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答案
      生物答案.docx
    • 试卷
      生物试题.docx
    生物答案第1页
    生物答案第2页
    生物答案第3页
    生物试题第1页
    生物试题第2页
    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生物答案docx、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操作顺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中,染色后要先用酒精洗去浮色再观察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 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加二氧化硅充分磨碎叶片后,再加无水乙醇和碳酸钙
    D. 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解离后要先染色,再漂洗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用药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含脂质时,为了避免浮色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需要染色后要先用酒精洗去浮色,再观察,A正确;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达到预设温度后,再将酶与底物混合,B错误;
    C、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时,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和碳酸钙应该同时加,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
    2. 农事谚语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增大,细胞代谢会变旺盛
    C. 作物秸秆充分晾晒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植物根系吸收的水,使细胞保持充盈状态,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
    B、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强,B正确;
    C、作物秸秆充分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作物秸秆充分晾晒主要丢掉的是自由水,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C错误;
    D、DNA和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植物通过根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D正确。
    故选C。
    3. 下图是某多肽结构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多肽是由7种氨基酸组成的七肽
    B. 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含有7个氨基和9个羧基
    C. 若上图中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该多肽原有功能
    D. 向高温处理后的该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不会变为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详解】A、氨基酸由R基决定,有两个氨基酸R基相同(都是-CH3),由此判断该多肽是由6种氨基酸组成的七肽,A错误;
    B、该多肽由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从左往右的第3和4位氨基酸的R基各含有一个羧基,第6位氨基酸的R基含有一个氨基,故在脱水缩合前含有7+1=8个氨基和7+2=9个羧基,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多肽的功能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决定的,故若上图中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其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该多肽原有功能,C正确;
    D、高温处理该多肽并不会破坏其中的肽键,故向该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变为紫色,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染色体
    B. 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以扩大内膜面积,而叶绿体以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的形式扩大膜面积
    C. 叶绿体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C6H12O6→C3→CO2的变化
    D. 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DNA ,不含染色体,A错误;
    B、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以扩大内膜面积,而叶绿体以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的形式扩大膜面积,B正确;
    C、叶绿体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C3(丙酮酸)→CO2的变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NADPH是还原性辅酶Ⅱ,在线粒体中不会产生,线粒体中产生的是NADH,D错误。
    故选B。
    5. 细胞内合成的ATP也可以释放到细胞外起作用,关于ATP释放机制主要存在两种解释:一是ATP同分泌蛋白一样通过囊泡释放;二是ATP通过某种通道介导释放。科学家研究发现PXL通道蛋白可以在红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且可介导ATP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内的特殊化学键都易水解断裂,为细胞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 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内没有PXL通道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
    C. 若ATP的释放方式同分泌蛋白一样,则不需要考虑浓度差也不消耗能量
    D. 若红细胞通过膜上的PXL通道蛋白介导释放ATP,则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主动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可由ATP分子内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断裂供能,A错误;
    B、哺乳动物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内DNA已经解体,因此没有PXL通道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B正确;
    C、分泌蛋白的释放是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6.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温度对酶A的酶活性影响如图1所示。在不同温度下,测算不同时间酶A的酶活性,可得到酶的热稳定性,如图2所示。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 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排除底物浓度、pH等对结果的影响
    B. 利用酶A进行工业生产时,60℃比40℃效率更高
    C.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热稳定性越弱
    D. 在35℃与85℃下的酶活性与酶的空间结构都相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pH、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2、识图分析可知:图1是温度对酶A的酶活性影响,由图可以看出,酶A的最适温度大约是55℃,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A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A的活性降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
    图2是在不同温度下,测算不同时间酶A的酶活性,得到酶的热稳定性,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热稳定性越弱。
    【详解】A、测定酶活力时,应排除底物浓度、pH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40℃与60℃酶热稳定性相差不大,但60℃的酶活性更大,因此利用酶A进行工业生产时,60℃比40℃效率更高,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酶的热稳定性变弱,C正确;
    D、35℃与85℃下酶活力接近,空间结构有差异,35℃时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而85℃时(高温)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D错误。
    故选D。
    7. 呼吸缺陷型酵母无法进行有氧呼吸,但其酒精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酵母,因而在酿酒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供氧充足且消耗等量葡萄糖时,呼吸缺陷型酵母的能量转换效率要低于野生型酵母
    B. 呼吸缺陷型酵母可能是线粒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线粒体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
    C. 缺氧时,野生型酵母有氧呼吸过程受阻,导致其无法产生[H]
    D. 通入氧气后,呼吸缺陷型酵母的线粒体中可以产生大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中含有大量能量,分解不彻底,故供氧充足且消耗等量葡萄糖时,呼吸缺陷型酵母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有氧呼吸,呼吸缺陷型酵母的能量转换效率要低于野生型酵母,A正确;
    B、葡糖糖在细胞质基质被氧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线粒体是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的,而不是酵母线粒体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的,B错误;
    C、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缺氧时,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产生[H],C错误;
    D、呼吸缺陷型酵母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故通入氧气后,呼吸缺陷型酵母的线粒体中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3)光照强弱的控制;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可看出该农业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
    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B正确;
    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农作物种植密度合理可以增产,原因是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C正确;
    D、“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CO2,但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9. 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坏死都受基因的控制
    B.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种类不会改变,mRNA的种类会改变
    C. 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受到基因的控制,但细胞的坏死是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种类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会改变,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对于机体是有利的,C正确;
    D、端粒学说是细胞衰老的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A。
    10. 某种地鼠有黑色,褐色和白色三种毛色,受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与a、B(控制褐色素合成)与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都为完全显性。A基因、B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个体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毛。多对纯合的黑色毛和褐色毛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白色毛,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染色体的片段交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有5种
    B. 若F2个体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中不会出现3种表型
    D. 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通过与F1杂交可以鉴别F2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亲本纯合的黑毛和褐毛,其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白色。
    【详解】A、亲本纯合的黑毛和褐毛,其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基因、B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个体不产生色素,即A-B-为白色,则F2中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有A-B-、aabb共5种基因型,A正确;
    B、亲本纯合的黑毛和褐毛,其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如果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分别表现为白色、黑色、褐色、白色;所以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B正确;
    C、纯合的黑色(AAbb)和褐色( aaBB)亲本杂交,F1为白色(AaBb),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1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与其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为AAbb、aaBB、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白色=1:1:2,会出现3种表现型,C错误;
    D、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白色毛个体基因型为A-B-、aabb,与F1(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及比例都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F1杂交鉴别F2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11. 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形成合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配子,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导致受精卵中出现多种基因型组合,C错误;
    D、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该物种的体细胞一致)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12.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Ⅰ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
    【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
    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
    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故选C。
    13. 关于遗传物质DNA及其结构的经典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减法原理”
    C. 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两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都是DNA,A正确;
    B、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减少提取物种类的“减法原理”,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同位素标记,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两组实验中,只有32P标记组会因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环状双链DNA分子中,DNA分子的每条链均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催化氢键断裂,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
    D. 复制时,双链DNA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模板,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DNA有2条链,非环状双链DNA分子中,DNA分子中每条链上都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分子中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断裂氢键,使双链DNA解旋形成单链,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的模板,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A。
    15. 核糖开关是一段具有复杂结构的RNA序列,能感受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在枯草杆菌中,有些基因的mRNA上具有SAM感受型核糖开关,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AM可以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来调节代谢过程
    B. 核糖开关与tRNA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区域
    C. 组成核糖开关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 RBS的下游区域中存在启动子,是翻译的起始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核糖开关的化学本质为RNA,能影响翻译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当核糖开关处于开的状态时,RBS区能与核糖体结合,启动翻译,当核糖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RBS区互补配对,不能与核糖体结合。
    【详解】A、SAM是mRNA上的感受型核糖开关,RBS区是核糖体结合的位点,与翻译过程有关,故SAM可以抑制相关基因的翻译来调节代谢过程,与转录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核糖开关存在双链区域,tRNA的“三叶草”结构中也存在双链区域,故两者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区域,B正确;
    C、核糖开关是一段具有复杂结构的RNA序列,属于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启动子是基因中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区域,而RBS为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不存在启动子,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16. 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一株莲藕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图1表示突变体和普通莲藕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图2表示突变体和普通莲藕在某光照强度下的气孔导度(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突变体的呼吸速率小于普通莲藕的呼吸速率
    B. 光照强度值为20001x时,突变体莲藕的实际光合速率比普通莲藕高23.5%
    C. 图1中光照强度低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更低的原因是光照不足
    D. 据图2可知在该光照强度下,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更多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1,突变体莲藕和普通莲藕的呼吸速率相同,光照强度低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更低,高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更高。
    2、分析题图2,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大于普通莲藕,但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
    【详解】A、分析图1可知,在光照强度为0时,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突变体和普通莲藕此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说明在25℃这一相同实验条件下,两者的呼吸速率相同,A错误;
    B、光照强度值为2000时,突变体莲藕的实际光合速率为19+2=21,普通莲藕的实际光合速率为15+2=17,所以突变体莲藕比普通莲藕高(21-17)/17=23.5%,B正确;
    C、图1中光照强度低于a时,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比普通莲藕更低,其可能原因是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C错误;
    D、据图2可知在该光照强度下,突变体莲藕气孔导度大于普通莲藕,但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说明突变体莲藕的暗反应效率较高,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更多,D正确。
    故选BD。
    17. 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一个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的一个细胞b(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色盲基因数可能相同
    B.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详解】A、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2个或0个色盲基因,二者的色盲基因数可能相同,A正确;B、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92条染色单体,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条染色单体,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不同,B错误;
    C、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二者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C错误;
    D、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核DNA数目为92个,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也为92个,二者的核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BCD。
    18. 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多肽链经易位子识别后,以膜融合方式进入内质网腔
    B. 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往高尔基体
    C. 可以用3H标记亮氨酸来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
    D. 易位子蛋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
    【答案】CD
    【解析】
    【分析】内质网对核糖体所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肽链经盘曲、折叠等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机制保证肽链正确折叠或对错误折叠的进行修正。
    【详解】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易位子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但不是以膜融合的方式进入,A错误;
    B、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正确折叠,则会运往高尔基体,不是通过易位子运输,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氨基酸可以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因此可以用3H标记亮氨酸来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C正确;
    D、易位子蛋白是受体蛋白,若易位子蛋白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新生肽链上信号序列不能被识别,新生肽链不能进入内质网加工,因此会影响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D正确。
    故选CD。
    19. 某饲养场的优良品系同一代火鸡中偶然出现了3只白化症雌火鸡,让正常雄性火鸡和白化雌性火鸡交配,F1代全为正常火鸡,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代245只,其中62只白化火鸡全是雌性。若这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若选择白化雄性火鸡与正常雌火鸡杂交,则子代可通过体色来判断性别
    C. F2代产生卵细胞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2
    D. 若让F2代正常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则子代中白化火鸡占1/6
    【答案】B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分析题干“F1代全为正常火鸡,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代245只,其中62只白化火鸡全是雌性”可知,白化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的比例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由于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是伴Z染色体遗传,A错误;
    B、分析题干“让正常雄性火鸡和白化雌性火鸡交配,F1代全为正常火鸡”,说明正常火鸡为显性性状,白化火鸡为隐性性状,设相关基因是B/b,若选择白化雄性火鸡ZbZb与正常雌火鸡ZBW杂交,则子代基因型是ZBZb(正常)、ZbW(白化),可通过体色来判断性别,B正确;
    CD、F2代为正常雄性火鸡(ZAZA、ZAZa):正常雌性火鸡ZAW:白化雌性火鸡ZaW=2:1:1,故产生卵细胞有3种,基因型及比例是ZA:Za:W=1:1:2;若让F2代正常的个体(ZAZA、ZAZa、ZAW)之间随机交配,则子代中白化火鸡ZaW占1/4 ×1/2 =1/8, 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0.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基因表观修饰方式之一。真核生物中的甲基化仅发生于胞嘧啶。DNA甲基化通常抑制基因表达,去甲基化则诱导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将携带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肌动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培养的肌细胞后,发现二者转录水平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甲基化会使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启动子甲基化会影响DNA与DNA聚合酶结合
    C. 基因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 肌细胞可能通过合成相关酶完成去甲基化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做表观遗传。如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会影响转录,所以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是不影响基因中碱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故DNA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A错误;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会影响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影响了该基因的转录,B错误;
    C、根据题意,基因甲基化会影响基因表达,甲基化的程度影响基因表达的程度,但是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将携带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肌动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培养的肌细胞后,二者转录水平一致,因此可知肌细胞中可能存在去甲基化的酶将甲基基团移除,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共55分)
    2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为水稻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乙为水稻种植密度与单株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1)图甲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过程③~⑤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2)当该植物过程⑤吸收的b来自过程①和环境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若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在短时间内物质f的含量将会_______。
    (3)图乙中,与E点相比,F点限制单株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答出2点)。
    (4)若给植物叶片细胞提供H218O,在其根部细胞的糖类物质中可能检测到18O,请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
    (5)水稻是一种对水分要求极高的作物,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会出现光合速率反而下降的现象,称作“光合午休”,通常认为引起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孔开放度改变引起________,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高温还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使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线粒体内膜
    (2) ①. 小于 ②. 增加
    (3)种植密度、CO2浓度、光照强度
    (4)H218O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合成C18O2,C18O2再通过暗反应转化为含有18O的糖类物质,随后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运输到植物各处(根部)
    (5) ①. CO2供应不足 ②. 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①为光反应,②为暗反应,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a是叶绿体类囊体中的光合色素、b为氧气、c为ATP、d为NADPH、e为NADP+、f为三碳化合物、g为五碳化合物、h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甲中的①是光反应过程,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③~⑤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有氧呼地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当该植物过程⑤吸收的b氧气来自过程①光反应和环境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为三碳化合物,若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由于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少,但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变,则在短时间内物质f的含量将会增加。
    【小问3详解】
    与E点相比,F种植密度大,则限制单株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种植密度,此外F点限制单株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光照强度,所以种植农作物时需要合理密植。
    【小问4详解】
    若给植物叶片细胞提供H18O2,H18O2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合成NADH和C18O2,C18O2再通过暗反应(包括CO2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转化为含有18O的糖类物质,随后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故在其根部的糖类物质中可能检测到18O。
    【小问5详解】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此外光合总用需要酶的催化,故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孔开放度改变引起CO2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高温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速率下降。
    22. 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的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3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甲、乙、丙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该动物是一个_______(雌/雄)性动物。
    (2)图1的乙细胞中,a、b两条染色体明显大小不同,若它们是性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填“XY”或“ZW”)型。
    (3)若图1中的丙是乙的子细胞,则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3中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乙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2中的______。
    (4)图2由I→Ⅱ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
    (5)图3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的功能。
    【答案】(1) ①. 甲 ②. 雌
    (2)ZW (3) ①. (第一)极体 ②. ② ③. Ⅱ
    (4)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 ①. B ②.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图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图2a代表染色体、b代表染色单体、c代表核DNA。
    3、图3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
    【小问1详解】
    据图1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着丝粒)排列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甲属于有丝分裂,乙、丙属于减数分裂;根据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属于雌性动物。
    【小问2详解】
    图1的乙细胞是雌性动物的细胞,a、b两条染色体明显大小不同,则表示染色体的组成是异型个体,故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属于雌性动物,图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丙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白大黑小,来自较小的细胞质部分,故名称是(第一)极体;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的②(染色体数目减半);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对应图2中的Ⅱ。
    【小问4详解】
    图2中Ⅰ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而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说明该过程中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5详解】
    图3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是B,该作用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3. 油菜是一种两性花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的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等方法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探究半矮秆突变体油菜S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型和数据的分析,油菜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由两对位于______(“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实验时,杂交组合①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均相似,则杂交组合①的F2代中,高秆植株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_______种。
    (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秆的记为F3-I,高秆与半矮秆比例与杂交组合①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Ⅱ,高秆与半矮秆比例与杂交组合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Ⅲ。则产生F3-I的高秆植株、产生F3-Ⅱ的高秆植株、产生F3-IⅡ的高秆植株的数量比为_______。
    (3)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______(用A、a和B、b表示基因)。用产生F3-IⅡ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非同源 ②. 隐性 ③. 8
    (2)7:4:4 (3) ①. Aabb、aaBb ②. 不能 ③. 两对基因无论在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的结果都是高秆:半矮秆=3:1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实验①中,F2高秆:半矮秆=596:40≈15:1,是9:3:3:1的变式,半矮秆突变体S是双隐性纯合子,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高秆,说明油菜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实验时,杂交组合①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均相似,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用A/a、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共8种。
    【小问2详解】
    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所有高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含有一对纯合显性基因的高秆植株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占高秆植株的比例为7/15,其后代全为高秆,记为F3-Ⅰ;AaBb占高秆植株的比例为4/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比例≈15:1,和杂交组合①的F2基本一致,记为F3-Ⅱ;2Aabb、2aaBb占高秆植株的比例为4/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②的F2基本一致,记为 F3-Ⅲ,产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7:4:4。
    【小问3详解】
    F3-Ⅲ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A/a和B/b无论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F3-Ⅲ的植株均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Aabb产生Ab、ab;aaBb产生aB、ab),因此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的结果都相同,因此无法用这个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24. 胰岛素是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_______片段,其独特的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图1中①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胰岛B细胞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
    (3)若图1中①过程得到mRNA分子中U的比例是32%,A的比例是22%,则转录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中,C的比例是_______。
    (4)图1②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选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随意的”);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
    (5)图2中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若图2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 ①.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 双螺旋
    (2) ①. RNA聚合酶 ②. 细胞核
    (3)23% (4) ①. 从右向左 ②.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 ①. ACU ②. 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状
    【解析】
    【分析】1、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题图分析: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真核生物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故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小问2详解】
    图1中过程①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胰岛B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发生的场所为主要在细胞核上。
    【小问3详解】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已知某mRNA中,A占22%,U占32%,即A+U占54%,则转录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模板链中T1+A1占5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占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每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所以该DNA分子中A+T也占54%,故DNA分子中C+G占46%,且C=G,则C的比例23%。
    【小问4详解】
    据图中tRNA的转运特点及肽链长度可知,图1②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表现在能使少量的mRNA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小问5详解】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结合图2可知,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若图2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关系是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状。
    25. 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XY型性别决定植株,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R与r表示),宽叶与窄叶是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X染色体。研究表明:含宽叶或窄叶基因的雌、雄配子中仅有一种配子无受精能力。现将表型相同的宽叶雌雄植株(人工特殊方法得到的宽叶植株)进行杂交得F1,选取F1中的白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继续授粉,得到F2,F1和F2表型及比例如表:
    (1)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控制叶的宽度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3)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4)无受精能力的配子是_____,雌性亲本产生的正常配子为______。
    (5)将F1白花窄叶雄株的花粉随机授于F1红花宽叶雌株,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答案】25. ①. 红花、宽叶 ②. X
    26. 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7. ①. RrXBXb ②. RrXBY
    28. ①. 含XB的卵细胞 ②. RXb、rXb
    29. 红花窄叶雌株:白花窄叶雌株:红花窄叶雄株:白花窄叶雄株=2:1:2:1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子代中,雌、雄株中,红花:白花都是3:1,说明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基因为于常染色体上,红花为显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宽叶雌雄植株,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
    【小问2详解】
    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3详解】
    只考虑宽叶和窄叶,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宽叶雌雄植株,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只考虑红花和白花,子代中,雌、雄株中,红花:白花都是3:1,说明亲代的基因型都是Rr,因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RrXBXb、RrXBY。
    【小问4详解】
    只考虑宽叶与窄叶,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XB卵细胞无受精能力。雌性亲本产生的正常配子为RXb、rXb。
    【小问5详解】
    F1白花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F1红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XBXb、(2/3)AaXBXb,由于XB卵细胞无受精能力,所以它们随机授粉得到F2,F2的基因型为1/6aaXbY、1/6aaXbXb、1/3AaXbXb、1/3AaXbY,共4种,对应的表现型为红花窄叶雌株:白花窄叶雌株:红花窄叶雄株:白花窄叶雄株=2:1:2:1。
    农谚
    解释
    A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pěng)”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B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增加产量
    C
    “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能量,增加产量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间期
    2n
    0→4n
    2n→4n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窄叶
    F1
    雌株
    3/4
    1/4
    0
    0
    雄株
    0
    0
    3/4
    1/4
    F2
    雌株
    0
    0
    0
    1
    雄株
    0
    0
    0
    1

    相关试卷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文件包含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pdf、高三生物答题卡pdf、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