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12化学实验基础(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12化学实验基础(附解析),共12页。
A.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
B.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C.滴定实验中,需用待装液分别润洗滴定管和锥形瓶
D.蒸发操作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垫石棉网加热
2.[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mL0.5ml·L-1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应选用200mL容量瓶
B.可选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C.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
D.定容时应选用胶头滴管
3.[2023·广东肇庆高要一中校考二模]在允许加热的前提下,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对应溶液的是( )
A.用Ba(OH)2溶液鉴别NH4Cl、(NH4)2SO4、NaCl、Na2SO4
B.用FeCl3溶液鉴别NaI、Ba(OH)2、Na2S、NaHCO3
C.用NaOH溶液鉴别MgCl2、FeCl2、Al2(SO4)3、(NH4)2SO4
D.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Na2SO3、浓HNO3、NaHCO3、氯水
4.[2023·北京东城一模]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可添加试剂,可重复使用)不合理的是( )
A.盛放NaOH溶液,选用③
B.用NH4Cl和Ca(OH)2固体制备氨,选用②
C.配制100mL1.00ml·L-1NaCl溶液,选用⑤
D.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并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用①④
5.[2023·辽宁抚顺第一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装置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用于固体煅烧
B.乙可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
C.丙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D.丁可用于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
6.[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阴极
B.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查漏
C.滴定实验前,需用所盛装溶液分别润洗滴定管和锥形瓶
D.试管和烧杯均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7.[2023·湖北重点中学2月质量检测]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a、b表示加入的试剂),能实现的是( )
8.[2023·辽宁铁岭六校协作体2月质量检测]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蒸干Cu(NO3)2溶液制Cu(NO3)2·6H2O
B.用装置乙可用于测定醋酸的浓度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D.用装置丁分离Al(OH)3和I2的固体混合物
9.[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实验室用如下装置进行乙烯的制取、除杂、性质检验和气体收集,不合理的是( )
A.制取
B.除杂
C.性质检验
D.气体收集
10.[2023·河北衡水二中质量检测]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11.[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实验室中,下列气体制备的试剂和装置正确的是( )
12.[2023·湖北荆门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联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13.[2023·湖北武昌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将乙二醇(HOCH2CH2OH)转化为乙二酸
B.用乙装置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C.用丙装置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
D.用丁装置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答题区]
1.[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二模]某实验小组同学从废干电池内黑色粉末中回收二氧化锰并验证其催化作用,所选择的仪器或装置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溶解固体
B.装置乙过滤溶液
C.装置丙灼烧固体
D.装置丁加入MnO2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2.[2023·上海杨浦统考二模]利用下列药品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3.[2023·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完成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O2
B.用装置乙制备金属镁
C.用装置丙作为蒸馏的接收装置
D.用装置丁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并干燥
4.[2023·河南新乡统考二模]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大头针固定固体,塑料瓶盛放液体试剂。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液体试剂沿玻璃管上升至完全充满,排尽玻璃管中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一会儿后,手指堵住小孔,打开止水夹。下列所加液体试剂、对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5.[2023·湖南校联考二模]理解实验原理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试剂选择存在错误的是( )
A.图1氨气的制备
B.图2制备少量蒸馏水
C.图3乙酸乙酯的制备
D.图4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6.[2023·江苏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验证氨气的还原性,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生成氨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氨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的还原性
D.用装置丁和戊分别收集氨气和氮气
7.[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化学实验源于生活。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8.[2023·山东聊城部分学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由CH4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生成四种氯代物,其沸点如表所示,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四种氯代物进行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玻璃管有平衡气压兼搅拌的作用
B.可用热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
C.分离氯仿控制温度范围:39.8℃≤T<61.2℃
D.蒸馏烧瓶中最后留下的液体是四氯化碳
9.[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图示为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装置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可以用Na2CO3和稀盐酸来制备CO2
B.b装置中是饱和Na2CO3溶液,作用是除去a中产生的HCl
C.c中只发生2Na2O2+2CO2===2Na2CO3+O2
D.f中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O2
10.[2023·北京海淀期中]为探究Na2SO3的性质,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③和④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完全相同
B.②和⑥中沉淀的主要成分不同
C.①→②和④→⑥均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SO eq \\al(\s\up1(2-),\s\d1(3)) 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增强
11.[2023·辽宁部分学校模拟]无水三氯化铬(CrCl3)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通常是用不含水的三氧化二铬与卤化剂(如CCl4)在高温下反应,并使生成的三氯化铬在惰性气氛(如氮气气氛)升华来制取:Cr2O3(s)+3CCl4(s)eq \(=====,\s\up7(高温))2CrCl3(s)+3COCl2(g),生成的COCl2(俗称光气)有毒,遇水发生水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的试剂为热水;A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观察实验是否堵塞
B.若实验过程中D处出现堵塞,应及时更换D处导管
C.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Cl2+4OH-===CO eq \\al(\s\up1(2-),\s\d1(3)) +2Cl-+2H2O
D.无水CaCl2的作用是除产生气体中的水
专题特训12 化学实验基础
1.答案:A
解析:容量瓶和分液漏斗均带有活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用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氨水不能溶解金属银,B错误;滴定实验中,需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锥形瓶不需要润洗,C错误;蒸发操作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加热,D错误。
2.答案:A
解析:实验室没有200mL容量瓶,应选用250mL容量瓶,A错误;浓硫酸为液体,量取浓硫酸可以选用量筒,B正确;稀释浓硫酸在烧杯中进行,具体操作为: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定容时应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蒸馏水至容量瓶的刻度线,D正确。
3.答案:D
解析:NH4Cl、(NH4)2SO4、NaCl、Na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刺激性气体和白色沉淀、不反应、白色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A正确;NaI、Ba(OH)2、Na2S、NaHCO3溶液分别与FeCl3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溶液变为棕褐色、生成红褐色沉淀、生成黄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并产生大量气体,现象不同,能鉴别,B正确;MgCl2、FeCl2、Al2(SO4)3、(NH4)2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刺激性气体,现象不同,能鉴别,C正确;Na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是碱性的,不能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D错误。
4.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塞试剂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备氨气的反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应选用②制备氨气,B正确;配制100mL1.00ml·L-1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⑤转移溶液,C正确;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应选用①制备二氧化碳、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④除去氯化氢,盛有苯酚钠溶液的④验证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D正确。
5.答案:A
解析:装置甲中坩埚可用于固体煅烧,A正确;装置乙为过滤,胶体和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因此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B错误;装置丙为分液,该装置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分离沸点不同可互溶的混合物应用蒸馏装置,C错误;装置丁中为碱式滴定管,应盛放碱,因此丁可用于已知浓度的碱滴定未知浓度的酸,D错误。
6.答案:B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A错误;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查漏,B正确;滴定实验前,需用所盛装溶液润洗滴定管,但锥形瓶不需要润洗,C错误;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D错误。
7.答案:D
解析:H2S不能用浓H2SO4干燥,A错误;缺少加热条件,B错误;Fe片会钝化,C错误。
8.答案:C
解析: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且生成硝酸易挥发,应选冷却结晶法制备Cu(NO3)2·6H2O,A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醋酸,完全反应时溶液是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应该用酚酞作指示剂,B错误;氨气易溶于水,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水后,氨气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大,C正确;Al(OH)3受热会分解产生Al2O3,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Al(OH)3和I2的固体混合物,D错误。
9.答案:D
解析: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170℃脱水形成乙烯,A合理;制得乙烯中含有CO2和SO2等可利用NaOH溶液除杂,B合理;乙烯可和溴发生加成,C合理;乙烯密度与空气接近无法排空收集,用排水收集,D不合理。
10.答案:A
解析:由于CO2不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而HCl可以反应,故能除去CO2中挥发的HCl,A符合题意;用MnO2和浓盐酸需要加热,图示装置没有加热仪器,B不合题意;氨气会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不合题意;NO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电石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气体,该反应不用加热,发生装置选c,收集装置选f,A正确;Na2SO3、浓H2SO4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且会污染空气不能选用向下排空气法,B错误;实验室常利用NH4Cl与Ca(OH)2共热反应制取氨气,试剂选择不合适,C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应该选择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而不是稀盐酸,D错误。
12.答案:B
解析:丙酮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I2,A错误;含苯环的蛋白质可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有色鲜花中含有水,无法验证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C错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控制变量,两组实验中溶液的体积不同,各反应物的浓度均不同,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13.答案:B
解析: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当其足量时生成的乙二酸即草酸会继续被氧化为CO2气体,A错误;先利用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然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试管及集气瓶中均出现无色气体,则可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B正确;加热固体时不能用蒸发皿,应该用坩埚,C错误;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CaCO3生成,不能用Ca(OH)2溶液鉴别二者(OH-可以和HCO eq \\al(\s\up1(-),\s\d1(3)) 反应生成CO eq \\al(\s\up1(2-),\s\d1(3)) ),D错误。
高分必刷
1.答案:C
解析:废干电池内黑色粉末主要成分为MnO2、石墨粉、NH4Cl、ZnCl2。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得到固体MnO2、石墨粉,灼烧固体除去石墨粉,得到MnO2。除去MnO2、碳粉中NH4Cl、ZnCl2的操作是溶解、过滤,除去MnO2(MnO2灼烧无变化)中碳粉的方法是灼烧,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将灼烧后固体加入到H2O2中,产生气泡速率加快,证明MnO2的加入,加快了H2O2分解速率,MnO2属于催化剂。将混合物中MnO2、石墨粉分离出来的操作是溶解过滤,用装置甲进行溶解操作,A正确;将混合物中MnO2、石墨粉分离出来的操作是溶解过滤,用装置乙进行过滤操作,B正确;除去MnO2(MnO2灼烧无变化)中碳粉的方法是灼烧,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C错误;将灼烧后固体加入到H2O2中,产生气泡速率加快,证明MnO2的加入,加快了H2O2分解速率,MnO2属于催化剂,D正确。
2.答案:A
解析:烧碱变质生成碳酸钠,向烧碱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加入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而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A符合题意;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时,展开剂为丙酮,为防止Fe3+和Cu2+水解,常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盐酸酸化,缺少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溴乙烷水解后,应先加入稀硝酸中和NaOH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该实验缺少稀硝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溴水与己烯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二溴己烷,二溴己烷与己烷互溶,引入新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Na2O2与H2O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a2O2不是块状且难溶于水的固体,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A错误;Mg的金属活动顺序强于Al,不能通过铝热反应制备,B错误;蒸馏时,锥形瓶不能用瓶塞,C错误;稀硫酸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可以抑制氯气的溶解,而稀硫酸中的水可以吸收HCl,洗气后再用浓硫酸干燥,可制得干燥的氯气,D正确。
4.答案:A
解析:若固体是钠块,液体试剂为水,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熔点低,且产生了气体,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说明产生了氢气,可以证明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A正确;若固体是铝条,液体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不会产生沉淀,B错误;若固体是铜丝,液体试剂为稀硝酸,铜单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错误;若固体是铁丝,液体试剂为食盐水,食盐水呈中性,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但由于塑料瓶直径较大,较难观察其液面变化,D错误。
5.答案:D
解析:收集氨气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减少与空气对流,A正确;制备蒸馏水,水的沸点为100℃,可不用温度计,而且冷凝水下进上出,符合要求,B正确;导管未伸入液面,C正确;制备氢气应用分液漏斗,D错误。
6.答案:D
解析:反应2NH4Cl+Ca(OH)2eq \(=====,\s\up7(△))CaCl2+2NH3↑+2H2O可用于制备氨气,A正确;NH3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进行干燥,B正确;装置丙发生发应3CuO+2NH3eq \(=====,\s\up7(高温))2Cu+N2+2H2O,可验证氨气的还原性,C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从短管进长管出,D错误。
7.答案:A
解析:亚铁离子被硝酸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若溶液变红,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均正确,A符合题意;溶液中氯酸根离子不能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食盐不含碘单质,不能说明不含碘元素,C不符合题意;某些蛋白质遇硝酸变黄色,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有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毛细玻璃管进入少量空气,在液体中形成汽化中心,起平衡气压防暴沸作用,同时兼有搅拌作用,A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时应用热水浴加热对四种氯代物进行分离,目的是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B正确;氯仿是三氯甲烷的俗名,由表格数据可知,分离时应控制温度61.2℃≤T<76℃,C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四氯化碳的沸点最高,则蒸馏烧瓶中最后留下的液体是四氯化碳,D正确。
9.答案:A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a装置是实验室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的装置,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通过装置b中的溶液目的是除去HCl,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装置c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未干燥,含有少量水蒸气,则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有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不能完全反应,装置d中应盛装氢氧化钠来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避免干扰e中收集的气体的验证试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e中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若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则可以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则a装置可以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备CO2,A正确;由于a中的盐酸易挥发,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则b装置中应盛放饱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除去a中产生的HCl,不能盛放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B错误;从装置b中出来的气体未干燥,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c中不仅仅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还有反应2Na2O2+2H2O===4NaOH+O2↑,C错误;根据分析,f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湿润的O2,不纯,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②→③过程中先发生反应:Na2SO3+BaCl2===BaSO3↓+2NaCl,然后发生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SO2和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SO3与HNO3反应生成BaSO4,同时产生氮氧化物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①→④→⑤→⑥过程中先发生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SO2和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部分转化为硫酸根,然后溶于水中的SO2继续被过量的硝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然后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同时继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据此分析解题。
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③依次发生反应方程式为:Na2SO3+BaCl2===BaSO3↓+2NaCl、BaSO3与HNO3反应,已经过量的Na2SO3与HNO3反应,而①→④则是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NO和SO2,可知③和④中产生的气体成分不一定完全相同,NO和SO2的多少可能不同,A不合题意;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②发生的反应为:Na2SO3+BaCl2===BaSO3↓+2NaCl,故沉淀②的主要成分是BaSO3,而⑥中沉淀是先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钠氧化为Na2SO4,然后再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二者的主要成分不同,B符合题意;由分析可知,①→②发生的反应为:Na2SO3+BaCl2===BaSO3↓+2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而④→⑥既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由题干信息可知,由②到③时的酸性比①到④的酸性弱,但①到④转化生成的硫酸根反而更少,但①中SO eq \\al(\s\up1(2-),\s\d1(3)) 浓度比②中的更大,不能说明SO eq \\al(\s\up1(2-),\s\d1(3)) 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增强,D不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氮气经浓硫酸干燥后通入后续装置除去反应装置内的空气,与装置B挥发出的CCl4一起进入管式炉,Cr2O3与CCl4在管式炉内高温反应得到光气和无水三氯化铬气体,经过装置E时,无水三氯化铬冷却凝华,光气则通过球形干燥管进入NaOH溶液被吸收。
由题干可知三氯化铬(CrCl3)易潮解,所以整个装置应保持无水的状态,所以A中装的应是浓硫酸,除N2中的水蒸气,A错误;实验过程中若D处出现堵塞,因CrCl3易升华,应对D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即可,B错误;COCl2遇水发生水解COCl2+H2O===CO2+2HCl,故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Cl2+4OH-===CO eq \\al(\s\up1(2-),\s\d1(3)) +2Cl-+2H2O,C正确;由题干可知三氯化铬(CrCl3)易潮解,所以整个装置应保持无水的状态,F中的无水CaCl2应是为了防止G中的水进入装置中,D错误。
选项
气体
a
b
A
H2S
稀H2SO4
FeS
B
Cl2
浓盐酸
MnO2
C
NO2
浓HNO3
铁片
D
CO2
稀盐酸
大理石
甲
乙
丙
丁
试剂X
试剂Y
试剂Z
制备气体
A
稀盐酸
大理石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O2
B
浓盐酸
二氧化锰
饱和食盐水
Cl2
C
浓氨水
生石灰
浓硫酸
NH3
D
稀硝酸
铜片
水
NO
选项
A
B
C
D
气体
C2H2
SO2
NH3
Cl2
试剂
电石、
饱和食盐水
Na2SO3、
浓H2SO4
NH4Cl、
NaOH
稀盐酸、
MnO2
装置
c、f
c、e
b、e
a、d
目的
操作
A
萃取碘水中的I2
将2mL丙酮加入适量碘水中,振荡,静置
B
分析检测含苯环的蛋白质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加热
C
验证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D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别取0.1ml·L-1Na2S2O3溶液1mL、2mL,向其中加入2mL0.1ml·L-1H2SO4,比较出现浑浊快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实验目的
实验药品
A
证明烧碱部分变质
样品溶液、酚酞、CaCl2溶液
B
层析法分离微量Fe3+
和Cu2+
样品溶液、丙酮、NaOH溶液
C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溴乙烷、NaOH溶液、AgNO3溶液
D
除去己烷中的己烯
样品、溴水
选项
固体
液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钠块
水
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B
铝条
NaOH
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C
铜丝
稀
HNO3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D
铁丝
食盐水
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塑料瓶中液面下降
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与结论
A
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
取少量菠菜叶剪碎研磨后加水搅拌,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KSCN溶液
若溶液变红,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
B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ClO eq \\al(\s\up1(-),\s\d1(3)) )
将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浸入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HNO3、AgNO3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D
检验鸡皮中是否含有脂肪
取一小块鸡皮于表面皿上,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有脂肪
氯代物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沸点/℃
-24.2
39.8
61.2
7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2化学计量(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8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附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7物质结构与性质(附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