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二热点聚焦(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二热点聚焦(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三模]河南省位于我国腹心地带,面积近17万平方千米,现运行民用机场仅4座。2017年3月15日,河南省已明确规划建设商丘、潢川、鲁山、安阳、周口、三门峡6个机场。下图示意河南省运行、在建、拟建民用机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河南省发展民航运输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经济持续发展,交通区位较突出B.陆上交通运载力达到饱和
C.人口大量迁出,交通依赖性增强D.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河南省完善航空交通网络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与省外的联系B.缩短地区间时空距离
C.促进经济均衡发展D.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023·浙江江山中学校联考一模]“工业上楼”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而是一种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2022年11月16日,深圳市举行加快“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建设签约仪式。深圳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企业提供“工业上楼”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据此完成3~4题。
3.与传统的单层工厂相比,“工业上楼”( )
A.利于粗放利用土地B.施工难度较小C.利于高新产业聚集D.建筑成本较低
4.“工业上楼”的对象一般为轻型生产、绿色环保和低能耗型的制造业。下列类型企业适合上楼的有( )
①石油化工 ②生物医药 ③汽车生产 ④服装生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山东烟台校联考三模]2016年,我国M集团收购意大利某知名本土空调公司。2022年10月,M集团在该公司的一个厂区建设热泵(一种节能设备,广泛应用于空调领域)研发与生产基地,该基地生产热泵产品的关键物料将由欧洲制造。热泵研发与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助于M集团实现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据此完成5~7题。
5.吸引M集团在意大利投资新建研发与生产基地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资金
6.热泵产品的关键物料由欧洲制造主要是为了( )
A.减少生产流程B.节省原料开支C.增强售后服务D.缩短交货周期
7.M集团致力于实现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根本目的是( )
A.降低工厂运营成本B.提高产品的知名度C.减少产品运输成本D.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2023·辽宁丹东高二统考期末]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当地光伏建设运营企业成功探索了“光伏+”立体化治理新模式。通过在光伏板下、板间种植植物和养殖家禽,将治沙、发电、种植“三合一”。如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据此完成8~9题。
8.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
A.甘草种植B.有机瓜果蔬菜C.饲养牛羊D.特色旅游
9.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成功经验不包括( )
A.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B.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结合
C.治沙与民生结合D.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2023·云南曲靖高一统考期末]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带来了一项农业技术新成果:“水稻上山”。“水稻上山”其实就是水稻旱作技术,简单地讲就是让以前因为缺水不具备种植普通水稻的一些山地的旱地能够种上水稻,实现了水稻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但是在旱地里种植水稻不是说不用水,只是不用灌成水田,而且有适种的区域,不是所有的旱地都能推广,只有在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而在降雨量只有400~500毫米的地区就做不成,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据此完成10~12题。
10.实现“水稻上山”对云南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明显提高了水稻单产B.明显提高了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C.明显提高了水稻质量D.明显改善了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11.云南适宜推广“水稻上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适宜B.生态条件良好C.劳动力素质高D.机械化水平高
12.云南“水稻上山”技术的发展,还需重点关注( )
①生态保护 ②科学的种植管理 ③市场波动 ④水利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3·云南玉溪高二校考期末]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13~14题。
13.“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14.针对黄河“流鱼”现象,下列破解黄河生态困局措施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
B.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C.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改善水质
D.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弥补鱼类自然繁殖量不足,保护濒危鱼类
[2023·云南普洱高二期末]2020年4月4日,农业农村发展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表示,我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1斤=0.5千克)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
16.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为减少大豆进口,以下措施合理的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大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练习]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淇河流域在自然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环境下的碳储量和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2005年~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建设用地的扩张B.耕地转化为草地
C.天然林迅速恢复D.农业灌溉区减少
18.2015年后,对淇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是( )
A.控制人类活动,自然恢复B.减少建设用地面积
C.设置基本农田,维持稳定D.增加生态用地面积
19.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费用达8000万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海洋馆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D.建立种质库
[2023·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2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区规划(2021年~2035年)》,旨在建设首都新型城镇化典范地区。新型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据此完成20~21题。
20.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 )
A.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B.占用大量耕地以扩大城镇建设面积
C.农民入城以实现人口的城镇化D.产业发展重心由农业转变为重工业
21.《规划》提出城市副中心与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其积极影响有( )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②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③加快全市公交建设,解决职住分离问题 ④划分重点、管控等区域,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广东东莞高二统考期末]耕地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粮转向经营经济作物、林果、畜禽或水产养殖等其他生产活动,其变化受土地流转、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2005~2020年广州市非粮化率年际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
22.关于广州市耕地非粮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大致呈正相关B.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致呈负相关
C.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农业机械化水平D.在2006年至2020年期间逐年上升
23.下列关于应对耕地非粮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健全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B.增加粮食种植补贴,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C.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产出效率D.大力发展林果特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2023·辽宁大连高二统考期末]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如图为“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关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鲁中南非粮化率低,因为河流源地,灌溉水源不足
B.鲁西北非粮化率低,因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C.鲁中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多样,水热组合丰富
D.鲁西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
25.为避免“非粮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山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种植单产更高的水稻B.大力开发坡地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价格,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D.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答题区]
二、非选择题
26.[2023·吉林白城高二校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截至2022年1月,贵州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677万亩,基本完成《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要求。贵州省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耕地单产提高,更加便于管理及维护。下图为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分布示意图。
(1)推测贵州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需具备的条件。(4分)
(2)分析坝区成为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理由。(4分)
(3)除建设高标准农田外,指出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还可采取的措施。(6分)
27.[2023·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高强度利用,我国东北黑土区正面临“量减质退”的窘境,“质退”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减少。为了保护耕地,东北地区目前已经形成3种主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图a)、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图b)和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图c、d)。
(1)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黑土肥力保持的作用。(2分)
(2)高留茬秸秆覆盖田地春季土壤墒情更好,分析其原因。(6分)
(3)秸秆覆盖还田免耕3~5年后最好深耕轮翻一次,简述深耕的好处。(6分)
(4)简述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的优点。(4分)
28.[2023·河北唐山高二曹妃甸一中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三调”)显示,我国共有耕地19.17亿亩,不断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相比之前的“二调”,10年间耕地减少了1.13亿亩。
材料二 2023年6月25日羊城晚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第33个全国“土地日”围绕“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解析土地政策、交流典型经验。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国洪表示,要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非粮化: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推测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4分)
(2)近年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由粮食向蔬菜、瓜果等“非粮化”类型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8分)
29.[2023·吉林长春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前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中国深圳。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岸线上,因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变红,所以得名“红树”。红树林虽然面积不到全球热带森林的1%,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因此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甚至有人将之称作“海洋生态系统的熊猫”。全球目前有341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而红树林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1)推测红树林面积减少造成的生态危害。(4分)
(2)简述红树林的主要生态作用。(4分)
(3)请为保护红树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专题十二 热点聚焦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经济持续发展带来频繁的商务往来,便捷、快速化的航空运输受到青睐,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有着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天然区位优势,是不折不扣的全国交通枢纽,A正确;河南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陆上交通运载力达到饱和不符合实际,B错误;航空运输价格较高,大量迁出人口,不一定会选择航空运输,C错误;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与发展民航运输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2题,河南省建设民用机场,可以加强与省外的联系,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完善航空交通网络,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正确;完善航空交通运输网络,可以缩短地区间到达的时间,不能缩短空间距离,B错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是仅仅完善航空交通网络就能做到,还需要其他政策、基础设施等条件,D错误。故选C。
点睛:民航运输业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业中重要的一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区域市场、产业结构、人口流动、旅游业、物流运输、科技创新等方面。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上楼”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而是一种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因此,“工业上楼”的产业类型多以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A,C正确;“工业上楼”的存在对于高楼大厦的建筑要求较高,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建设成本较高,排除B、D。故选C。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工业上楼”的对象一般为轻型生产、绿色环保和低能耗型的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服装生产都属于轻型工业,②④正确;石油化工和汽车生产都属于重工业,不适合“工业上楼”,排除①③。故选C。
点睛:工业上楼,是为了解决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短缺和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开始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工业载体空间模式。
5~7.答案:5.A 6.D 7.D
解析:第5题,意大利位于欧洲,欧洲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大;为了实现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在意大利建设研发与生产基地,占领欧洲市场,A正确。意大利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B错误。M集团生产热泵产品的关键物料来自欧洲,但不一定来自意大利,将研发与生产基地建在意大利与原料无关,C错误。M集团研发、生产基地所需资金由M集团承担,与意大利无关,D错误。故选A。第6题,关键物料来自欧洲或者来自中国等其他地区,都不影响生产流程,A错误。欧洲经济发达,物价水平较高,关键物料由欧洲供应不能节省原料开支,B错误。售后服务与物料的分布无关,取决于公司的服务质量,C错误。相比于中国等其他区域,关键物料由欧洲供应,能够缩短运输距离,进而缩短交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D正确。故选D。第7题,欧洲经济发达,物价水平高,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并不能降低工厂的运营成本,A错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应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营销宣传等,与欧洲本土化无关,B错误。其产品由意大利运往欧洲各国,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并不能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C错误。研产销的欧洲本土化可以使生产的产品更符合欧洲用户的使用习惯、审美习惯,有利于打开欧洲市场,增加产品的销售额,D正确。故选D。
点睛:本土化营销就是一些跨国经营的企业、公司为了在所在国或所在地区获得最大化的市场利益,充分满足目标市场国的市场需求,适应本地区的文化,利用本地区经营人才和经营组织生产、销售适应特定地域的产品和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总和。
8~9.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有机瓜果蔬菜、饲养牛羊、特色旅游都是建立在甘草种植的基础之上的,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治理核心是甘草种植,先绿起来,才能富起来,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发展旅游,发展畜牧业,都必须与生态治理相结合,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治沙要改善民生,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库布齐沙漠治理并没有进行资源的开发,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10~12.答案:10.B 11.A 12.A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稻上山”其实就是水稻旱作技术,也就是在山地的旱地也能够种植水稻,因此实现“水稻上山”对云南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明显提高了水稻种植技术水平,B正确;“水稻上山”其实就是水稻种植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明显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也没有改善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排除A、C、D。故选B。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旱地种植水稻不是说不用水,只是不用灌成水田,需要在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而在降雨量只有400~500毫米的地区就做不成,因此云南适宜推广“水稻上山”说明本地区降水满足水稻生长,气候条件适宜,A正确;生态条件、劳动力素质以及机械化水平对于推广“水稻上山”作用较小,排除B、C、D。故选A。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水稻上山”技术的发展还需要重点关注在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学的种植管理,避免造成环境破坏问题,①②正确;水稻旱地种植,主要是为了解决口粮生产,以满足自给为目的,市场波动对于该技术发展影响较小,排除③;旱作技术对于水量要求较低,因此水利设施建设影响较小,排除④。故选A。
点睛:水稻,自古以来都是种在水田里。我国一些山区,群众没有水田,不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为破解这一难题,山多旱地多、水稻产能不足的云南,近年来积极选育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并集成轻简化种植模式,让水稻“上山”,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体现。
13~14.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第14题,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泥沙淤积量提高,易造成河流沿岸草地、滩涂等湿地被泥沙覆盖,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利于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C符合题意。A、B、D是破解黄河生态困局的合理措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通过调水调沙,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15~16.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由材料“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但玉米和稻谷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的信息,A、B、D错误。故选C。第1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A、C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B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减少大豆进口的可行性措施: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的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17~18.答案:17.A 18.D
解析:第1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5年到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整体在减少,结合材料可知,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碳储量含量减少;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会增加本地区碳储量。因此,该地碳储量减少主要是在于建设用地的扩张,A正确;农业灌溉区减少、耕地转化为草地以及天然林恢复都会增加碳储量,排除B、C、D。故选A。第1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15年后该地区进行自然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其中,生态保护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对淇河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属于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在于增加生态用地面积,D正确;自然恢复、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以及设置基本农田也会促进碳储量恢复,但不是最明显的措施,排除A、B、C。故选D。
点睛:碳储量是指生态系统中碳素的存留量,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现存量关系密切。主要包括树木、草本植物、掉落物和土壤(100cm深)生物量中的碳。碳储量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规模和数量的重要指标,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调节能力的衡量能力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1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投入资金保护中华白海豚,其中,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干扰,B正确;移入海洋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种子库都属于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措施,但不属于最有效的措施,排除A、C、D。故选B。
20~21.答案:20.A 21.B
解析:第20题,新型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利于产业支撑从“乡”到“城”的转变,A正确;盲目地占用大量耕地以增加城镇建设面积,会加剧人地矛盾,B错误;农民入城以实现人口的城镇化是新旧城镇化都有的特点,C错误;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重心不一定是重工业,D错误。故选A。第21题,城市副中心与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会促进通州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①正确;通州获得北京的产业转入,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②正确;可加快全市的交通建设,但也不能解决职住分离问题,③错误;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规划,划分重点、管控等区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④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2~23.答案:22.B 23.D
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广州市耕地非粮化率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大致呈负相关,A错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也大致呈负相关,B正确;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C错误;在2006年至2020年期间前期基本稳定,2016~2018年逐年上升之后略有下降,D错误。故选B。第23题,健全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有利于保护耕地,减少耕地非粮化率,A不符题意;增加粮食种植补贴,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耕地非粮化率,B不符题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可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耕地产出效率,进而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耕地非粮化率,C不符题意;大力发展林果特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会进一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使耕地用于发展林果业,不是应对耕地非粮化的措施,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虽国土面积广阔,但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占比小,同时中低产田占比较大,耕地资源不足,因此保护耕地资源,坚守耕地红线,发展农业技术,提高作物单产,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4~25.答案:24.C 25.D
解析:第24题,据图可知,鲁中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水热组合丰富,适合发展林果业,“非粮化”率高,C正确,A错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镇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受市场影响“非粮化”率会升高,B错误;鲁西北位于平原地区,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非粮化”率较低,D错误。故选C。第25题,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保障粮食产量,D正确;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组合相对较差,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A错误;发展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否则容易导致环境问题,B错误;加大粮食补助,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不是提高粮食价格,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粮食需求增长的速度;二是国内的供应能力;三是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
26.答案:(1)田块平整,集中连片,满足小型农机耕作要求;土壤较肥沃,农作物单产提高;旱涝保收,抗灾能力强;对外交通便利,方便耕作与田间管理等。
(2)地形较平坦开阔,平地面积大;土层较深厚,土壤质量好;人口、产业较集中,建设农田社会协作条件好(或农田便于管理与维护);交通较便利,利于建设等。
(3)划定耕地红线,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建立粮食储备,应对突发粮食安全问题;粮食跨区调剂,缓解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的问题;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改善我国食用粮食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现状等。
解析:本大题以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高标准农田需具备的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1)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因此一般要求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2)坝子是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局部平原(直径在10公里以下)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农田社会协作条件好,交通较便利,因此在西南地区往往坝区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3)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生态退耕的实施,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面临的形势严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粮食储备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可以实施粮食跨区调剂,缓解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的问题,调动和保护好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实施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粮食保障措施等。
点睛:土层厚,比较平坦,可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27.答案:(1)秸秆覆盖地表,能够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面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秸秆腐烂后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东北地区冬季多大风、降雪,高留茬可以削减风力,阻滞更多的降雪保留在田地里;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土壤墒情好;高留茬秸秆覆盖可减少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损耗。
(3)深耕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大土壤疏松度,增强土壤储水能力;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有利于耕作层下部土壤肥力恢复。
(4)在非秸秆行耕作,减少秸秆造成的障碍;交替种植,便于土壤肥力恢复;改善光照、通风、养分分配以及土壤条件,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解析:本大题以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的组成、土壤功能养护、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东北地区黑土开发的问题和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秸秆覆盖还田对黑土肥力保持的作用可从减少有机质的支出(如分解、水土流失)和增加有机质含量两方面进行分析。秸秆覆盖地表,能够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面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秸秆腐烂后,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土壤墒情可从水分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春季水分收入主要是积雪融水,土壤水分支出包括蒸发、植物作物消耗等。土壤墒情更好,说明水分收入较多,水分支出较少。东北地区冬季多大风、降雪,高留茬可以削减风力,阻滞更多的降雪保留在田地里;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土壤墒情好;高留茬秸秆覆盖可减少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损耗。(3)由所学知识可知,翻耕主要影响土壤的结构,因此本小题可从免耕后不翻耕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秸秆腐烂后腐殖质堆积在土壤表层,土壤透水透气性能变差。深耕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大土壤疏松度,增强土壤储水能力;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翻耕可将表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翻至下层,将下层土壤翻至表层,有利于下部土壤肥力恢复。(4)本小题主要结合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的特点进行分析。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在非秸秆行耕作,可减少秸秆造成的障碍;宽窄行交替种植,秸秆行得到休闲,便于土壤肥力恢复,且秸秆行的留茬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宽窄行交替种植,可有效改善光照、通风、养分分配以及土壤条件,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8.答案:(1)①城镇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③人口不断膨胀;④退耕政策等。
(2)①膳食结构变化,市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②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3)①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②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③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④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解析:本题以我国耕地减少现状为材料,涉及耕地保护、影响土地转化因素、国家粮食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建造房屋用于居住;生产强度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影响耕地质量乃至流失;人口不断膨胀,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现象普遍;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退耕政策使耕地转化为林地、草地、湿地等。(2)随着粮食供应充足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变化,市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相对于种植粮食作物,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种植积极性更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使蔬菜瓜果的市场范围更大,销售时间更长,进一步增加了种植的需求。(3)国家进行政策调整,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机械化、专业化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发展农业的育种和科技水平,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禁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得以保障。
29.答案:(1)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2)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大科研投入,恢复红树林的植物群落。
解析:本题以红树林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因此红树林面积减少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生态环境破坏。(2)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可防止海岸侵蚀,具有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3)目前红树林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应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以政策手段保护红树林免遭破坏;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公民对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的认识,参与红树林的保护;加大科研投入,恢复受损的红树林植物群落。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附解析),共13页。
