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试验原理
D.CO2不助燃,所以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冰作灭火剂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干冰、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且为氧化物
②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烧碱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④氢氧化铁胶体能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⑤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汽油属于有机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为电解质
⑦Cl2使鲜花褪色,体现氯气漂白性
⑧12ml•L﹣1盐酸50mL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A.2个B.3个C.4个D.5个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NA个HCl分子与44.8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4NA
B.32gCu将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NA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l•L﹣1的NaCl和MgCl2混合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D.将NA个Cl2分别通入到足量的水和NaOH溶液中,此时所转移的电子总数均为NA
4.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结合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2
C.该流程中步骤①和②不可以调整顺序
D.该流程中步骤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CO2↑+H2O
5.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3﹣:IO3﹣+5I﹣+6H+=3I2+3H2O
B.Na2O2与H218O反应:2Na2O2+H218O=4Na++4OH﹣+18O2↑
C.将Fe2O3溶于氢碘酸溶液中:Fe2O3+6H++2I﹣=2Fe2++I2+3H2O
D.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2Fe3++H2O2=2Fe2++O2↑+2H+
6.下列粒子组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
A.AB.BC.CD.D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图1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图2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图3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图4探究钠与Cl2反应
8.下列实验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9.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其中涉及H2O、ClO﹣、、H+、N2、Cl﹣六种粒子。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消耗1ml氧化剂,转移2ml电子
B.还原性:>C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被氧化为N2
10.实验室用浓盐酸制备纯净ClO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在加压的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态(成为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二氧化氯(ClO2)也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沸点11℃),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它在水中的杀菌能力比氯气强,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安全。
已知:NaClO3+HCl→NaCl+ClO2+Cl2+H2O;NaClO2+HCl→NaCl+ClO2+H2O;NaClO2+Cl2→NaCl+ClO2(均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通入的N2是为了平衡气压
B.b中NaClO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
D.d中吸收尾气后只有一种溶质
11.在处理废水时某反应体系中有6种粒子:N2、HCO3﹣、ClO﹣、CNO﹣(CNO﹣中N和O均为各自最低价态)、H2O、Cl﹣,在反应过程中部分离子浓度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反应体系中,CNO﹣是氧化剂
B.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N2时转移0.6ml电子
D.上述反应中,有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2.某工业废水中含下表离子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数目相等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Mg2+
B.Ⅰ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H+=CO2↑+H2O
C.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Ag+,但是Cl﹣、存在与否无法确定
D.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一个离子方程式是:Ba2++=BaSO4↓
13.向一定体积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d点沉淀只含有一种物质。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25
B.稀盐酸的浓度为2.0ml/L
C.原溶液中c(Na2CO3):c(Na2SO4)=2:1
D.c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4.KMnO4是实验室常见的氧化剂,实验室用MnO2等作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过程中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MnO2
B.“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K+、Cl﹣、
C.“K2MnO4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为了得到更多的晶体,结晶时应大火蒸干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科学在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使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小苏打、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可疗胃酸过多,硫酸亚铁可补铁、防治贫血。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2)利用提供试剂设计实验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可选试剂:氯水、硫氰化钾、过氧化氢),取补铁剂少许溶于水配成溶液, (填写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一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镁铝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
(4)镁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 (选填:大、小)。使用该合金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其离子方程式为 。取一定量的镁铝合金均分为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6.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中盛放的试剂为 。
(3)d中可选用试剂 (填标号)。
A.Na2S溶液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H2SO4溶液
(4)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红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 (填“大于”或“小于”)NaClO。
(5)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 ml。
1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 ml硫酸被氧化,电子转移数目为 ml.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
(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实际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请你说出原因?方案一 ;方案二 .
方案三:写出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 .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8.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 ,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 性。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 ,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i中的现象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
②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ⅲ中的现象是 。
(5)某同学认为ⅲ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为证实该反应中Fe2+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 ,观察到现象 。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6)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7)ⅵ中滴加氯水过程中,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Ⅲ.小组同学探究ⅵ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8)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ml/L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9)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2023年12月17日15517991675的高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试验原理
D.CO2不助燃,所以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冰作灭火剂
【分析】A.小苏打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B.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紫青烟是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
【解答】解:A.小苏打具有弱碱性,故能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氢钠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故A正确;
B.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以作潜水艇的供氧剂,故B正确;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紫青烟是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则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故C正确;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氧气能助燃,且钠本身也可以在CO2中燃烧,所以干冰不能用于金属钠的灭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物质的用途、金属的腐蚀、燃料电池等,明确原电池工作原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干冰、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且为氧化物
②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烧碱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④氢氧化铁胶体能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⑤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汽油属于有机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为电解质
⑦Cl2使鲜花褪色,体现氯气漂白性
⑧12ml•L﹣1盐酸50mL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A.2个B.3个C.4个D.5个
【分析】①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②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③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④胶体是电中性分散系,胶体分散质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
⑤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
⑥汽油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⑧浓盐酸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变为稀盐酸后不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解:①干冰为固体CO2、冰水混合物为H2O、四氧化三铁为Fe3O4,都是纯净物且为氧化物,故①正确;
②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烧碱分别属于酸、盐、盐和碱,故②错误;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
④氢氧化铁胶体能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故④错误;
⑤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胶体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故⑤错误;
⑥汽油是液态烃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CaO熔融电离,为电解质,故⑥错误;
⑦Cl2使鲜花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体现次氯酸的漂白性,故⑦错误;
⑧12ml•L﹣1盐酸50mL中含溶质物质的量n=0.050L×12ml•L﹣1=0.6ml,全部反应生成氯气1.5ml,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变为稀盐酸后不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故⑧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NA个HCl分子与44.8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4NA
B.32gCu将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NA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l•L﹣1的NaCl和MgCl2混合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D.将NA个Cl2分别通入到足量的水和NaOH溶液中,此时所转移的电子总数均为NA
【分析】A、H2和Cl2的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B、求出铜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后铜元素变为+2价来分析;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解:A、H2和Cl2的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其物质的量不能计算,故A错误;
B、32g铜的物质的量为0.5ml,而反应后铜元素变为+2价,故0.5ml铜无论与浓硝酸还是与稀硝酸反应,均转移1ml电子,故B正确;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NA个氯气分子通入水中转移的电子的个数小于NA个,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是解题关键.
4.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结合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2
C.该流程中步骤①和②不可以调整顺序
D.该流程中步骤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CO2↑+H2O
【分析】侯氏制碱法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饱和食盐水中通氨气到饱和、继续通过量二氧化碳则生成大量碳酸氢根,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小,故形成碳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过滤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得纯碱:2NaHCO3Na2CO3+CO2↑+H2O,所得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据此解题。
【解答】解:A.据分析,该流程中相关反应化合价不变,故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据分析,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2,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生成大量碳酸氢根,该流程中步骤①和②不可以调整顺序,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得纯碱为固体反应,故该流程中步骤③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法,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熟记其过程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5.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3﹣:IO3﹣+5I﹣+6H+=3I2+3H2O
B.Na2O2与H218O反应:2Na2O2+H218O=4Na++4OH﹣+18O2↑
C.将Fe2O3溶于氢碘酸溶液中:Fe2O3+6H++2I﹣=2Fe2++I2+3H2O
D.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2Fe3++H2O2=2Fe2++O2↑+2H+
【分析】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去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水中的氧进入到氢氧化钠中;
C.铁离子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D.铁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A.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3﹣,离子方程式为:IO3﹣+5I﹣+6CH3COOH=3I2+3H2O+6CH3COO﹣,故A错误;
B.Na2O2与H218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H218O=4Na++418OH﹣+O2↑,故B错误;
C.将Fe2O3溶于氢碘酸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I﹣=2Fe2++I2+3H2O,故C正确;
D.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发生反应为:2H2O22H2O+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化学式、离子符号、电荷守恒以及是否符合反应实际的角度分析,B为易错选项,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6.下列粒子组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A.Ca2+、OH﹣反应生成微溶物;
B.Fe3+、NH3•H2O会反应生成沉淀;
C.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
D.H+与ClO﹣能发生反应生成HClO,H+、Cl﹣、ClO﹣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Ca2+、OH﹣反应生成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3+、NH3•H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故B错误;
C.OH﹣与发生反应:,故C正确;
D.H+与ClO﹣能发生反应生成HClO,H+、Cl﹣、ClO﹣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图1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图2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图3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图4探究钠与Cl2反应
【分析】A.加热时小苏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
C.挤压胶头滴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
【解答】解:A.加热时小苏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脱脂棉燃烧可证明,故B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球变大可证明,故C正确;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生成白色固体可证明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实验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分析】A.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
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与石灰水反应,且气体过量时沉淀溶解。
【解答】解:A.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得到的液体为AgI胶体,故A正确;
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故B错误;
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是否变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与石灰水反应,且气体过量时沉淀溶解,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9.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其中涉及H2O、ClO﹣、、H+、N2、Cl﹣六种粒子。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消耗1ml氧化剂,转移2ml电子
B.还原性:>C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被氧化为N2
【分析】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N2是生成物,则应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具有氧化性的ClO﹣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则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2↑+3H2O+3Cl﹣+2H+,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反应中消耗1ml氧化剂ClO﹣,Cl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则转移2ml电子,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故B正确;
C.ClO﹣是氧化剂,是还原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建立关系式:3ClO﹣——2,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C错误;
D.该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从而生成N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0﹣10题: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在加压的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态(成为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二氧化氯(ClO2)也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沸点11℃),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它在水中的杀菌能力比氯气强,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安全。
10.实验室用浓盐酸制备纯净ClO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NaClO3+HCl→NaCl+ClO2+Cl2+H2O;NaClO2+HCl→NaCl+ClO2+H2O;NaClO2+Cl2→NaCl+ClO2(均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通入的N2是为了平衡气压
B.b中NaClO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
D.d中吸收尾气后只有一种溶质
【分析】装置a发生反应为:NaClO3+HCl→NaCl+ClO2↑+Cl2↑+H2O,因为盐酸有挥发性,故ClO2中有Cl2和HCl杂质,N2的作用是将装置a产生气体吹出并进入后续装置,装置b中反应为:NaClO2+HCl→NaCl+ClO2+H2O和NaClO2+Cl2→NaCl+ClO2,即装置b用于吸收ClO2中的Cl2和HCl,ClO2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故装置c用于吸收ClO2,最后用装置d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O2。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N2的作用是将装置a产生气体吹出并进入后续装置,使气体被充分吸收,故A错误;
B.装置b中NaClO2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lO2中的Cl2和HCl,用饱和食盐水可吸收HCl,但不能吸收Cl2,则b中NaClO2不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故B错误;
C.装置c用于吸收ClO2,根据题意,ClO2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则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故C正确;
D.装置d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O2,ClO2能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和NaClO3,则吸收尾气后溶质至少有两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氯的制备实验,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实验原理,明确题干信息和实验设计思路。
11.在处理废水时某反应体系中有6种粒子:N2、HCO3﹣、ClO﹣、CNO﹣(CNO﹣中N和O均为各自最低价态)、H2O、Cl﹣,在反应过程中部分离子浓度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反应体系中,CNO﹣是氧化剂
B.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N2时转移0.6ml电子
D.上述反应中,有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分析】由图可知,ClO﹣浓度减小,HCO3﹣浓度增加,则还原反应为ClO﹣→Cl﹣,氧化反应为CNO﹣→N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3ClO﹣+2CNO﹣+H2O=N2+2HCO3﹣+3Cl﹣,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NO﹣是还原剂,故A错误;
B.发生3ClO﹣+2CNO﹣+H2O=N2+2HCO3﹣+3Cl﹣,Cl﹣为还原产物,N2为氧化产物,则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B正确;
C.由反应可知生成1ml氮气转移6m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N2时转移电子为×6=1.2ml,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只有Cl、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离子浓度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守恒法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12.某工业废水中含下表离子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数目相等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Mg2+
B.Ⅰ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H+=CO2↑+H2O
C.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Ag+,但是Cl﹣、存在与否无法确定
D.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一个离子方程式是:Ba2++=BaSO4↓
【分析】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说明无Ag+,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含有,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有硫酸钡和AgCl,说明含有,但步骤Ⅰ引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确定Cl﹣存在,根据互斥性原则,一定不存在Ba2+,因为每种离子数目相等,由电荷守恒,一定存在K+、Mg2+,一定不存在;
【解答】解:A.根据分析,阴离子一定存在、,阳离子一定存在K+、Mg2+,故A正确;
B.溶液中含有,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Ⅰ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H+=CO2↑+H2O,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Ⅰ引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但根据每种离子数目相同,和K+组合为KHCO3,Mg2+和组合为MgSO4,所以和Cl﹣一定不存在,故C错误;
D.Ⅱ中产生白色沉淀是由BaCl2溶液和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是:Ba2++=BaSO4↓,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在生产中的应用,难度一般,高考偶尔会考到,解题的关键要知道离子能否共存,溶液中离子判断的四原则,即肯定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引入性原则、电中性原则,该类型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3.向一定体积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d点沉淀只含有一种物质。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25
B.稀盐酸的浓度为2.0ml/L
C.原溶液中c(Na2CO3):c(Na2SO4)=2:1
D.c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分析】由图可知,先后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先生成BaSO4、BaCO3沉淀,后BaCO3溶解转化为Ba(HCO3)2,BaSO4不溶解,最后Ba(HCO3)2溶解生成生成CO2气体,所以图中O点到a点,发生的反应为Ba2++=BaSO4↓、Ba2++=BaCO3↓,a点到b点沉淀质量不变,说明BaCl2溶液过量,b点到d点发生的反应为BaCO3+2H+=Ba2++CO2↑+H2O,bd段消耗盐酸体积80mL﹣40mL=40mL和m(CO2)=0.88g,则n(Na2CO3)=n(BaCO3)=n(HCl)=×0.04c(HCl)ml=n(CO2)==0.02ml,BaCl2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相等,则c(BaCl2)=c(HCl)=1.0ml/L,BaSO4、BaCO3沉淀总质量为6.27g,即n(Na2SO4)=n(BaSO4)==0.01ml,O点到a点Ba原子守恒有n(BaCO3)+n(BaSO4)=n(BaCl2)=0.03ml=1ml/L×V1×10﹣3L,V1=30,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V1=30,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稀盐酸的浓度为1.0ml/L,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n(Na2CO3)=0.02ml,n(Na2SO4)=0.01ml,则原溶液中c(Na2CO3):c(Na2SO4)=2:1,故C正确;
D.b点到d点BaCO3溶于盐酸,则c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准确把握各步发生的化学反应、守恒关系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侧重图象分析、计算和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14.KMnO4是实验室常见的氧化剂,实验室用MnO2等作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过程中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MnO2
B.“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K+、Cl﹣、
C.“K2MnO4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为了得到更多的晶体,结晶时应大火蒸干
【分析】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氢氧化钾熔融生成K2MnO4、KCl、H2O;K2MnO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MnO4、MnO2,过滤出MnO2沉淀,结晶得到KMnO4粗品。
【解答】解: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氢氧化钾熔融生成K2MnO4、KCl、H2O,氯酸钾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KClO3是氧化剂,二氧化锰中Mn元素化合价升高,MnO2是还原剂,故A正确;
B.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氢氧化钾熔融生成K2MnO4、KCl、H2O,“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K+、Cl﹣、,故B错误;
C.“K2MnO4歧化”时生成KMnO4、MnO2,锰元素化合价由+6升高为+7、锰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为+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KMnO4在加热条件下易发生分解反应,结晶时不能大火蒸干,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侧重考查学生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分离提纯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科学在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使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小苏打、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可疗胃酸过多,硫酸亚铁可补铁、防治贫血。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H+=H2O+CO2↑ 。
(2)利用提供试剂设计实验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可选试剂:氯水、硫氰化钾、过氧化氢),取补铁剂少许溶于水配成溶液, 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 (填写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一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OH)2+O2+2H2O=4Fe(OH)3 。
Ⅱ.镁铝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
(4)镁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 大 (选填:大、小)。使用该合金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其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H2O 。取一定量的镁铝合金均分为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
【分析】(1)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2)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滴入氯水,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溶液变血红色;
(3)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4)合金比各成分的硬度大,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合金用足量的氢氧化钠处理,只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合金用足量稀盐酸处理,铝和镁都能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
【解答】解:(1)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
故答案为:+H+=H2O+CO2↑;
(2)设计实验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的步骤和现象和结论为:取补铁剂少许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
故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证明补铁剂中只含亚铁盐;
(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4)NaOH溶液处理Al2O3膜,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为Al2O3+2NaOH=2NaAlO2+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H2O,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设Al与NaOH反应生成的氢气为3ml,则参加反应的Al的物质的量为2ml,2mlA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仍为3ml,则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ml,可知Mg的物质的量为2ml,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ml:2ml=1:1,
故答案为:大;Al2O3+2OH﹣=2+H2O;1:1。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镁、铝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6.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2)a中盛放的试剂为 饱和食盐水 。
(3)d中可选用试剂 AC (填标号)。
A.Na2S溶液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H2SO4溶液
(4)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红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NaClO。
(5)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 10 ml。
【分析】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取Cl2,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l2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装置a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溶解HCl,抑制Cl2溶解,所以饱和食盐水洗去HCl,装置b中氯气与KOH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得到KClO3,过量的氯气进入装置c中,与NaOH溶液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得到NaClO,装置d中盛装还原性或碱性物质吸收尾气。
(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
(2)装置a为净化装置,盛放饱和食盐水;
(3)装置d为尾气吸收装置,盛放还原性或碱性物质吸收尾气;
(4)根据发生反应情况比较氧化性的强弱;
(5)根据电子守恒求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氢氧化钠。
【解答】解:(1)装置中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可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l2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装置a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溶解HCl,抑制Cl2溶解,所以饱和食盐水洗去HCl,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3)d装置中应盛放还原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NaOH溶液是碱性物质,Na2S是还原性物质,两者可吸收氯气,
故答案为:AC;
(4)1号试管中的KClO3溶液不能将I﹣氧化为单质I2,而2号试管中的NaClO溶液可将I﹣氧化为I2,故在此条件下氧化性:KClO3弱于NaClO,
故答案为:b;
(5)由题目中给出的实际现象可知,KClO3和KI不反应,而NaClO和KI反应生成I2,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化能力:KClO3<NaClO,
故答案为:小于;
(6)t2时n(ClO﹣)=2ml、n()=1ml,失去电子为2ml×1+1ml×5=7ml,则Cl﹣得到电子为7ml,即n(Cl2)=7ml,由n(NaOH)=n(Cl2)可知,n(NaOH)=(1+7+2)ml=10ml,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难度中等。
1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 ml硫酸被氧化,电子转移数目为 ml.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 D (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
(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实际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请你说出原因?方案一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管中的质量差不仅仅是SO2的质量(或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方案二 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
方案三:写出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 ml/L .
【分析】(1)铜和浓硫酸加热一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进气的导气管长进短处;
(2)①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氧化还原关系;
②证明硫酸剩余是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③浓硫酸随反应进行浓度变稀后不与铜发生反应;
(3)方案一,碱石灰增重为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的质量分析;
方案二,硫酸钡沉淀是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和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气酸化作用的硫酸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方案三,依据生成氢气计算硫酸物质的量结合浓度概念计算剩余硫酸浓度.
【解答】解:(1)铜和浓硫酸加热一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进气的导气管长进短处,图中补进气管伸入近集气瓶底,装置图为:,故答案为:;
(2)①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若有m g铜物质的量为ml参加了反应,被还原硫酸物质的量为ml,电子转移物质的量为ml×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只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才能说明,不能证明硫酸根离子,因为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铜;
A.硫酸钠溶液不能能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也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故A不符合;
B.氯化钡溶液能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但不能证明氢离子存在,故B不符合;
C.银粉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故C不符合;
D.碳酸钠溶液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证明溶液中存在稀硫酸,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③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因为浓硫酸随反应进行浓度变稀后不与铜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3)方案一: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碱石灰吸收的质量为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或装置中二氧化硫未被完全排除,称量的不全是二氧化硫质量,故答案为: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管中的质量差不仅仅是SO2的质量(或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方案二:生成的沉淀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沉淀和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全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生成的沉淀,
故答案为: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方案三:依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生成氢气物质的量=ml,所以剩余稀硫酸浓度=ml/L,
故答案为:ml/L.
【点评】本题以浓硫酸性质的实验验证方法和过程分析判断,产物的验证方法分析应用,注意浓硫酸随反应进行变为稀硫酸后不与铜发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8.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 盐 ,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 还原 性。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 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i中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Fe2++2OH﹣=Fe(OH)2↓ 、 4Fe(OH)2+O2+2H2O=4Fe(OH)3 。
②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Fe2+=Zn2++Fe 。
③ⅲ中的现象是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5)某同学认为ⅲ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为证实该反应中Fe2+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 KSCN溶液 ,观察到现象 溶液变红色 。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6)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3++Fe=3Fe2+ 。
(7)ⅵ中滴加氯水过程中,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2++Cl2=2Fe3++2Cl﹣ 。
Ⅲ.小组同学探究ⅵ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8)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ml/L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 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 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9)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分析】Ⅰ.(1)FeCl2属于盐;
(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
(3)FeCl2 和高锰酸钾反应体现高锰酸钾的氧化性,FeCl2中铁元素为+2价;
(4)①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②ii中反应的锌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单质和锌离子;
③酸性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具有强氧化性;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2Fe3++Fe=3Fe2+,Fe2+被氧化生成Fe3+,Fe3+的检验一般需要试剂硫氰化钾,会出现血红色;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的铁离子被铁还原为亚铁离子;
(7)vi溶液变为红色,氯气将亚铁氧化铁离子;
Ⅱ.(8)根据反应Fe3++3SCN﹣=Fe(SCN)3,假设b成立,SCN﹣被转化,则溶液中缺少SCN﹣;
(9)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需要对硫酸离子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解:Ⅰ.(1)FeCl2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
故答案为:盐;
(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3)FeCl2 和高锰酸钾反应体现高锰酸钾的氧化性,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故答案为: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4)①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Fe2+=Zn2++Fe,
故答案为:Zn+Fe2+=Zn2++Fe;
③iii中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2Fe3++Fe=3Fe2+,Fe2+被氧化生成Fe3+,Fe3+的检验一般需要试剂硫氰化钾,会出现血红色,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KSCN溶液,观察到现象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的铁离子被铁还原为亚铁离子,iv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故答案为:2Fe3++Fe=3Fe2+;
(7)vi溶液变为红色,氯气将亚铁氧化铁离子,vi中滴加氯水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选项
离子组
判断及原因
A
K+、Ca2+、OH﹣、
能大量共存
B
K+、Fe3+、、NH3⋅H2O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Fe3++3OH﹣═Fe(OH)3↓
C
Na+、K+、OH﹣、
不能大量共存,OH﹣与发生反应:OH﹣+═+H2O
D
Na+、Fe3+、H+、Cl﹣、ClO﹣
能大量共存,离子间不反应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静置用激光笔照射
得到黄色透明液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得到的液体为AgI胶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肯定有SO42﹣
C
将Na2SO3固体溶于水后,向形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 (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Na2SO3肯定已变质为Na2SO4
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无色气体直至过量
刚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后来沉淀逐渐溶解
气体一定是CO2
阳离子
K+、Mg2+、Ba2+、Ag+
阴离子
Cl﹣、、、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ⅱ
加入少量锌粉
ⅲ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选项
离子组
判断及原因
A
K+、Ca2+、OH﹣、
能大量共存
B
K+、Fe3+、、NH3⋅H2O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Fe3++3OH﹣═Fe(OH)3↓
C
Na+、K+、OH﹣、
不能大量共存,OH﹣与发生反应:OH﹣+═+H2O
D
Na+、Fe3+、H+、Cl﹣、ClO﹣
能大量共存,离子间不反应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静置用激光笔照射
得到黄色透明液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得到的液体为AgI胶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肯定有SO42﹣
C
将Na2SO3固体溶于水后,向形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 (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Na2SO3肯定已变质为Na2SO4
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无色气体直至过量
刚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后来沉淀逐渐溶解
气体一定是CO2
阳离子
K+、Mg2+、Ba2+、Ag+
阴离子
Cl﹣、、、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ⅱ
加入少量锌粉
ⅲ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附答案),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docx、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