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30页。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归纳·专题小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例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多种生物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采用抽样检测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则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大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可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答案】B 【解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正确;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B错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则重新捕获的带有标记的个数减少,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C正确;因土壤中的小动物体型小,行动迅速,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应用图1 图2 (1)图1表示种群三种存活曲线:Ⅰ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Ⅱ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动物。Ⅲ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2)图2为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所对应的为种群数量的K值,A′、C′、D′所对应的为种群数量的K/2。例2 如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丙、乙【答案】A 【解析】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他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储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是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后要比叶蜂高,为乙曲线;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所以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甲、乙、丙。例3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 【解析】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人口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制约,该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较大的捕捞量,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值进行。典练·素养提升素养解读:本章是种群及其动态,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和应用。常涉及的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科学思维(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科学探究(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社会责任(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1.(生命观念)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答案】C 【解析】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但数量不一定增长,如环境条件变得恶劣会使死亡率增大。②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迁入与迁出、出生率与死亡率,若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时,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偏大。④不同的种群数目不同,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特征。2.(科学思维)(2022·广东揭阳校考)如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资源量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影响其数量变化C.若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当资源量为Q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答案】D【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根据单位时间内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计算得到的,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A正确;图中显示,随着资源量的增多,平均出生率逐渐上升,但平均死亡率却没有变化,据此可知资源量是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其数量变化,B正确;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据图示可知,当资源量为Q时,平均出生率大于平均死亡率,则种群数量将会增加,可见此时的种群数量并不是K值,D错误。3.(科学探究)(2022·广东江门段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0 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添加培养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与培养液的体积无关B.0~8 h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增大C.8~10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环境容纳量下降是因为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大D.0~10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答案】C【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其他条件相同时,培养液的体积直接影响氧气的含量,培养液的体积越小,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越多,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越短,反之所需时间越长,因此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与培养液的体积有关,A错误;0~8 h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且到达K值,种群数量在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0~8 h,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B错误;8~10 h由于容器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减少和代谢物积累,即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逐渐下降,C正确;种群增长开始时呈现“S”形曲线,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即0~8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随后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4.(社会责任)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图甲表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图乙中t2时间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若该种群为某天鹅种群,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使其K值升高D.图乙所示曲线模型对应的数学公式为Nt=N0λt【答案】C 【解析】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而图乙中t2时间种群的年龄结构很可能是稳定型,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天鹅的栖息环境,可使其环境容纳量升高,以此来保护珍稀生物,C正确;图乙所示曲线为“S”形曲线,Nt=N0λt对应的曲线为“J”形曲线,D错误。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章末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归纳·专题小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例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多种生物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采用抽样检测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则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大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可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答案】B 【解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若先滴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正确;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B错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因方法不当使个别标记物脱落,则重新捕获的带有标记的个数减少,会导致估算数值偏大,C正确;因土壤中的小动物体型小,行动迅速,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应用图1 图2 (1)图1表示种群三种存活曲线:Ⅰ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Ⅱ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动物。Ⅲ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2)图2为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所对应的为种群数量的K值,A′、C′、D′所对应的为种群数量的K/2。例2 如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丙、乙【答案】A 【解析】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他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储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是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后要比叶蜂高,为乙曲线;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所以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甲、乙、丙。例3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 【解析】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人口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制约,该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较大的捕捞量,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值进行。典练·素养提升素养解读:本章是种群及其动态,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和应用。常涉及的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科学思维(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科学探究(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社会责任(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1.(生命观念)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答案】C 【解析】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但数量不一定增长,如环境条件变得恶劣会使死亡率增大。②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迁入与迁出、出生率与死亡率,若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时,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偏大。④不同的种群数目不同,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特征。2.(科学思维)(2022·广东揭阳校考)如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资源量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影响其数量变化C.若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当资源量为Q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答案】D【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根据单位时间内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计算得到的,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A正确;图中显示,随着资源量的增多,平均出生率逐渐上升,但平均死亡率却没有变化,据此可知资源量是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其数量变化,B正确;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据图示可知,当资源量为Q时,平均出生率大于平均死亡率,则种群数量将会增加,可见此时的种群数量并不是K值,D错误。3.(科学探究)(2022·广东江门段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0 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添加培养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与培养液的体积无关B.0~8 h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增大C.8~10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环境容纳量下降是因为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大D.0~10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答案】C【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其他条件相同时,培养液的体积直接影响氧气的含量,培养液的体积越小,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越多,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越短,反之所需时间越长,因此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与培养液的体积有关,A错误;0~8 h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且到达K值,种群数量在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0~8 h,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B错误;8~10 h由于容器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减少和代谢物积累,即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逐渐下降,C正确;种群增长开始时呈现“S”形曲线,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即0~8 h酵母菌在该容器中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随后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4.(社会责任)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图甲表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图乙中t2时间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若该种群为某天鹅种群,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使其K值升高D.图乙所示曲线模型对应的数学公式为Nt=N0λt【答案】C 【解析】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而图乙中t2时间种群的年龄结构很可能是稳定型,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天鹅的栖息环境,可使其环境容纳量升高,以此来保护珍稀生物,C正确;图乙所示曲线为“S”形曲线,Nt=N0λt对应的曲线为“J”形曲线,D错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