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27785/0-170364505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27785/0-17036450573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27785/0-17036450573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干燥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盖盖玻片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2.(3分)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3分)如图是一种太阳能户外满天星LED挂灯,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给蓄电池供电( )
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路灯上的塑料灯罩和铝合金灯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4.(3分)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C.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里面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小肠,吸收大部分无机盐
5.(3分)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热机工作时柴油机的效率可达到70%
B.初中生在运动会的跳高项目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5000J
C.将一只鸡蛋从地面拿到书桌上所做的功约0.5J
D.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的功率约为5000W
6.(3分)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乙灯不发光,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
A.乙灯灯丝断了
B.相同时间内,乙灯消耗的电能远大于甲灯消耗的电能
C.乙灯的实际功率远小于额定功率
D.乙灯两端的电压大于甲灯两端电压
7.(3分)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C.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8.(3分)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在( )
A.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9.(3分)小明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试剂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物质检索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硫酸铜溶液
B.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
C.表中“▲”处应填pH大于7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
10.(3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3分)钯、镍、铜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小明想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只有实验④有明显的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铜>镍>钯B.铜>钯>镍C.镍>钯>铜D.镍>铜>钯
12.(3分)如图是人在抬脖子,该过程与下列的四种情形中同属于一类杠杆的是( )
A.踮起脚尖
B.天平称量
C.羊角锤拔钉子
D.筷子夹菜
13.(3分)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14.(3分)如图所示,小桂和小林一起坐在秋千凳上荡秋千,他们的重力分别是G1、G2,且G1<G2,某次从最高点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他们重力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重力做功的快慢分别为P1、P2。则( )
A.W1>W2B.W1=W2C.P1<P2D.P1=P2
15.(3分)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
A.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mgH
B.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2h﹣H
C.物体能返回至C点处,可推出H<2h
D.从A点到B点又回到C点过程中,克服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为mg(2h﹣H)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分)
16.(4分)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从大豆到豆腐需经历磨浆、凝固等过程。
(1)如图所示,将大豆研磨后倒入纱布,豆渣留在纱布上 。
(2)豆乳凝固过程中需要加入硫酸钙(CaSO4)等凝固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CaSO4属于化合物中的 。
17.(6分)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
(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以下小肠的特点中跟食物消化有关的是 。
A.小肠很长
B.有多种消化液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小肠皱襞和绒毛
18.(4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取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0点到A点的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变化模型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微粒是 。(画模型符号)
19.(6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三种。为了确定混合物的成分,小滨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0.(2分)如图所示,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取得重大突破,在上亿度的高温状态下,物质呈现等离子态,通过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1.(2分)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一个重10牛的物体由粗糙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长度L=8米,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5牛 牛。
22.(4分)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 (选填“浸有乙醚的棉花”或“筒内气体”)做功,它的内能会增大。如图乙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 (选填字母)与上述实验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
23.(6分)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
(1)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 。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
24.(8分)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
(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 (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
B.氯化铜
C.氯化钠
D.氯化钙
(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 。
(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 (填m1、m2、m3、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5.(8分)小科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10Ω 1A)、B(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本实验应该选择规格为 (选填“A”或“B”)的滑动变阻器;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滑时电压表变小);
(3)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片,其余均无变化。经检查,电压表完好 。排除故障后,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6.(6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杆秤差不多。其左端A点挂一个质量为0.2kg、体积为25cm3的铁块。提纽位于O处,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恰好水平平衡。已知秤砣的质量为0.1kg,移动秤砣便可直接在秤杆上读出液体的密度值。(忽略杆秤自重影响)
(1)密度秤零刻度B在O点右侧 cm处。
(2)现将铁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秤砣左移2cm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kg/m3。
(3)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你的改进措施是 。
27.(8分)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资料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根据实验装置等信息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注射器的作用类似于 (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请在F处增加一个实验操作: 。
(3)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28.(6分)为了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滨在光滑水平面上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左端固定(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由静止开始释放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本实验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的关系。实验中,小滨又发现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小球离开桌面后,会沿着曲线向前飞行并最终落到地面上
猜想1:与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有关。
猜想2:与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3:与小球离地高度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实验:保持小球质量和离地高度不变,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将获得不同的速度,发现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不相同。这说明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探究猜想2,保持离地高度不变,小滨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的长度 。
四、解答题(共45分)
29.(6分)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中烧瓶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30.(6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表中n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6分)某建设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2000N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前拉动2m.拉力F大小为250N,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物体A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2.(6分)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
(3)现有一批100t废液,其中含8%的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33.(6分)如图甲所示的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如图乙所示为电压力锅的电路图,接通电路后,开关S自动与触点a、b接通;当锅内温度达到125℃,开关S自动与a、b断开,开始保温保压。现将3kg初温为25℃的水加入电压力锅中,接通电路使其正常运行
(1)电路中R2的阻值是多少?
(2)电路中R1的阻值是多少?
(3)0﹣40min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
34.(6分)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且OA=2AB,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若加在B点的动力F甲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那么,此时F甲= ;若动力F乙始终与OA垂直,将杠杆由水平位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乙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若动力F丙由竖直向上的方向沿逆时针缓慢地转到水平向左的方向,在此过程中OA始终保持水平静止,如图丙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动力F丙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
35.(9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空气能热水器已广泛进入我们的生活,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氟介质蒸汽由压缩机压缩升温后,进入水箱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二是压缩机压缩气体时电能转化得到的内能,所以它比普通的电热水器更高效节能。通常我们用“能效比”(即制热量与消耗的电能的比值),它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
(1)空气能热水器比普通的电热水器节能的原因是 。
(2)这款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能效比为 ,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将一箱15℃的冷水加热到55℃,消耗的电能为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图乙是压缩机气缸结构示意图,压缩机活塞从下到上移动一次扫过的体积为800cm3,工作时,活塞压缩氟介质的压强约为2.5×105Pa,活塞从下到上压缩一次氟介质做的功为 J。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干燥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盖盖玻片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答案】B
【解答】解:A、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图示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正确;
C、临时装片制作过程包括擦、滴、取、盖、染,“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然后缓缓放下,图示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图示错误。
故选:B。
2.(3分)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C2H4和H5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6O,化学方程式为C7H4+H2OC8H6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B.乙是水,不含碳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C2H3)和乙(H2O)质量比为28:18≠1:4,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故选:A。
3.(3分)如图是一种太阳能户外满天星LED挂灯,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给蓄电池供电( )
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路灯上的塑料灯罩和铝合金灯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答】解: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晚上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路灯上的塑料灯罩和铝合金灯柱都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故选:D。
4.(3分)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C.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里面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小肠,吸收大部分无机盐
【答案】A
【解答】解: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任何消化酶。A错误。
B、②是胃,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C、③是胰腺,里面含有多种消化酶、蛋白质。C正确。
D、④是小肠,能够消化和吸收很多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A。
5.(3分)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热机工作时柴油机的效率可达到70%
B.初中生在运动会的跳高项目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5000J
C.将一只鸡蛋从地面拿到书桌上所做的功约0.5J
D.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的功率约为5000W
【答案】C
【解答】解:A、柴油机的效率一般在35%左右;
B、中学生的体重约G=500N,则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W=Gh=500N×1m=500J;
C、一只鸡蛋的重力在G=0.8N左右,把一只鸡蛋从地面拿到书桌上所做的功大约为W=Gh=0.5N×7.8m=0.5J,故C正确;
D、中学生的体重约G=500N,中学生从一楼上到四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W=Gh=500N×12m=6000J;
上一层楼的时间大约为10s,从一楼到5楼用时约40s
P===150W。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乙灯不发光,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
A.乙灯灯丝断了
B.相同时间内,乙灯消耗的电能远大于甲灯消耗的电能
C.乙灯的实际功率远小于额定功率
D.乙灯两端的电压大于甲灯两端电压
【答案】C
【解答】解:A、已知甲,闭合开关,乙灯不发光,电路中无法形成闭合的回路,故A错误;
B、甲灯发光,说明甲的实际功率比乙的实际功率大可知,乙灯消耗的电能小于甲灯消耗的电能;
C、当乙灯正常发光时,现闭合开关后乙灯不发光,故C正确;
D、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可知,故D错误。
故选:C。
7.(3分)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C.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答】解:A、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
B、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一样多,粉末状的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C、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因此锌反应比铁快;故选项错误;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应该先与硝酸反应,因此图象不符;
故选:B。
8.(3分)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在( )
A.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B
【解答】解:A、一氧化碳,甲中不能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故A错。
B、甲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乙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都能通过观察试管,故B正确。
C、甲、乙两实验中,再使试管,以防止发生爆炸。
D、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9.(3分)小明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试剂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物质检索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硫酸铜溶液
B.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
C.表中“▲”处应填pH大于7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
【答案】C
【解答】解: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瓶溶液中,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显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盐酸、中性,则乙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它们的pH分别小于7,则丙是氯化钠溶液。
A、由上述解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上述解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溶液新碱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因为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3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答】解:A、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B、Ca2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H)2溶液与和NaOH溶液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D、硫酸能与过量CuO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1.(3分)钯、镍、铜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小明想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只有实验④有明显的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铜>镍>钯B.铜>钯>镍C.镍>钯>铜D.镍>铜>钯
【答案】D
【解答】解:①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铜<氢;
②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钯<氢;
③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铜>钯;
④有明显的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镍>氢;
由以上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镍>铜>钯。
故选:D。
12.(3分)如图是人在抬脖子,该过程与下列的四种情形中同属于一类杠杆的是( )
A.踮起脚尖
B.天平称量
C.羊角锤拔钉子
D.筷子夹菜
【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抬脖子过程中,是费力杠杆;
A、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是等臂杠杆;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是省力杠杆;
D、筷子夹菜的过程中,是费力杠杆。
故选:D。
13.(3分)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C
【解答】解:A、热量是一过程量,不能用增加表示;
B、物体吸热时,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但温度是不变的;
C、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D、物体内能增加,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故选:C。
14.(3分)如图所示,小桂和小林一起坐在秋千凳上荡秋千,他们的重力分别是G1、G2,且G1<G2,某次从最高点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他们重力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重力做功的快慢分别为P1、P2。则( )
A.W1>W2B.W1=W2C.P1<P2D.P1=P2
【答案】C
【解答】解:AB、从最高点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W1=G1h
W3=G2h
因为h相同,且G1<G2,则W1<W2,故A、B错误。
CD、由可知小桂和小林的功率为:
因为t相同,W1<W2,所以P2<P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3分)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
A.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mgH
B.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2h﹣H
C.物体能返回至C点处,可推出H<2h
D.从A点到B点又回到C点过程中,克服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为mg(2h﹣H)
【答案】D
【解答】解:A、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所以重力做功为:W=GH=mgH;
BC、物体在A、h,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物体从B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设C点高度为h′。
由上面两个等式可得:ΔE=mg(H﹣h)=mg(h﹣h′),所以h′=2h﹣H,
因为BC之间的距离大于0,则有4h﹣H>0,故BC正确;
D、根据上面分析,从A点到B点又回到C点过程中,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分)
16.(4分)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从大豆到豆腐需经历磨浆、凝固等过程。
(1)如图所示,将大豆研磨后倒入纱布,豆渣留在纱布上 过滤 。
(2)豆乳凝固过程中需要加入硫酸钙(CaSO4)等凝固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CaSO4属于化合物中的 盐 。
【答案】(1)过滤;
(2)盐。
【解答】解:(1)如图所示,将大豆研磨后倒入纱布,豆乳流入下方容器;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硫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硫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
故答案为:
(1)过滤;
(2)盐。
17.(6分)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
(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唾液、肠液和胰液 。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Y (选填“X”“Y”或“Z”)。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以下小肠的特点中跟食物消化有关的是 ABD 。
A.小肠很长
B.有多种消化液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小肠皱襞和绒毛
【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
(2)Y。
(3)ABD。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肠液和胰液。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所以图乙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3)A、小肠约长约5~6m,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C、小肠绒毛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与消化无关。
D、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故答案为:
(1)唾液、肠液和胰液。
(2)Y。
(3)ABD。
18.(4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取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CaCl2、NaCl (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0点到A点的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变化模型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微粒是 。(画模型符号)
【答案】(1)CaCl2、NaCl;
(2)。
【解答】解:(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盐酸反应完,B点时氯化钙还没完全反应、氯化钠2、NaCl。故答案为:CaCl2、NaCl;
(2)3点到A点,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0点时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表示的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故答案为:。
19.(6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三种。为了确定混合物的成分,小滨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2SO4、Na2CO3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NaNO3 (填化学式)。
【答案】(1)NaCl+AgNO3=AgCl↓+NaNO3;
(2)Na2SO4、Na2CO3;
(3)NaNO3。
【解答】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生成的气体W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1)反应④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4SO4、Na2CO4;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2g),产生11.65g白色沉淀A,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硫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5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Na2SO4+BaCl4=BaSO4↓+2NaCl
142 233
y 11.65g
y=7.1g
5.5g碳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质量为5.3g××100%=8.3g×100%=2.7g,所以该混合物中待确定物质的质量为20.9g﹣7.3g﹣5.3g=2.5g;
该混合物中含有三种物质,已经确定硫酸钠,还含有的物质为氢氧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则:2.8g÷(,解得:Mr=85,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所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
故答案为:
(1)NaCl+AgNO3=AgCl↓+NaNO7;
(2)Na2SO4、Na2CO3;
(3)NaNO3。
20.(2分)如图所示,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取得重大突破,在上亿度的高温状态下,物质呈现等离子态,通过 核聚变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答案】核聚变。
【解答】解:东方超环的热核反应,属于核聚变。
故答案为:核聚变。
21.(2分)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一个重10牛的物体由粗糙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长度L=8米,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5牛 6.25 牛。
【答案】6.25。
【解答】解: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N×4m=40J,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外=fL=1.25N×5m=10J,
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W有用+W额外=40J+10J=50J,
拉力F的大小F===6.25N。
故答案为:4.25。
22.(4分)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 筒内气体 (选填“浸有乙醚的棉花”或“筒内气体”)做功,它的内能会增大。如图乙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 B (选填字母)与上述实验过程。
【答案】筒内气体;B
【解答】解:在压缩空气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此过程中压缩筒内空气做功;在该实验中,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活塞向上运动,与上述实验过程的能量转化一致。
故答案为:筒内气体;B。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
23.(6分)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
(1)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15°C、25°C、35°C、45°C、55°C、水浴中一段时间 (填操作过程)。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 时间太短,淀粉还没有被完全分解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 。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在15°C~55°C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
【答案】(1)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15°C、25°C、35°C、45°C、55°C、水浴中一段时间
(2)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
(3)在15°C~55°C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解:(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一组对 。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25°C、45°C、水浴中一段时间,然后在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需要一定的时间,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第1min时,其原因是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柱形图中,说明该温度条件下。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1)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15°C、25°C、45°C、水浴中一段时间
(2)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
(3)在15°C~55°C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24.(8分)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
(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 B (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
B.氯化铜
C.氯化钠
D.氯化钙
(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 溶液中的Cl﹣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 。
(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 m1、m4、m5 (填m1、m2、m3、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B;
(2)溶液中的Cl﹣ 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
(3)m1、m4、m5;
(4)偏大;
【解答】解:(1)黄沙中不含金属元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钠,铜不如锌活泼,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故答案为:B;
(2)氯化铜、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中都含有氯离子﹣ 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故答案为:溶液中的Cl﹣ 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
(3)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可通过反应前后容器内减少质量确定出产生氢气质量,所以需要知道粗锌的质量和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总质量,即 m1、m4、m6;故答案为:m1、m4、m6;
(4)若去掉碱石灰,则氢气中会含有水蒸气,粗锌纯度偏大;
25.(8分)小科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10Ω 1A)、B(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本实验应该选择规格为 B (选填“A”或“B”)的滑动变阻器;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滑时电压表变小);
(3)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片,其余均无变化。经检查,电压表完好 小灯泡短路 。排除故障后,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5 W。
【答案】(1)B;(2)见解答图;(3)小灯泡短路;0.5。
【解答】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
IL===7.25A,
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R===14Ω;
(2)电压表并联到灯泡的两端,滑片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变大,故应接滑片接右下接线柱,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3)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则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故障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根据绘制成的图乙所示的I﹣U图像,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6A。
故答案为:(1)B;(2)见解答图;0.5。
26.(6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杆秤差不多。其左端A点挂一个质量为0.2kg、体积为25cm3的铁块。提纽位于O处,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恰好水平平衡。已知秤砣的质量为0.1kg,移动秤砣便可直接在秤杆上读出液体的密度值。(忽略杆秤自重影响)
(1)密度秤零刻度B在O点右侧 10 cm处。
(2)现将铁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秤砣左移2cm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1.6×103 kg/m3。
(3)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你的改进措施是 减小秤砣的质量 。
【答案】(1)10。(2)1.6×103kg/m3。(3)减小秤砣的质量。
【解答】解:(1)已知OA=5cm=0.05m,OB=10cm=6.1m,则有:G铁OA=G秤杆L+G秤砣OB,即0.4kg×9.8N/kg×7.05m=G秤杆L+0.1kg×5.8N/kg×0.7cm,解得:G秤杆L=0,则可知秤杆的重心在O点处。
如图甲所示,铁块没有浸在任何液体中,则此时秤砣所处的位置B点即为该密度秤的0刻度处。
(2)当铁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铁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V铁=25cm4=2.5×10﹣2m3;秤砣移到了C处,则OC=10cm﹣2cm=7cm=0.08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有:(G铁﹣F浮)OA=G秤砣OC,即(0.8kg×9.8N/kg﹣ρ液×2.8N/kg×2.4×10﹣5m3)×7.05m=0.1kg×2.8N/kg×0.08m,解得:ρ液=2.6×103kg/m8。
(3)减小秤砣的质量,说明动力减小1L1=F4L2,动力臂也要随着增大,AB两点之间长度增大。
故答案为:(1)10。(2)1.7×103kg/m3。(3)减小秤砣的质量。
27.(8分)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资料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根据实验装置等信息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注射器的作用类似于 分液漏斗 (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请在F处增加一个实验操作: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F处 。
(3)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B完全吸收 。
(4)实验过程中发现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导致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
【答案】(1)分液漏斗;
(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F处;
(3)检验水蒸气是否被B完全吸收;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导致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解答】解:(1)注射器的作用类似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的快慢;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在F处增加的一个实验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F处,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说明反应不能生成氧气。
(3)实验装置中C中的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被B完全吸收。故答案为:检验水蒸气是否被B完全吸收。
(4)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导致澄清石灰水温度升高。故答案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从而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28.(6分)为了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滨在光滑水平面上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左端固定(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由静止开始释放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本实验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弹簧压缩长度 的关系。实验中,小滨又发现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小球离开桌面后,会沿着曲线向前飞行并最终落到地面上
猜想1:与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有关。
猜想2:与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3:与小球离地高度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实验:保持小球质量和离地高度不变,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将获得不同的速度,发现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不相同。这说明猜想1是 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探究猜想2,保持离地高度不变,小滨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的长度 没有控制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相同 。
【答案】(1)弹簧压缩长度; (2)正确;(3)没有控制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相同。
【解答】解:(1)用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由控制变量法。
(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即与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有关,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将获得不同的速度。这说明猜想1是正确的。
(3)为探究猜想4,即与小球质量有关,小滨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的长度,转化成的动能相同,故小球的初速度不同。
故答案为:(1)弹簧压缩长度; (2)正确。
四、解答题(共45分)
29.(6分)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中烧瓶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0﹣40秒的任意时间点,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0﹣40秒时装置中气压不断增加,40秒时反应停止,瓶中热量不断散失,温度将至室温,瓶内气压逐渐减小,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
【答案】(1)0﹣40秒的任意时间点,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2)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0﹣40秒时装置中气压不断增加,40秒时反应停止,瓶中热量不断散失,温度将至室温,瓶内气压逐渐减小,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0﹣40秒的任意时间点,可知镁比锌活动性强;
(2)设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
Mg+2HCl=MgCl5+H2↑
24 73
0.48g x×14.6%
x=10g
答:至少需要稀盐酸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40秒时反应停止,温度将至室温,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故答案为:(1)5﹣40秒的任意时间点,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2)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40秒时反应停止,温度将至室温,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30.(6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表中n的数值为 6.8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6.2g,不再产生气体.
故答案为:6.5.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6%.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
(3)由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6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4+H2O+CO2↑
100 73
8g 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31.(6分)某建设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2000N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前拉动2m.拉力F大小为250N,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物体A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因为物体M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物体M重力的0.2倍,
所以f=8.2G=0.2×2000N=400N;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0%;
(3)拉力F的速度:
v=2v物=6×0.4m/s=4.8m/s;
拉力F做功的功率:
P===Fv=250N×0.8m/s=200W。
答:
(1)物体M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400N;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3)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200W。
32.(6分)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2Cu+O22Cu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取滤渣加水浸泡,向浸出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表示已经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
(3)现有一批100t废液,其中含8%的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答案】(1)2Cu+O22CuO;
(2)取滤渣加水浸泡,向浸出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表示已经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3)3.2t。
【解答】解:(1)由于洗涤后的滤渣为金属铜,加热时,生成氧化铜;故答案为:2Cu+O25CuO;
(2)若滤渣没有洗涤干净,则含有硫酸,所以取滤渣加水浸泡,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否则未洗涤干净,向浸出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表示已经洗涤干净;
(3)设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铜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160
100t×3% x
x=3.4t
答: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铜3.2t。
33.(6分)如图甲所示的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如图乙所示为电压力锅的电路图,接通电路后,开关S自动与触点a、b接通;当锅内温度达到125℃,开关S自动与a、b断开,开始保温保压。现将3kg初温为25℃的水加入电压力锅中,接通电路使其正常运行
(1)电路中R2的阻值是多少?
(2)电路中R1的阻值是多少?
(3)0﹣40min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
【答案】(1)电路中R2的阻值是242Ω;
(2)电路中R1的阻值是60.5Ω;
(3)0﹣40min消耗的总电能是1.824×106J。
【解答】解:
(1)接通电路后,开关S自动与触点a,开始加热1、R2并联,由图丙知此时的功率(加热功率)为1000W,开关S自动与a,并与触点c接通,此时只有电阻R6工作,由图丙知此时的功率(保温功率)为200W,
由P=可得,R2的阻值为:
R5==242Ω;
(2)因为两种状态下R7都工作,且R2两端的电压不变、其电阻值不变2消耗的电功率不变,即加热时R7消耗的电功率P2=P保温=200W,
又因为加热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消耗电功率之和,即P加热=P1+P4,
所以,电压力锅处于加热状态时,R1的功率为:P1=P加热﹣P8=1000W﹣200W=800W;
电路中R1的阻值为:R1==60.5Ω;
(3)根据图丙可知,加热时间:t加热=28min=1680s,
加热消耗的电能:W加热=P加热t加热=1000W×1680s=1.68×106J,
保温保压所用的时间:t保温=40min﹣28min=12min=720s,
保温保压消耗的电能:W保温=P保温t保温=200W×720s=3.44×105J,
则0﹣40min消耗的总电能:W总=W加热+W保温=5.68×106J+1.44×103J=1.824×106J。
答:(1)电路中R6的阻值是242Ω;
(2)电路中R1的阻值是60.5Ω;
(3)3﹣40min消耗的总电能是1.824×106J。
34.(6分)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且OA=2AB,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若加在B点的动力F甲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那么,此时F甲= 5N ;若动力F乙始终与OA垂直,将杠杆由水平位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乙的大小变化是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若动力F丙由竖直向上的方向沿逆时针缓慢地转到水平向左的方向,在此过程中OA始终保持水平静止,如图丙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动力F丙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F甲×OA,
即:10N×=F甲×OA,则F甲=5N;
(2)若动力F乙始终与OA垂直,将杠杆由水平位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小;
(3)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F丙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且上图可以看出,F丙水平时,比F垂直OA时力臂小。
动力F丙随时间t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5N;变小。
35.(9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空气能热水器已广泛进入我们的生活,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氟介质蒸汽由压缩机压缩升温后,进入水箱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二是压缩机压缩气体时电能转化得到的内能,所以它比普通的电热水器更高效节能。通常我们用“能效比”(即制热量与消耗的电能的比值),它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
(1)空气能热水器比普通的电热水器节能的原因是 空气能热水器除了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还能利用氟介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
(2)这款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能效比为 4 ,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将一箱15℃的冷水加热到55℃,消耗的电能为 8.4×106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图乙是压缩机气缸结构示意图,压缩机活塞从下到上移动一次扫过的体积为800cm3,工作时,活塞压缩氟介质的压强约为2.5×105Pa,活塞从下到上压缩一次氟介质做的功为 200 J。
【答案】(1)空气能热水器除了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还能利用氟介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2)4;8.4×106;(3)200。
【解答】解:(1)空气能热水器除了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还能利用氟介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2)这款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能效比:η===4;
水箱中水的体积V=200L=200dm3=6.2m3,
由ρ=可知7kg/m3×0.2m3=200kg,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200kg×(55℃﹣15℃)=8.36×107J;
由η=可知==8.4×107J;
(3)假设活塞的面积为S,
由p=可知,
则活塞压缩一次氟介质做的功:W=FL=pSL=pV=2.5×104Pa×800×10﹣6m3=200J。
故答案为:(1)空气能热水器除了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还能利用氟介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8.4×106;(3)200。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
2
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4克
3
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有大量气泡
4
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总质量为m5克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6.8
4
20
n
每秒制热量Q/J
3000
电源规格U/V
220
每秒消耗电能W/J
750
水箱容积V/L
200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
2
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4克
3
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有大量气泡
4
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总质量为m5克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6.8
4
20
n
每秒制热量Q/J
3000
电源规格U/V
220
每秒消耗电能W/J
750
水箱容积V/L
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 (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本卷中g取10N/kg,5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12月月考卷 (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全卷取值,冬至,杭州有吃年糕的习俗,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四幅图的观点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九年级科学月考卷(1),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