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 条件反射B. 非条件反射C. 神经元D. 反射弧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反射的定义及分类是解题关键。
2. 血糖的主要来源不包括的是:( )
A. 食物中的糖类B. 肝糖原分解
C. 胸腺激素的分泌D.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详解】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包括ABD,不包括C。
故选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 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 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D. 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叫做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及管道中的液体(如泪液、尿液、消化液、汗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泪液是泪腺导管中液体,汗液是汗腺导管中的液体,尿液是储存在膀胱中的液体,消化液是消化道中的液体,这些部位均与外界环境相通,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下列对几个物质交换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获得O2
B. 心肌细胞直接从血液中获得养料
C. 肺泡上皮细胞不能直接向外界环境排出CO2
D. 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必须通过内环境获取,A错误;
B、心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养料,B错误;
C、肺泡上皮细胞直接将CO2排放到肺泡,肺泡属于外界环境,C错误;
D、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和外界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D。
5. 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免疫调节方式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 浆细胞(效应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
C.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D. 器官移植后需要通过服用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这两种免疫的共同点是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A正确;
B、浆细胞(效应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B错误;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正确;
D、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6. 下列与免疫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感染HIV后,体内T细胞数量就会立即出现剧烈下降趋势
B. 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病
C. 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则其可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D. 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病原微生物可刺激淋巴细胞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属于免疫缺陷病。
【详解】A、人体感染HIV后,体内T细胞数量首先会出现上升的过程,A错误;
B、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
C、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免疫力,可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C正确;
D、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7. 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 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和增殖
C. 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成熟
D. 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以识别相应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T细胞又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A不符合题意;
B、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受刺激后,都经历活化、增殖过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活化、增殖成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不符合题意;
C、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符合题意;
D、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 ②③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①②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①错误,②正确;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正确;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
⑤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
故选A。
9. 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在此过程中( )
A. 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 下丘脑血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
C. 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D. 葡萄糖以胞吞的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A、进餐后血糖浓度相应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错误;
B、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下丘脑血糖中枢兴奋促进糖原合成 ,B错误;
C、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进餐后血糖浓度相应升高后,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使血糖浓度降低,C正确;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D错误。
故选C。
10. 关于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主要抑制果实生长和成熟B. 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C. 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细胞伸长D. 植物激素都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器官的脱落和多开雌花,A错误;
B、脱落酸能够抑制植物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B错误;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细胞伸长,C错误;
D、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D。
11. 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D. 甲状腺激素具有高效性因而机体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则甲代表下丘脑、乙代表垂体、丙代表甲状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即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A、结构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A错误;
B、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是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C错误;
D、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1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B. 乙向右弯曲生长,丙向左弯曲生长
C. 甲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D. 丁直立生长,戊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分布多的一侧生长快,生长素分布少的一侧生长慢,因此植物会弯曲生长。
【详解】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 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右侧)弯曲生长; 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 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 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 根据以下模型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B.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正确;
C、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即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14. 神经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的潜能。神经组织损伤后,会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使其分化为不同的神经细胞,完成组织修复以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在生物体内具有迁移能力
B. 实现神经组织修复的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C. 神经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补充神经细胞
D. 神经细胞中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神经组织损伤后,会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所以神经干细胞在内环境中具有迁移能力,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 神经干细胞修复神经组织为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中遗传信息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
C、神经干细胞能分裂产生神经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C正确;
D、神经细胞中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15. 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
B. 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 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
D. 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A正确;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膜电位,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的膜电位,局部电流的形成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因此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是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B错误;
C、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C正确;
D、根据题意“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可知,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D正确;
故选B。
16.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存在该局部麻醉药的载体蛋白
B. 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C.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
D. 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和效果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反射发生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然后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反应。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A、据图2,该局部麻醉药通过转运蛋白时,没有和蛋白质结合,该转运蛋白是通道蛋白,不是载体蛋白,A错误;
B、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不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据图2,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继续维持,从而抑制兴奋的产生,C正确;
D、该种局部麻醉药是阻碍Na+内流,γ-氨基丁酸是促进Cl-内流,其作用机理和效果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各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萌发初期,赤霉素与脱落酸存在拮抗关系、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B. 图中各种激素共同作用,通过改变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调节细胞代谢
C. 本实验结果无法证明生长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也不能确定其对萌发无影响
D. 萌发22天左右的幼苗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基本相同,都高于脱落酸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某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逐渐下降;细胞分裂素先升高,在15天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降低;赤霉素含量先生高,在35天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降低,说明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种子萌发。
【详解】A、根据曲线趋势可以确定,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种子萌发,因此在萌发初期,赤霉素与脱落酸存在拮抗关系、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协同关系,A正确;
B、图中各种激素共同作用,通过改变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调节细胞代谢,B正确;
C、本实验没有测定种子萌发过程中生长素含量的变化,因此无法证明生长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也不能确定其对萌发无影响,C正确;
D、萌发22天左右的幼苗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相交,但是左侧纵轴为赤霉素的值,右侧为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值,明显赤霉素的值要高,D错误。
故选D。
【点睛】
18. 图甲为某段坐骨神经纤维示意图,将电流表①的a、b两极置于神经细胞膜外,电流表②的c、d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细胞的膜外和膜内,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丙中C点时Na+内流的速度比D点时更快
B. X处给予适宜刺激后,电流表②的指针将向右偏转
C. 电流表①记录到图丙曲线,电流表②记录到图乙曲线
D. 图甲中ab段的传导过程对应图乙t3→t4段的电位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膜电位通常是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一般是指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电现象,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详解】A、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出现反转,图丙中C点时Na+内流的速度比D点时更快,A正确;
B、X处给予适宜刺激后,电流表②的指针将向左偏转,B错误;
C、电流表①记录到图乙曲线,电流表②记录到图丙曲线,C错误;
D、图乙t1~t2、t3 ~t4段分别是图甲 b、a处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9. 图1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效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10ml/L、10-8ml/L、10-4ml/L
B. A、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作用不同,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一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是相同的
D. 将植物的根水平放置,其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达到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l/L、10-8ml/L、10-4ml/L。图2中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
【详解】A、由图1可知,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10ml/L、10-8ml/L、10-4ml/L,A正确;
B、由图1可知,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促进,B点位于X轴上,对茎的生长效应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C、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同,C正确;
D、将植物水平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并且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就会抑制根的生长,因此可以用图中A点表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
20.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以来,针对 AD的研究都是以神经元为主。2022年8月初,Amit团队和Schwartz团队在AD中发现了一类“疾病相关的神经胶质细胞(DOLs)”,并比较了不同年龄段野生型和 AD模型小鼠中的DOLs的占比,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病患者受到刺激导致大脑皮层产痛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 神经系统中多数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辅助作用
C. 实验结果表明 DOLs在AD模型小鼠细胞中的占比随年龄增大面上升
D. 通过鉴定 DOLs的特征基因产物,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详解】A、该病患者受到刺激导致大脑皮层产痛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大约是神经元的50倍,B正确;
C、据图可知,随着AD模型小鼠年龄的增大,DOLs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C正确;
D、表中结果说明DOLs可能与AD有关,则通过鉴定 DOLs的特征基因产物,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D正确。
故选A。
第2卷非选择题(60分)
21.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______________。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
(3)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D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媒介。
【答案】(1)毛细血管壁
(2)吸收 (3)重吸收
(4)皮肤 (5)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器官参与的是气体交换,因此A器官是肺,B是小肠,通过C器官内环境中的废物可以排出体外,而且有一部分可以经C器官回到内环境(重吸收),因此C是肾脏,D是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小问1详解】
A器官参与的是气体交换,因此A器官是肺,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小问2详解】
B为小肠,①表示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小问3详解】
通过C器官内环境中的废物可以排出体外,而且有一部分可以经C器官回到内环境(重吸收),因此C是肾脏,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问4详解】
D表示皮肤,代谢废物可经过皮肤排出体外。
【小问5详解】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2. 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协调参与的结果,是多种信息分子参与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部分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字母A-F表示信息分子,①②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曾经是我国缺碘地区的一种常见地方性疾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加碘盐的普遍使用已经极少见到这种患者。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性甲状腺肿形成的可能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述机理或过程时,请说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下同)。
(2)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在__________(C)的作用下,加强对__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分子E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研究发现,这些分泌细胞除了直接受到较高血糖浓度的刺激时会增加分泌外,还可在下丘脑感受较高血糖浓度刺激时,通过某些神经作用于这些分泌细胞促进其的分泌,此时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答案】(1)缺碘时甲状腺激素(F)分泌不足,减弱了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致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增多,导致甲状腺异常增生
(2) ①. 抗利尿激素 ②. 水分的重吸收 ③. 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
(3) ①. 胰岛素 ②. 胰岛B ③.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对应过程是神经调节,B对应过程是甲状腺调节促进新陈代谢,C对应过程是水平衡调节,D对应过程是免疫调节,E对应过程是血糖调节。
【小问1详解】
I是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碘时甲状腺激素(F)分泌不足,减弱了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致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增多,导致甲状腺异常增生。
【小问2详解】
图中C过程是水平衡调节,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C)的作用下,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D表示免疫调节,②过程表示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
【小问3详解】
信息分子E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血糖,E表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由题干“在下丘脑感受较高血糖浓度刺激时,通过某些神经作用于这些分泌细胞促进其的分泌”可知,该过程中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又有胰岛素等参与的激素调节,故是神经-体液调节。
23. 如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 mml/L。当血糖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
(3)激素b作用于肝脏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__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a激素分泌不足。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胰岛素 ②. 胰高血糖素
(2) ①. 3.9~6.1 ②. ⑥⑦⑧
(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 ①. 胰岛B ②.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解析】
【分析】1、据图1分析,血糖降低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激素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2、根据图2分析,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调节代谢过程。
【小问1详解】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当血糖浓度升高后,机体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由图中可知,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小问2详解】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l/L。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其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并且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故当血糖升高时,a激素(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抑制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3详解】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拮抗作用,b激素(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其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小问4详解】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a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说明该患者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故最可能的病因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异常(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4.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 ml·L—1,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2)乙图中,C 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侧,C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D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这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具不透水性),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予左侧单侧光照射,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如图所示。
③实验结果: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1) ①. 10-8
②.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 ①. 小于 ②. 促进 ③. 抑制 ④.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 ①. 直立生长 ②. 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分析】由图甲可知: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和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由图乙可知: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D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B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点。
【小问1详解】
甲图中,横轴以上为表现为促进作用,横轴以下表现为抑制作用,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由甲图可知:促进根和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l/L、10-8ml/L,当生长素浓度为10-8ml/L时,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小问2详解】
由于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乙图中C侧生长素浓度小于D侧,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C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D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小问3详解】
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在胚芽鞘尖端,云母片能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图a中阻断A段后,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运输,因而胚芽鞘两侧生长素浓度一致,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中阻断B段后,生长素仍能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5. 某生物研究小组想了解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
(2)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甲状腺,排除_____的影响,对照组1应_____,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
(3)1、2组自变量为_____的有无,因变量为_____。
(4)4、5组_____(能/不能)形成对照,理由是_____。
【答案】 ①.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 ②. 自身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 ③. 做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甲状腺 ④. 甲状腺 ⑤. 尿量变化 ⑥. 不能 ⑦. 一组仅施加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
【解析】
【分析】分析题“某生物研究小组想了解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实验有饮用清水的组,有引用生理盐水的组,因此,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因此甲状腺保留和甲状腺摘除形成对照组。
【详解】(1)由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
(2)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甲状腺,排除自身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甲状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
(3)1、2组自变量为甲状腺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
(4)4、5组摘除甲状腺,一组仅施加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甲状腺,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不加。组别
摘除甲状腺
引用清水
引用生理盐水
适量甲状腺激素
1
?
+
2
+
+
3
+
+
+
4
+
+
5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