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1-5题
展开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 托起一支铅笔所用的力约为10N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D.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变式题1基础
2.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课间操的时间约为20sB. 饮水机的工作电压为1.5V
C. 教室黑板的长度约为3.5mD. 一张物理试卷的重力约为2N
变式题2基础
3.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个电子测温枪的重力约为50NB.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m
C. 一节新的干电池电压约为220VD.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心跳约70次
变式题3基础
4. 下列估测值中,较合理的是( )
A. 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B. 一本初三上册的物理课本重约2N
C. 初中生1000m赛跑的成绩约100sD.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36V
变式题4巩固
5. 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 80dm
B.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C. 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受浮力约为 2N
D. 家用电脑的额定功率约为 1000W
变式题5巩固
6. 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长约为18dm
B.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重力约为50N
C. “常消毒”:一张常用的消毒湿巾的质量约为500g
D. “测体温”:一只手持式测温枪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约为6V
变式题6巩固
7.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500N
B. 水分子的直径约为10m
C.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约为36V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变式题7提升
8. 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 常用的医用口罩的质量是30g
B. 常用的医用口罩正面受到的大气压力为1800N
C. 家用电冰箱工作时的电流为3A
D.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86km
变式题8提升
9. 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空气的密度是1.29g/cm3B. 苏科版八下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
C.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D.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
变式题9提升
10. 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里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B. 人体感觉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g/cm3
D. 一部智能手机的质量约为190g
原题
11. 图所示的“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原因是( )
A. 光的反射B. 光沿直线传播
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变式题1基础
12. 如图沙画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各种造型,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沙画的光学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变式题2基础
13. 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通过观察晷针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日晷测量时间是利用光的(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变式题3基础
14. “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大意是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
A. 色散B. 反射C. 折射D. 直线传播
变式题4巩固
1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鸟的倒影B. 水面“折”笔
C. 地面上的树影D. 雨后的彩虹
变式题5巩固
16. 黄鹤楼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其全新的夜间体验模式华丽亮相,在光影的环绕下,《夜上黄鹤楼》光影秀一经演出就深受好评,如图是当晚的激光束照射到夜空的情景,其在空中传播的情况属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变式题6巩固
17.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B. 手影游戏
C. 水中“折笔”D. 雨后彩虹
变式题7提升
18. 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 “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变式题8提升
19. 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夜晚,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路灯O是光源,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和点O′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他们的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行进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地面上A'和B'之间的距离将( )
A. 不断减小B. 不断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变式题9提升
20. 我国古诗词文化有着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使潭底的像靠近水面
B. “绿树阴浓夏日长”句中“阴浓”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D. “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原题
21. 日常生活离不开电,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发现有人触电,直接用手将其拉开
B. 用电器工作时起火,立即用水灭火
C. 更换灯泡前,先切断电源
D. 用湿毛巾擦拭正在发光的电灯
变式题1基础
22. 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关于教室安全用电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教室内空调用两孔插座
B. 教室总开关跳闸后立即直接合上
C. 放学离开教室及时关闭电源
D. 更换教室的日光灯时没有断开开关
变式题2基础
23.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
B. 更换灯泡前先断开电源开关
C. 发现有人触电时,用手直接把触电的人拉开
D. 用电器着火时,先用水把火浇灭,再切断电源
变式题3基础
24.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 )
A. 用湿抹布擦拭发亮的灯泡B. 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C. 雷雨天站在树下避雨D. 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
变式题4巩固
25. 以下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甲,因为试电笔笔尾金属体是导体所以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B. 如图乙,若闭合开关后灯不亮且试电笔接触插座左右两孔都发光,则零线断路
C. 如图丙,人站在绝缘木凳上两手分别接触火线和零线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D. 如图丁,当出现保险丝熔断时,只要更换保险丝并直接闭合总开关就可以了
变式题5巩固
26. 纯电动汽车环保节能。如图所示是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安装充电桩时,可以不连接地线
B. 有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
C. 电线破损时,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安全使用
D 每个充电桩都要安装保险装置
变式题6巩固
27. 如图所示是电动车在楼道中充电时易引发火灾的宣传警示图,以此警示大家要注意安全用电。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电线着火时应迅速泼水浇灭火焰
B. 发生电火灾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
C. 充电时空气开关跳闸,立即合上空气开关
D. 电动车充电线绝缘皮破损后仍可继续使用
变式题7提升
28.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空调、电炉子、吸尘器等大功率用电器
B. 当出现插座发热冒烟、插座碰水等情况,要及时的切断电源
C. 绝缘皮破损的导线也可以接着使用
D. 手机充电器始终插在插座上
变式题8提升
29. 如图所示,我们应该从柘城武校失火事件中得到启示,电动自行车在楼道中充电时电源线短路能引发火灾。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电动车充电线绝缘皮破损后仍可继续使用
B. 电线着火时应迅速泼水浇灭火焰
C. 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临时代替
D. 发生电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变式题9提升
30.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使用绝缘皮损坏的导线
B. 雷雨天人站在大树下避雨
C. 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D. 用干木棍挑开通电的裸导线
原题
31. 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 借助铅垂线砌墙B. 用吸管喝饮料
C. U形排水管D. 运动员跳远
变式题1基础
32. 如图所示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注射器吸药液
B. 覆杯实验
C. 挂毛巾的吸盘
D. 锅炉水位计
变式题2基础
3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B. 高压锅
C. 静脉注射
D. 锅炉的水位计
变式题3基础
34.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紧固锤头
B. U型“反水弯”
C. 用吸管喝饮料
D. 潜水艇浮沉
变式题4巩固
35. 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子时觉得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A. 软木塞受潮膨胀B. 瓶外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C.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缩小D.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变式题5巩固
36.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让装满水的木桶向四周裂开,该实验说明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小
B. 如图: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用气筒向外抽气,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如图: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嘴“吸”上来的
D. 如图: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变式题6巩固
37. 下列实例或装置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A. 拦河大坝B. 高压锅煮饭
C. 下水道弯管D. 瓶子吞蛋
变式题7提升
38.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 将装满水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变式题8提升
39. 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B. 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升高了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 其它条件都相同时,改变玻璃管的粗细不影响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变式题9提升
40. 如图所示,果汁盒瓶口设计都会偏向某一侧,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新开封的果汁倾倒时很容易出现断断续续、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列最不容易出现此情况的操作是( )
A. B. C. D.
原题
41. 云南省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生火做饭,切菜下锅,大秀厨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刀刃锋利可以减小压强
B. 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 炒菜时菜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锅铲手柄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变式题1基础
42. 在千年古镇洛碛,有一道美味菜肴——“水上漂”豆花(如图),常见的豆花是在锅里点制,而“水上漂”却是直接在瓷碗点制。师傅舀出一碗香浓热乎的鲜豆浆,再把一小勺容窖水轻轻地点进豆浆里,一眨眼功夫,就飘出一碗极嫩极香甜的嫩豆花,这种豆花入口即化,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豆香。关于“水上漂”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断搅拌鲜豆浆,是通过做功使豆浆内能减小的
B. “水上漂”入口即化,是由于豆花的熔点很低导致的
C. “水上漂”上方云雾缭绕的景象是水分的大量蒸发形成的
D. “水上漂”做好后会飘出香甜的气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变式题2基础
43. 下列关于厨房里的厨具或现象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锅铲把手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用木料制成的汤勺手柄不烫手,利用了木料不容易导热的性能
C. 炒菜时厨房内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D.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降低了水的沸点
变式题3基础
44. 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爱心献给妈妈”的主题活动,很多同学通过为妈妈分担家务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切菜——用锋利的刀是为了减小压强
B. 拖地——加大力度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C. 炒菜——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
D. 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续升高
变式题4巩固
45.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下单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通过向下层加水,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
B. 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刚开始加热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
D. 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
变式题5巩固
46. 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走出家门,闻名全国,赢得消费者一致好评。如图所示,这是刚出锅的逍遥镇胡辣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很远就能闻到胡辣汤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加热胡辣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了胡辣汤的内能
C. 胡辣汤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胡辣汤沸腾时,其温度和内能都保持不变
变式题6巩固
47. “辣椒炒肉”是一道传统家常美食,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C. 使用铁锅炒制,主要是利用铁的比热容大
D. 淀粉糊能够附着在肉片外,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变式题7提升
48. 自劳动课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以来,小明已学会了多种菜肴的烹饪方法。下列与烹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锅把手上刻有花纹可以增大摩擦B. 燃气的热值大小与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C. 菜被炒熟是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D. 油和水很难融合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变式题8提升
49. 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上,小慧跟着老师学做了一道蒜香鸡翅,关于这道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蒜香鸡翅的香味四溢是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 鸡翅刚煮熟时内能比生鸡翅时的内能小
D. 将鸡翅煮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来改变鸡翅的内能
变式题9提升
50. 学校开展“学生进厨房”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某同学和妈妈一起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气灶炒菜时,燃料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 炒菜时用锅铲不停地翻动,主要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 高压锅煨汤,排气孔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 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202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A卷)变式题1-5题: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A卷)变式题1-5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A卷变式题1-5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A卷变式题1-5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16-20题: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16-20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16-20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16-20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4题: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4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4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变式题21-24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