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命题人: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30=60分)
1.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升高,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2.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列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CO2、血红蛋白、组织液 B.淋巴液、唾液淀粉酶、载体蛋白
C.多巴胺、葡萄糖、Na+ D.肾上腺素、血液、DNA聚合酶
3.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④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溶菌酶、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细胞外液
D.①、②、③依次为血浆、淋巴液、组织液
4.某同学在学习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节内容后,绘制了如下表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5.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 岛 B 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 等应激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通常是相反的,不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促进肝糖原分解的同时使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系统的活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类物质的转运和利用
D.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的反应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6.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内流
B.bc段Na+内流,需要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C.c点膜内外Na+浓度相等,Na+通道关闭
D.cd段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7.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经过训练后,乌鸦见到烟头就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C.在该反射形成过程中,食物作为条件刺激起作用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8.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患侏儒症
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C.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D.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
9.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使激素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a分泌②促进b分泌③,③促进c分泌①
C.b与a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10.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反射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①树突状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B细胞⑤浆细胞⑥细胞毒性T细胞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2.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13.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D.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浆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14.科学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
B.只要与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DC细胞即可发生分裂、分化
C.图中T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
D.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
15.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 裂解
C.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D.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16.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错误的是( )
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D.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17.GR24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如图1的实验,将NAA和GR24加在图1的琼脂块A中,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时间
B.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GR24浓度对侧枝生长的影响不同
C.实验结果显示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具有拮抗作用
D.据实验推测GR24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
18.将正常生长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表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图,图3表示不同的激素处理方式与胚芽鞘生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曲线上的点A、B依次可对应根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
B.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f~2f
C.图3中“?”的处理方式可以是加等量的蒸馏水
D.IAA和GA3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水稻抗倒伏效果
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大麦发芽后才能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
C.乙烯利在pH 小于 3.5时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从而达到催熟水果的效果
D.进行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实验时,需把插条浸泡在高浓度溶液一段时间
20.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植物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型(Pr)和远红光型(Pfr),Pr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Pfr,结合图中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合图示推断,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是Pr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而细胞分裂素和蓝光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
D.与光合色素相比,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
21.某地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调查范围为1平方千米,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2只灰喜鹊,第二次捕获了36只,其中有标记的18只。已知灰喜鹊被捕获一次后,再次被捕获的概率减小,则该地灰喜鹊的种群密度为( )
A.小于84只/km2 B.大于84只/km2 C.小于21只/km2D.大于21只/km2
22.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图示表示采用K对策和r对策的生物当年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虎属于K对策生物,一般个体大、数量少但存活率高
B.蛙属于r对策生物,在种群密度较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C.K对策种群数量低于X时,可能逐渐走向灭绝
D.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与进化,K对策生物比r对策生物占据优势
23.科研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农场中田鼠种群的数量变化,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和T3时,田鼠种群数量相等
B.T2后,种群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
C.T4时,食物和天敌才是该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D.T1~T4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形曲线
24.下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3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
B.0→t5,B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
C.t3→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t3→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25.调查是科学探究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运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
C.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26.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以相同方式利用同种资源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下表是某群落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生物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激烈
B.7年后乙种群可能会达到一定数量后保持相对稳定
C.在7年中,甲种群个体数先增加后减少
D.在7年中,甲、乙两种生物可能都在发生进化
27.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仙人掌的针状叶、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适应荒漠生境
B.草原上,各种耐寒旱生多年生灌木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
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高
D.冻原植被和动物的丰富度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28.盐城的稻-蟹共生农田是一种高效的立体生态农业,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蟹的生态位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稻田高矮不一的水稻提高光能的利用,体现垂直结构
C.影响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层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水分和栖息地
D.人为地将普通农田改造成稻-蟹共生农田不属于群落的演替
29.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图中表示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
D.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30.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图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的调查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垂直分层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是 ,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突触前膜将Ach以 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2)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 结构,兴奋经过该结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 。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 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导致 神经末梢过度兴奋,瞳孔收缩。
(3)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
①据图分析,C5a与 结合后可激活 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
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肌细胞破裂,原因是 。
32.(10分)正常人肠道菌群有助于大脑发育以及功能和行为的形成。研究发现,社交行为异常的病人其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肠道菌群影响行为的具体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社会行为属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需要 的参与才能完成。
(2)科学家用抗生素处理正常小鼠,获得肠道菌群破坏的小鼠(ABX)。测量两种小鼠的社交行为和血清皮质酮(肾上腺皮质分泌)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肠道菌群缺失可以 小鼠的社交行为,其机制可能是 。
(3)为验证上述机制,科学家敲除了小鼠特定脑区的皮质酮受体,检测其社交行为,结果如图2。由此可知,皮质酮通过作用于 ,进而影响了小鼠的社交行为,判断依据是 。进一步研究显示,敲除下丘脑区域的皮质酮受体,其结果与图2相反,其原因可能是皮质酮的产生受到 轴的调控,敲除受体后,解除了 。上述过程体现了 和体液调节共同影响生命活动。
(4)已知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可特异性杀灭肠道中特定类型的微生物。为进一步确定肠道菌群中哪类菌引起了上述效应,提出实验思路: 。
33.(12分)春有“陌上柔桑破嫩芽”、夏有“木笔犹开第一花”、秋有“无边落木萧萧下”、冬有“凌寒独自开”,这些古诗生动地描述了植物生命活动响应四时的变化而作出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NCYRC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大马士革玫瑰(Rsa Damascena,RD)“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时,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由图1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0.6μm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RD生根的影响。为探究0.6μm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6μm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RD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种培养基。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X、Y和Z三种浓度的甲对RD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2)“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光信号对植物开花的调控非常重要,细胞内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物质是 ,光信号使其空间结构改变,最终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至 内,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促进花粉管生长的激素主要是 。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NCYRC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和乙烯对RD叶片脱落的影响,准备了若干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不同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4组外植体叶柄的脱落情况,操作如图3培养皿中的NAA通过茎的输导组织进行 (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培养外植体时,封严培养皿的目的是 。当茎端NAA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柄脱落,反之不脱落,据此推测4组外植体理论上叶柄脱落情况,由快到慢依次为 (填标号)。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时,梅的根仍然可以向地、茎仍然可以背地生长,这是在重力的调节下形成的。目前,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机制的假说为 。
(5)综上所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受 共同调控。
34.(8分)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又称蓝藻)是露斯塔野鲏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中a-e五个点中,前8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 点。
(3)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生物应是 ,理由是 。
(4)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选项
大脑相关部位
功能或特点
A
海马区
与短时记忆有关,可能涉及某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
B
言语区
若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
C
大脑右半球
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等
D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年份
1
2
3
4
5
6
7
种群数量比值(甲/乙)
1.20
1.30
1.10
0.90
0.70
0.33
0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的糖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