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01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02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共22页。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共7页。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请务必在答题纸规定位置清楚填写班级、姓名、学号并填涂8位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得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为国以礼”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曾皙的动作“_____________”则彰显他谦恭守礼。
    【答案】 ①. 不霁何虹 ②. 杜牧 ③. 不矜名节 ④. 其言不让 ⑤. 舍瑟而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霁、虹、矜、瑟。
    2. 学校狂欢节班级游园会打算设置“红楼梦中人”游戏环节,根据关键词猜《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下面事件和物品与小说人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绛珠草、芙蓉花笺、教香菱学诗、戏谑刘姥姥(林黛玉)
    B. 冷香丸、金玉良缘、羞笼红麝串、滴翠亭扑蝶(薛宝钗)
    C. 累金凤、瑶池仙品、创立海棠社、协理大观园(贾探春)
    D. 金麒麟、枕霞旧友、凹晶馆联诗、醉卧芍药裀(史湘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C.“累金凤”应为贾迎春的首饰。
    故选C。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形式
    A. ③①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可以判定第二横线处填入的是第②句,因为第③句跟前文有一个转折关系,所以一、二横线处填③②,①④句是对前文的阐释,有“不是说”“而是说”作为衔接的标志。
    故选B。
    二、阅读(70分)
    (一)(15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杨晓慧:在文学作品中,河流经常被比作母亲,作为一种“养育者”的形象被歌颂。您能否谈谈河流与文学的联系?
    熊召政【注】:我大概是2014年应邀访问俄罗斯,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长江与伏尔加河上的文学波涛》。其中,我讲到了中国的长江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河流,它们的波涛都是母亲河里丰满而甘甜的乳汁,养育出两个国家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我讲了长江流域的屈原、李白、苏东坡这几个代表,以及伏尔加河旁边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例子。
    我们都是受河流养育的。从我自身来讲,小时候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我常常想入非非:从飞鸟虫鱼到日落月起,我想象它们的语言、它们的亲人、它们归家的路。我曾经发表过一首长诗《长江情思》:“长江啊,在你两岸的青枫林里,繁衍出多少淳朴的子民?……我有幸在你一条支流的边上降临人世,呱呱坠地,就闻到你波涛远荡的芬芳……”表达了我对长江无比崇敬的情怀。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
    杨晓慧:正如您所说,河流不仅供养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河流,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孕育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即使同饮长江水,不同流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您能否比较一下长江沿岸的作家在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差异?
    熊召政:我们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从三江源出发,由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由于长江流经很多地区,它们的气候、地形物产、风俗各不相同,长江沿岸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楚人的文化精神》,将长江文化主要分为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上游的人们接近天,文化接近于神秘,接近于天道,最虔诚的宗教信徒都在上游,像西藏、青海、四川的很多地方;中游文化更接近于怎样战胜自然,中游人战天斗地的文武之道很强,有一种非常硬朗强健的风格,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下游吴越之地很少有天灾,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财富蓄积得多,生活必然精致,人也会变得优雅。所以我说,巴蜀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
    (摘编自熊召政;杨晓慧《文章千秋事江河万古流——关于河流与文明的对话》)
    【注】: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所著历史小说《张居正》被誉为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的里程碑。
    材料二:
    ①河流作为相对独立的乡土空间,处在其间中的人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生产方式,最主要、最常见的有渔业、水运、渡船等,形成了水上人家,人们可以在河流上靠这些生产方式生存,相应的也形成了独具风味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气。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如刘绍棠写的大运河蒲柳人家、李航育所写的葛川江上人家等水上风情,独具一格。河流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精神享受,葛川江上的船夫便是如此,他们的生存主要依赖于河流,他们的行动主要在河流上,他们可以在与风浪搏斗的时候歌唱、喊号子获得精神愉悦。
    ②然而,河总与岸相连,人们要在河与岸的结合中才能更好地存活。河流仅仅是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即使是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即使在有的地方是人们主要的活动场地,但生活需要多方面的物质交换,而商品世界大多数还是在码头,在岸上,在离河流不远的集市、城镇、大都市里,人们很少单纯地依靠河流经济而生存,他们需要在多种空间里位移。因此,现当代小说中的河流往往是写河边的城镇和村落,即需要在河与岸的交集中呈现河流世界。河流的独立性、依存性、开放性与绵延性为小说叙事展开了宏阔的空间,人物也只有在多种空间的交错移动中才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以及较为完整的性格成长。
    ③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与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虽然河流并不是诗化小说的必要元素,诗化小说也并不都是河流文学,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化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均与河流相关,如鲁迅《故乡》《社戏》、废名《桥》、萧红《呼兰河传》、沈从文《边城》《长河》、孙犁《荷花淀》《芦花荡》、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等均是如此,这绝非偶然之事。
    ④河流自然流动的特性常常牵动文学家主体的思绪,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诗情与哲思,正如达肯所认识到的那样:“河流又常足以引起人们的想象。无论何人,当其耳听奔流的水声,目睹奔流的水色,总觉得悠然神往。河流诱人的魔力,我们是领教过的……”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望河则情、意也会沛然在心胸,这是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对人的主观情绪的影响,因而那些长期临河而居或偶然一睹河流风采的文学家就自有一种诗性升华。
    ⑤ 。沈从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道出了家乡的河水对他的情感个性的影响,正是那一派流动的清波使得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河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情感个性,正是那流动的河水,塑造了他的审美观,才使得他的作品诗化,如水一般明澈、淡然。
    ⑥河流作为一种流动的自然景观,进入文学作品,在文学家的审美观照下,非常适宜一种诗意意象的营造,自《诗经》《楚辞》以来,河里的沙洲、河边的少女等河流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中国文学已经赋予了河流意象的诸多诗的内蕴,进入现代,河流意象的诗性并没有减退,河流依然是诗人吟咏的重要对象,河流作为一种诗性话语而存在很多文学文本中,如徐志摩的康河、沈从文的辰河、张炜的芦青河等,甚至像俞平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虽已褪去旧时繁华,充满腐朽没落的气息,但那仍然是一种诗意,一种颓败的诗意。
    (选自蒋林欣《河流:独特的现代文学乡土空间》,有删改)
    4. 根据文章内容,在材料二第⑤段横线上填写一个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5. 梳理材料一熊召政回答“河流与文学联系”的思路。
    6.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子成长在涡河岸边,他在《道德经》中多次以水为喻阐发人生哲理,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沈从文将笔下小说人物设置于自己二十岁前一直生活沅水上,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
    C.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营造了安静和谐的生活。
    D. 关汉卿自称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创作《窦娥冤》揭露社会黑暗。
    7.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召政认为,虽然长江流经巴蜀、荆楚与吴越,但是这三个区域的文化精神并不相同。
    B. 蒋林欣列举鲁迅等诗化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意在强调河流对诗化小说存在一定影响。
    C. 材料一与材料二均并列式结构,逻辑清晰严谨,语言富有诗意,与主题完美契合。
    D. 材料一与材料二所采用的文本形式虽然不同,但是都围绕着河流与文学的关系阐述。
    8. 请结合课内所学《边城》中三次端午节场景的描写,对材料二画横线的观点加以阐释。
    【答案】4. 河流这种流动的美学特征很容易影响到人们的性情和审美观的形成。
    5. 首先列举中国长江和俄罗斯伏尔加河养育出两国一代代伟大杰出作家诗人艺术家的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河流与文学都密切相关。然后结合自身在长江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抒发对母亲河的崇敬。最后重申母亲河不仅在物质层面养育我们,更在精神层面哺育我们。 6. B 7. C
    8. 茶峒山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城与河之间发生位移/的重要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河流。课本选文通过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三个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借此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完成人物性格成长,增强作品的诗化意蕴。
    两年前的端午,傩送/二老在大河边初遇与爷爷走散的翠翠,他派人送翠翠回家,翠翠第一次有了少女的心事/暗生情愫/产生了朦胧的好感。因为不能忘却“甜而美”的端午经历,去年端午翠翠又和祖父到城边河街看赛船。为避雨到了顺顺家,遇见了天保/大老。大老送鸭子给翠翠,翠翠却记挂着在青浪滩过节的二老。第三个端午节,爷爷和翠翠谈论之前两个端午围绕大老、二老发生的趣事,摆渡送婚迎亲的队伍过河,爷爷提醒翠翠也到了出嫁的年纪,翠翠内心属意二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和思路,补写句子的能力。
    由“那么,望河则情、意也会沛然在心胸,这是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对人的主观情绪的影响,因而那些长期临河而居或偶然一睹河流风采的文学家就自有一种诗性升华”“沈从文道出了家乡的河水对他的情感个性的影响,正是那一派流动的清波使得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河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情感个性,正是那流动的河水,塑造了他的审美观,才使得他的作品诗化,如水一般明澈、淡然”可知,此处可填:河流这种流动的美学特征很容易影响到人们的性情和审美观的形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我讲到了中国的长江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河流,它们的波涛都是母亲河里丰满而甘甜的乳汁,养育出两个国家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我讲了长江流域的屈原、李白、苏东坡这几个代表,以及伏尔加河旁边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例子”可知,首先列举中国长江和俄罗斯伏尔加河养育出两国一代代伟大杰出作家诗人艺术家的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河流与文学都密切相关。
    由“从我自身来讲,小时候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我常常想入非非……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可知,然后结合自身在长江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抒发对母亲河的崇敬。
    由“我们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从三江源出发,由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上游的人们接近天,文化接近于神秘,接近于天道……中游文化更接近于怎样战胜自然,中游人战天斗地的文武之道很强,有一种非常硬朗强健的风格,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下游吴越之地很少有天灾,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财富蓄积得多,生活必然精致,人也会变得优雅”可知,最后重申母亲河不仅在物质层面养育我们,更在精神层面哺育我们。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在文学作品中,河流经常被比作母亲,作为一种‘养育者’的形象被歌颂。您能否谈谈河流与文学的联系”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A.不是文学作品,是哲学作品。
    B.沅水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体现了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没有提到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D.《窦娥冤》的创作没有提到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C.“均为并列式结构”错误。材料一形式上并列,内容上递进,材料二是总分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画线句“河流的独立性、依存性、开放性与绵延性为小说叙事展开了宏阔的空间,人物也只有在多种空间的交错移动中才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以及较为完整的性格成长”强调河流对小说叙事和人物活动、成长的作用。
    《边城》中,茶峒山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城与河之间发生位移/的重要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河流。由“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两年前的端午,傩送在大河边初遇与爷爷走散的翠翠,他派人送翠翠回家,翠翠第一次有了少女的心事。“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因为不能忘却“甜而美”的端午经历,去年端午翠翠又和祖父到城边河街看赛船。为避雨到了顺顺家,遇见了天保大老。大老送鸭子给翠翠,翠翠却记挂着在青浪滩过节的二老。“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皆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第三个端午节,爷爷和翠翠谈论之前两个端午围绕大老、二老发生的趣事,摆渡送婚迎亲的队伍过河,爷爷提醒翠翠也到了出嫁的年纪,翠翠内心属意二老。
    这是《边城》中三次端午节场景的描写,课本选文通过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茶峒山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河流。而且三个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借此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完成人物性格成长,增强作品的诗化意蕴。
    (二)(16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理水(节选)
    鲁迅
    ①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②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③“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④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⑤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⑥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⑦“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⑧“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⑨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⑩“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⑪“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⑫“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⑬“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⑭“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⑮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⑯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⑰“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⑱“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⑲禹一声也不响。
    ⑳“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㉑禹一声也不响。
    ㉒“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①’,”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㉓“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㉔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㉕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干父之蛊:儿子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
    9. 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在刻画大禹形象上的妙处。
    10. 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形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1. 讽刺是鲁迅小说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12.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特征。
    【答案】9. 运用动作描写,“一径跨”“伸开”“大脚底对着”等,细节描写,脚底满是“栗子一般老茧”,细腻描述出禹艰苦朴素、踏实肯干的形象,与上文吃喝享乐、昏庸无知的大员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禹的赞赏之情。
    10. 形式上:
    运用短句,详细描述,铿锵有力,将只知游山玩水宴饮享乐夸夸浮谈无视百姓疾苦的“白须发,花须发,小白脸”官员和“不动,不言,不笑”但“铁铸”一样的大禹随员们进行外貌对比,动静冷热中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结构上:
    照应前文,“白须发,花须发,流着油汗”的官员们都是想出各种理由阻挠推行“导”法治水的人,“黑瘦的乞丐”与前文人物出场时“乞丐似的大汉”呼应,再次强调其为民辛劳。同时印证看透实情打定主意非“导”不可的实干家不止大禹一人,抒发作者对他们意志坚定排除万难造福于民的赞美之情,升华主旨。结尾段戛然而止,令人回味。
    11. ①第1段官员搜刮的民食匣子上的字体千奇百怪,最后举“国泰民安”那块第一,讽刺批判了官僚主义浮夸的作风;
    ②第16段语言辛辣,“坟山”“死色”“觉得自己生了病”刻画出官员没有担当,胆小谨慎的懦弱形象,讽刺寻求自保的心理;
    ③第17段用“悄悄”形容“勇敢”“愤激”,讽刺青年官员的怯懦;
    ④第18段花须全白的官员“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其实不过是搬出大禹父亲,用孝道来压他,讽刺其抗议的无能孱弱。
    12.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真实历史人物,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第1段】、现代语词掺入【讲历史故事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杂文笔法【讽刺】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一径跨”“伸开”“大脚底对着”等是动作描写;脚底满是“栗子一般老茧”,是细节描写。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细腻描述出禹艰苦朴素、踏实肯干的形象。
    结合上文“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可知,此处与上文吃喝享乐、昏庸无知的大员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禹的赞赏之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形式上:运用短句,详细描述,铿锵有力,“他举手向两旁一指”“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是描绘大禹和他的同事,如“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是描绘官员们,将只知游山玩水宴饮享乐夸夸浮谈无视百姓疾苦的“白须发,花须发,小白脸”官员和“不动,不言,不笑”但“铁铸”一样的大禹随员们进行外貌对比,动静冷热中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褒贬态度,突出了大禹和他的同事们艰苦实干为民请命的脊梁形象。
    结构上:“白须发的,花须发的”照应前文“白须发,花须发,流着油汗”,“白须发,花须发,流着油汗”的官员们都是想出各种理由阻挠推行“导”法治水的人,“黑瘦的乞丐”与前文人物出场时“乞丐似的大汉”呼应,再次强调其为民辛劳。同时印证看透实情打定主意非“导”不可的实干家不止大禹一人。结尾段戛然而止,令人回味。通过改编大禹治水这一故事,讽刺中国一些群体卑劣的人性,同时还讨论了英雄与时代的关系,而大禹和他的同事们无疑就是这英雄,就是我们中国的脊梁,结尾段无论是大禹的表现,还是他的同事们的表现都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如一开始写官员们搜刮的民实匣子,“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之所以选“国泰民安”为第一,因为“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民食本是搜刮来的,却以“国泰民安”为第一,这是极大的讽刺,批判了官僚主义浮夸的作风;
    如大禹提出“导”这一方法时,“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静”“坟山”“死色”“觉得自己生了病”等可以看出这些官员的胆怯,面对“湮”还是“导”,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担当,只想自保,对此,鲁迅毫不留情,以讽刺性的语言予以揭露。
    如部分官员对于大禹“导”的方法提出质疑,“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既是“勇敢”“愤激”,又何来“悄悄”?可见青年官员的怯懦。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本让人感觉这位老官员还是勇敢无畏的,敢于抗议的,结果“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依然是拿孝道来压大禹,这就让这抗议变得无能而又孱弱。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离不开讽刺这一语言特色。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文“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这是蚩尤的法子!”“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原文“戈”“女隗”“蚩尤”等很多信息表明,在《理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作者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30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划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糅的怪诞世界;
    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运用新的历史讲述方式,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故事”取材于历史,“新编”即赋予新的形式、内容与意义,对“故事”进行“新编”,仅着眼于历史,又折射了现实,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的讽刺性。
    (三)(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乙】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 这两首诗最不可能在下列哪本书中被找到?( )
    A. 《压卷之作——唐人绝句精粹》B. 《长亭古道——古代送别诗选》
    C. 《大唐CP——酬唱诗歌漫谈》D. 《昨夜星辰——唐诗名家小传》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第一字“归”和第三字“江”重复使用,营造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B. 【乙】诗“流水”“通波”显得两地江河互联,“接”字更增添比邻相近之感。
    C. 【乙】诗化“近”为“远”,主观上使得“两乡”变成“一乡”,意在宽慰友人。
    D. 两诗题材相同,但【甲】诗离情浓郁,突出感伤,【乙】诗情感豁达,较为达观。
    15. 明代文学家钟惺评价《送柴侍御》“翻新脱妙”,试比较【甲】、【乙】诗的后两句,分析【乙】诗写法的妙处。
    【答案】13. C 14. C
    15. 甲诗最后两句强调由于离别,一条江水成为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突出心理距离之远,是送别诗传统写法。乙诗阐明因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从而使“两乡”成为“一乡”,抒发虽然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强调心理距离之近,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甲诗以设问结尾,自问自答,直接抒发离别的感伤。乙诗以反问结尾,既是对朋友的宽慰,更强调友情的深挚不渝,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酬唱诗歌”错误,酬唱,指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而两首诗都是送别之作,且王勃是唐代初期的诗人,王昌龄出生时期晚于王勃,王昌龄与王勃写此诗时间相差七十多年,故不可能是酬和诗。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化‘近’为‘远’”错,“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应是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蕴涵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王勃诗最后两句强调由于离别,一条江水成为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突出心理距离之远,是送别诗传统写法。王昌龄诗阐明因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从而使“两乡”成为“一乡”,抒发虽然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强调心理距离之近,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王勃诗以设问结尾,自问自答,直接抒发离别的感伤。王昌龄诗以反问结尾,既是对朋友的宽慰,更强调友情的深挚不渝,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
    (四)(1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良)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②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③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④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⑤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⑥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副车:皇帝的侍从车辆。②圯:桥。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2)与项王有郤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不如因其解击之
    A. 离散B. 解脱C. 懈怠D. 劝解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以固项王意
    A. 安定,稳定B. 巩固,加固C. 禁锢,闭塞D. 安守,坚守
    19. 将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20. 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21. 张良劝谏沛公为何能取得成功?结合第④段内容予以分析。
    22.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张良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选文具体事件简要概括。
    【答案】16. (1)利诱,收买 (2)隔阂
    17. C 18. A
    19. 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游说沛公,沛公赞许他的观点,经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向他人(讲述观点),(他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的帝王。”
    20.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21. 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刘邦能够顺利进入秦宫的原因是秦朝无道暴虐,想要守住天下就应反其道行之,以清廉朴素为本。其次指出刘邦如今刚入秦宫就沿袭秦朝错误做法,安于享乐的行为是助桀为虐,必然不妥。最后引用名言,强调忠言逆耳但于行有利,希望刘邦能体会到樊哙等良臣的苦心,采纳听取谏言。
    22. ①献计刘邦通过以利相诱、设置疑兵、攻其懈怠一系列举措,一举拿下咸阳。
    ②劝谏刘邦初入秦宫应朴素简朴,不要贪恋美色财宝,重蹈秦朝覆辙。
    ③劝说刘邦烧毁所经过的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来的决心,从而麻痹项羽放松警惕。
    ④劝说刘邦把土地分封给能起重要作用的黥布、彭越和韩信,依靠三人之力最终战胜了项羽。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啖:利诱,收买。句意: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2)郤:隔阂。句意:和项王之间有隔阂。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解:通“懈”,懈怠。句意: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固:安定,稳定。句意: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数”,多次;“以”,根据;“说”,劝说,游说;“善”,赞许;“省”,领悟;“殆”,大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下邳”是“起”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
    “此天以臣授陛下”为判断句,主语“此”前断开,
    综上,断句为: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原文“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来看,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刘邦能够顺利进入秦宫的原因是秦朝无道暴虐,想要守住天下就应反其道行之,以清廉朴素为本;
    从原文“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来看,其次指出刘邦如今刚入秦宫就沿袭秦朝错误做法,安于享乐的行为是助桀为虐,必然不妥;
    从原文“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来看,最后引用名言,强调忠言逆耳但于行有利,希望刘邦能体会到樊哙等良臣的苦心,采纳听取谏言。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①从原文“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来看,张良先是劝说沛公利诱秦将,然后设置疑兵;从原文“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来看,而后是攻其懈怠,一举拿下了咸阳。
    ②从原文“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愿沛公听樊哙言”来看,张良劝谏刘邦初入秦宫应朴素简朴,不要贪恋美色财宝,重蹈秦朝覆辙。
    ③从原文“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来看,张良劝说刘邦烧毁所经过的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来的决心,从而麻痹项羽放松警惕。
    ④从原文“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来看,他劝说刘邦把土地分封给能起重要作用的黥布、彭越和韩信,依靠三人之力最终战胜了项羽。
    参考译文:
    ①张良隐居下邳期间,行侠仗义。项伯在杀人之后,也曾到张良这里躲藏过。
    ②十年之后,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听说景驹在留自立为楚王,张良便率领队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刘邦。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授予张良为军中主管马匹的官。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游说沛公,沛公赞许他的观点,经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向他人(讲述观点),(他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的帝王。”于是便决定追随他,不再去见景驹。
    ③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他们的建议。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于是向北追敌到蓝田,交战两次,秦兵终于崩溃。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④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军驻在霸上。
    ⑤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来到彭城,汉军失败撤回。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⑥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二石说
    [明]归有光
    ①乐者,仁之声,而生气之发也。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齐闻《韶》,则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考之《尚书》,自尧“克明峻德”,至舜“重华协于帝”,四岳、九官、十二牧,各率其职。至于蛮夷率服,若予上下草木鸟兽,至仁之泽,洋洋乎被①动植矣。故曰:“虞宾在位,群后德让。”又曰:“庶尹允谐”,“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又曰:“百兽率舞。”此唐、虞太和之景象,在于宇宙之间,而特形于乐耳。《传》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吕氏春秋》曰:“尧命夔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击石拊石,夔之所能也。百兽率舞,非夔之所能也。此唐、虞之际仁治之极也。
    ②颜子学于孔子,“三月不违仁”,而未至于化。孔子告之以为邦,而曰“乐则《韶舞》”,岂骤语以唐、虞之极哉?亦教之礼乐之事,使其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而歌有虞氏之风。淫声、乱色,无以奸其间。是所谓非礼勿视、、、动,而为仁之用达矣。虽然,由其道而舞百兽,仪凤凰,岂远也哉!冉求欲富国足民,而以礼乐俟君子。孔子所以告颜子,即冉求所以俟君子也。欲富国足民而无俟于礼乐,其敝必至于聚敛。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②,可谓圣人之徒矣。
    ③自秦以来,长人者无意于教化之事,非一世也。江夏吕侯为青浦令,政成而民颂之。侯名调音,字宗夔,又自号二石。请予为二石之说,予故推本《尚书》《论语》之义,以达侯之志焉。
    【注释】①被:施加。②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指子游做武城宰,按照孔子的教导,推行礼乐教化,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秩序井然。
    23. 请在选文第②段方框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24. 下列关于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段开宗明义,阐明音乐具有教化作用,是施行仁政的手段。
    B. 本段论证详实,称赞唐、虞之际太和之景已达到了仁治之极
    C. 本段铺陈夸张,引经据典详细阐述音乐与仁政的深次层关联。
    D. 本段暗藏玄机,提示了下文青浦令江夏吕侯名号的文化根源。
    25. 选文第②段说理颇具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6. 请结合下面补充材料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材料一: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归有光;《吴山图记》)
    材料二: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明史·归有光传》)
    【答案】23. 听、言
    24. C 25. 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孔子教导颜回通过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礼乐之事实现“为仁之用达”说明采用礼乐治国的重要性。列举孔子告诫冉求国富民足后再等待真正的君子来帮助建立礼乐制度会导致急于敛取赋税的政事弊端和子游以推行礼乐教化的方式,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的事例,强调用礼乐教化百姓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②运用反问、设问,“岂骤语以唐、虞之极哉?亦教之礼乐之事”,突出强调具体施行礼乐措施的重要。“岂远也哉!”强调可以借助服饰音乐等具体措施推行仁政,但并不是采取了了具体措施,就一定能教化好百姓,使百姓有仁德。
    26. ①归有光认为县令/地方官贤能与否对于一方百姓非常重要,吕侯担任青浦县令为政有方,得到百姓歌颂,故借写这篇文章表达对其赞美欣赏之意。
    ②归有光自己为政推崇古教化,主张以德治教化百姓,而自秦朝以来,统治者无意于教化之事,故借应吕侯之邀写文的契机,大量引用儒家经典谈论礼乐治国的重要性,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希望劝诫执政者要用礼乐教化百姓。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孔子的主张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第②段方框内应填“听”和“言”。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引经据典详细阐述音乐与仁政的深次层关联”错误。第①段第一句“乐者,仁之声,而生气之发也”开宗明义阐明观点,后面引用典籍等证明观点,并不是构成深层次关联。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
    由“颜子学于孔子,‘三月不违仁’,而未至于化……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可谓圣人之徒矣”可知,第②段列举孔子告诫冉求国富民足后再等待真正的君子来帮助建立礼乐制度会导致急于敛取赋税的政事弊端和子游以推行礼乐教化的方式,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的事例,强调用礼乐教化百姓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故本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孔子教导颜回通过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礼乐之事实现“为仁之用达”说明采用礼乐治国的重要性。
    由“岂骤语以唐、虞之极哉?亦教之礼乐之事”可知,运用设问,突出强调具体施行礼乐措施的重要。由“岂远也哉”可知,运用反问,强调可以借助服饰音乐等具体措施推行仁政,但并不是采取了了具体措施,就一定能教化好百姓,使百姓有仁德。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的能力。
    由“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请予为二石之说,予故推本《尚书》《论语》之义,以达侯之志焉”可知,归有光认为县令/地方官贤能与否对于一方百姓非常重要,吕侯担任青浦县令为政有方,得到百姓歌颂,故借写这篇文章表达对其赞美欣赏之意。
    由“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自秦以来,长人者无意于教化之事,非一世也。江夏吕侯为青浦令,政成而民颂之”可知,归有光自己为政推崇古教化,主张以德治教化百姓,而自秦朝以来,统治者无意于教化之事,故借应吕侯之邀写文的契机,大量引用儒家经典谈论礼乐治国的重要性,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希望劝诫执政者要用礼乐教化百姓。
    参考译文:
    ①音乐,是仁的声音(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是人的勃勃生机生成的。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在齐国听到《韶》乐,就学习,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滋味。考据《尚书》,自从尧帝“能够彰显崇高的性德”,到舜帝“光辉与帝尧相合”, 四岳、九官、十二牧,各司其职。蛮夷都诚服,替我们管理山林川泽中的草木鸟兽,最大的仁德的恩泽,洋洋洒洒施加到动植物身上。所以说:“虞舜的宾客(指前代的后裔来做舜的宾客)在位置上,众诸侯之君升堂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又说:“大臣们兴高采烈,君王振奋有为,百姓安居乐业”,“扮演飞禽走兽的人跄跄而舞”,“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跳舞。”又说:“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形容天下太平)。”这就是唐尧与虞舜时期的太平景象,存在宇宙之间,不过是表现在音乐上罢了。《传》说:“夔开始制作音乐来赏赐诸侯。”《吕氏春秋》说:“尧命令夔敲击着石质的乐器,使它像上帝玉磬的声音,来使百兽跳舞。”敲击石磬,是夔所能做到的。百兽都跳舞,并不是夔所能做到的。这就是唐尧与虞舜时期仁治的极致啊。
    ②颜回在孔子那学习,“三个月都没有违背仁义的准则”,还没有达到化境。孔子告诉他治理国家的方法,说“音乐就用《韶舞》”,孔子难道把唐尧与虞舜时期仁治的极致快快地告诉颜渊吗?也只是教给他礼乐的事情,使他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虞舜时期的《韶舞》。靡曼淫秽的声音,纷繁的颜色,没有办法充塞天地之间。这就是所说的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听、说、做,做仁义的事情的效用就达到了。即使是这样,按照他的方法想要使百兽起舞,使凤凰跳舞,还远着呢。冉求想要使国家富裕百姓富足,用礼乐等待有德行的人。孔子用来告诉颜回的话,也就是冉求用来等待君子的。想要使国家富裕百姓富足却不等待君子来施行礼乐教化,那么弊端就是一定会急于敛取赋税。子游做武城宰时,能按照孔子的教导,推行礼乐教化,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秩序井然,可以说是圣人一类的人了。
    ③自从秦朝以来,执政者没有心思致力于教育,不只是一朝一代。江夏吕侯做青浦县令,治理很成功,人民称颂。吕侯名调音,字宗夔,又自称为二石。请我写了二石说这篇文章,所以我考究《尚书》《论语》的大义,来达成吕侯的志向。
    补充材料:
    材料一: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归有光;《吴山图记》)
    材料二: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嘉靖四十四年,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
    (《明史·归有光传》)
    三、写作(7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也有人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很重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走好人生每一步 脚踏实地致未来
    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是的,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史”。我们人生的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收获,串联起一个丰满的人生,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让人生画卷更加多彩,人生乐章更加壮丽。
    走好每一步,需要将执着凝铸在魂魄之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揆诸历史,请君拨开云烟,左思为写《三都赋》而费十年光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梁思成为编就《〈营造法式〉注释》而耗费毕生精力,翻阅古籍,考察古建筑。他们凭借着热爱,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秉持着执着与毅力,扎扎实实地走好了每一步。由是观之,人生需要带着执着,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若稍有松懈,一步走错,则会满盘皆输。
    走好每一步,需要将初心坚守在生命之中。《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苏轼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大学生村官杨宁毕业后返回苗族老家,致富的路崎岖坎坷,是她不变的初心给予她面对一次次失败的勇气。对初心的坚守,终让她走出阴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好致富的每一步,带领村民摘下贫困的帽子。徐梦桃三届冬奥会失利,即使身受重伤,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奥运金牌冲击的初心。对初心的坚守,让她大伤初愈就毅然走向训练场,踏踏实实走着滑向巅峰的每一步,最终实现了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冬奥奖牌零的突破。真可谓初心不忘,才可走好人生每一步,才可终得成功。
    走好每一步,需要将奋斗凝铸在行动之中。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个个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只有刻苦奋斗,不畏困难,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失败,面前的路或许崎岖,或许漫长,或许充满了荆棘,但只要你不懈地努力走好每一步,那么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困难都将是你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乔布斯说:“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 生命的轨迹是靠自己绘制的,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描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用心书写好自己的历史,我们的人生定会点连成线,功不唐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两部分组成,即两个“有人说”,话题是关于“人生的路”,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第一句主要说尽管人的一生所要走过的路总体上是漫长的,但是在年轻时最要紧的地方,常常只有几步。意思是年轻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迈好年轻时期的紧要几步,要在年轻时期重要的人生关口做好选择,以免行差踏错,因为年轻时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可以影响以后的一生,所以要走好青春的关键几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第二句主要说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没有白走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你走过的每一步,在余生都作数;人生当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每一步都会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所以要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材料中对这两种观点只是客观叙述,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两个观点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符合题目要求,也可以将两者辩证结合起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写作时,开头一定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切不可抛开材料。如果围绕“走好年轻时关键几步”来写,可以分别从要走好青春第一步,确立高远的奋斗目标;要走好青春第二步,加强自律勤修身;要走好青春第三步,学业精于勤奋不懈怠等方面来写,再结合具体的事例,将“几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样可以让作文切入点更细,更有可写的内容,学生更容易有话可说。
    立意:
    1.走好青春路,系好关键“扣子”。
    2.踏实走好每一步。
    3.走好关键几步,确定人生正确方向。
    4.把“每一步”当作“紧要步”。
    相关试卷

    2024届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积累与运用,阅读,八岁的小孙女过,四两句月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简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