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二十细胞工程(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二十细胞工程(附解析),共11页。
A.需要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需要制备用PTH免疫的小鼠
C.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筛选杂交瘤细胞
D.筛选能分泌多种抗体的单个杂交瘤细胞
2.[2023·浙江6月]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常添加蔗糖,植物细胞利用蔗糖的方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蔗糖时,共转运体的构型不发生变化
B.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使蔗糖运输速率下降
C.植物组培过程中蔗糖是植物细胞吸收的唯一碳源
D.培养基的pH高于细胞内,有利于蔗糖的吸收
3.[2023·湖北卷]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4.[2023·海南卷]某团队通过多代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Y染色体去除,获得XO胚胎干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
B.获得XO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
D.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用于繁育
5.[2023·海南卷]基因递送是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之一,我国多个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递送系统(切—浸—生芽CutDipBudding,简称CDB法)。图1与图2分别是利用常规转化法和CDB法在某植物中递送基因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从外植体转变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________;从愈伤组织到幼苗的培养过程需要的激素有生长素和________,该过程还需要光照,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愈伤组织,若不经过共培养环节,直接诱导培养得到的植株可以保持植株A的__________。图1中,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化植株A若用于生产种子,其包装需标注______________。
(3)图1与图2中,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可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某酶(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某团队构建了用于敲除PDS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利用图2中的CDB法将该重组载体导入植株B,长出毛状根,成功获得转化植株B。据此分析,从毛状根中获得阳性毛状根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鉴定导入幼苗中的基因编辑载体是否成功发挥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常规转化法相比,采用CDB法进行基因递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6.[2023·湖北卷]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添加脂溶性物质PEG可促进细胞融合,该过程中PEG对细胞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下列属于DNA连接酶底物的是________。
7.[2023·浙江1月]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相关研究,基本过程包括获取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融合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和鉴定,最终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研究目标,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应检验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是否具备形成________的能力。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来自幼苗的根,则乙植物原生质体来自幼苗的________。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和果胶,在获取原生质体时,常采用相应的酶进行去壁处理。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分别使甲原生质体和乙原生质体的____________失活。对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计数,确定原生质体密度。两种原生质体1∶1混合后,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PEG进行融合;一定时间后,加入过量的培养基进行稀释,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融合原生质体悬浮液和液态的琼脂糖混合,在凝固前倒入培养皿,融合原生质体分散固定在平板中,并独立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同一块愈伤组织所有细胞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些愈伤组织只能来自杂种细胞的理由是哪几项?________。
A.甲、乙原生质体经处理后失活,无法正常生长、分裂
B.同种融合的原生质体因甲或乙原生质体失活而不能生长、分裂
C.培养基含有抑制物质,只有杂种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分裂
D.杂种细胞由于结构和功能完整可以生长、分裂
(4)愈伤组织经________可形成胚状体或芽。胚状体能长出________,直接发育形成再生植株。
(5)用PCR技术鉴定再生植株。已知甲植物细胞核具有特异性DNA序列a,乙植物细胞质具有特异性DNA序列b;M1、M2为序列a的特异性引物,N1、N2为序列b的特异性引物。完善实验思路:
Ⅰ.提取纯化再生植株的总DNA,作为PCR扩增的________。
Ⅱ.将DNA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________为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a;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序列b。
Ⅲ.得到的2个PCR扩增产物经____________后,若每个PCR扩增产物在凝胶中均出现了预期的________个条带,则可初步确定再生植株来自杂种细胞。
8.[2023·海南模拟]青蒿素是从菊花科植物黄花蒿的叶片内提取的强抗疟成分,而黄花蒿的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其稀少。某科学家试图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较低的代价获得大量的青蒿素,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出芽和生根是脱分化的结果
B.灭菌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C.可以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培养液中获得青蒿素
D.该培养过程常选用MS固体培养基,并在一定阶段给予适当光照
9.[2023·云南曲靖模拟]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动物细胞杂交技术,将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在选择培养基繁殖并生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未融合的免疫B细胞群体外长期培养会死亡是因为不能无限增殖
B.经选择培养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C.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可以经体外培养或者小鼠腹腔增殖
D.杂交瘤细胞培养所需要的能量可由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蔗糖提供
[答题区]
10.[2023·重庆统考模拟]目前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种植业尤为关键。在现代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在育种中得到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取优良品种的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一般需要避光,此时所用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填“有机碳源”或“无机碳源”)。诱导生芽和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的最大区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性生殖的作物连续种植多代后产量会下降,主要是感染的病毒传给了子代。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对无性生殖的作物进行脱毒处理,此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部位)的细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耕地面积减少也是农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地,有的研究者想到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期望能得到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植株。该设想需要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最终“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没有实现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3·安徽阜阳校考二模]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我国科学家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导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贴壁细胞系)内,通过多代培养后分离、提纯出S蛋白制成重组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题干信息分析,与仓鼠口腔上皮细胞相比,CHO细胞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应用其生产重组疫苗。培养CHO细胞时,除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无菌、无毒的环境外,还必须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等均适宜。
(2)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直接导入CHO细胞并不能得到S蛋白,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欲从分子水平检测培养的转基因CHO细胞中是否合成了S蛋白,采用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新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3·广西南宁三中二模]人体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由三种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cTnC),其中cTnI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基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以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3)从经过免疫处理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浆细胞群能合成、分泌________(选填“一种”或“多种”)抗体。
(4)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细胞的是________,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克隆化培养及________,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筛选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3·海南统考模拟]某植物的茎生长缓慢。研究表明,该植物茎尖细胞分裂在一天中存在高峰期,下列为某科研人员探究该植物茎尖细胞分裂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上图为高倍镜下该植物茎尖细胞周期的一个视野(局部)。统计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数(与其他分裂期细胞相比,该植物分裂后期细胞数目相对多些)及细胞总数(包括分裂和未分裂的细胞),计算比值,该比值即为细胞分裂指数,结果见下表[该植物茎尖细胞分裂指数(×10-6)]。
(1)实验步骤中①处是________过程。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龙胆紫溶液的作用是使________着色。
(2)若要观察该植物茎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择在________(填时间)进行实验,并取茎尖________(填部位)组织的细胞进行实验。图中所指的三个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序号及箭头表示)。
(3)有学者研究得出甘蔗的茎尖细胞分裂指数为0.5%~4%,由此推测该植物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体的该植物茎段在适宜条件下可培育出完整植株,此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增殖和________,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
14.[2023·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模拟]A型塞内卡病毒(SVA)严重危害着家畜的健康。病毒结构蛋白1(VP1蛋白)是SVA主要的结构蛋白,是病毒衣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抗体,从而防御病毒感染。制备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也利于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SVA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给小鼠注射VP1蛋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小鼠的脾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答出2点)。已知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很容易相互识别并结合,科学家在诱导融合前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分别标记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用HAT培养基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后对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获取优质的单克隆抗体。
(5)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对于SVA相关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强化演练二十 细胞工程
1.答案:D
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对骨髓瘤细胞等进行培养,即需要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该操作的目的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快速检测PTH,故应用PTH刺激小鼠,使其产生相应的B细胞,B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筛选杂交瘤细胞,C正确;由于一种B细胞经分化形成浆细胞后通常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筛选出的单个杂交瘤细胞无法分泌多种抗体,D错误。
2.答案:B
解析:转运蔗糖时,共转运体的构型会发生变化,但该过程是可逆的,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H+向细胞外运输是需要消耗ATP的过程,说明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细胞内的H+<细胞外H+,蔗糖运输时通过共转运体依赖于膜两侧的H+浓度差建立的势能,故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通过影响H+的运输而使蔗糖运输速率下降,而培养基的pH值低(H+多)于细胞内,有利于蔗糖的吸收,B正确,D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可作为碳源并有助于维持渗透压,但蔗糖并非唯一碳源,C错误。
3.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等,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上,培育新品系不属于间接价值,A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培育品系丙,B正确;该育种技术把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品系丙的成功培育需要依靠野生稻的参与,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D正确。
4.答案:A
解析: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也会发生接触抑制,A错误;XO胚胎干细胞中丢失了Y染色体,因而该细胞的获得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即细胞的功能发生了特化,因而发生了细胞分化,C正确;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即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进而用于繁育,实现濒危物种的保护,D正确。
5.答案:(1)脱分化 细胞分裂素 诱导叶绿素的形成;满足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需要
(2)遗传特性 转基因标识
(3)Ti质粒中的TDNA能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并与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到一起
(4)荧光检测选择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毛状根 观察幼苗是否表现出白化特征 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白化苗的出现意味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PDS基因的敲除
(5)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操作,且培养周期较短。
解析:(1)图1中,从外植体转变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脱分化过程,该过程的本质是使细胞失去原来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从愈伤组织到幼苗的培养过程需要的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两种激素的比值能调控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该过程还需要光照,因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且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2)图1中的愈伤组织,若不经过共培养环节,直接诱导培养得到的植株可以保持植株A的遗传特性。图1中,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化植株A若用于生产种子,其包装需标注转基因种子,即进行转基因标识。(3)图1与图2中,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利用了农杆菌含有的Ti质粒的作用,Ti质粒中的TDNA能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并与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到一起。(4)已知某酶(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某团队构建了用于敲除PDS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利用图2中的CDB法将该重组载体导入植株B,长出毛状根,成功获得转化植株B,该过程中通过荧光检测选择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毛状根即为阳性毛状根段,图2中,鉴定导入幼苗中的基因编辑载体是否成功发挥作用的方法是观察幼苗是否表现出白化特征,因为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而白化苗的出现意味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PDS基因的敲除。(5)与常规转化法相比,采用CDB法进行基因递送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操作,且培养周期较短。
6.答案:(1)不需要 使细胞接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3)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④
解析:(1)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不能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脂溶性物质PEG可使细胞接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是运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体检测呈阳性的细胞,即为所需的杂交瘤细胞。(4)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片段,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位于5′端,—OH位于3′端,①②③脱氧核苷酸链的两端基团有误;DNA连接酶能催化合成磷酸二酯键,即将一条脱氧核苷酸5′端的磷酸基团与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的—OH相连,④符合题意。
7.答案:(1)再生植株 叶片
(2)纤维素 细胞质和细胞核 血细胞计数板 降低PEG浓度,使其失去融合作用
(3)同一个杂种融合原生质体 ABD
(4)再分化 根和芽
(5)Ⅰ.模板 Ⅱ.M1、M2 Ⅲ.凝胶电泳 1
解析:(1)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应检验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是否具备形成再生植株的能力。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来自幼苗的根,则乙植物原生质体应来自幼苗的叶片。(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在获取原生质体时,常采用相应的酶进行去壁处理。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分别使甲原生质体和乙原生质体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失活,融合后具有甲植物的细胞核基因和乙植物的细胞质基因。对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确定原生质体密度。两种原生质体1∶1混合后,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PEG进行融合;一定时间后,加入过量的培养基进行稀释,稀释的目的是降低PEG浓度,使其失去融合作用。(3)将融合原生质体悬浮液和液态的琼脂糖混合,在凝固前倒入培养皿,融合原生质体分散固定在平板中,并独立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同一块愈伤组织所有细胞源于同一个杂种融合的原生质体。未融合的原生质体因为细胞质或细胞核的失活,无法正常生长、分裂;同种融合的原生质体也因为甲原生质体细胞质或乙原生质体细胞核失活而不能生长、分裂;只有杂种细胞才具备有活性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生长、分裂,因此这些愈伤组织只能来自杂种细胞。(4)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可形成胚状体或芽。胚状体能长出根和芽,直接发育形成再生植株。(5)Ⅰ.提取纯化再生植株的总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Ⅱ.将DNA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M1、M2为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a;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序列b。Ⅲ.得到的2个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若每个PCR扩增产物在凝胶中均出现了预期的1个条带,则可初步确定再生植株来自杂种细胞。
8.答案:D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且出芽和生根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A错误;消毒与灭菌不同,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错误;根据题意,青蒿素是从菊花科植物黄花蒿的叶片内提取的,而茎和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很微小,故不能从愈伤组织的培养液中直接提取,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MS固体培养基,在出芽后需要有光照才能合成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应该在一定阶段给予适当光照,D正确。
9.答案:D
解析:未融合的免疫B细胞群体不能无限增殖,长期培养会凋亡,A正确;融合后经特定的培养基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可以经体外培养或者小鼠腹腔增殖,从培养液中或小鼠腹腔提取单克隆抗体,C正确;杂交瘤细胞培养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葡萄糖,动物细胞不能直接利用蔗糖,D错误。
10.答案:(1)愈伤组织 有机碳源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浓度不同
(2)茎尖(或芽尖或根尖) 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电激、离心、聚乙二醇 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脱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分化常在MS培养基上进行,这说明MS培养基能够给愈伤组织提供有机碳等物质,故据此推断MS培养基中的碳源是有机碳源;配制的诱导生芽和生根的培养基的最大区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浓度不同,其中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较高。(2)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茎尖(或芽尖或根尖)部位的细胞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3)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可以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电激、离心,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诱导等;由于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调控、相互影响,故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没有实现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11.答案:(1)能够进行大量增殖 温度、pH、渗透压和气体环境
(2)S蛋白基因不能在CHO细胞中稳定存在(或S蛋白基因被CHO细胞中的酶水解)、S蛋白基因没有复制原点而不能遗传给子代细胞、CHO细胞中缺乏相应的启动子而导致S蛋白基因不能转录
(3)从转基因CHO细胞中提取出蛋白质,用抗S蛋白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根据是否出现杂交带说明是否合成了S蛋白
(4)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迅速作出免疫应答而将其消灭(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以阻止病毒对细胞的侵染)
解析:(1)仓鼠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大量繁殖。而大规模生产疫苗时需要将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进行大量克隆,因此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细胞才符合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贴壁细胞系”可推断,CHO细胞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进行大量增殖;培养CHO细胞时,除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无菌、无毒的环境外,还必须保证温度、pH、渗透压和气体环境等均适宜。(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可以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如果将S蛋白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S蛋白基因可能会由于被CHO细胞中酶水解等原因而不能稳定存在;此外,S蛋白基因可能因没有复制原点而不能遗传给子代细胞,CHO细胞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启动子而导致S蛋白基因不能转录。(3)欲从分子水平检测培养的转基因CHO细胞中是否合成了S蛋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具体思路如下:从转基因CHO细胞中提取出蛋白质,用抗S蛋白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根据是否出现杂交带说明是否合成了S蛋白。(4)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迅速作出免疫应答。
12.答案:(1)动物血清或血浆 维持培养液的pH
(2)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
(3)多种
(4)乙和丙 抗体检测 能产生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析:(1)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加入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以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要。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进行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定期更换培养液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3)免疫处理的小鼠产生相应的浆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多种抗体,而1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抗体。(4)由图可知:杂交瘤细胞需要对甲筛选,因此乙和丙应该是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其中①代表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就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3.答案:(1)漂洗 相互分离 染色体(质)
(2)9:00 分生区 ③→①→②
(3)甘蔗的细胞分裂指数低(细胞分裂不活跃),故生长缓慢
(4)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分化 全能性
解析:(1)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①表示漂洗,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2)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9:00分裂指数最大,为分裂高峰期,所以选取9:00时的细胞实验效果较好,并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实验。图中①是细胞分裂中期、②是细胞分裂后期、③是细胞分裂前期,所以图中所指的三个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3)甘蔗的茎尖细胞分裂指数为0.5%~4%,甘蔗的细胞分裂指数低(细胞分裂不活跃),故生长缓慢。(4)离体的该植物茎段在适宜条件下可培育出完整植株,此方法称为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4.答案:(1)诱导小鼠产生能够分泌抗SV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的脾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或电激等 增加两种细胞融合的概率(或降低同种细胞融合的概率)
(4)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
(5)快速检测是否感染SVA,有效治疗患病家畜
解析:(1)VP1蛋白相当于抗原,科研人员给小鼠注射VP1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该处理的目的是诱导小鼠产生能够分泌抗SVA抗体的B淋巴细胞。(2)若以小鼠的脾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主要操作步骤是取小鼠的脾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3)可采用聚乙二醇(或PEG)、灭活的病毒或电激等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如果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其融合细胞有3种类型:B淋巴细胞同种融合、骨髓瘤细胞同种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由于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很容易相互识别并结合,因此在诱导融合前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分别标记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可增加两种细胞融合的概率,降低同种细胞融合的概率。(4)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用HAT培养基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筛选后对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最后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腔获取优质的单克隆抗体。(5)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于SVA相关研究的意义是快速检测是否感染SVA,有效治疗患病家畜。题号
1
2
3
4
8
9
答案
时间
1:00
5:00
9:00
13:00
17:00
21:00
指数
23.9
85.8
334.3
13.2
49.9
75.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四细胞的生命历程(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