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25722/0-17035985243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25722/0-17035985244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125722/0-17035985244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 正确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 该地貌属于, 该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至四章二节。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土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时,天文学上称为“土星冲日”。下图为“土星冲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 与土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 )
A. 日地距离适中B. 地形平坦开阔C. 地质活动频繁D. 光照条件稳定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土星、地球、太阳首先都属于太阳系,其次地球本身还属于地月系,因此有两个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与土星相比,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其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A正确;地球和土星在地形、地质活动和光照上没有太大差异,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
A. 日珥B. 太阳风
C. 太阳耀斑D. 太阳黑子
4. 正确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 )
A. 只能正午时刻观测B. 可直接用肉眼观测
C. 必须戴护目镜观测D. 可在阴天天气观测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日珥,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才能观测到。A错误。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辐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用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是看不见的,B错误。太阳耀斑一般通过白光是不能观测到的,只有通过Hα线和电离钙的H、K线才能观测到。C错误。太阳黑子可以被该装置观测,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活动中我们并不是将太阳的图像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而是投射到纸板上。光线从纸板上被反射时,会向不同的方向散射,这样光线的强度就会比直接观察太阳看到的光线要弱得多。因此,这样观察太阳的方法是比较安全的。可以直接肉眼观测。B正确,C错误。该装置可在晴朗的白天任何时刻观测,AD错误。故选B。
【点睛】只有光球层能用肉眼看到,而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
5.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地质博物馆拍摄的古生物化石照片。图中化石中的生物( )
A. ①出现的时间比②早B. ②生存于海洋
C. ③最早出现在新生代D. ④最早形成于中生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始祖鸟出现在中生代,而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①比②晚,A错误。三叶虫为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B正确。恐龙在中生代白垩纪灭绝,恐龙化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煤炭最早是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形成的,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 甲—河口三角洲B. 乙—冲积扇
C. 丙—风蚀蘑菇D. 丁—冲积平原
7. 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对区域环境主要影响是
A. 入海泥沙量增加B. 河流径流变化减小
C. 上游降水量增加D. 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根据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的地貌不同,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冲积扇(河流出山口处)、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山地、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平坦地区)。故对应正确的只有D项。故本题选择D。
【7题详解】
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增加入河和入海的河流泥沙,A对;植被覆盖减少,植被的涵养水源,调蓄能力减弱,河流的径流变化会变大,水源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会降低,B错D错;上游的降水量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和气候类型有关,森林植被的减少,并不会短时间增加降水量,不是主要影响,C错。故本题选择A。
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特点各异。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貌属于( )
A. 流水堆积地貌B. 流水侵蚀地貌C. 风力侵蚀地貌D. 海岸堆积地貌
9. 该地貌的名称是( )
A. 峰丛B. 峰林C. 石林D. 溶洞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示可知该地貌的岩石为石灰岩,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该地貌为地上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与岩石之间的喀斯特作用导致地表崎岖的地貌形态,即流水侵蚀导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峰林多为高耸林立的碳酸盐石峰,而石林是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和塔状石灰岩体组合成的壮丽景观。根据图示的地貌形态,可以看出该地貌的名称是石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分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觉察。侵蚀是指运动的事物对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一般在运动中进行,侵蚀必然伴随着搬运过程。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B. 风化和风蚀C. 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
11. 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岩洞B. 岩礁C. 沙滩D. 岩穴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海边,每日受海浪拍打,因此,鼓浪石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A正确;该地以海浪侵蚀为主,风力作用微弱,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冰川作用较少,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无河流发育,D错误。所以选A。
【11题详解】
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C正确;岩洞、岩礁、海岸都受到海水侵蚀,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鼓浪石是中粒花岗岩。千万年来地壳的运动和风化侵蚀才让它显露于地表。经过水和沙的冲刷溶蚀,小岛周边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鼓浪石”就是这些海蚀地貌的经典之作。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 随着纬度的升高,①层的厚度(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3. 下列关于③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射大量无线电波 ②适合航空飞行 ③有流星现象 ④吸收大量紫外线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因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气温降低,对流层的厚度越来越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③层是高层大气,在高层大气的80-500千米处有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大量无线电短波,①正确;适合航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②错误;流星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③正确;②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点睛】对流层的厚度为: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平流层的厚度为: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空。
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上升到4016m,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世界纪录。下图为该男子当时自拍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 )
A. 臭氧含量较多
B. 适合航空飞行
C. 厚度大致均匀
D. 天气复杂多变
15. 大气中( )
A. 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 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D. 各种固体杂质均不参与天气变化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题意男子拍摄照片的高度为4016m,而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所以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最复杂,D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误;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A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正确;大气中的杂质是降水形成中的凝结核,参与了天气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图为我国南方经常出现山谷风的某山地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上图所示等压面状况出现的时段可能是( )
A. 白天B. 夜晚C. 夏天D. 冬天
17. 图示山峰白天常出现阵雨天气,主要原因是( )
A. 谷风上升,遇冷凝结致雨B. 山风上升,遇冷凝结致雨
C. 山谷暖气流因压迫而下沉D. 山坡冷气流因抬挤而上升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时段山谷近地面等压面向海拔低处凸出,山坡等压面向海拔高处凸出,表明山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山坡温度低。据此可知,山坡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山风,最可能出现的时段为夜晚,夏天和冬天无法判断,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图示山地白天吹谷风,谷风沿山坡上升过程中,随气温下降,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导致山峰常出现阵雨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谷风是由谷风和山风组成的,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山坡流向谷地,谷地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则相反。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同学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9. 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 阴天时太阳辐射弱B. 近海地区的海陆风
C.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①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③错误;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④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阴天时太阳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的太阳辐射弱,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A错误;近海地区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海风,与热力环流有关,B正确;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蓝光容易被散射,与热力环流无关,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主要是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
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①B. 曲线②C. 曲线③D. 曲线④
21. 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热力环流D. 海水导热率
【答案】20. A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海水的热量主要来之太阳,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一般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达一定深度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故本题选A。
【21题详解】
纬度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其原因是纬度越高,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越少,故本题选A。
温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下图为实验结果,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22.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②乙水温高于甲③丙盐度高于丁④丁盐度高于丙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3. 下列关于世界表层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纬海区降水多,导致海水密度向高纬递减
B. 低纬海区水温高,导致海水密度向高纬递增
C. 高纬海区蒸发弱,导致海水密度向低纬递减
D. 高纬海区盐度低,导致海水密度向低纬递增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甲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水温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丙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低纬海区降水多,盐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低,A错误;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正确;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共同决定的,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强,盐度最高,赤道海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高纬度海区蒸发弱,盐度低,因此世界海水盐度分布是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影响海水表层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因素,因此世界海水温度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决定,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赤道附近海水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因降水丰富而盐度低,因温度高、盐度较低而密度小。
阅读下列描述海水运动的诗句,据此完成问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徐凝《观浙江涛》
24. 诗句①中描述的是( )
A. 海浪B. 潮汐C. 洋流D. 风暴潮
25. 诗句②中描述的现象,其主要动力来源是( )
A. 盛行风B. 太阳辐射C.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D. 海底地震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水何澹澹”描述的是海水波涛激荡,“洪波涌起”描述的是风力引起的风浪。故诗句①中描述的是海浪。A对,BCD错。故选A。
【25题详解】
诗句②中“钱塘郭里看潮人”描述的是钱塘江观潮的人多。故其现象应是钱塘江大潮。潮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地球与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钱塘江大潮的主要动力应为月球和太阳的引力,C对;盛行风和太阳辐射,都不是其主要的动力,钱塘江大潮与海底地震无关,ABD错。故选C。
【点睛】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2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 小题,共25 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区的高等级公路(图1),图2为该段公路附近流动性沙丘示意图,图3为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用稻草、麦草等扎成方格形状,一般一米见方,半压到沙里治沙的工程措施)景观图。
(1)图中的沙丘属于____地貌。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多晴天,____作用强,导致岩石破碎成粉砂。
(2)根据推测该路段常年盛行____风。
(3)请按粒径从大到小给1、2、3号三个沙丘排序 。
(4)简述铺设草方格沙障对保护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所起的作用。
【答案】26. ①. 风力堆积 ②. 风化
27. 东北 28. 3、2、1
29. 降低风速,固定沙丘,减少风沙对公路的掩埋;截留水分(涵养水源),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公路两旁的固沙植被生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材料,设置四道题目,涉及风力地貌、沙漠化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2中的沙丘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岩石破碎成粉砂这一过程为风化作用。
【小问2详解】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结合图2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和图中方向可知,新月形沙丘的缓坡朝向东北方向,故该路段常年盛行东北风。
【小问3详解】
风力堆积分选性较好,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由沙丘形态可知,此地常年盛行东北风,3沙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沉积物粒径最大,1沙丘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沉积物粒径最小,所以三个沙丘沉积物粒径由大到小依次为3、2、1。
【小问4详解】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风力等级较大,铺设草方格主要是为了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沉降泥沙,减少泥沙对公路的掩埋,保证公路及行车安全;草方格能够使沙面在短时间内被固定并锁住水分,降低沙子的流动性,为栽种红柳、胡杨、沙枣等防风固沙的沙漠植物提供条件。
【点睛】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27. 根据下列材料,问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左图 甲、乙纬度相同,海拔不同。
材料二 右图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 2022年10月31日白天,陕西省陕北地区阴天,关中和陕南地区多云转阴天,大部分地方有小雨:夜晚,陕北地区晴天,部分地方有霜冻,关中地区阴天,陕南大部分地区有小雨。 霜冻是指在晚秋或初春时节,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或近地面辐射,使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导致农作物受害的一种气象灾害。 而人们常常采用在农田里灌水、夜间喷烟雾等方法预防霜冻。
(1)根据材料,图示辐射量的大小正确的是____。
A. ①③C. ②>④D.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 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 黄山怪石形成的地质基础是, 塑造黄山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