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备课课件ppt
展开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1.概念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过程(1)能量来源:________。(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4)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①在生产者的__________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用于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③构成植物体的________中的能量:a.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分解而释放出来。b.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________营养级。
3.特点(1)__________:沿食物链由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不可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的,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________。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个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生产者中含有的能量是否均流向初级消费者体内?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是,因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生产者后并没有完全吸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C正确;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正确。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1.能量金字塔(1)概念: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__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形成的金字塔图形被称为能量金字塔。(2)特点:通常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因为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
2.生物量金字塔(1)概念: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包含的________(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形成的金字塔图形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2)特点: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因为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通常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也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
3.数量金字塔(1)概念: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包含的生物个体的________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形成的金字塔图形被称为数量金字塔。(2)特点:一般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有的是__________的倒置的金字塔。
所有生态金字塔都是上窄下宽的吗?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是。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都可能出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中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 )
【答案】C 【解析】数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置,本题就是一个实例。能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的,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大约只有10%~20%,所以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_________的利用。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要进行灭虫除草,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农作物中,即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不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丧失的能量就越多。
2.能量的传递(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流: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3.能量的转化和散失(1)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特殊途径:动植物遗体形成煤炭、石油等,经过燃烧放出热能。
(2)能量流动过程图解中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
(3)方块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形式的转化:
4.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特点: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可循环地流动。②原因:a.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确定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b.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而热能是不能再被利用的。
(2)逐级递减:①特点: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②原因:a.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b.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自然死亡或被分解者所利用;c.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遗物进而被分解者利用。
5.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区别(1)能量传递效率:①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计算公式:
(2)能量利用率:①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能量的比值。②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③有时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单位:J/(cm2·a)]:
(1)图中生产者________捕食肉食性动物来完成能量的循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________再被生产者利用来合成有机物。(均填“能”或“不能”)(2)依图完成表中内容并分析,计算能量传递效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提示:(1)不能 不能 (2)13.5% 20.1%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所以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③为②的10%~20%,A正确。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各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④⑤⑥⑦表示各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除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外,另有一部分储存在该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中和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故②>③+④,B正确。
图中次级消费者同化量是②,其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其同化量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①,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错误。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正确。
2.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分析题图:W1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W1=A1+B1+C1+D1,又因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则W1=A1+B1+C1+D1=A1+B1+C1+A2+B2+C2+D2,其中,A1、A2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B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C2表示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1、D2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由上述分析可知,A1、A2可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
【方法规律】 3种能量流动过程图的判断方法
图1:每一环节能量去向有2个,图中出现粪便量,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A为摄入量,B为同化量,由图可知B同化量总体有2个去向,即D为呼吸散失的能量,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F为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图2: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3个,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E)+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图3: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4个(研究某一时间段),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D)+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1.能量流动的极值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是用10%还是20%来解题。
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问题
(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①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n,则最多传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0.2n,最少为0.1n。②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n,需要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n÷20%=5n,最多为n÷10%=10n。
(2)能量在食物网中传递的计算。设食物链A→B→C→D→E,分情况讨论:
2.能量传递效率的“定值”计算(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 b%×c%。(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1)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是多少?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是多少?(2)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是多少?D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是多少?提示:(1)至少为M÷(20%)3,最多为M÷(10%)3。(2)最多为N÷(20%)3,最少为N÷(10%)3。
1.(2022·广东梅州虎山中学阶段练习)某小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y)],A、B、C、D代表不同的生物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B、C、D构成的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B.B→D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7%C.若利用A凋落的枝叶种植茶树菇,可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D.C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同时也为A提供无机盐和CO2【答案】D
【解析】C为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B的同化量为18×103 kJ/m2·y,传递给D的能量为3×103 kJ/m2·y,因此B→D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8×100%≈16.7%,B错误;茶树菇为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光能,因此若利用A凋落的枝叶种植茶树菇,不能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C错误;C为分解者,可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同时也为A提供无机盐和CO2,D正确。
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A.600 gB.900 gC.1 600 gD.5 600 g【答案】B
【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可知,猫头鹰增重20×2/5=8 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8÷20%÷20%=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可知,猫头鹰增重20×2/5=8 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8÷20%÷20%=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可知,猫头鹰增重20×1/5=4 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4÷20%÷20%÷20%=500 g。所以合计需要消耗植物200+200+500=900 g。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1.(2022·广东云浮校考)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生物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但可以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B.所有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都要少于生产者的数量C.图中可以表示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可以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若图中为能量金字塔,则说明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逐级递减【答案】B
【解析】图中缺少分解者,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由于食物关系可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由于能量逐级递减,使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一般也逐级递减,但也有例外,如森林中绿色植物的数量比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少,B错误;图中的数量金字塔,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以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正确;若图中为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说明能量逐级递减,D正确。
2.下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B.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这属于种群的次生演替【答案】D
【解析】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太阳能,m2是指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散失的热能,A正确;图乙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其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生产者所含能量最多,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错误。
易错易混: 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几个易错点1.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2.食物的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指动物取食的总量,可以理解为动物的食物总量。同化量:指动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3.能量的输入并非只有光合作用能量的输入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极少数特殊空间,如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是通过特殊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4.“未利用”的能量例如,多年生植物上一年自身生长发育的净积累量;未来得及分解,被埋藏在地下形成的煤炭、石油等能量。
例1 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
【解析】输入量即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A错误、C正确;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D错误。
解题技巧:表格题的答题方法例2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 kJ/(m2·a)
回答下列问题:(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B B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 (2)5.7%(3)是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5.7%。输入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102 kJ/(m2·a),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102 kJ/(m2·a),因为870.7×102 kJ/(m2·a)>785.5×102 kJ/(m2·a),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即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了。
表格题的思维模板:第一步 识表看清表格名称、行列标题及含义、数据单位,找出关键信息。第二步 析表(1)分析表中数据、过程或现象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变化规律及相关原因,特别要注意各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分析表格中的特殊数据,如最大、最小、平均或“0”,而对过程表格要特别注意关键步骤和过程。首先根据表格、题干分析可知,B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B为生产者,又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第三步 用表联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对表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推理。
1.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答案】C
【解析】稻田中水稻与稗草构成种间竞争关系,它们共同争夺同一环境中的阳光、CO2、生存空间。除去杂草(稗草),可使水稻拥有更丰富的生活条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为人类提供更多稻谷。鱼塘中清除更高营养级的肉食性的黑鱼,可以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所以这些操作都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它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生态农业可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答案】C
【解析】蜣螂利用的是未被大象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大象的同化量,A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使能量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会单向流动,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错误。
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B.e表示物种甲呼吸散失的能量C.b表示物种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a中的能量包括粪便中的能量【答案】D 【解析】分析物种甲的能量去路可知,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b表示物种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物种甲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物种甲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
4.(2022·广东梅州校考)假设某棉田生态系统只存在“棉花→棉铃虫→食虫鸟”一条食物链。其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食虫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虫鸟的同化量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b-d-eC.若食虫鸟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为25 kg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B
【解析】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生物,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A错误;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c-呼吸消耗量e=摄入量b-粪便量d-呼吸消耗量e=b-d-e,B正确;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第一到第二、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c/a×100%、g/c×100%,若食虫鸟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1/(g/c×100%)/(c/a×100%)=(a/g)kg,C错误;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但不能进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D错误。
5.(2022·广东惠州校考)假设某鱼类养殖基地仅存在下图中的食物链,且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图中a~g均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金字塔一定为上窄下宽C.甲种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乙种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fD.若没有人类的捕捞,乙种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将最终被分解者利用【答案】D
【解析】因为是鱼类养殖基地,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人工输入的能量(饲料中的能量),A错误;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只有能量金字塔是不可倒置的,一定为上窄下宽,其他的可能倒置,B错误;甲种鱼食物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浮游植物,一个是人工饲料,因此甲种鱼粪便中的能量一部分属于e,一部分属于b,同样,乙种鱼粪便中的能量一部分属于f,一部分属于d,C错误;若没有人类的捕捞,乙种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将最终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
6.下图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单位为×103 kJ/(m2·a)],其中有机物输入是指人工饲喂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图中②代表的物质中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2)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kJ/(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3)若该鱼塘对某类鱼的容纳量为8 000尾,则捕捞后这种鱼的数量为__________尾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答案】(1)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2)110×103 15.6% (3)4 000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各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都有①过程,并且此过程的能量流出该生态系统,所以①过程应是呼吸作用,图中的②是人从鱼塘得到的各种产品,其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储存。(2)因为图中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均没有给出,所以应先分析并计算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2.1+5.1+0.05+0.25=7.5×103 kJ/(m2·a),但是这些能量中有5×103 kJ/(m2·a)是人工输入的,所以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中获得的能量是7.5-5=2.5×103 kJ/(m2·a),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传递转化,太阳能,生产者,食物网,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化石燃料,初级消费者同化,发育和繁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营养级中的,所有种群,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同化量,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旁栏边角想一想,结论语句辨一辨,情境探究,方法突破,视角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