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物理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分析与论证B.进行实验C.猜想与假设D.提出问题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以上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通常设定为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左右 D.加冰可食用的橙汁饮料温度为
3.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音调相近B.音色相近C.频率相近D.响度相近
4.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
5.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
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③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④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
⑤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④
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7.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
8.如图,烧杯中和试管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液体沸腾了,而试管中液体始终没有沸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高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低
C.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可能相等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题图 9题图
9.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入适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处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光斑位置右移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位置左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垫高容器右侧,入射角减小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光斑位置右移
10.小明为一小组同学拍照,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相机,在拍摄时,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进入镜头,在小组人不动的情况下,为了使全组同学都进入镜头,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A.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11.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20.0cm
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
1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变低
D.移动注射器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判断出活塞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 ▲ (次声波/超声波)。若从发出声波时开始计时,经4s声呐接收到来自海底的返回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 k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此声呐 ▲ (能/不能)用于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14.冬天早晨,小明看到窗玻璃上结着“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 ▲ (选填“内侧”或“外侧”)。
15.如下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 s。
16.如右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 ▲ (气体/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工作原理,判断A室温tA与B室温tB的大小关系tA ▲ tB。
17.如图所示,图中tA 、tB的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1)若该物质的温度为t,且 tA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I区域状态时,该物质发生 ▲ (填物态变化名称)物态变化。
18.现在有些楼房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当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 ▲ (变大/变小/不变)。当人垂直靠近一楼自动玻璃门,站在某位置时玻璃门会向左平移打开,此时像的位置 ▲ (向左/向右/不)移动。
19.如图所示是光学知识的思维导图,请根据学习的知识,填入图中的内容。
20.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中传播,在分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MM '和NN '互相垂直,是分界面或者法线,其他为光线,根据图中角度关系可知,入射角为 ▲ °,界面的 ▲ (选填左/右)侧是空气 。
20题图 21题图 22题图
21.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可见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请你根据这一奇怪的现象,猜想魔术箱的内部至少要有 ▲ 个平面镜。
22.如图所示是一台 ▲ 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 像(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再次放大,成一个 ▲ 像(选填“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23.当烛焰、凸透镜与光屏放置如下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此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 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在装置将光屏和蜡烛同时以5cm/s的速度向右移动 ▲ s后,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若只将蜡烛远离透镜,在凸透镜前放置合适的 ▲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3题图 24题图
24.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两个箭头。当将半杯水放在纸前从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乙图的景象,则装有水的玻璃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 ▲ 镜。如果把乙图中的白纸向后移动,使它远离玻璃杯,则乙图中透过玻璃杯看到的下方的箭头 ▲ (填“会”或“不会”)改变方向而同上方的箭头方向一致。
三、解答题(25题每小题2分,26题4分,其余每空1分)
25.(1)如图所示,渔民看到水中S′处有一条鱼,而S才是鱼的真实的位置,现要利用激光手电筒从A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S上,请你在图中完成光路。
(2)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 (3)
26.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
(2)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图乙中的乒乓球 ▲ (会/不会)弹起;原因是 ▲ ;
(4)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看乒乓球是否被弹开,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 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换
28.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甲 乙 丙
(1)安装完相关器材后,小芳发现图甲中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需重新调节 ▲ (选填“A”或“B”)的高度。
(2)纠正错误后,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芳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说明此时气压 ▲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VA)上升到B位置(体积为VB),则VA ▲ VB(选填“>”、“=”或“<”)。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 ▲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同组的小阳用相同的火力,选择了初温不同的甲、乙两杯水,做了两次实验,绘制成图丙的a、b两条图象,聪明的小阳分析造成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ma ▲ mb(选填“大于”或“小于”)。
29.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1)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B沿着ON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 ▲ 内;向后折的过程中,在纸板B上 ▲ (选“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的方向,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得到下表数据:
①小丽通过分析,发现第 ▲ 次数据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
②改正错误后小丽得到结论:光的反射时, ▲ ;
(3)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ON ▲ 法线(选填“是”或“不是”),纸板B上将 ▲ 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30.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过程中:
(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 ▲ 的关系(选填“小孔形状”或“小孔大小”);
(2)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的形状是 ▲ 形,大小将 ▲ (“变大”、“不变”或“变小”);
(3)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 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 (“变大”、“不变”或“变小”)。
31.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自制的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水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是 ▲ ;
(2)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 ▲ 、缩小的实像;若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将光屏向靠近水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模拟了 ▲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
(4)该同学调整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他想要利用此透镜来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实验时发现两次测量的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
32.(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 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是 ▲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乙所示的位置 ▲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当烛焰向纸内方向晃动时,则像将向 ▲ (选填“纸内”或“纸外”)方向晃动;
(6)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3f时,n= ▲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0°
15°
30°
50°
60°
反射角
0°
75°
30°
50°
60°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了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