL=8mL=8cm3;
(5)小吊坠的密度为ρ= eq \f(m,V) ==3g/cm3,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小吊坠可能是和田玉制作而成的;根据题意当吊坠放入量筒中的水时,吊坠中间的孔可能会有部分气泡,挂绳(浸在水中的部分)也有一定的体积,使测量的总体积V偏大,根据V物=V-V0可知测得吊坠的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ρ= eq \f(m,V) 可知测得吊坠的密度将偏小。
22.【解析】:
(1)瓶内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103kg/m3×450×10-6m3=0.45kg;
(2)由于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故m冰=m水,当瓶内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5分)
23.【解析】:
(1)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0.8g/cm3;…3分)
(2)最大套娃的木材的体积;(2分)最大套娃的内部空心体积V空=V大-V′=450cm3-40cm3=410cm3;…(2分)
(3)一个实心的最大套娃需要同样橡皮泥的质量:m橡皮泥=ρ橡皮泥V大=1.3g/cm3×450cm3=585g。…………(4分)
24.【答案】:
(1)空气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反射
(2)信息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雷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产生,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于声音被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因此雷电来临时往往只看见一次闪电,却能听到雷声隆隆不断。
(2)人们可以根据雷声预计雨的大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5.【答案】:
(1)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变小 不变
(3)红外线
(4)静止 运动
(5)2.72×104
(6)反射
【解析】:
(1)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它不能照射到中国空间站的背阳面;
(2)这种特殊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保持不变,则密度变小;
(3)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热控涂层能够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辐射热效应较强的红外线;
(4)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是一个组合体,相对静止,而天和核心舱围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90分钟,所以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5)天舟四号飞行轨道半径r=h+R地=400km+6400km=6800km,飞行轨道周长s=2πr=2×3×6800km=4.08×104km,飞行速度。;
(6)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的物体,我们看起来是白色的。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15°
30°
45°
60°
70°
0°
反射角
15°
30°
45°
60°
70°
0°
材质
翡翠
和田玉
玻璃
有机玻璃
密度/(g·cm-3)
约3.3~3.36
约2.95~3.17
2.5
1.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综合评估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答案含评分细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素养综合模拟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期末综合素养评估模拟卷(五)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