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乌鲁木齐十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乌鲁木齐十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十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特别是行政档案数据变得无比庞杂,新的问题出现了。虽然记在人脑里的信息找起来非常方便,但如果是结绳语的绳子或是写着文字的泥板,该怎么检索数据?如果只有个10片甚至100片的泥板,都还不是问题,若是已经累积了数千片泥板,又该怎么办?
想象一下在公元前1776年,两个人在争论一片麦田的所有权。雅各布言之凿凿,说他早在30年前就向以扫买了这片田,但以扫说他是把这片地租给雅各布,租期30年,现在租期到了,他要收回土地了。双方火气上升,开始互相叫嚣推打,但他们忽然想到,可以到王室的档案库去查查,那里有全王国房地产相关的记录和数据。接着,档案库的承办人员带着他们去找相关的泥板,他们来到一个巨大的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积着成千上万片的泥板。他该怎样才能找到记着30年前麦田合约的那块泥板?而就算找到了,又怎么能知道这块30年前的泥板就是关于这片麦田的最新合约?另外,如果找不到这块泥板,难道就能说以扫从未出售或出租这片麦田吗?会不会只是泥板搞丢了,或是某次下雨渗水把它给溶了?
显然,光是把记录压印在泥板上,并没办法让数据处理有效率、准确和方便。我们还需要有组织工具(像是编目)、快速的复制工具(像是复印机)、快速准确的检索工具(像是计算机运算),而且还得有够聪明的负责人员,能够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事实证明,发明这些工具要比发明书写文字难上太多了。许多时地都相差甚远的文化,都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宇系统,每隔几年,总有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其他某种被遗忘的文字。但这些文宇多半就只是些新鲜但不实用的发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化没能找出方法来有效编目和检索数据。而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古代的抄写员不但得会读会写,还得知道如何查目录、辞典、日历、表格和图表。他们得要学习并内化种种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技巧,而且这些都和大脑原本内建的机制非常不同。在大脑里,所有数据都自由地互相联结,而对官僚制度来说,各种数据必须清楚分开。一个抽屉放住宅抵押贷款、一个放结婚证书,第三个放税务登记材料,第四个放诉讼案件卷宗。而如果有某件事情同时属于很多个抽屉,可就头痛了。所以,这些制度总是在不停新增、删除和重新分配这些抽屉。
为了要让工作顺利,操作这种抽屉系统的人必须接受训练。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文书和会计的想法像个文件柜一样,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如界他们不这样想,他们的抽屉就会一片混乱,也就无法为政府、公司或组织提供所需的服务。而这也正是文字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人类简史》)
材料二:
最早的信息检索主要是依靠信息分类。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汉代就有简单的图书分类法,如《七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简单的分类已不能完全解决快速查找有用信息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文献索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目录等检索工具也不断出现。这些印刷版的工具主要根据文献的内、外部特征,从题名、著者、主题词等途径提供手工检索。
超文本检索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技术,是一种电子文献。它模仿人类联想式的记忆思维,将相互关联的信息以网状结构加以存储和记录,检索时可借助超链接实现信息阅读。智能检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存储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储的目的。检索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用户联系起来,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实现交流。
(摘编自黄如花《信息检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较于人类固有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分割思考更适用于为政府、组织等提供信息处理服务的专业人员。
B.中国古人很早就在信息处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如2000多年前就已掌握文献信息分类技术,这对文明的延续意义重大。
C.超文本检索系统以网状结构储存记录相互关联的信息,可自动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的检索请求,并形成检索策略。
D.为实现有效检索,存贮时对文献信息特征的标引著录和检索时对提问特征的选用,须采用同一套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抽屉”设喻,说明了官僚制度下信息复制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信息处理人员产生的影响。
B.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检索,还是现代的智能检索,都是为了实现存储者与检索者的理解交流。
C.得益于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到超文本检索、智能检索的提升。
D.信息处理深刻地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开发契合人类思维方式的信息处理工具。
3.为了处理日益庞杂的信息,从古至今,人类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材料一讲述了雅各布与以扫就麦田所有权争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
沈从文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这座石头碾坊。而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住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
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来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
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
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
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
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剂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后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家碾坊的生活富庶而悠闲,因此成长在此地的三三可以制作小笼,赶鸡,看鱼等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B.三三的母亲一直独自掌管碾坊,养大三三,而遇到有人在潭里钓鱼,也不加阻止,表现出她坚韧刚强而又热情好客的品质。
C.三三在杨家碾坊成长,在母亲工作时,“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三三的生活中隐隐地透露出她些许的孤独。
D.三三对不同的人来钓鱼,态度不同,有的她会用言语劝阻,有的她会折断鱼竿,而有的她会坐在一旁观看。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描绘了杨家碾坊及其周边的环境——溪水流经,村庄兴旺,山田连畴,以环境美衬托这里的人情美。
B.文章善用简笔叙事,把漫长而琐碎的生活,浓缩在简短的语句中,如“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C.文章常以儿童的视角书写,使文章充满童趣,如“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
D.“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文章用平淡的笔触叙述三三父亲去世之事,哀而不伤。
7.沈从文的很多小说都有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
8.本文中的三三和《边城》中的翠翠都是乡村女孩,她们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贾三人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唯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9.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请益则益之 益: ②于是争趋之 趋: ③再期亦富 期:
10.对“其门之限月一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家规定一月做一次买卖。B.他的门限期一个月换一次。
C.他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D.他的门前的界限一个月改一次。
11.对“旦食而昏不足”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早饭晚饭都吃不饱。B.吃了早饭没晚饭。
C.每天吃早饭时就精神不济。D.天天吃饭都吃不饱。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 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①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②,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①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②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含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12.这首诗题为“春雨”,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人物的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3.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这首诗歌“朦胧凄迷”,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4.(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 , ”。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了,真地走了。现在再让我问: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这我不比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黄昏的尾巴,问它到底。但是,推想起来,从北方来的应该到南方去的罢。谁说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样走的了。——漫过了南墙,漫过了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漫过了美丽的南国,一直到辽旷的非洲。
然而,在这里,黄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这却真的没人知道了。——随了淡白的疏稀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么?随了瞅着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么?压在蝙蝠的翅膀上钻进了屋檐么?随了西天的晕红消溶在远山的后面么?这又有谁能明白地知道呢?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飔,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15.文中多次提到黄昏“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漫过了南墙、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和美丽的南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突出了黄昏神秘消失的特点,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鼠狼这 的家伙在民间故事里做了几千年坏蛋,不过三十多年前它就被认为已从平原上消失了。近几年,它在人们惊诧的目光中悄悄潜回了村庄。村里那些 了四十年以上的老树见证了它的离去与回归。黄鼠狼是倾听着血管里流淌的祖先叮嘱的声音回到村庄的,这里的星光闪烁也是它记忆中的故乡。它 地选择与村民比邻而居。它准确找到了村庄里那些无人居住的老屋旧宅。那些屋宅主人去了大的城镇长居,高挂的铁锁阻断了墙外的世界,里面的小天地成了黄鼠狼家族的 。夜幕降临,黄鼠狼们从墙洞钻出来偷鸡、捕鼠。月圆时刻,它们在月光下起舞,诡异的嬉戏声被墙外路过的醉汉听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罪行累累 伫立 明目张胆 世外桃源
B.恶贯满盈 矗立 光明正大 洞天福地
C.恶贯满盈 伫立 明目张胆 洞天福地
D.罪行累累 矗立 光明正大 世外桃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鼠狼是聆听着血管里流淌的祖先叮嘱的声音回到村庄的,这里的星光闪烁也是它记忆中的故乡。
B.黄鼠狼是倾听着血管里流淌的祖先叮嘱的声音回到这里的,星光闪烁的村庄也是它记忆中的故乡。
C.黄鼠狼是聆听着血管里流淌的祖先叮嘱回到这里的,星光闪烁的村庄也是它记忆中的故乡。
D.黄鼠狼是倾听着血管里流淌的祖先叮嘱回到村庄的,这里的星光闪烁也是它记忆中的故乡。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七、写作(6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夸夸群”和“喷喷群”是最近出现的两类微信群。加入“夸夸群”的人,无论发布何种信息,都会被群友极尽辞藻夸赞;进入“喷喷群”的人,不管发布什么信息,都会被群友挖苦嘲讽。有人认为“夸夸群”能让人开心,帮助建立自信,比“喷喷群”好。也有人认为“喷喷群”不但能释放负能量,还能帮助认清自己,更有价值。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如:某高校女教师因学生把她的哲学课上传网络而一举成名;某男孩因为长得酷似马云而意外走红……
如果有天早上你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网红,这一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请以“我做网红这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细节。
语文月考答案:
1.C 2.A 3.①培养专业人员,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②探寻新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4.①承接上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引出下文对数据处理必要性的探讨;
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偷换概念。由原文“智能检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可知,“可自动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的检索请求,并形成检索策略”的是“智能检索”,不是“超文本检索”。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说明了官僚制度下信息复制的特点”分析错误,原文是说“而对官僚制度来说,各种数据必须清楚分开”,不是“信息复制”。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为了要让工作顺利,操作这种抽屉系统的人必须接受训练”可知,为了处理日益庞杂的信息,就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由材料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简单的分类已不能完全解决快速查找有用信息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文献索引”“书目、索引、文摘、目录等检索工具也不断出现。这些印刷版的工具主要根据文献的内、外部特征,从题名、著者、主题词等途径提供手工检索”“能检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加大,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由手工检索到智能检索,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检索效率。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开篇提出“虽然记在人脑里的信息找起来非常方便,但如果是结绳语的绳子或是写着文字的泥板,该怎么检索数据?如果只有个10片甚至100片的泥板,都还不是问题,若是已经累积了数千片泥板,又该怎么办”的问题,然后作者讲述了雅各布与以扫就麦田所有权争论的故事,更加具体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然后又以这个故事引出“显然,光是把记录压印在泥板上,并没办法让数据处理有效率、准确和方便。我们还需要有组织工具(像是编目)、快速的复制工具(像是复印机)、快速准确的检索工具(像是计算机运算),而且还得有够聪明的负责人员,能够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的讨论。所以该故事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从表达效果来看,该故事的讲述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想象力,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C 6.C 7.①淡化故事情节。小说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只有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对三三生活的杨家碾坊做了详细描写,在叙事中着重表现三三的喜乐好恶之情。②弱化人物。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形象都只有简单描绘,除了三三和母亲,其他次要人物形象模糊,人物描绘类型化。③语言诗化。语言洗练干净、清新自然,描绘的农家田园生意盎然,人物淳朴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富有诗情画意。④意境唯美。风光民俗,淳朴自然,清新如画。清潭嘉树、白鸭游鱼、碾坊山田,水车日夜不知疲倦地唱着含糊的歌,意境优美,如诗如画。 8.①两人都淳朴善良、天真活泼。三三憨态可掬,她呵斥别人钓鱼,看似吝啬,实则透露出天真稚气和坦率,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慷慨和友好。翠翠帮助爷爷摆渡,对爷爷温顺体贴,对生活中的误会和怨气,能很快消解,翠翠在独处时,脑中常常会浮现天真的想法。②两人的命运中都有悲情的底色,但她们都生活在关爱之中。三三五岁丧父,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但是他们都得到亲人的呵护,在关爱中成长。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杨家碾坊的生活富庶而悠闲”错误,杨家碾坊的生活只是乡村的日常,谈不上富庶,从“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来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可以看出杨家碾坊的生活并不悠闲。
B.“三三的母亲一直独自掌管碾坊”错误,三三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掌管碾坊,另外“热情好客”也描述不当,由“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可以看出她慷慨、讲理,不能表现出她热情好客。
D.“有的她会折断鱼竿”错误,由“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可知,原文是三三喊母亲来折断鱼竿,三三并未折断别人的鱼竿。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所举的例子“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并非从儿童视角来书写。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体裁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本篇小说非常具有散文的特点,散文化小说的典型特征是:故事情节的淡化、结构的散化、语言的诗化、人物的虚化。
小说情节淡化。小说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这样的写法就接近于散文的写法。如小说中只是记叙了三三的生活状态,“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小说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就如同对三三生活的记录。
小说语言诗化。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具有特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如“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语言洗练干净、清新自然,描绘的农家田园生意盎然,人物淳朴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富有诗情画意。
在选材上,沈从文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选材质朴唯美,具有湘西的风情。“在急流处筑了一这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其后有纯朴的风俗,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意境优美,如诗如画。
在小说中,没有传统小说的那种通过典型情节来塑造重点人物,而是只是简单概述片段,故意将人物弱化。正文写三三和母亲等,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进行塑造,而是用诗意的语言塑造三三和母亲,描绘湘西生活。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无论是整体上的堡子里的人,还是钓鱼的人,都简笔勾勒,形象较为模糊,具有类型化特色。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就性格而言,两个人都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由“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可知,三三不让别人钓鱼,并且让娘来折断钓鱼人的竿子,可以看出小姑娘的娇憨天真;由“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可知,三三实际上很慷慨,对人友好。由“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逃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可知,翠翠同样天真善良。
就命运而言,由“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可知,三三五岁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上有母亲的关爱照顾,看起来并无不同。由“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可知,翠翠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文本可知,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祖父带她去看龙舟竞赛,操心翠翠的婚事等,可见翠翠也是在关爱中成长。
9.①益:增加 ②趋:去 ③期:满一年 10.C 11.B
【解析】9.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辨析,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益,有兴办、增加,利益、益处,更等义项,结合语境,此处应为增加。“趋”,有“走、去、归向、追求”等义项,结合语境,此处应为“去、到”。“期”,对应前面的“岁余”,可知为“期年”,满一年。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充分理解所给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再结合选项比较对错。比较时注意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理解异同,注意对有深意的词语的辨析。由“争趋之”“其门”等词可推知:“限”,是门槛;“易”,更换,排除ABD三项,由此可知C正确。故选C。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充分理解所给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再结合选项比较对错。比较时注意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理解异同,注意对有深意的词语的辨析。本题根据句式对称判断:“旦”是早上;“昏”对应“旦”,为晚上,排除C、D。“食”、“不足”意思不相同,“旦食”是说吃早饭,“昏不足”是指没晚饭,排除A。故选B。
【注意】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是在做题时,是有“法”可依的,要依据语境进行推断。语境包括上下文、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语境义的推断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内猜想法”三种方法。具体来看,解答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用一条线索串起义项。文言实词的义项通常很多,不容易记忆,我们可找一根“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使记忆变得简单起来。如“置”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两次:“置之坐上”(放置),“沛公则置车骑”(放弃)。在《韩非子》中出现过“郑人有且置(置办,买)履者”。“放置—放弃—买”就是一条义项链,这样可以使记忆简单有效。
2.意义推断。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语法推断。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式的特点,都属于此类。
4.句内猜想。前后文没有明显的推断根据,但是根据本句的感情色彩、连贯要求等,可以推知实词意思。
译文:蜀地有三个商人,都在市上卖药。其中一个专收购好药材出卖,计算着收入和支出相当,不卖虚价,也不过多地谋取盈利。另一个商人把好药、坏药都收购来卖,价格的贵贱,只根据买者的需要,用好药和坏药来应付顾客。第三个商人不收购好药,只靠多购多卖,降低药的价格,顾客请求添点就添点,从不计较,于是人们都争着去买他的药,他家店铺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过了一年,他就发了大财。那个好药、坏药都卖的商人,买药的顾客稍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起来。而那个专卖好药的商人,他的药店里,每天中午都静如夜晚,吃了早饭而到了晚饭就无米下锅了。
12.新春怅卧,旧地重寻;相望红楼,夜雨独归;春晚悲远,残宵梦稀;缄札寄情。 13.①意象的使用上,迷蒙的春雨、昏黄的夜灯、西下的斜阳、消逝的春意、罗布的愁云、孤飞的大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
②情感的表达上,有寻访不得的寥落、隔雨相望的冷寂、光阴荏苒的悲苦、音书难寄的凄怆。该诗借迷蒙的春雨,表现抒情主人公迷茫的心境,情景交融,构成朦胧凄迷的艺术境界。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首诗题为“春雨”,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人物的描写。
首联“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写新春时节穿着一件夹衣,怅然而卧,白门寂寞,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这正是写人的心情。
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写隔着雨凝视着那座红楼,感到孤寒凄冷,在珠帘般的细雨和飘摇的灯光中独自回来,这是写人的行踪。
颈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写遥远的路途上应该悲伤春天将要过去,在残宵的梦中还依稀可以与你相见,写自己的梦境。
尾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写玉珰和书信怎么样才可以送给你?万里阴云下只有一只大雁飞过,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朦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
总之,全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和理解能力。
作答的关键是从意象和意境的层面分析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朦胧凄迷”的特点。
本诗从意象的选择上看,红楼、珠箔、灯影、斜阳、愁云、大雁等意象皆在雨中显现,意象朦胧凄美。
再加上怅然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从情感上看,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也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诗中借助飘洒的迷蒙的春雨烘托别离的寥落与怅惘,渲染伤春怀远、音书难寄的苦闷,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总之,从意象的使用,情感的表达上,都体现了这种“朦胧凄迷”的特点。
14.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曷”“辩”“陨”。
15.①用反复的手法,②表达对黄昏流逝的惋惜之情,③对人们错过黄昏之景的遗憾之情,④形成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 16.①改句是一个长句子,原句是三个短句子,灵动活泼,节奏明快,跟文章整体风格协调一致。②原句从“南墙”,到“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再到“美丽的南国”,是排比句,由近到远使黄昏的流逝有层次地展开,读来也很有气势,感情更强烈。 17.①内容上用了四个猜想,用黄昏时景物的四个变化,从不同角度想象黄昏的行踪。②形式上,连用了四个疑问句,和三个“随了……么”的句式,一气而下,表达了对黄昏消失的惆怅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文中多次提到黄昏“走了”,如“走了”“真地走了”“它走了”等,所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多次强调黄昏走了,实际上是作者不愿意看到黄昏消失,所以表达了对黄昏流逝的惋惜之情。作者认为黄昏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飔,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从而表达了对人们错过黄昏之景的遗憾之情。运用反复的手法,从表达效果来看,形成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分别是“漫过了南墙”“漫过了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漫过了美丽的南国”,而改写后的句子变成了一个句子,所以改写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子,而原句是三个短句,短句更加的灵动活泼,节奏明快,而文章的整体风格就是灵动活泼,节奏明快,所以原句在风格上和文章整体是一致的。
原句中三个句子都采用了“漫过了……”的结构,从“南墙”,到“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再到“美丽的南国”,构成了排比句,并且描写角度为由近到远,使黄昏的流逝有层次地展开,读来也很有气势,感情更强烈。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从内容上看,前文说到黄昏走到哪里去是没有人知道的,于是对此就提出了四个猜想,用冷月、小星、蝙蝠的翅膀、西天的晕红黄昏时景物的四个变化,从不同角度想象黄昏的行踪。
从形式上看,这里面“随了淡白的疏稀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么?”“随了瞅着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么?”“压在蝙蝠的翅膀上钻进了屋檐么?”“随了西天的晕红消溶在远山的后面么?”为四个疑问句,并且这四个句子中有三个句子采用了“随了……么”的句式,一气而下,表达了对黄昏消失的惆怅之情。
18.A 19.C 20.拟人,把黄鼠狼当作人来描写,将黄鼠狼的四处活动看作跳舞,将其于夜里发出的声响当做诡异的嬉戏声,作者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写黄鼠狼的行径,使句子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罪行累累:指人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恶贯满盈:罪恶极多,像用绳子穿钱一样,已穿满了一根绳子。语境形容黄鼠狼,应选“罪行累累”。
矗立:高耸地立着,一般指某一建筑物在某一位置高耸地直立。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一般用于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语境形容老树的形象,应选“伫立”。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明目张胆:意思是睁开眼睛放开胆量做事。原意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演变为无所顾忌,胆大妄为。语境强调黄鼠狼胆量大,应选“明目张胆”。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洞天福地: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语境强调“小天地”与外界隔绝,应选“世外桃源”。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句“叮嘱”本身就是“声音”,“叮嘱的声音”赘余,去掉“的声音”,另外,“倾听……叮嘱”不搭配,改为“聆听……叮嘱”;
第二句提取句子主干为“村庄是故乡”,而非“星光闪烁是故乡”,在“闪烁”后加上“的村庄”,去掉“这里的”。
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句描写的对象是黄鼠狼,“起舞”“嬉戏声”是两个动作描写,“起舞”形容黄鼠狼在夜晚的活动,“嬉戏声”形容黄鼠狼在夜晚发出的响声,这是典型的拟人化修辞,把黄鼠狼当作人来写,赋予黄鼠狼人的情态动作,原本是暗夜中的行径,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一种美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和表现了。
21.【详解】作文一: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细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与情感倾向。本题要求为“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其中“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紧扣材料,要有明确的观点;“议论文”明确了文体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材料中两个关键词语是“夸夸群”和“喷喷群”,针对这两个群体,有两类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夸夸群”能让人开心,帮助建立自信,比“喷喷群”好。也有人认为“喷喷群”不但能释放负能量,还能帮助认清自己,更有价值”,两种观点各有道理,考生应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标准全面评价,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
立意:在全面掌握双方观点基础上的辩证性立意,是深度思维的结果。综合双方观点立意,既要“夸夸” 又要“喷喷”;接受夸奖,但也应辩证看待,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被夸奖迷惑,冲昏头脑;但面对“喷喷”时也应头脑理智清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只涉及一个方面而谈,则观点片面。
素材:
1.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接受批评的能力远强于古人,甚至是可以无视身边的人带来的批评。而如今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脸都不红一下,转身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再大肆对他们进行表扬,心都要飘到天上去了。而喷喷群的存在,在人们犯错误的时候,带给他们适时的打击,能让他们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动力改变缺点,这才是喷喷群的意义。
2.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找到一个释放的方式,让自己缓解一下,将会承受不住身上的压力。所以对于喷人的一方,在抨击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释放压力,保持心情的愉悦。但这种喷也并不是无底线无下限的喷,而是秉着一种抬杠的原则宣泄压力。
3.反之,浮夸的赞美带不来真正的温暖。从起来晚了到不想上学,从看不进书到上课分心……这些看似生活琐事,实际上都是情绪的“负面清单”。倘若对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不仅熟视无睹,还要点赞鼓励,那么自然也就容易陷进自我安慰的漩涡。
4.社会上需要的不是一味的赞美和盲从,而是要勇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与短板,从而才能共同进步。
5. “夸夸群”契合部分年轻人需要心理关怀的期待。他将这种社交方式称之为“轻社交”。“我觉得这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即一切都具有某种虚拟性。这种社交不那么真实,但又无法说它完全虚幻。所以,这是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社交,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人的人际交往心理。而且这并非当下青年的个案,渴望被人夸,或者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使然。”
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在各种“夸夸群”中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赞美,情感上得到了温暖的慰藉,给孤单的生活增添了些许温馨。但不可忽略的是,这些“夸夸群”也是廉价的,大家沉浸在虚拟的社交中,得到的只是仪式性甚至幽默风趣的附会,完全不是实事求是的赞许,仅仅只是满足了人们短暂的内心需求。
6. 针对“夸夸群”这一社会现象,从深层次看,“夸夸群”走红背后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严肃对待。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目前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人数少、收费相对较高,且存在专业能力与大众需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心理服务的支持,这是一项全新工作,也将面临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是一门必须补上的课。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夸夸群”的出现,会促使大家更加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关注、支持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正是“夸夸群”走红背后的重要意义之一。
行文结构:
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
首先,拟一个能代表自己观点与内容相关的题目,如本题“且谈夸夸群与喷喷群”。
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简引材料,指出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夸夸群”和“喷喷群”。
再次,主体部分分析问题:“夸夸群”和“喷喷群”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剖析二者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接着阐述“夸夸”和“喷喷”的利弊问题,强调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结尾,应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再次明确观点“ 通过‘夸夸群’和‘喷喷群’传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总之让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有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之努力”。
作文二: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又有命题作文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要求为“请以‘我做网红这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必须是“我做网红这一天”,“我”是主体,以想象的方式写成记叙文。材料的关键词就是“网红”,对“网红” 的正确理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追捧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如出众的才貌、搞怪的行为或某个意外事件,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从而赢得了广大网民的理性或非理性关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所给材料来看,网红成名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艺术才华成名。这类网络红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大多属草根一族,一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技巧。如外卖小哥雷海为,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坚持,考生可以围绕“坚持让平凡人也能成名”“真才实学才能真‘红’”“脚踏实地让人生出彩”立意。二是搞怪作秀成名。这类网络红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或者图片的“自我展示”(包括自我暴露)而引起广大网民关注,进而走红。 “小马云”,传递出的是低俗的、扭曲的价值观。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
立意:①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②抵制恶的诱惑;③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网红成名的原因不同,决定了有的网红能一直红下去,有的网红却如昙花一现。所以,当网红并非成功的快捷方式,重要的还在于苦练内功,注重真才实学,远离投机取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时间可证明真伪;成功蕴含着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纸是包不住火的,而真金是不怕火来炼的。
【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把话说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第六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