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测(统编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第21课女娲补天教师版docx、第21课女娲补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 《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二、故事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词义
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 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 兴高采烈: 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二、问题归纳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三、课文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这么说是为了表示差异。说也奇怪,即说起来也奇怪,就是说作者对于这件事也是很诧异的。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疮伤 枯藤 泥潭 眉开眼笑B.原野 贱落 荒凉 世世代代
C.蓬勃 山崖 搅混 非凡气概D.泥浆 开辟 麻烦 兴高彩烈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疮伤——创伤;
B.贱落——溅落;
D.兴高彩烈——兴高采烈;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ì) 嬉戏(xī) 花团锦簇(cù) 女娲(wā)
B.栖息(qī) 吆喝(yā) 昂首挺立(áng) 莽莽(mǎnɡ)
C.沐浴(mù) 澄澈(chéng) 津津有味(jīng) 蓬勃(péng)
D.寻觅(mì) 霹雳(lì) 混为一谈(hǔn) 省事(shěng)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滑稽(jì)——jī;
C.津津有味(jīng)——jīn;
D. 混为一谈(hǔn)——hùn;
故选B。
3.下列句子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 )
A.演唱会在江北举行,从大剧院到市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B.发令枪响后,黎明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云雾山,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分析作答。
A.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本句突出云雾山景物非常优美,使用正确;
故选D。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娲是远古时代神通广大的一个女神。
B.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
C.《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是神,既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情感。
D.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但女娲的工作也还没有禁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远古时代”后面;
B.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但是”改为“因此”;
D.搭配不当,应把“禁止”改为“终止”;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D.你喜欢课外阅读吗,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
【答案】C
【详解】A.“和别人分享”后这句话没有结束,所以后面不能用句号,应该用逗号;
B.“皇帝说”前后都是“皇帝”说的话,因此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你喜欢课外阅读吗”是表示疑问的句子,后面应该用问号;
故选C。
6.下列对文章《女娲造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B.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答案】D
【详解】这篇神话并没有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起源。正因为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一问题,才借助奇妙的想象谱写出女娲造人的神话。
7.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女娲造人》选自 ,作者是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 、 等。
【答案】 《神话故事新编》 袁珂 《中国古代神话》 《山海经校注》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是袁珂,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这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文章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8.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 )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2)澄( )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
(3)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 )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答案】 mǎng chéng chān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①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ēn zhēn,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②澄澈:chéng chè,水清见底;清亮明洁;明白。
③掺和:chān hu,混合在一起。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
(3)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
(4)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
【答案】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详解】(1)这是在写女娲的心理活动,故是心理描写。
(2)根据“掘”“掺和”“揉”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3)“笑”“假装生气”属于神态描写。
(4)“妈妈”属于语言描写。
10.班级计划展开以“走进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2)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个神话?请先欣赏,然后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故事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3)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奇妙多姿,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下面,请你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神话故事名称,使每一行前后四个字各为一个成语。
茶余饭□□□□薄西山
庖丁解□□□□中豪杰
精益求□□□□阔天空
横七竖□□□□市蜃楼
【答案】(1)(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轻轻撩开神话故事的面纱,静静体会神话故事的韵味。下面我宣布,“走进神话故事”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2)图一:嫦娥奔月 图二:女娲补天 图三:后羿射日 图四:共工怒触不周山
(3)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详解】(1) 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拟写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点明活动的主旨“神话有着无穷的魅力,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一起来体会神话的瑰丽。”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
(2)图一:一位女子飞向月亮,回首望向人间,应为“嫦娥奔月”。
图二:天上有一个洞口,一位女神模样的人正用石头修补这个缺口,应为“女娲补天”。
图三:天空有多轮太阳,大地上一个壮硕的男子正弯弓搭箭射向太阳,应为“后羿射日”。
图四:一个男子奋力以头撞向高山,山峰倒塌。应为“共工怒触不周山”。
(3)第一行:“茶余饭后”“日薄西山”,首字为“后”,末字为“日”,应为后羿射日。
第二行:“庖丁解牛”“女中豪杰”,首字为“牛”,末字为“女”,应为“牛郎织女”。
第三行:“精益求精”“海阔天空”,首字为“精”,末字为“海”,应为“精卫填海”。
第四行:“横七竖八”“海市蜃楼”,首字为“八”,末字为“海”,应为“八仙过海”。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1.阅读《女娲造人》,完成问题。
ㅤㅤ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
ㅤㅤ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zhēn)的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
ㅤㅤ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ㅤㅤ④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呢?
ㅤㅤ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揉着,揉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ㅤㅤ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并且开口就喊:
ㅤㅤ⑦“妈妈!”
ㅤㅤ⑧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ㅤㅤ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ㅤㅤ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ㅤㅤ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非凡的气概。
ㅤㅤ⑫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ㅤㅤ⑬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ㅤㅤ⑭她一心想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干了许久,而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ㅤㅤ⑮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妈妈,妈妈”的喊声
ㅤㅤ⑯用这种方法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ㅤㅤ⑰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ㅤㅤ⑱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几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4)文章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请你找出一处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答案】(1)第一部分写了女娲造人的原因;第二部分写了女娲造人的方法;第三部分写女娲让人类延续下去。
(2)过渡作用。
(3)①神通广大,可以一天变化七十次;②慈爱温柔,面对新生人类的呼喊眉开眼笑;③勤劳能干,为了创造更多的人一直坚持工作到深夜;④智慧灵巧,想出了新方法来创造更多的人。
(4)示例:“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写出了新造出的小人们的欢快叫声,体现出的就是人类诞生的喜悦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根据①段“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可知写开天辟地后,因没有人类,世界荒凉寂寞,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接着⑤段“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揉着,揉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写女娟揉泥成团造人,女娲挥藤洒泥浆造人;最后⑰段“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写女娲让男女配合创造后代,使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第③段“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只有一句话,这句话紧承上文天地间的空旷,同时又引出了下文女娲造人的情节,所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①段“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看出女娲神通广大、变化多,本领高强;从④段“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她想出了一个创造人类的方法”看出女娲聪明智慧;从⑤段“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中“掘起”“掺和”“揉”看出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从“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看出女娲勤劳。
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联系课文句子来分析,从人类产生的重大意义来思考做题。例如:“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表现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女娲造人
袁珂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
③她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④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⑤“妈妈!”
⑥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⑦女娲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⑧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⑨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疲倦不堪,还是没有实现愿望。
⑩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⑪用这种方法来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⑫女娲又想,怎样才能使他们绵延不绝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⑬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增多了。
(改编自《风俗通》)
【链接一】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做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③人也。
(选自《风俗通》)
【注】①抟:揉成圆形。②剧务:工作十分繁重。③縆:粗绳索。
【链接二】
①我国首个探月工程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②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③在近65万网民的推荐下,“玉兔”脱颖而出,成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巡视器的名称。
④“在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这是时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眼里的“玉兔”。
⑤嫦娥工程中还有以“鹊桥”命名的中继星,它为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和地球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成功帮助我国实现首次人类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鹊桥”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承载着传说中的美好寓意,鹊桥中继星实现了“地月传书”,架起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节选自《中国航天那串“浪漫”名字背后有故事》,有删改)
【链接三】
①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②一是勇于担当的自信。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外柔内刚的精髓,不惹事,但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尊崇的创世女神和女祖先,在人类面临多重灾难时,没有退缩,知难而进。担当的背后则是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
③二是善于创新的自信。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既有对混沌世界的颠覆,也有对以往旧秩序的破除和在文明进程中的自我革新。
④三是勤于创造的自信。神话中对于创造发明者的追忆与敬仰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道亮色,在叙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创造时,也扎根本土,颇具民族自信。
⑤四是争取胜利的自信。表达面对挑战敢于胜利的中国神话非常多见,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时,把人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
(节选自《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符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女娲有非凡的能力,袁珂又赋予她人的心理和情感,使她既显“神威”又富“人性”。
B.《女娲造人》和链接一都讲述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类怎样繁衍后代等内容。
C.嫦娥三号月球车因构造和使命与神话中的玉兔形似又神似,被网民推荐命名为“玉兔”。
D.鹊桥中继星实现了人类首次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架起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13.下列补充材料不能作为证据支撑链接三观点的一项是( )
A.女娲在补天时把自己的身体也补在了天上,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自信。
B.精卫衔草石从发鸠山出发,誓要填平东海,体现了善于创新的自信。
C.黄帝发明车船,制衣裳,创医学,作历法,体现了勤于创造的自信。
D.愚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最终移山成功,体现了争取胜利的自信。
14.关于中国神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造人》这个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求索精神。
B.“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是一种富贵贫贱的等级观念。
C.“玉兔”“鹊桥”被用于航天器命名,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推动了科技创新。
D.中华民族神话作为最古老的综合性艺术,承载着文化记忆,值得我们传承发展。
15.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如何让中国神话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答案】12.A 13.B 14.C 15.①袁珂把《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改编成现代神话,使它通俗化,便于接受与传承。②用“嫦娥”“鹊桥”等命名航天器,将古老神话与现代事物关联起来,拉近神话与民众的距离。③挖掘冲话故事精髓,对接新时代精神。
【解析】12.B.结合【链接一】“女娲抟黄土做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可知,链接一主要讲述了女娲怎样造人,并未讲述为何造人与人类怎样繁衍后代;
C.结合【链接二】第④段“‘在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这是时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眼里的‘玉兔’”可知,“嫦娥三号月球车因构造和使命与神话中的玉兔形似又神似”,体现的是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眼里的“玉兔”;联系【链接二】第③段“在近65万网民的推荐下,‘玉兔’脱颖而出,成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巡视器的名称”可知,本则材料未提及网民推荐“玉兔”这一名称的原因;本项表述有误;
D.结合【链接二】第⑤段“嫦娥工程中还有以‘鹊桥’命名的中继星,它为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和地球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成功帮助我国实现首次人类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可知,以“鹊桥”命名的中继星成功帮助我国实现首次人类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题干中“实现了人类首次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表述有误;
故选A。
13.本题考查证据的使用。
B.“精卫衔草石从发鸠山出发,誓要填平东海”的意思是:精卫这只鸟从发鸠山衔着草石出发,发誓要填平东海。体现了精卫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特点;未体现“创新的自信”;
故选B。
1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结合【链接二】第④段“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因玉兔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故而“玉兔”被用于航天器命名;
根据【链接二】第⑤段“‘鹊桥’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承载着传说中的美好寓意,鹊桥中继星实现了‘地月传书’,架起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可知,“鹊桥”因其美好的寓意被用于航天器命名;本性表述有误;
故选C。
1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根据《女娲造人》第⑩⑫⑬段“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女娲又想,怎样才能使他们绵延不绝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等内容,联系【链接一】“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可知,袁珂把《风俗通》中一篇神话故事,运用现代语言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便于接受与传承;
根据【链接二】第③⑤段“在近65万网民的推荐下,“玉兔”脱颖而出,成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巡视器的名称”,第⑤段“‘鹊桥’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承载着传说中的美好寓意,鹊桥中继星实现了‘地月传书’,架起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可知,用“玉兔、鹊桥”等人们熟知的,带有寓意的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联系起来,体现了从古到今,对“太空”的追求,拉进神话故事与老百姓的距离,令人感到亲切;
结合【链接三】第①段“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第②段“一是勇于担当的自信”,第③段“二是善于创新的自信”,第④段“三是勤于创造的自信”,第⑤段“四是争取胜利的自信”可知,要挖掘神话传说中表达民族文化自信的部分,让这些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点睛】【链接一】译文:
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她的工作十分繁重,以致于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便引来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奇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③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④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⑤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⑥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⑧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⑨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⑩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⑪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本文想象奇特,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两只眼睛所变。
B.关于江河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筋脉所变。
C.关于田土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肌肉所变。
D.关于花草树木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浑身的汗毛所变。
(2)细读文章,按要求答题。
①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②关于天地的形成,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
(4)从文中看出“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案】(1)B
(2)①天地混沌一片,让人闷得慌。
②混沌中轻而清者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3)本句运用想象,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表现了盘古的神通广大和奉献精神。
(4)盘古是一个牺牲自我、造就自然、具有献身精神的英雄。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第⑩段中原文“他的血液变成江河”,可知作者想象江河是盘古的血液所变,并非筋脉;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取。
①结合第①段“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第④段“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可知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是:天地混沌一片,让人闷得慌。
②关于天地的形成,在第⑤段中“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可从中提取“混沌中轻而清者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沉沉下降,变成了地”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品析。
这个运用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结合⑪段”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可知这个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盘古的神通广大和为宇宙奉献的精神。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第⑨段“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第⑪段“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可知盘古为了宇宙的诞生,孤立吃力地工作,直到天地定型,他才倒下,牺牲后还把整个身躯变成世界万物,可见盘古是一个牺牲自我、造就自然、具有献身精神的英雄。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7.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
②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18.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0.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21.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17.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9.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20.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1.“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解析】17.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文本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然后填空即可。
18.要求学生牢记重点段落的作用。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合“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19.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和描写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即可。“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结合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20.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干内容,找到在文本中的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原因即可。结合“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和“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原因即可。
21.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治分析含义。结合“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分析:“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分析: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然后综述即可。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师版docx、第19课皇帝的新装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18课狼教师版docx、第18课狼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优秀习题,文件包含第16课猫教师版docx、第16课猫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